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植物甾醇中豆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
1
作者
刘景凡
孙聪
梁少华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138,共5页
旨在为玉米植物甾醇的实际生产或深度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玉米植物甾醇中豆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0...
旨在为玉米植物甾醇的实际生产或深度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玉米植物甾醇中豆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05 nm,甲醇-水(体积比92∶8)为流动相进行检测,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3种甾醇单体在125~2 0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均不大于0.07μg/mL;3种甾醇单体的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仪器精密度实验中介于0.24%~1.23%,在样品重复性实验中介于0.61%~2.38%,在日内稳定性实验中介于0.13%~2.92%,在日间稳定性实验中介于0.67%~3.43%;3种甾醇单体的加标回收率在76.86%~105.74%之间,RSD均小于5%。综上,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的特点,可实现玉米植物甾醇中豆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植物
甾醇
豆甾醇
菜油甾醇
Β-谷甾醇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植物基酸奶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瑾萱
张雅媛
+2 位作者
付红岩
王颖
李春梅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86-3697,共12页
【目的】优化玉米植物基酸奶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为促进微胚乳玉米产业多元化发展和植物基酸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高油高蛋白微胚乳玉米华健1号为主要原料,以发酵性能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筛选适宜的市售直投式...
【目的】优化玉米植物基酸奶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为促进微胚乳玉米产业多元化发展和植物基酸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高油高蛋白微胚乳玉米华健1号为主要原料,以发酵性能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筛选适宜的市售直投式混合酸奶发酵剂,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玉米植物基酸奶制备工艺,对优化后的酸奶进行品质分析,并与市售大豆基酸奶和牛乳酸奶的质构特性及持水力进行对比。【结果】市售酸奶发酵剂E产酸能力适中,发酵的酸奶香气浓郁、酸甜比适宜、组织状态细腻,适用于玉米植物基酸奶的发酵。建立以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A)、糖添加量(B)、发酵剂接种量(C)和发酵时间(D)4个因素为自变量的感官评分(Y)二次多项回归模型:Y=88.02-4A+2.12B-2.13C+1.3D-1.3AB-0.3AC+2.5AD-0.825BC+0.775BD+0.275CD-6.48A^(2)-5.13B^(2)-3.96C^(2)-3.03D2。4个因素对玉米植物基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排序为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其中,4个因素及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与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玉米植物基酸奶感官评分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与糖添加量交互作用具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玉米植物基酸奶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以玉米浆总质量计,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2.4%、糖添加量6.3%、发酵剂接种量0.26%、发酵时间4.2 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作的玉米植物基酸奶色泽均匀、口感细腻、酸甜适宜,感官评分为89.1分,与预测值接近;其蛋白质含量(2.40 g/100 g)、酸度(66.0°T)、pH(4.31)和乳酸菌总数(8.8×10^(7)CFU/g)均达团体标准T/WSJD 12—2020《植物蛋白饮料植物酸奶》的要求,脂肪含量适宜,为1.70 g/100 g;持水力为63.77%,显著高于市售大豆基酸奶和牛乳酸奶;质构特性与大豆基酸奶无显著差异(P>0.05),整体评价高于牛乳酸奶。【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制备的玉米植物基酸奶酸甜适宜、口感细腻顺滑、色泽均匀,具有发酵香味,玉米香气浓郁。该研究结果可为微胚乳玉米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丰富植物基酸奶产品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植物
基酸奶
微胚乳
玉米
制备工艺
响应面优化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稞β-葡聚糖/玉米醇溶蛋白植物基奶酪消化及其益生性能体外评价
3
作者
张晓轩
刘栗君
+2 位作者
叶发银
赵国华
雷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79-87,95,共10页
低脂植物奶酪的开发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该研究探讨了青稞β-葡聚糖(highland barleyβ-glucan,HBG)作为脂肪替代物对玉米醇溶蛋白植物基奶酪体外消化及益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0%青稞β-葡聚糖的植物基奶酪(HBG10)表现出...
