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曹红梅 刘文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4-27,共4页
近年来,随着玉米秸秆产量的逐年增加和不合理处理带来的环境危害,以及人畜争粮现象的加剧,人们日益重视合理处理玉米秸秆的重要性,其生物发酵技术也日益完善。本文综述了玉米秸秆的营养特点、生物发酵处理的最新研究方法,分析了玉米秸... 近年来,随着玉米秸秆产量的逐年增加和不合理处理带来的环境危害,以及人畜争粮现象的加剧,人们日益重视合理处理玉米秸秆的重要性,其生物发酵技术也日益完善。本文综述了玉米秸秆的营养特点、生物发酵处理的最新研究方法,分析了玉米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优缺点及其注意事项,以期加快玉米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应用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发酵 营养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制作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丽美 曹丽梅 +3 位作者 陶鲁东 郭艳英 刘庆才 关世娟 《中国牛业科学》 2008年第2期85-86,共2页
玉米秸秆含蛋白质3.5%、粗脂肪1.9%、粗纤维23.9%、无氮浸出物49.1%、钙0.39%、磷0.23%,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发酵饲料 制作技术 无氮浸出物 自然资源 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制作牲畜发酵饲料技术要点
3
作者 彭博 《农村新技术》 2025年第5期31-33,共3页
玉米秸秆作为牲畜主要粗饲料原料之一,其营养丰富,碳水化合物含量在30%以上、蛋白质含量在2%~4%、脂肪含量在0.5%~1%,总能量与牧草相当。对玉米秸秆进行精细加工处理,制作成高营养牲畜饲料,不仅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 玉米秸秆作为牲畜主要粗饲料原料之一,其营养丰富,碳水化合物含量在30%以上、蛋白质含量在2%~4%、脂肪含量在0.5%~1%,总能量与牧草相当。对玉米秸秆进行精细加工处理,制作成高营养牲畜饲料,不仅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下介绍玉米秸秆制作牲畜发酵饲料的技术要点,供养殖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丰富 碳水化合物 牲畜发酵饲料 玉米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化预处理及不同菌剂接种对玉米秸秆生物饲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宇婷 艾比布拉·伊马木 +1 位作者 于琴 张建新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38,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膨化预处理及不同菌剂接种对玉米秸秆生物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膨化玉米秸秆微生物发酵处理组:即植物乳杆菌为A1组、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为A2组、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为A3组、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 试验旨在探究膨化预处理及不同菌剂接种对玉米秸秆生物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膨化玉米秸秆微生物发酵处理组:即植物乳杆菌为A1组、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为A2组、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为A3组、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为A4组、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纤维素酶+蛋白酶为B1组,揉碎未膨化玉米秸秆+植物乳杆菌为对照组(CK组)。密封发酵21 d,开袋检测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瘤胃发酵参数及体外产气参数。结果显示,各组玉米秸秆生物饲料的pH值均低于4.2以下,B1组的乳酸(LA)含量最高,且B1组NH3-N/TN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A3组和B1组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B1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并且其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降解率均为最高;B1组的48 h理论最大产气量、产气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同时其乙酸(AA)/丙酸(PA)值最低。研究表明,玉米秸秆膨化后添加菌酶复合制剂最有利于促进纤维降解,提高饲料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挤压膨化 生物发酵 饲料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青贮添加剂对膨化玉米秸秆微贮饲料品质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5
作者 于琴 周宇婷 +2 位作者 艾比布拉·伊马木 程志泽 张建新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2,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青贮添加剂对膨化玉米秸秆微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以膨化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设置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组(CB组)、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纤维素酶+淀粉酶+葡聚糖酶组(BE1组)...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青贮添加剂对膨化玉米秸秆微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以膨化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设置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组(CB组)、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纤维素酶+淀粉酶+葡聚糖酶组(BE1组)和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酿酒酵母+纤维素酶+蛋白酶组(BE2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室温贮藏发酵30 d后,开袋进行感官评价,并测定营养及发酵品质,通过体外法评价干物质降解率,使用高通量测序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BE1组和BE2组青贮感官评价优于CB组。