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旱地长期试验肥力演变及玉米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戴茨华 王劲松 代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51-1056,共6页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方法,探讨高原旱地红壤施N、NP、NM、NPM和NPK对红壤肥力演变、养分供给能力及玉米的效应。结果表明,N处理8年玉米绝收;NP处理前期比施N增产,长期施用不稳产,至24年绝收;NPM处理玉米产量由试验前10年的4628 kg/hm^...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方法,探讨高原旱地红壤施N、NP、NM、NPM和NPK对红壤肥力演变、养分供给能力及玉米的效应。结果表明,N处理8年玉米绝收;NP处理前期比施N增产,长期施用不稳产,至24年绝收;NPM处理玉米产量由试验前10年的4628 kg/hm^2增加到后10年的6875 kg/hm^2,增产2247 kg/hm^2;在NP处理基础上施K_2O112.5 kg/hm^2的NP+K处理,比施NP处理增产2264 kg/hm^2。说明配施增产效果明显,但长期只施氮、磷会导致其它元素失衡不能稳产。有机肥和氮磷配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红壤28年不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不下降,年施有机肥30000 kg/hm^2,不施化学钾肥,也能维持钾素平衡。长期不施化学钾或有机肥导致钾素枯竭。红壤磷素自然供给能力极低,仅为3.6~15.7%,施磷显著增加速效磷含量,施磷或有机肥提高磷素自然供给能力。NP处理11年不施钾,钾素自然供给能力由35%~68%降低为11.09%~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壤旱地 长期施肥试验 肥力演变 玉米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膜与覆盖方式土壤水温与作物增产效应 被引量:26
2
作者 梁美英 卜玉山 +4 位作者 李伟 周秋香 牛昭坤 史晓凯 马茹茹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426-431,共6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地膜(宽幅普通地膜、窄幅普通地膜、宽幅微孔地膜与窄幅微孔地膜)与不同覆盖方式(平铺覆盖和起垄覆盖)下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膜与覆盖...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地膜(宽幅普通地膜、窄幅普通地膜、宽幅微孔地膜与窄幅微孔地膜)与不同覆盖方式(平铺覆盖和起垄覆盖)下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膜与覆盖方式都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水作用,且增温作用强于保水作用,增温作用主要表现在玉米生育前期,显著促进了玉米前期生长,为后期生殖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CK,增产原因主要是显著增加了玉米百粒重,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高于CK。在试验区低温干旱并存的气候条件下,宽幅普通地膜平铺覆盖是一种简单、低成本、高效的覆盖栽培方式,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加表层土壤温度,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类型 覆盖方式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玉米增产效应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