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作业性能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33
1
作者 戴飞 赵武云 +3 位作者 张锋伟 吴正文 宋学锋 吴一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0-60,共11页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工作性能,对玉米全膜双垄沟膜-茬分布特性与对应的机械化残膜回收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关键部件相关作业机理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样机残膜漏收率、缠膜率作业效果的相关...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工作性能,对玉米全膜双垄沟膜-茬分布特性与对应的机械化残膜回收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关键部件相关作业机理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样机残膜漏收率、缠膜率作业效果的相关参数。采用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关键参数与残膜漏收率、缠膜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样机较优的运动参数组合(样机前进速度0.46 m/s、偏心挑膜滚筒转速163 r/min、卷膜主动辊转速77 r/min和中间送膜轴转速45 r/min),并对最优作业参数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田间验证试验表明,作业机残膜漏收率均值为6.06%、缠膜率均值为0.73%,试验结果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西北旱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装备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优化 模型 玉米全膜双垄沟 回收 作业性能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洮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杨丽娟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11期91-92,共2页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即在当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保护好地膜,秋季错开玉米根茬穴播冬小麦。该技术节本增效,经济效益显著,玉米产量可达10 500 kg/hm2,小麦产量5 625 kg/hm2,可节约地膜和人工费投入1 ...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即在当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保护好地膜,秋季错开玉米根茬穴播冬小麦。该技术节本增效,经济效益显著,玉米产量可达10 500 kg/hm2,小麦产量5 625 kg/hm2,可节约地膜和人工费投入1 000元/hm2,经济效益达4.0万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玉米全膜双垄沟 穴播冬小麦 两年用 临洮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优化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久鑫 赵武云 +3 位作者 刘小龙 戴飞 辛尚龙 吴正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针对现有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作业中存在起膜单体仿形能力差、易堵塞、根茬易被挑起及卸膜难等问题,对机具的起膜装置、卷膜装置及卷膜装置的传动方案进行优化设计。起膜装置由8个仿形起膜单体、滑块、导轨及调压弹簧组成,起膜单... 针对现有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作业中存在起膜单体仿形能力差、易堵塞、根茬易被挑起及卸膜难等问题,对机具的起膜装置、卷膜装置及卷膜装置的传动方案进行优化设计。起膜装置由8个仿形起膜单体、滑块、导轨及调压弹簧组成,起膜单体能够随地形上下仿形,解决了根茬被挑起、堵塞及冲击振动问题。卷膜装置由主从动锥型卷膜辊、辅助卷膜齿和联动卸膜转臂组成。其中,卷膜辊应用了摩擦传动恒线速度机理,保证卷膜松紧程度均匀;辅助卷膜齿采用快速插接机构插接在主从动锥型动卷膜辊上,实现残膜高效缠绕;主从动卷膜辊设计为锥型结构,便于脱膜;联动卸膜转臂能够保证主从动锥型卷膜辊近似直线分开,使卸膜较为便捷。通过分析偏心伸缩弹齿的运动,确定了弹齿周向分布4个。以残膜回收率、缠膜率和含杂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得出样机最优工作参数为:前进速度3 km/h、偏心伸缩弹齿挑膜滚筒转速60 r/min、卷膜辊转速90 r/min。以最优工作参数进行了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作业机残膜回收率为89.46%,缠膜率为1.93%,含杂率为25.53%,满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 玉米全膜双垄沟 回收机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DRUS-2D/3D的玉米全膜双垄沟水肥运移规律与根系响应 被引量:3
4
作者 邓欢 戴飞 +3 位作者 史瑞杰 王锋 宋学锋 赵武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00-108,共9页
为研究西北旱区玉米全膜双垄沟种植模式下土壤水肥运移规律,通过HYDRUS-2D/3D模型对甘肃省定西市玉米全膜双垄沟土壤水肥运移规律及根系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下土壤含水率及垄沟内种肥浓度的分布规律,在合理播深... 为研究西北旱区玉米全膜双垄沟种植模式下土壤水肥运移规律,通过HYDRUS-2D/3D模型对甘肃省定西市玉米全膜双垄沟土壤水肥运移规律及根系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下土壤含水率及垄沟内种肥浓度的分布规律,在合理播深处设置观测点以表征土壤含水率及膜下氮、磷、钾水肥互作运移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膜下渗水孔与种穴位置处土壤水肥发生环状侧渗现象,其中土壤含水率范围为15.20%~17.12%,垄沟内氮肥转化浓度趋于15.38 mg/L,磷肥转化浓度趋于5.15 mg/L,钾肥转化浓度趋于12.21 mg/L,水肥主要集中在垄沟位置,保障了苗期水肥需求;通过施加根系吸水和水肥运移模拟表明全膜双垄沟模式下土壤水肥条件满足玉米出苗需求。研究模型与结果将为玉米全膜双垄沟农艺技术的优化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全膜双垄沟 HYDRUS-2D/3D 土壤水肥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的改进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强 赵武云 +1 位作者 王久鑫 王天福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2年第9期82-87,91,共7页
为解决现有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根茬易被挑起、膜杂分离难、作业效率低、结构复杂等问题,设计一种偏心伸缩杆齿挑膜滚筒卷捆自卸式残膜回收机。作业机主要由边膜铲、偏心伸缩杆齿挑膜滚筒、升运链、卷膜辊等部件... 为解决现有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根茬易被挑起、膜杂分离难、作业效率低、结构复杂等问题,设计一种偏心伸缩杆齿挑膜滚筒卷捆自卸式残膜回收机。作业机主要由边膜铲、偏心伸缩杆齿挑膜滚筒、升运链、卷膜辊等部件组成。对偏心伸缩杆齿的运动轨迹进行理论和仿真分析,解决起膜过程中根茬易被挑起问题;对输膜装置进行改进设计,确定升运链最佳工作参数,解决膜杂分离问题;对卷膜装置进行理论分析,实现高效卷膜,快速卸膜,提高作业效率。进行田间试验表明,当作业机前进速度4.6 km/h,偏心伸缩杆齿挑膜滚筒转速60 r/min,升运链线速度1.8 m/s,拾净率为90.1%,含杂率为9.3%,研究结果可为残膜回收机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回收机 玉米全膜双垄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久鑫 赵武云 +2 位作者 戴飞 马军民 辛尚龙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8年第10期26-30,共5页