BE1组和BE2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CB组(P<0.05);BE1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B组(P<0.05);BE1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E1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以及木质素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BE1组pH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门分类水平上,各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从属水平来看,优势菌群有乳酸杆菌属、魏斯氏菌属以及明串珠菌属等;此外,BE1组乳酸杆菌属明显高于其他组,占比80.75%。研究表明,添加菌酶复合制剂可以改善玉米秸秆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对其细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以BE1组效果最好,BE2组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酶复合制剂 膨化 玉米秸秆 发酵品质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含秸秆发酵饲料对育成牛瘤胃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贾子悦 钟丽媛 +3 位作者 薛茗元 王迪铭 孙会增 刘建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7-530,共14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喂含秸秆发酵饲料对育成牛瘤胃微生物组成与功能以及代谢生理等方面的影响。选取36头8~11月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荷斯坦育成牛,随机分成2组,即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饲喂0 kg/d(对照组)、4 kg/d含秸秆发酵饲料(按干物...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喂含秸秆发酵饲料对育成牛瘤胃微生物组成与功能以及代谢生理等方面的影响。选取36头8~11月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荷斯坦育成牛,随机分成2组,即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饲喂0 kg/d(对照组)、4 kg/d含秸秆发酵饲料(按干物质计,秸秆约占日粮16.0%;处理组),持续8周,每2周测定一次育成牛日增重情况,并在第8周时采集尾静脉血及瘤胃内容物,分析2组育成牛在表型以及瘤胃微生物区系上的差异。结果发现:饲喂含秸秆发酵饲料组育成牛日增重(0.991 kg/d)与对照组(1.080 kg/d)相比明显下降(p=0.042)。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含秸秆发酵饲料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血清中β-羟丁酸和甘油三酯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浓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细菌α多样性指数中,饲喂含秸秆发酵饲料组Sobs指数和香农(Shannon)指数显著升高(p<0.05),β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含秸秆发酵饲料组中,与表型相关的核心菌种主要为厌氧支原体属;在微生物功能上,2组主要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上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饲喂含秸秆发酵饲料促进了育成牛瘤胃发酵,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脂质代谢。本研究在瘤胃微生物组成与功能差异以及高效利用秸秆饲料的关键微生物挖掘上均有一定突破,为育成牛饲粮中非常规饲料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发酵饲料 育成牛 瘤胃细菌 生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翅土白蚁共生微生物对玉米秸秆生物降解作用研究
7
作者 余婷 黄越 +3 位作者 李吴晗 周琪欢 陈翔 莫建初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869,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共生微生物在秸秆综合性应用中的潜能,为生产上秸秆的生物降解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为分离培养基,从黑翅土白蚁肠道和菌圃中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共生微生物在秸秆综合性应用中的潜能,为生产上秸秆的生物降解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为分离培养基,从黑翅土白蚁肠道和菌圃中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7种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潜力的微生物。进一步鉴定后测定木质纤维素降解优势酶活性并进行菌株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构建固-液发酵体系,评估不同微生物与其组合菌系对玉米(Zea mays)秸秆的降解效果;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晶体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玉米秸秆生物降解前后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分离得到的二叉毛壳属(Dichotomopilus sp.)真菌F1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处理12 d即能对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有28.74%的降解率;普里斯特氏菌属(Priestia sp.)细菌G1、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细菌G2、二叉毛壳属真菌F1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真菌F2四种菌组成的复合菌系对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效果最佳,处理12 d对玉米秸秆的干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3.65%、23.84%、46.39%和27.08%。同时,玉米秸秆表面结构分崩离析,结晶度由38.02%下降至33.63%,木质纤维素化学键强度减弱。[结论]本研究发掘了极具秸秆降解潜能的菌株二叉毛壳属真菌F1,以其为基础构建了高效的四菌降解菌系,在产业化利用上具有进一步开发潜能,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翅土白蚁 共生微生物 玉米秸秆 木质纤维素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MgO碳化固化砂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蔡光华 唐浩 +4 位作者 刘天韵 刘红森 张婷 邵光辉 张永兴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53-162,共10页
