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玉米种植模式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基于LCA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印生 林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共6页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对吉林省中部地区不同玉米种植模式进行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对比玉米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负荷,发现水体毒性和和富营养化这两类环境负荷对环境影响评...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对吉林省中部地区不同玉米种植模式进行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对比玉米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负荷,发现水体毒性和和富营养化这两类环境负荷对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贡献最大。在农作系统中,大量使用化肥造成氨的挥发,进而引发环境酸化问题;而氨挥发和硝态氮的淋失是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农药的过量使用而残留在空气、水和土壤中,是造成人体及生态毒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模式 生命周期评价(LCA)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健 段馥梅 +3 位作者 高伟 白明涛 王鹏远 李晓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4,共4页
为了筛选适宜延安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中的大豆品种,选用齐黄34、中黄30、陕豆125等12个具有一定耐阴性和抗倒性的大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豆与玉米行比为4∶2)下,... 为了筛选适宜延安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中的大豆品种,选用齐黄34、中黄30、陕豆125等12个具有一定耐阴性和抗倒性的大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豆与玉米行比为4∶2)下,齐黄34、秦豆2018、宝豆6号和汾豆93植株较高,株型收敛,丰产性好,产量分别为2595.45、1946.55、2041.50、1884.45 kg/hm^(2);效益较高,群体产值分别为39611.06、35314.25、34200.99、35010.92元/hm^(2),可扩大示范推广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大豆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陕西延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州市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品种引种试验
3
作者 陈宇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11-13,24,共4页
为选出适宜与玉米品种南校969套种的高产高效大豆品种,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下,对南校大豆(试验种)、新选88、桂春104、桂春豆103、本地大豆5个大豆品种开展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以桂春104产量和产值最... 为选出适宜与玉米品种南校969套种的高产高效大豆品种,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下,对南校大豆(试验种)、新选88、桂春104、桂春豆103、本地大豆5个大豆品种开展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以桂春104产量和产值最高,与玉米复合种植的合计产值也最高;其次为桂春豆103,产量较高,与玉米复合种植的合计产值较高;再次是本地大豆,产量和产值均居第3位。这3个大豆品种适宜在梧州地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下种植。东北引种大豆品种新选88至收获时不开花、不结荚,不适宜在梧州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大豆 品种 性状 产量 广西梧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晓民 向峰 +3 位作者 金鑫 朱志明 赵如浪 王永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24-27,共4页
为了明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置了4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处理(分别为大豆与玉米行比为3∶2、4∶2、3∶4、4∶4)和单作玉米对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相比,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处理玉米产... 为了明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置了4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处理(分别为大豆与玉米行比为3∶2、4∶2、3∶4、4∶4)和单作玉米对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相比,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处理玉米产量减产25.18%~41.45%[大豆与玉米行比4∶2处理减产幅度(41.45%)最大,大豆与玉米行比3∶4处理减产幅度(25.18%)最小],玉米有效穗数减少3.95%~14.47%(除大豆与玉米行比3∶4模式处理外),千粒重减少0.56%~3.63%,穗粒数减少5.24%~10.85%,穗长减少6.15%~11.28%,穗粗减小0.21%~3.16%,秃尖长增加21.65%~37.11%,株高降低2.21%~9.36%,茎粗减小15.83%~20.83%。综合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大豆与玉米行比4∶2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大,以大豆与玉米行比3∶4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云 金容 +3 位作者 符鹏 王鹏 李仕伟 龙芸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9期38-41,共4页
春玉米套作夏大豆是带状复合种植的重要栽培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种植玉米的地块上增收一季大豆。为筛选出适合西南丘陵山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玉米品种,收集了10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品种... 春玉米套作夏大豆是带状复合种植的重要栽培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种植玉米的地块上增收一季大豆。为筛选出适合西南丘陵山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玉米品种,收集了10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对各玉米品种的株高、株型、倒伏率、百粒重、穗粒数、产量和大豆的倒伏率、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百粒重、单株粒数和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株型较好、抗倒伏且产量较高的玉米品种为仲玉3号、绵单53和科茂918;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玉米株高较矮可间接增加大豆产量;通过生产效益分析可知,绵单53和仲玉3号适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生产中应用可获得较大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玉米 品种 性状 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川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研究
