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秸秆粉/HDPE复合材料表面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雅丽 付新 +1 位作者 高锦红 刘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8-160,共3页
采用毛细管上升法测定了不同探测液在未改性玉米秸秆粉和4%硅烷偶联剂改性玉米秸秆粉表面的接触角,依据Washburn方程,采用Owens-wendt-Kaelble途径,计算了未改性玉米秸秆粉和改性玉米秸秆粉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结果表明:未改性的玉... 采用毛细管上升法测定了不同探测液在未改性玉米秸秆粉和4%硅烷偶联剂改性玉米秸秆粉表面的接触角,依据Washburn方程,采用Owens-wendt-Kaelble途径,计算了未改性玉米秸秆粉和改性玉米秸秆粉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结果表明:未改性的玉米秸秆粉的表面自由能为28.88mJ/m2,体现分子极性的极性分量为22.20mJ/m2;而改性玉米秸秆粉的表面自由能为35.69mJ/m2,体现分子极性的极性分量为3.51mJ/m2。因此,在与热塑性塑料复合时,改性玉米秸秆粉有更好的界面相容性。玉米秸秆粉/HDPE复合材料的弯曲断面形貌进一步证实了改性玉米秸秆粉有更好的界面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粉/HDPE复合材料 接触角 表面自由能 界面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锋 李永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2,共4页
文章旨在分析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态良好,初始体重接近的60头西门塔尔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其中,对照组肉牛饲喂玉米秸秆型粗饲料,试验1、2、3组分... 文章旨在分析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态良好,初始体重接近的60头西门塔尔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其中,对照组肉牛饲喂玉米秸秆型粗饲料,试验1、2、3组分别以33.33%、66.67%、100.00%比例的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等量替代玉米秸秆,试验共计60 d。结果:(1)试验2、3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2、3组肉牛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3组肉牛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2)试验2、3组肉牛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1、2、3组肉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1、2、3组有机物(OM)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3组粗蛋白质(CP)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结论:基础日粮中用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替代玉米秸秆能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和机体免疫力,增强肉牛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且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替代玉米秸秆的最佳比例为6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 肉牛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养分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皮/HDPE复合材吸湿-解吸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亚楠 陈成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5年第12期20-23,共4页
以玉米秸秆皮/HDPE(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杨木、松木,及杨木/HDPE、松木/HDPE复合材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它们置于温度为20℃,相对湿度分别为33%、66%、75%、85%、93%的干燥器中干燥,待其吸湿/解吸达到平衡后测量其含水率,并与尼尔森(Nels... 以玉米秸秆皮/HDPE(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杨木、松木,及杨木/HDPE、松木/HDPE复合材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它们置于温度为20℃,相对湿度分别为33%、66%、75%、85%、93%的干燥器中干燥,待其吸湿/解吸达到平衡后测量其含水率,并与尼尔森(Nelson)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皮是玉米秸秆皮/HDPE复合材的主要吸湿成分,复合材料的平衡含水率随相对湿度和玉米秸秆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秸秆皮/HDPE复合材的吸湿、解吸性能低于杨木/HDPE、松木/HDPE复合材,也低于实体木材。Nelson模型能够预测玉米秸秆皮/HDPE复合材在不同环境下的平衡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皮/HDPE复合 吸湿 解吸 平衡含水率 尼尔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灌溉复合管成型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杰 关阳 +3 位作者 古冬冬 仵峰 张煜忠 施进发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5-150,181,F0003,共8页
为解决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中还田机械设备种类单一和玉米秸秆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用于地下灌溉复合管成型装置。提出玉米秸秆还田的新方式,将作物秸秆粉碎与土壤按不同比例掺量混合,挤压形成空心圆管状的复合管材,应用时采... 为解决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中还田机械设备种类单一和玉米秸秆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用于地下灌溉复合管成型装置。提出玉米秸秆还田的新方式,将作物秸秆粉碎与土壤按不同比例掺量混合,挤压形成空心圆管状的复合管材,应用时采用一次性浅埋,一年或一季后直接全量还田。依据农机农艺融合,提出装置整体结构设计方案,介绍装置的工作原理,对搅拌部件、螺旋挤压成型部件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计算挤压成型部分物料输送功率,确定满足工作的结构要求及满足农艺要求的装置结构。基于自主搭建的试验平台,进行玉米秸秆复合管成型试验。台架试验表明:在含水率20%~26%的区间中,保证玉米秸秆复合管满足性能要求,即复合管密度不小于1.30 g/cm^(3)时,随着含水率的递增,玉米秸秆成型密度先递减再递加,且成型密度离散性越来越小,玉米秸秆复合管性能更加稳定。当混合物含水率在26%,绞龙轴转速在488 r/min,物料喂入量在170 kg/min时,既保证玉米秸秆复合管出料的连续性,且出料速度相对较快。满足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农艺要求,为玉米秸秆还田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地下灌溉 秸秆 土壤 玉米秸秆复合管 全量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