MgO碳化固化技术是一种创新土体加固方式,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着碳化程度不均匀的问题。有研究表明生物炭能有效增加土体孔隙度,这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该研究融合玉米秸秆生物炭与MgO碳化技术以加固土体,通过室内试验,探究了... MgO碳化固化技术是一种创新土体加固方式,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着碳化程度不均匀的问题。有研究表明生物炭能有效增加土体孔隙度,这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该研究融合玉米秸秆生物炭与MgO碳化技术以加固土体,通过室内试验,探究了玉米秸秆生物炭掺量对MgO碳化固化砂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揭示其影响机理,同时与水泥固化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增大了MgO碳化土的CO_(2)吸收量、体积膨胀率及干密度,但降低了碳化土的含水率和pH值。与水泥固化样相比,MgO碳化样的破坏应变更低;生物炭提高了MgO碳化样的强度和变形模量,且随生物炭掺量增加,破坏模式由塑性向脆性转变;在固化剂掺量为15%、生物炭掺量为6%时,MgO碳化样的强度达6.87 MPa,是无生物炭碳化样的1.7倍以及水泥固化样的3.0倍。生物炭促进了MgO碳化样中水碳镁石和球碳镁石/水菱镁石的生成,碳化产物有助于胶结土颗粒与生物炭、填充颗粒间孔隙和提高试样强度。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考虑水分调节、气体吸附与交互和分散效应的生物炭协同活性MgO碳化砂土的微观加固模型,解释了生物炭对MgO碳化加固砂土中的影响机理。该研究充分利用生物炭多孔吸碳特性,不仅提升了MgO碳化加固土的效果,还具有低碳环保性,为农林固废资源化利用及特殊岩土体加固改良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玉米秸秆 物理化学性能 活性氧化镁 碳化固化 砂土 加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和氢氧化钠复合处理对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微生物组成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白永松 欧阳滔滔 +1 位作者 孙海霞 周道玮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14-4127,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尿素和氢氧化钠(NaOH)复合处理对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微生物组成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试验设计包含尿素、NaOH添加量及水分含量3个因素,尿素添加量分别为0、2%、4%,NaOH添加量分别为0、2%、4%,2个水分含量分别为20%和40%... 本试验旨在研究尿素和氢氧化钠(NaOH)复合处理对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微生物组成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试验设计包含尿素、NaOH添加量及水分含量3个因素,尿素添加量分别为0、2%、4%,NaOH添加量分别为0、2%、4%,2个水分含量分别为20%和40%,均以干物质(DM)为基础计算,共计18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室温密封处理30 d后采集样本,分析秸秆常规营养成分及微生物组成。选取3头体重为(360±20)kg、健康状况良好且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测定秸秆DM、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尿素和NaOH复合处理可显著提高秸秆pH和粗蛋白质(CP)含量(P<0.05),显著降低NDF和ADF含量(P<0.05),显著增加DM、NDF和ADF瘤胃有效降解率(P<0.05),以40%水分条件下,2%或4%尿素与4%NaOH复合处理DM、NDF和ADF瘤胃有效降解率最高,而20%水分条件下,2%或4%尿素与4%NaOH复合处理次之。尿素、NaOH添加量和水分含量均影响秸秆微生物的组成,且不同处理及不同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尿素和NaOH复合处理可提高玉米秸秆营养价值,改善瘤胃降解特性,且在40%水分条件下处理效果最优。氨碱复合处理不仅是化学过程,也包含微生物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NAOH 玉米秸秆 瘤胃降解特性 生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热解衍生生物炭稳定性及其改良土壤效果评估
10
作者 任思豪 付永坤 +3 位作者 郭春春 李欢 周宇光 魏泉源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55-264,共10页
为推动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并增强土壤肥力,该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运用热重分析仪和热重-红外联用仪,系统研究原料热解过程中质量损失特性及其挥发分动态释放规律;采用热转化技术制备生物炭,探究不同热解终温(300、400、500、600和700... 为推动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并增强土壤肥力,该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运用热重分析仪和热重-红外联用仪,系统研究原料热解过程中质量损失特性及其挥发分动态释放规律;采用热转化技术制备生物炭,探究不同热解终温(300、400、500、600和700℃)条件下生物炭的碳含量及其稳定性;并通过实验室规模生物炭土壤改良试验,评估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对土壤改良效果影响。热解试验结果表明,CO_(2)释放是热解过程中原料质量损失的主因,提高升温速率会导致热解过程受阻。与玉米秸秆原料相比,生物炭样品碳含量显著提高了35.32%~59.69%(P<0.05),且当热解终温超500℃时,生物炭的芳香结构更为发达,稳定性也得到提升。生物炭土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生物炭土壤的对照组相比,300、500和700℃制备的生物炭分别在提升土壤总氮、总磷和总钾含量方面提升效果最佳,分别提升了39.21%、39.52%和60.32%;700℃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总碳和无机碳提升效果最佳,分别为47.04%和30.02%;600℃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提升效果最佳,为58.38%。因此,在生物炭改良土壤的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土壤的原始理化性质,并综合考虑生物炭的碳固存潜力及其对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选择适宜热解温度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 稳定性 农田土壤 碳固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任洁昕 陈帅民 +3 位作者 刘剑锋 王立春 吕艳杰 王永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65-675,共11页