针对现有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存在的作业效率低、结构复杂、回收率低、适应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该机主要由起膜铲、输膜栅条、锥型卷膜辊、集膜箱、机架以及减速器等部件组成。阐述了该机的工作... 针对现有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存在的作业效率低、结构复杂、回收率低、适应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该机主要由起膜铲、输膜栅条、锥型卷膜辊、集膜箱、机架以及减速器等部件组成。阐述了该机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案,机具的田间试验表明,其残膜捡拾率达到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全膜双垄沟 回收机 设计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的玉米全膜双垄沟种床苗带识别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相周 戴飞 +3 位作者 郭文娟 张方圆 宋学锋 张锋伟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2年第2期51-56,共6页
玉米苗期是玉米全膜双垄沟种床苗带中耕管理与追肥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玉米全膜双垄沟智能机械化生产水平,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YOLOv3-SPP网络模型与YOLOx-Darknet53网络模型开展了玉米全膜双垄沟种床苗带识别方法研究。研究结... 玉米苗期是玉米全膜双垄沟种床苗带中耕管理与追肥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玉米全膜双垄沟智能机械化生产水平,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YOLOv3-SPP网络模型与YOLOx-Darknet53网络模型开展了玉米全膜双垄沟种床苗带识别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YOLOx-Darknet53网络模型与YOLOv3-SPP网络模型的mAP分别为95.56%和94.72%,前者比后者高0.84%,使用100幅图像测得前者检测速度FPS为44.1,而后者为19.1,前者检测速度明显快于后者。研究方法与结论可为玉米全膜双垄沟种床苗带识别方法与玉米全膜双垄沟智能农机装备的有效结合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全膜双垄沟 种床苗带 深度学习 YOLO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永靖县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建议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永治 蒲秀珍 张居信 《甘肃农业科技》 2008年第9期41-42,共2页
在分析永靖县旱作农业现状和气候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县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应合理确定推广区域;重点推广秋季覆膜和顶凌覆膜;以保证成熟为前提,确定主推品种;因地制宜确定播期和密度;增施农家肥,推广配方肥或复合肥;传统旱农与... 在分析永靖县旱作农业现状和气候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县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应合理确定推广区域;重点推广秋季覆膜和顶凌覆膜;以保证成熟为前提,确定主推品种;因地制宜确定播期和密度;增施农家肥,推广配方肥或复合肥;传统旱农与全膜技术有机结合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靖县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酶活性及氮磷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宏胜 徐振峰 +3 位作者 闫志利 牛俊义 高玉红 李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8,共8页
为进一步完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体系,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酶活性及氮磷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前期,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以及碱解氮、速效磷含... 为进一步完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体系,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酶活性及氮磷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前期,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以及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均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速效磷含量在抽雄期达到最大值。在玉米生长后期,各种土壤酶活性和氮磷养分含量又呈降低趋势。土壤脲酶活性与氮磷养分含量,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蔗糖酶活性与氮磷养分含量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氮磷养分含量之间,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碱解氮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密度确定为6.75@104株·hm-2时,最佳施肥量为纯N 210 kg·hm-2、P2O516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玉米 施肥 酶活性 氮磷养分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干物质积累规律及高产施肥技术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1 位作者 吕军峰 谭雪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64,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玉米干物质积累规律及高产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方式下,玉米各生育期全株、籽粒、叶片、茎秆+穗芯干物质积累均呈现出"S"型曲线变化规律,玉米全株干物质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长;N、P2O5和K2...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玉米干物质积累规律及高产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方式下,玉米各生育期全株、籽粒、叶片、茎秆+穗芯干物质积累均呈现出"S"型曲线变化规律,玉米全株干物质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长;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225、1209、0 kg/hm2时(OPT处理),玉米产量最高,可达到9 028.2 kg/h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玉米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可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N、P、K缺素施肥及不施肥都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玉米 干物质积累 高产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补灌及施氮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2 位作者 吕军峰 谭雪莲 侯慧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4-58,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补灌及施氮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方式下,玉米各生育期全株、秸秆干物质积累均呈现出"S"型曲线变化规律。