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种玉米间作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狄丹 李刚 李丽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60-664,共5页
为在白银地区广泛推广通过不同品种玉米间作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依据,在白银市平川区宝积镇小川村进行了试验示范,试验品种为在白银地区广泛推广的金穗1915、登海605、先玉1225,通过3个品种2∶2∶2间作、1∶1∶1间作和单种,比较不同品种玉... 为在白银地区广泛推广通过不同品种玉米间作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依据,在白银市平川区宝积镇小川村进行了试验示范,试验品种为在白银地区广泛推广的金穗1915、登海605、先玉1225,通过3个品种2∶2∶2间作、1∶1∶1间作和单种,比较不同品种玉米间作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穗1915和先玉1225两个品种2∶2∶2间作后产量比单种分别高14.54%、11.22%,但是登海605在2∶2∶2、1∶1∶1间作后产量反而比单种降低9.51%、16.79%,这可能是由于登海605生育期较短导致的。2∶2∶2间作模式下群体冠层结构分布更加合理,能够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3个品种玉米植株的生长。因此,当通过不同玉米品种间作提高产量时,宜选择生育期一致的玉米品种按照2∶2∶2模式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间作 农艺性状 产量 玉米生长率(cgr) 叶面积指数(L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效微生物肥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同小娟 李俊 李维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5-170,共6页
在多年连续定位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M微生物堆肥能明显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EM微生物堆肥处理的年均总产比等量传统堆肥增产8.3%~8.9%,其中冬小麦增产8.3... 在多年连续定位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M微生物堆肥能明显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EM微生物堆肥处理的年均总产比等量传统堆肥增产8.3%~8.9%,其中冬小麦增产8.3%,夏玉米增产8.2%~9.4%。EM微生物堆肥能在一定程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EM微生物堆肥处理的冬小麦、夏玉米总光合势比等量传统堆肥分别高5%~36%,5.2%~14,3%,比化肥处理分别高19%~72%,19.6%~46,4%,随EM微生物堆肥施用量的增加差异更明显。EM微生物堆肥比较高的光合势加快了干物质的积累速度,从而提高了冬小麦、夏玉米的群体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微生物堆肥 冬小麦 玉米 光合势 群体生长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肥育猪无脂瘦肉生长率和赖氨酸需要量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立彬 李德发 +2 位作者 谯仕彦 龚利敏 张德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59-64,共6页
在全国选择具有典型区域、气候和猪种特点的5个地区[华北(北京)、华中(武汉)、华南(广州)、西南(重庆)、东北(哈尔滨)],5个杂交品种(长白×大白×北京黑、杜×长×大、杜×大×长、长白×荣昌、长白×... 在全国选择具有典型区域、气候和猪种特点的5个地区[华北(北京)、华中(武汉)、华南(广州)、西南(重庆)、东北(哈尔滨)],5个杂交品种(长白×大白×北京黑、杜×长×大、杜×大×长、长白×荣昌、长白×哈白)生长肥育猪258头。试验均以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为基础日粮,预混料统一配制,在日粮充分营养水平下,屠宰分析了150头生长肥育猪胴体无脂瘦肉重,得到各品种猪胴体无脂瘦肉生长率。长白×大白×北京黑、杜×长×大、杜×大×长、长白×荣白、长白×哈白猪胴体无脂瘦肉生长率分别为261、259、311、200、220 g/d。利用胴体无脂瘦肉重建立了赖氨酸需要量模型,该模型对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的预测值与生产实际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肥育猪 无脂瘦肉 生长率 赖氨酸 需要量 杂交品种 玉米-豆粕型日粮 营养水平 预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灌区水氮运筹对玉米生长及产量形成的耦合效应 被引量:7
4
作者 范虹 李文娟 +3 位作者 赵财 樊志龙 胡才强 柴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9,共9页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玉米生产水肥过量严重,灌水、施氮制度混乱等现象,揭示水氮运筹对玉米生长及产量构成的耦合效应,为构建干旱绿洲灌区玉米高产合理水肥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设3个灌水水平:低灌水水平(I_1,430 mm),中灌水水平(I...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玉米生产水肥过量严重,灌水、施氮制度混乱等现象,揭示水氮运筹对玉米生长及产量构成的耦合效应,为构建干旱绿洲灌区玉米高产合理水肥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设3个灌水水平:低灌水水平(I_1,430 mm),中灌水水平(I_2,490 mm),高灌水水平(I_3,550 mm),和3个施氮水平:N_(1 )0 kg N/hm^2施氮水平,N_2 360 kg N/hm^2施氮水平,N_3 450 kg N/hm^2,共组成9个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群体生长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运转、光合产物对产量构成及产量的贡献机制.