氨氧化作为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在土壤氮素转化、作物氮素利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明确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玉米产量的关系,可为秸秆高效还田、减少化肥投入的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设置了秸秆不还田... 氨氧化作为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在土壤氮素转化、作物氮素利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明确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玉米产量的关系,可为秸秆高效还田、减少化肥投入的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设置了秸秆不还田且不施N(S0)、秸秆半量(7.5 t/hm^(2))还田且不施N(S1/2)、秸秆全量(15.0 t/hm^(2))还田且不施N(S1)、无秸秆还田配施N 200 kg/hm^(2)(S0N)、秸秆半量(7.5 t/hm^(2))还田配施N 200 kg/hm^(2)(S1/2N)、秸秆全量(15.0 t/hm^(2))还田配施N 200 kg/hm^(2)(S1N)等6个处理,探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和N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土壤氮素含量以及土壤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玉米籽粒产量较无秸秆还田有所降低,产量降低主要与穗粒数减少有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土壤氮素含量。同时可看出,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AOA-amoA基因拷贝数和群落Shannon指数,但会降低AOB群落Shannon指数;施氮则提高了AOB-amoA基因丰度,且增加了以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和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为代表的氨氧化细菌相对丰度;其中AOB-amoA基因拷贝数与玉米产量相关程度最高(r=0.55,P<0.05)。综上认为,AOA和AOB丰度和群落结构对秸秆和氮肥响应方式不同,二者配合显著增加土壤氨氧化微生物,有利于玉米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玉米 氮肥 产量 土壤氨氧化微生物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JF-6A型秸秆饲料化发酵机试验及参数优化
12
作者 任永飞 吴桂芝 李官平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25,共7页
为推动秸秆饲料发酵机在贵州规模养牛场的熟化应用,研究拟探索11JF-6A型秸秆饲料发酵机的工作性能,保证加工精饲料的质量,对该机具加工发酵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开展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1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响应... 为推动秸秆饲料发酵机在贵州规模养牛场的熟化应用,研究拟探索11JF-6A型秸秆饲料发酵机的工作性能,保证加工精饲料的质量,对该机具加工发酵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开展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1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到秸秆发酵机的主轴转速对发酵饲料含水量方差影响极显著。通过分析P值得到含水量方差的影响因素顺序为C(主轴转速)>A(物料原始含水率)>B(物料重)。通过软件中的优化求解功能得到较优工作参数组合为物料原始含水率55%,物料重1 150 kg,主轴转速10 r/min,该参数组合下含水量方差平均值为1.026,消毒升温时间平均值为63.2 min。机具的优化参数为主轴转速10 r/min,主料与辅料配比后加工物料总质量为1 500 kg,优化后机具性能提升明显,发酵精饲料配比的质量、原始含水率及时间相对合理,该数据对贵州规模养牛场发酵饲料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发酵饲料 参数优化 单因素法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饲料化预处理研究进展
13
作者 韩俊伟 张璐璐 刘建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55-160,共6页
玉米秸秆属于生态农业系统中生物质再生资源,在畜牧业饲料生产中可作为反刍动物的粗饲料,替代部分传统饲料。但是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含量高,营养成分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饲料化应用效果。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预处理技术改变玉米秸秆... 玉米秸秆属于生态农业系统中生物质再生资源,在畜牧业饲料生产中可作为反刍动物的粗饲料,替代部分传统饲料。但是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含量高,营养成分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饲料化应用效果。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预处理技术改变玉米秸秆内部结构,改善营养组成成分,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和饲料化应用价值。文章综述了物理、化学、生物预处理技术在玉米秸秆饲料生产中的应用,总结了不同处理技术优缺点,指出了今后发展方向和重点,以期为玉米秸秆在畜牧业中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饲料 预处理 物理处理 化学处理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大曲预处理干玉米秸秆微生物群落分析及酶解工艺优化
14
作者 杨旭 楚慧灵 +5 位作者 史志远 袁锐华 唐娜娜 张志平 宋丽丽 魏涛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225,共8页