玉米全株干物质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相同P、...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补灌及施氮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方式下,玉米各生育期全株、秸秆干物质积累均呈现出"S"型曲线变化规律。玉米全株干物质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相同P、K肥条件下,增施N肥可增加玉米秸秆干物质量;补灌(50mm)条件下,相同施肥处理玉米产量和N肥农学效率分别比无灌溉增加4%~21%、1.8%~20%;补灌条件下,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225、120、60kg/hm2时(W1N4处理),玉米产量最高,可达到10 971kg/h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玉米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和补灌可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玉米 补灌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肥互作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振峰 刘宏胜 +4 位作者 高玉红 牛俊义 欧佐铭 王伟峰 刘学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90,共6页
为进一步完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体系,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75×104株·hm-2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4.50×... 为进一步完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体系,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75×104株·hm-2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4.50×104株·hm-2密度处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玉米穗行数和产量均以施纯氮180kg·hm-2,施过磷酸钙144 kg·hm-2处理最高;玉米百粒重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施纯氮210 kg·hm-2,施过磷酸钙168kg·hm-2最高;6.75×104株·hm-2密度下施纯氮210 kg·hm-2,施过磷酸钙168 kg·hm-2处理互作效应显著,玉米百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处理。说明6.75×104株·hm-2密度下施纯氮210 kg·hm-2,施过磷酸钙168kg·hm-2是当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中比较理想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玉米 肥密互作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后茬免耕栽培款冬花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管青霞 李城德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5期57-58,共2页
从茬口选择、地膜管护、合理密植、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后茬款冬花免耕栽培技术。
关键词 垄沟玉米 留茬免耕 款冬花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量对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二茬玉米的影响
14
作者 陈彩霞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4期40-43,共4页
以玉米品种吉祥1号为指示品种,在旱作农业区会宁县太平乡大山川村试验观察了全膜双垄沟播二茬种植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 300 kg/hm^2、P_2O_5225 kg/hm^2、K_2O 60 kg/hm^2为当地全膜双垄沟播二茬膜栽培玉米的最佳施肥量... 以玉米品种吉祥1号为指示品种,在旱作农业区会宁县太平乡大山川村试验观察了全膜双垄沟播二茬种植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 300 kg/hm^2、P_2O_5225 kg/hm^2、K_2O 60 kg/hm^2为当地全膜双垄沟播二茬膜栽培玉米的最佳施肥量,其折合籽粒产量最高,为10 879.63 kg/hm^2,较当地传统施肥水平(对照)增产8.80%;产值最高,为20 671.3元/hm^2,较对照增加1 442.6元/hm^2;收益最好,达17 798.8元/hm^2,较对照增加437.6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玉米 二茬种植 施肥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与氮肥互作对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玥 沈洪政 +2 位作者 孙维乾 李世磊 马孝义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107,共8页
陇中地区是我国雨养春玉米重要产地,但该区长期存在氮肥利用效率低和种植密度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在甘肃省定西市开展春玉米氮肥和种植密度试验,以期提出陇中雨养区维持春玉米高产效的种植密度与施氮方案。以先玉335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 陇中地区是我国雨养春玉米重要产地,但该区长期存在氮肥利用效率低和种植密度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在甘肃省定西市开展春玉米氮肥和种植密度试验,以期提出陇中雨养区维持春玉米高产效的种植密度与施氮方案。以先玉335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设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2个因子。主区为种植密度(D),设置3个水平,D1:3.5万株/hm^(2),D2:5.5万株/hm^(2),D3:7.5万株/hm^(2)。副区为氮肥施用量(N),设置4个水平,N1:0 kg/hm^(2),N2:180 kg/hm^(2),N3:225 kg/hm^(2),N4:270 kg/hm^(2),研究了种植密度与氮肥互作对春玉米生长、产量、氮素利用效率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生长、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且两者交互作用明显。中等密度中等氮肥施量(D2N3)处理下春玉米产量最大(10203 kg/hm^(2))、氮肥利用效率最高(37.5%)。氮肥利用效率较其他处理提高了39.0%-47.1%。同时,春玉米收获时,D2N3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也较低。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残留,密度为5.5万株/hm^(2),施氮量为225 kg/hm^(2)是陇中雨养区春玉米种植的最佳密度和氮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玉米 施氮量 种植密度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土壤硝态氮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优质绿色环保种植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艳茹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第3期37-37,共1页