6
作者 吕剑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5期20-23,共4页
为明确泾川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最佳栽培模式,开展了泾川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大豆和玉米的产量来看,不同复合种植模式均有优缺点,有些模式大豆产量高而玉米产量低,有些模式玉米产量高而大豆产量低,如6... 为明确泾川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最佳栽培模式,开展了泾川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大豆和玉米的产量来看,不同复合种植模式均有优缺点,有些模式大豆产量高而玉米产量低,有些模式玉米产量高而大豆产量低,如6+4(6行大豆+4行玉米)模式大豆产量最高、玉米产量最低,3+4模式(3行大豆+4行玉米)大豆产量较低、玉米产量最高;从大豆和玉米的综合效益来看,以3+6模式(3行大豆+6行玉米)产值最高,3+4模式产值次之,6+4模式产值最低。综合来看,6+4模式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模式,而且这种模式的大豆最有利于机械化收割。因此,应该把6+4模式作为泾川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的主推模式,但应注意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综合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产量 产值 甘肃泾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和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两种技术模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金排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8期8-11,共4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改变了单一作物种植方式,体现了高低作物搭配间作、大小垄种植,充分发挥了双边优势,实现了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大豆一季增收的产量目标。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太和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改变了单一作物种植方式,体现了高低作物搭配间作、大小垄种植,充分发挥了双边优势,实现了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大豆一季增收的产量目标。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太和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行大豆2行玉米技术模式和6行大豆4行玉米技术模式的大豆品种,试验中皖豆37、濉科23、宿豆051表现较好,可以为太和县大面积推广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大豆品种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8
作者 史文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45-48,共4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解决大豆玉米争地、稳定粮食生产的有效种植模式。通过复合种植,高低秆作物搭配,可实现玉米不减产的同时增收一季大豆。为了给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开展了适宜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大...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解决大豆玉米争地、稳定粮食生产的有效种植模式。通过复合种植,高低秆作物搭配,可实现玉米不减产的同时增收一季大豆。为了给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开展了适宜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由于2022年玉米全生育期降雨偏少,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影响整体产量,大豆未受到影响,成熟度较好。在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中,玉米各处理平均产量9250.84 kg/hm^(2)(8765.43~10154.32 kg/hm^(2)),说明不同的大豆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从大豆产量结果来分析,佳禾2号折合产量2839.51 kg/hm^(2),较对照中黄30增产524.70 kg/hm^(2),增幅22.67%,居第1位;陇黄3号折合产量2654.32 kg/hm^(2),较对照中黄30增产339.51 kg/hm^(2),增幅14.67%,居第2位;冀豆17折合产量2592.59 kg/hm^(2),较对照中黄30增产277.78 kg/hm^(2),增幅12.00%,居第3位;中黄30折合产量2314.81 kg/hm^(2),居第4位;东豆027折合产量1172.84 kg/hm^(2),较对照中黄30减产1141.97 kg/hm^(2),减幅49.33%,居最后一位。综上所述,佳禾2号、陇黄3号、冀豆17、中黄30等品种经济性状较好,倒伏程度低,抗旱性好,产量较高,适宜该区域生态环境下种植;东豆系列品种生育期较长,不能较好地完熟,产量较低,建议下一年继续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 大豆 品种 经济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泉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9
作者 王良全 赵匆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9期12-15,19,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石泉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夏播大豆品种,开展了大豆品种筛选试验,分析比较了不同播期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条件下,浙秋豆3号、宝豆1519和贡秋豆结荚紧实,籽粒饱满度高,耐密... 为筛选出适宜石泉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夏播大豆品种,开展了大豆品种筛选试验,分析比较了不同播期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条件下,浙秋豆3号、宝豆1519和贡秋豆结荚紧实,籽粒饱满度高,耐密性、抗倒伏性、抗病性、产量等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可作石泉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夏播大豆种植品种推广。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适当提前播种可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大豆 品种 性状 产量 陕西石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高温天气条件下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的种植表现