该研究以干玉米秸秆(DCS)为原料,将中温大曲添加至DCS样品中,采用厌氧发酵方式对DCS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过程(0~35 d)中的有机酸、pH值及纤维素组分进行检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解析,对其结果进行主坐标分析(PCo... 该研究以干玉米秸秆(DCS)为原料,将中温大曲添加至DCS样品中,采用厌氧发酵方式对DCS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过程(0~35 d)中的有机酸、pH值及纤维素组分进行检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解析,对其结果进行主坐标分析(PCoA),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预处理DCS的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DCS预处理过程中的乳酸、乙酸含量整体均呈增加趋势,pH值、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添加中温大曲发酵DCS 28 d时,乳酸、乙酸含量,pH值、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为4.07%、1.06%,4.83、30.31%、17.02%;此外,其优势菌群较丰富,优势真菌属为链格孢霉属(Alternaria)(相对丰度38.85%),优势细菌属为乳酸杆菌属(Loigolacto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相对丰度均>1%)。PCoA结果表明,采用中温大曲预处理DCS的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中温大曲预处理28 d的DCS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60 h,底物质量分数9%,纤维素酶添加量23 FPU/g纤维素。在此优化条件下,纤维素酶解率达到9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玉米秸秆 预处理 纤维素酶解 工艺条件优化 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5
作者 韩明鹏 高永革 +2 位作者 王成章 王彦华 张晓霞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245,共4页
我国玉米秸秆资源非常丰富,但收获后的玉米秸秆养分较低,质地粗糙,适口性差。玉米秸秆发酵可有效提高其营养价值,改善其适口性,制作玉米秸秆发酵饲料是开发玉米秸秆资源、解决畜牧业饲料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玉米秸秆利用现... 我国玉米秸秆资源非常丰富,但收获后的玉米秸秆养分较低,质地粗糙,适口性差。玉米秸秆发酵可有效提高其营养价值,改善其适口性,制作玉米秸秆发酵饲料是开发玉米秸秆资源、解决畜牧业饲料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玉米秸秆利用现状、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方法和在畜禽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对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加快玉米秸秆饲料化进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发酵 发酵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研究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对辽育白牛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淑华 陈帅 +5 位作者 李鹏 龙淼 李林 佟翠 张诗萌 何剑斌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9-34,共6页
为研究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对辽育白牛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300~350)kg]的健康无疾病的辽育白牛40头(10月龄、无阉割),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100%基础精料+黄贮饲料),试验1组(80%基础精料+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试验2组... 为研究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对辽育白牛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300~350)kg]的健康无疾病的辽育白牛40头(10月龄、无阉割),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100%基础精料+黄贮饲料),试验1组(80%基础精料+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试验2组(70%基础精料+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试验3组(60%基础精料+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试验的预试期30 d,正试期130 d,试验牛自由采食和饮水,每天观察牛群的采食情况及健康状况。试验结束,每组随机选取3头牛进行直肠取粪便,用于肠道菌群的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发现:(1)粪便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粪便中的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孢杆菌属为粪便细菌中的优势菌属。添加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试验组中分解纤维素的厚壁菌门、梭菌属IV增加,尤其试验2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试验组丁酸产生菌梭菌属Xl Va相对丰度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2)粪便细菌Alpha多样性比较发现:试验组香浓指数(Shannon index)、艾斯指数(Ace index)、赵氏指数(Chao index)与对照组比较呈提高趋势,而辛普森指数(Simpson index)呈下降趋势,表明试验2组牛肠道内微生物多样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发酵饲料对肉鸭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况丹 周昊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74-177,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玉米秸秆发酵饲料对肉鸭生长性能、营养物质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200只体重相近[(42±0.54)g]、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肉鸭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1、2和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用1.0%(试... 文章旨在研究玉米秸秆发酵饲料对肉鸭生长性能、营养物质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200只体重相近[(42±0.54)g]、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肉鸭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1、2和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用1.0%(试验1组)、2.0%(试验2组)、3.0%(试验3组)玉米秸秆发酵饲料替代基础日粮,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为期21 d。