1技术原理双垄全覆膜玉米种植技术是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及垄沟种植等多项技术融为一体的玉米创新种植技术,技术原理是在起垄过程中形成2个大小弓形的垄面,2个垄面宽度和高度不同,大小垄沟相接触的地方就是播种垄沟。起垄后使用塑料膜... 1技术原理双垄全覆膜玉米种植技术是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及垄沟种植等多项技术融为一体的玉米创新种植技术,技术原理是在起垄过程中形成2个大小弓形的垄面,2个垄面宽度和高度不同,大小垄沟相接触的地方就是播种垄沟。起垄后使用塑料膜覆盖,塑料膜之间不要留有空隙,播种沟内要按照种植株距进行打孔种植,大小垄形成微型集雨面,接纳降雨,保证玉米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沟 塑料 玉米种植技术 垄沟玉米 垄沟种植 起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对后茬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菊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3期109-109,113,共2页
在陇东旱塬生态条件下,试验测定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对后茬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后茬大豆株高在三叶一心期和始花期较覆盖白色地膜分别降低0.02、0.84 cm,2种地膜间无显... 在陇东旱塬生态条件下,试验测定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对后茬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后茬大豆株高在三叶一心期和始花期较覆盖白色地膜分别降低0.02、0.84 cm,2种地膜间无显著差异;大豆下、中、上部及全株叶片在三叶一心期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较覆盖白色地膜分别增加1.62、降低0.42、降低0.87和增加0.10,但在2种地膜间均无显著差异;单株结荚数、单荚粒数较覆盖白色地膜分别增加3.40个和降低0.10粒,但在2种地膜间均无显著差异;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均显著低于白色地膜,降幅分别为2.24 g和9.27%。可见,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对后茬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均无明显影响,但对大豆的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因此,在覆盖化学除草地膜的玉米田不宜安排种植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除草地 后茬大豆 农艺性状 产量 垄沟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一次性施用“金正大”缓释肥技术研究
18
作者 崔增团 武翻江 牛建彪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6期69-72,共4页
为了解决甘肃省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后期脱肥的问题,开展了"金正大"缓释肥一次性施肥研究。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施用"金正大"缓释肥具有省时省力、增产增效等特点,小区试验增产率达到18.4%,大田示范增产率达... 为了解决甘肃省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后期脱肥的问题,开展了"金正大"缓释肥一次性施肥研究。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施用"金正大"缓释肥具有省时省力、增产增效等特点,小区试验增产率达到18.4%,大田示范增产率达到19.0%,同时后期未出现脱肥现象,表明"金正大"缓释肥可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中进一步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玉米 缓释肥料 试验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气象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思宇 孙玉莲 +2 位作者 费廷洲 常全彤 张杰丹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4期219-221,共3页
利用广河县2006—2014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主要农作物产量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单产作为参考母序列,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期内4—5月平均气温、7—8月降水量、6—9月日照时数、年极端最高温度、≥1 mm降水... 利用广河县2006—2014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主要农作物产量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单产作为参考母序列,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期内4—5月平均气温、7—8月降水量、6—9月日照时数、年极端最高温度、≥1 mm降水日数、20 cm平均地面温度为参考子序列,对各因素变化趋势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各个气象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6—9月日照时数和4—5月平均气温与玉米单产之间相关性最好,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垄沟玉米产量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调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菊红 岳德成 姜延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4期102-104,共3页
2013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夏秋季多雨条件下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玉米细菌性叶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瘤黑粉病... 2013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夏秋季多雨条件下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玉米细菌性叶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基腐病、玉米穗腐病和玉米叶点霉叶斑病等9种。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在全市普遍严重发生;玉米细菌性叶斑病是近年迅速上升的新病害,目前呈普遍发生和严重危害态势;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和玉米穗腐病发生较普遍,其中玉米纹枯病发病程度较重,玉米锈病和玉米穗腐病较轻;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基腐病发生普遍程度低;玉米叶点霉叶斑病是近年发现的新病害,目前仅在少数田块零星轻度发病。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的发生普遍程度和严重程度在全市不同行政区域间、不同生态环境下均存在较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玉米 夏秋季 中后期病害 发生程度 甘肃平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