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改良群体MM中选系的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陈灿 员海燕 雷云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98,共6页
【目的】筛选出玉米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组合,探明玉米MM群体的育种潜势、所属杂优群体及杂优模式,为其进一步改良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6个分别代表我国玉米主要优势群的自交系(丹598、WN11、武109、丹599、X104和昌7-2)为测验种,采... 【目的】筛选出玉米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组合,探明玉米MM群体的育种潜势、所属杂优群体及杂优模式,为其进一步改良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6个分别代表我国玉米主要优势群的自交系(丹598、WN11、武109、丹599、X104和昌7-2)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选自玉米MM改良群体的9个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结果】MM群体中自交系3、4、5、7和9具有较高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相对效应值;组合9×丹599、6×WN11、3×武109、8×WN11和1×丹598的产量特殊配合力(SCA)相对效应值较高;9×丹599、3×武109、5×丹598、4×丹599和7×丹598的产量配合力总效应(TCA)较高;9×丹599和3×武109的产量对照优势较强;MM群体与WN11和X104间杂交无优势,而与丹598和丹599杂交优势较大。【结论】玉米MM群体中自交系3、4和5产量GCA较高,可用于配制组合;组合9×丹599和3×武109较对照增产,可进一步进行试验;MM群体与兰卡斯特群和瑞德黄马牙群种质亲缘关系较近,为这两类血缘兼有的优势群,可与旅大红骨群及P群构建杂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改良群体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南穿梭育种对南斯拉夫玉米群体改良的互补性研究
2
作者 谢振江 刘自华 +1 位作者 张锦芬 Lazar Kojic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9,共5页
198 5- 1997年对南斯拉夫玉米群体SYN1/ 9C0 进行半同胞轮回选择。 1998年通过把在唐山C1~C6和在贝尔格莱德进行C3~C6共计 10个轮回群体与 4个标准自交系进行半双列杂交研究 ,连续 2年试验 ,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对群体产量和测交... 198 5- 1997年对南斯拉夫玉米群体SYN1/ 9C0 进行半同胞轮回选择。 1998年通过把在唐山C1~C6和在贝尔格莱德进行C3~C6共计 10个轮回群体与 4个标准自交系进行半双列杂交研究 ,连续 2年试验 ,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对群体产量和测交组合产量以及产量杂种优势、配合力和田间部分性状一般配合力均存在显著差异 ,南斯拉夫和唐山两地改良效果极具互补性。实验表明 ,中南穿梭育种在提高南斯拉夫群体自身产量、测交组合产量的同时 ,能更为有效地提升群体杂种优势 ,使产量特殊配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群体改良 互补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饲兼用新玉米杂交种──冀丰58
3
作者 李九云 《河北农业》 1995年第2期16-16,共1页
粮饲兼用新玉米杂交种──冀丰58冀丰58(原名5308)玉米杂交种,是省玉米群体改良协作组通过杂交组配而成的一个高产优质粮饲兼用新品种。1990~1992年在昆明、贵州、四川、山西等地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亩产分别为6... 粮饲兼用新玉米杂交种──冀丰58冀丰58(原名5308)玉米杂交种,是省玉米群体改良协作组通过杂交组配而成的一个高产优质粮饲兼用新品种。1990~1992年在昆明、贵州、四川、山西等地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亩产分别为687.8、657.3、4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粮饲兼用 冀丰 蛋白质含量 粮油作物 玉米群体改良 紧凑型玉米 籽粒品质 粮饲兼用型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