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灌浆期玉米籽粒水分定量分析通用模型
1
作者 王雪 张广月 +3 位作者 马铁民 赵肖宇 刘金明 衣淑娟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1-300,共10页
玉米育种过程中,灌浆期籽粒含水率检测时,通常需要脱粒,采集穗中间200粒为检测样本。为了保护亲本,避免破坏性检测,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灌浆期玉米籽粒水分定量分析通用模型,用于灌浆期玉米籽粒水分的田间原位检测。首先构建... 玉米育种过程中,灌浆期籽粒含水率检测时,通常需要脱粒,采集穗中间200粒为检测样本。为了保护亲本,避免破坏性检测,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灌浆期玉米籽粒水分定量分析通用模型,用于灌浆期玉米籽粒水分的田间原位检测。首先构建GA-IRIV-DS光谱数据处理策略。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迭代保留信息变量(iterative retention of information variables,IRIV)二次波长筛选方法,提取光谱数据中有效的水分变量信息,减小特征空间维度的同时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再结合直接校正算法(direct standardization,DS),降低预测样本与建模样本的差异性,将玉米灌浆期穗尖部籽粒光谱数据校正为中间200籽粒的光谱,使水分定量分析模型能够具备中间200籽粒和穗尖部籽粒2种检测样本的通用性。在GA-IRIV-DS光谱数据处理策略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p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的水分定量分析通用模型。经过验证,GA-IRIV-DS光谱数据处理策略校正后的光谱差异性降低了59.4%。为了进一步验证GA-IRIV-DS光谱数据处理策略的有效性,分析了GA+IRIVN组合波长筛选提取光谱特征,并分别与全光谱、多种典型波长筛选方法结合DS方法构建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R)的水分定量分析模型结果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样本预测集GA-IRIVN-DS-PLSR模型效果均优于全光谱和其他模型,中间籽粒样本和穗尖部籽粒样本的预测决定系数(R^(2))达到了0.9715和0.9012,均方根误差(RMSEP)较全光谱下降了80.10%和64.60%。证明基于GA-IRIVN-DS光谱数据处理策略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水分定量分析模型具有一定泛化能力,可以为玉米育种过程中,减少检测过程中的样本破坏和提高检测效率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遗传算法 迭代保留信息变量 玉米籽粒水分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模拟温湿度环境下高水分玉米籽粒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翟晓娜 邵广 +3 位作者 沈瑾 师建芳 刘清 谢奇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30,共8页
以京农科728玉米籽粒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储藏温度(15、20、25、35、45℃)、湿度(40%~55%、75%、80%~90%)模拟储藏条件下小尺度高水分玉米籽粒的湿基水分、黄度、色差、粗淀粉含量及α-淀粉酶变化规律及其淀粉颗粒显微结构。结果表明,... 以京农科728玉米籽粒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储藏温度(15、20、25、35、45℃)、湿度(40%~55%、75%、80%~90%)模拟储藏条件下小尺度高水分玉米籽粒的湿基水分、黄度、色差、粗淀粉含量及α-淀粉酶变化规律及其淀粉颗粒显微结构。结果表明,低温、高温低湿对玉米籽粒的霉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储藏过程中高水分玉米的水分、色差和黄度三者之间高度相关,且储藏环境湿度越高,三者之间的线性相关性越显著;此外,高水分玉米籽粒的品质变化受到储藏湿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储藏温度对其的影响,譬如35℃-RH=80%~90%条件下的玉米籽粒在储藏第4天后即发生霉变,而35℃-RH=40%~55%、20℃-RH=75%、15℃-RH=75%等条件下的玉米籽粒可完好储藏至180 d,其中15℃和20℃条件下的玉米籽粒水分可达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玉米籽粒 湿基水分 黄度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