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发酵饲料可以显著提高肉鸭的平均日增重和日采食量(P <0.05),但对肉鸭的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 0.05),添加2%玉米秸秆发酵饲料的效果最佳。玉米秸秆发酵饲料饲喂肉鸭,其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代谢率显著升高(P <0.05)。但对于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代谢率无显著影响(P> 0.05)。与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发酵饲料,肉鸭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含量显著升高(P <0.05);添加2%和3%的玉米秸秆发酵饲料,肉鸭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 <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玉米秸秆发酵饲料有助于提高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促进蛋白质沉积,提高肉鸭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发酵饲料 肉鸭 生长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 血清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酶解发酵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生产生物饲料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森 段旭磊 +3 位作者 梁婷婷 陈想 宋安东 陈红歌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72,共6页
通过优化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Instant Catapult Steam Explosion,ICSE)预处理玉米秸秆同步酶解发酵(Synchron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SSF)工艺,提高玉米秸秆转化生物饲料工艺的效率和可行性。使用合成培养基和秸秆酶解... 通过优化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Instant Catapult Steam Explosion,ICSE)预处理玉米秸秆同步酶解发酵(Synchron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SSF)工艺,提高玉米秸秆转化生物饲料工艺的效率和可行性。使用合成培养基和秸秆酶解物培养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 BNCC 336517),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单纯酶解和同步酶解发酵对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预处理秸秆的糖转化率影响;进一步设计正交试验获得玉米秸秆转化真蛋白最佳条件。结果显示,产朊假丝酵母能高效利用纤维二糖;37℃、单纯酶解100 g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可产32.16 g总糖,同步酶解发酵后干物质降解率51.61%,总糖利用率为84.1%;相同温度条件下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料水比1:7,纤维素酶复合物20 FPU,添加1%(NH4)2SO4,发酵96 h后产品真蛋白质含量为14.66%。表明得到产朊假丝酵母最优同步酶解发酵条件,且该条件下转化玉米秸秆生产生物饲料具有经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酶解发酵 产朊假丝酵母 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 玉米秸秆 生物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施菌剂对山东地区全株青贮玉米产量和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吉翠 周元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7-80,共4页
文章旨在重点分析增施菌剂对山东地区全株青贮玉米产量和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根据增施微生物菌剂量的差异进行分组,单施微生物菌剂为CK组,增施10%微生物菌剂为T1组,增施20%微生物菌剂为T2组,增施30%微生物菌剂为T3组,分析增施不同... 文章旨在重点分析增施菌剂对山东地区全株青贮玉米产量和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根据增施微生物菌剂量的差异进行分组,单施微生物菌剂为CK组,增施10%微生物菌剂为T1组,增施20%微生物菌剂为T2组,增施30%微生物菌剂为T3组,分析增施不同量的微生物菌剂后对玉米产量和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处理组全株玉米发酵饲料pH值均在4.5以下,且均未检出丙酸和丁酸,T3组乳酸值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NH3-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各组均未检测出霉菌,T2组、T3组未检测出酵母菌,T3组乳酸菌、好氧细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T3组鲜果穗重、有效穗数、单穗鲜重、鲜百粒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综合来看,增施20%微生物菌剂适合种植郑单958,玉米产量高,玉米发酵饲料品质较好,可根据区域实际种植情况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菌剂 全株青贮玉米 玉米产量 发酵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分解剂发酵的玉米秸秆用作肥育肉猪饲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志明 贺军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9年第6期73-74,共2页
本试验中,随机挑选杜长大(杜洛克♂×长大♀)三元杂交猪40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生物分解剂发酵玉米秸秆,经过100d肥育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增重为665g,对照组平均日增重675g,其增重速度与对... 本试验中,随机挑选杜长大(杜洛克♂×长大♀)三元杂交猪40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生物分解剂发酵玉米秸秆,经过100d肥育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增重为665g,对照组平均日增重675g,其增重速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每kg增重耗料:试验组为4.10kg、对照组为3.85kg。但出栏体重,试验组较对照组增重率提高3.75%,每头多获利56.74元,经济效益显著,为发展节粮型养猪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分解剂 玉米秸秆 肥育肉猪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