【结果】群体生长率在I_2、I_3处理下较I_1处理提高40.6%~67.8%,而I_2与I_3间差异不显著;N_2、N_3较N_1处理分别高17.4%和10.6%,但N_2与N_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玉米叶面积指数在I_2、I_3处理下全生育期平均值较I_1处理分别提高29.7%和36.0%.I_2、I_3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较I_1处理高9.6%和13.7%,但是I_2、I_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N_2和N_3处理分别较N_1处理高8.4%和10.5%,N_2和N_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过量灌水和施氮会减少干物质向籽粒的运转,I_3处理与I_1、I_2处理比较,干物质运转量分别减少了29.4%和29.6%,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降低了38.4%和32.5%;N_3分别较N_1和N_2处理干物质运转量减少了28.5%和17.1%,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降低了36.1%和19.0%.综合分析,合理的灌水和施氮量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形成具有耦合效应,I_2N_2处理处理最终获得与I_3N_3相等的籽粒产量.【结论】灌溉定额490 mm和施氮量360 kg/hm^2处理提高了玉米光合作用对籽粒形成提供的物质补充,促进了生育前期营养器官积累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运转量,最终获得高产,是河西绿洲灌区玉米高产适宜的水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水氮运筹 群体生长率 干物质运转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灌区地膜利用方式与灌水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财 蔡莉娟 +6 位作者 柴强 赵良霞 范虹 殷文 胡发龙 于爱忠 樊志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158,共7页
通过不同地膜利用方式(NT:前茬玉米覆膜收获后免耕,次年直接播种;RT:秋免耕春覆膜;CT:传统耕作覆膜)和不同灌水水平(I1:全生育期灌水450 mm;I2:495 mm;I3:540 mm)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响应规律,揭示地膜利用方式和灌溉量调控玉... 通过不同地膜利用方式(NT:前茬玉米覆膜收获后免耕,次年直接播种;RT:秋免耕春覆膜;CT:传统耕作覆膜)和不同灌水水平(I1:全生育期灌水450 mm;I2:495 mm;I3:540 mm)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响应规律,揭示地膜利用方式和灌溉量调控玉米产量形成的机制,为覆膜种植玉米集成利用免耕和限量灌溉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NT和RT覆膜免耕处理降低了玉米吐丝期前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分别较传统耕作覆膜处理平均降低32.4%和45.9%,但吐丝期后使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分别提高7.4%和32.6%;灌水减量至495 mm未造成干物质累积量和生长率降低。NT和RT覆膜免耕处理使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和百粒重较传统耕作覆膜处理平均分别提高13.4%和6.6%,进而使3 a平均产量提高5.4%;灌水减量至495 mm并未引起减产。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有限灌水条件下覆膜免耕玉米主要通过增加双穗数和增大百粒重来提高籽粒产量。可见,集地膜覆盖和免耕为一体的覆膜免耕技术是干旱地区玉米生产较为理想的种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覆膜免耕 灌水水平 群体生长率 干物质积累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型玉米干物质生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侯大斌 唐永金 陈见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研究了4个生态型玉米夏播的干物质生产特点。这4个生态型是平丘中晚熟型(A)、低山中熟型(B)、中山晚熟型(C)和高山早熟型(D)。结果表明:①单株干物质生产量,C>B>A>D;②干物质相对生产效率和抽雄后净同化率,D... 研究了4个生态型玉米夏播的干物质生产特点。这4个生态型是平丘中晚熟型(A)、低山中熟型(B)、中山晚熟型(C)和高山早熟型(D)。结果表明:①单株干物质生产量,C>B>A>D;②干物质相对生产效率和抽雄后净同化率,D>A>B>C;③抽雄后生产的干物质占单株干物质的比重,D>A>B>C;④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转移效率,A>D>B>C。不同生态型玉米的干物质生产受种子千粒重、单株叶数、叶面积、净同化率、生长期等因素的影响。收获指数在生态型之间的差异受品种、地域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态型 干物质 相对生长率 净同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用玉米品种的群体结构与物质生产规律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学君 郝水源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年第5期30-31,共2页
  玉米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如何,最终得通过秸秆和籽粒产量的高低来评价.产量的形成过程是植株生长发育的复杂过程,高产与否取决于光能利用率的提高,高产优化群体必须具有协调的群体光合性能指标发展动态.……
关键词 饲用玉米 粮饲兼用型玉米 群体生长率 物质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 光合势 净同化率 光合生产率 东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动态水分生产函数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会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1-25,共5页
本文对估算作物动态产量的Feddes模型、Childs模型和Dierckx模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取长补短的方法给出了Feddes-Childs和Feddes-Dierckx两个新模型,再以夏玉米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Feddes-Childs模型较好。
关键词 玉米 动态水分 光合率 呼吸率 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