低脂植物奶酪的开发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该研究探讨了青稞β-葡聚糖(highland barleyβ-glucan,HBG)作为脂肪替代物对玉米醇溶蛋白植物基奶酪体外消化及益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0%青稞β-葡聚糖的植物基奶酪(HBG10)表现出更优的质地及更紧密均匀的微观结构。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随着HBG含量的增加,植物基奶酪的胃排空时间逐渐延长,氨基酸和脂肪酸的释放率逐渐降低。在体外模拟发酵过程中,HBG10显著提高了乙酸、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的产量。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HBG10和HBG30能够降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同时增加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这表明,HBG/玉米醇溶蛋白植物基奶酪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及改善肠炎等疾病的潜力。该研究为低脂植物奶酪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Β-葡聚糖
玉米
醇溶蛋白
植物
基奶酪
体外消化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植物甾醇中豆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
1
作者
刘景凡
孙聪
梁少华
机构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出处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138,共5页
基金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基金资助项目(2018YFD0401100)。
文摘
旨在为玉米植物甾醇的实际生产或深度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玉米植物甾醇中豆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05 nm,甲醇-水(体积比92∶8)为流动相进行检测,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3种甾醇单体在125~2 0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均不大于0.07μg/mL;3种甾醇单体的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仪器精密度实验中介于0.24%~1.23%,在样品重复性实验中介于0.61%~2.38%,在日内稳定性实验中介于0.13%~2.92%,在日间稳定性实验中介于0.67%~3.43%;3种甾醇单体的加标回收率在76.86%~105.74%之间,RSD均小于5%。综上,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的特点,可实现玉米植物甾醇中豆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的定量分析。
关键词
玉米植物
甾醇
豆甾醇
菜油甾醇
Β-谷甾醇
高效液相色谱
Keywords
corn sterols
stigmasterol
campesterol
β-sitosterol
HPLC
分类号
O657 [理学—分析化学]
TS229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植物基酸奶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瑾萱
张雅媛
付红岩
王颖
李春梅
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工程学院
广西果蔬贮藏与加工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农业工程学院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86-3697,共12页
基金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22080043)。
文摘
【目的】优化玉米植物基酸奶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为促进微胚乳玉米产业多元化发展和植物基酸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高油高蛋白微胚乳玉米华健1号为主要原料,以发酵性能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筛选适宜的市售直投式混合酸奶发酵剂,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玉米植物基酸奶制备工艺,对优化后的酸奶进行品质分析,并与市售大豆基酸奶和牛乳酸奶的质构特性及持水力进行对比。【结果】市售酸奶发酵剂E产酸能力适中,发酵的酸奶香气浓郁、酸甜比适宜、组织状态细腻,适用于玉米植物基酸奶的发酵。建立以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A)、糖添加量(B)、发酵剂接种量(C)和发酵时间(D)4个因素为自变量的感官评分(Y)二次多项回归模型:Y=88.02-4A+2.12B-2.13C+1.3D-1.3AB-0.3AC+2.5AD-0.825BC+0.775BD+0.275CD-6.48A^(2)-5.13B^(2)-3.96C^(2)-3.03D2。4个因素对玉米植物基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排序为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其中,4个因素及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与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玉米植物基酸奶感官评分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与糖添加量交互作用具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玉米植物基酸奶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以玉米浆总质量计,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2.4%、糖添加量6.3%、发酵剂接种量0.26%、发酵时间4.2 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作的玉米植物基酸奶色泽均匀、口感细腻、酸甜适宜,感官评分为89.1分,与预测值接近;其蛋白质含量(2.40 g/100 g)、酸度(66.0°T)、pH(4.31)和乳酸菌总数(8.8×10^(7)CFU/g)均达团体标准T/WSJD 12—2020《植物蛋白饮料植物酸奶》的要求,脂肪含量适宜,为1.70 g/100 g;持水力为63.77%,显著高于市售大豆基酸奶和牛乳酸奶;质构特性与大豆基酸奶无显著差异(P>0.05),整体评价高于牛乳酸奶。【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制备的玉米植物基酸奶酸甜适宜、口感细腻顺滑、色泽均匀,具有发酵香味,玉米香气浓郁。该研究结果可为微胚乳玉米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丰富植物基酸奶产品种类。
关键词
玉米植物
基酸奶
微胚乳
玉米
制备工艺
响应面优化
品质分析
Keywords
corn plant-based yogurt
micro-endosperm corn
preparation process
response surface optimization
quality analysis
分类号
S513.09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稞β-葡聚糖/玉米醇溶蛋白植物基奶酪消化及其益生性能体外评价
3
作者
张晓轩
刘栗君
叶发银
赵国华
雷琳
机构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川渝共建特色食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79-87,95,共10页
基金
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项目-重点项目(CSTB2022TIAD-KPX009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472330)。
文摘
低脂植物奶酪的开发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该研究探讨了青稞β-葡聚糖(highland barleyβ-glucan,HBG)作为脂肪替代物对玉米醇溶蛋白植物基奶酪体外消化及益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0%青稞β-葡聚糖的植物基奶酪(HBG10)表现出更优的质地及更紧密均匀的微观结构。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随着HBG含量的增加,植物基奶酪的胃排空时间逐渐延长,氨基酸和脂肪酸的释放率逐渐降低。在体外模拟发酵过程中,HBG10显著提高了乙酸、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的产量。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HBG10和HBG30能够降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同时增加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这表明,HBG/玉米醇溶蛋白植物基奶酪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及改善肠炎等疾病的潜力。该研究为低脂植物奶酪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和参考。
关键词
青稞Β-葡聚糖
玉米
醇溶蛋白
植物
基奶酪
体外消化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Keywords
highland barleyβ-glucan
zein plant-based cheese
in vitro simulated digestion
short-chain fatty acids
gut microbiota
分类号
TS252.53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植物甾醇中豆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
刘景凡
孙聪
梁少华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玉米植物基酸奶制备工艺优化
刘瑾萱
张雅媛
付红岩
王颖
李春梅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青稞β-葡聚糖/玉米醇溶蛋白植物基奶酪消化及其益生性能体外评价
张晓轩
刘栗君
叶发银
赵国华
雷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