10
作者 苏彩霞 栾春荣 +4 位作者 张旭 陈维娟 赵本真 洪斌 刘明义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为科学选择适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耐密、抗病、抗倒的鲜食玉米品种,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品种支撑,开展了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与鲜食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且持续时间较... 为科学选择适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耐密、抗病、抗倒的鲜食玉米品种,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品种支撑,开展了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与鲜食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气候条件下,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鲜食玉米品种在双穗率、空秆率等植株性状及千粒鲜重、出籽率、结实率等产量性状上差异明显,其中晶白甜糯、虞珑糯1612、苏玉糯5号、苏科糯1801、苏科糯1901这5个品种结实率较高,表现出较强的耐高温能力;苏甜糯818、斯达糯41、扬甜糯104结实率较低,表现出较低的耐高温能力。复种区各玉米品种鲜穗产量在7332~11440 kg/hm^(2)之间,除苏科糯1801、晶白甜糯较对照苏玉糯5号(CK)略增产外,其他各品种均较对照苏玉糯5号(CK)减产,减产幅度在1.53%~34.58%之间,以苏甜糯818、苏科糯1501减产最严重。清种区各玉米品种鲜穗产量在7638.89~14828.70 kg/hm^(2)之间,除苏科糯1801较对照苏玉糯5号(CK)略增产1.42%外,其他各品种均较对照苏玉糯5号(CK)减产,减产幅度在0.95%~47.75%之间,以苏科糯1501减产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天气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玉米品种 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一熟制灌区玉米/蚕豆间种植模式的水肥耦合效应
11
作者 胡新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5873-15875,共3页
[目的]研究甘肃河西一熟制灌区玉米(Zea mays L.)/蚕豆(Vicia fabaL.)带田水肥耦合效应。[方法]采用2因子5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考察施氮量和灌水量对玉米/蚕豆带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的耦合效应。[结果]氮素和水分... [目的]研究甘肃河西一熟制灌区玉米(Zea mays L.)/蚕豆(Vicia fabaL.)带田水肥耦合效应。[方法]采用2因子5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考察施氮量和灌水量对玉米/蚕豆带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的耦合效应。[结果]氮素和水分的合理利用是提高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的关键。在玉米和蚕豆混合产量目标值为7 500~9 000 kg/hm2时,施氮量应为232.65~391.20 kg/hm2,灌水量应为3 662.40~5 190.30 m3/hm2。在水分利用效率目标值为9.00~12.00 kg/(mm.hm2)时,施氮量应为230.10~393.60 kg/hm2,灌水量应为3 628.95~5 223.75 m3/hm2。在灌水利用效率目标值为12.00~15.00 kg/(mm.hm2)时,施氮量应为239.40~443.70kg/hm2,灌水量应为4 248.75~5 800.65 m3/hm2。[结论]该研究可以为甘肃河西一熟制灌区玉米间种蚕豆种植模式的合理灌溉和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蚕豆间种植模式 水肥耦合效应 河西一熟制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植新模式
12
作者 毕文清 《农村科学实验》 2003年第4期7-7,共1页
一、选择适应性强耐密高产品种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选用液单19、四密21、1243(张玉4号),催芽坐水直播,第二积温区选用四密25、117(张玉1号)催芽坐水直播,有条件的户可采取育苗移栽或小垄覆膜,可增加成熟度创更高产量。南方省区要因地制... 一、选择适应性强耐密高产品种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选用液单19、四密21、1243(张玉4号),催芽坐水直播,第二积温区选用四密25、117(张玉1号)催芽坐水直播,有条件的户可采取育苗移栽或小垄覆膜,可增加成熟度创更高产量。南方省区要因地制宜选择良种,可种子包衣,墒情好的地区可不催芽坐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模式 品种选择 良种良法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付立冬 季林章 范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3期21-23,共3页
为筛选出适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且适宜泗阳县种植的大豆品种,开展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产量与净作相当,可增收大豆1247.62~1549.52 kg/hm^(2)... 为筛选出适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且适宜泗阳县种植的大豆品种,开展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产量与净作相当,可增收大豆1247.62~1549.52 kg/hm^(2),效益较净作玉米高出7485.72~9297.12元/hm^(2)。其中,以间作泗豆14195品种组合收入最高,其次是间作苏豆26品种,以间作淮豆16品种组合收入最低。该模式解决了间(套)作作物高产的难题,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降低劳动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大豆 品种 产量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高效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孝兵 赵德华 +3 位作者 沈宝祥 储海平 许海霞 周小丽 《农技服务》 2010年第4期459-459,474,共2页
介绍了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高效种植模式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高效种植模式 栽培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红苕”种植模式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
15
作者 罗彬 石琼 +1 位作者 王荣忠 廖怀祥 《南方农业》 2011年第S1期66-67,70,共3页
利用起垄栽苕时红苕行间因起垄取土自然形成的"墒沟",在玉米收获后,及时将玉米秸秆收砍后放入沟内。红苕翻藤管理时,将红苕藤牵引覆盖在玉米秸秆上或利用红苕藤自然生长"覆盖"玉米秸秆。推广应用结果证明,该项技术... 利用起垄栽苕时红苕行间因起垄取土自然形成的"墒沟",在玉米收获后,及时将玉米秸秆收砍后放入沟内。红苕翻藤管理时,将红苕藤牵引覆盖在玉米秸秆上或利用红苕藤自然生长"覆盖"玉米秸秆。推广应用结果证明,该项技术费省效宏,应用前景广阔。文章详细介绍了该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红苕”种植模式 秸秆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