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taMaLSTM和多源数据的玉米产量预测
1
作者 刘月峰 刘世峰 张振荣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1-90,共10页
提前且准确地预测作物产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优化资源分配和稳定市场价格具有关键性意义。传统的产量预测方法主要基于单一变量数据建模,并常忽略数据间的时序关系,导致预测稳定性与准确性不足。为此,使用2010—2022年黑龙江、辽宁和... 提前且准确地预测作物产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优化资源分配和稳定市场价格具有关键性意义。传统的产量预测方法主要基于单一变量数据建模,并常忽略数据间的时序关系,导致预测稳定性与准确性不足。为此,使用2010—2022年黑龙江、辽宁和山东等6个省份的地级市玉米产量数据,结合相应的气候、植被、土壤及空间地形数据,构建基于注意力机制和长短时记忆网络的堆叠模型(StaMaLSTM)进行玉米产量预测。研究发现:在玉米产量预测的多时间步长对比试验中,StaMaLSTM模型在时间步长T=2时表现最优;引入注意力机制的StaMaLSTM模型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16.53%、平均绝对误差MAE为8.7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7.27%、决定系数R2为0.995,性能超过传统LSTM和CNN深度学习模型,以及SVM和RF机器学习模型;在移除任何一类数据后,StaMaLSTM、LSTM和CNN模型的预测误差均上升,但较为稳定。相比之下,SVM和RF模型在数据缺失情况下预测结果波动较大,尤其是缺少气候数据时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土壤数据,而植被和地形数据的影响则因模型而异。为作物产量预测提供新途径,并对其他作物的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量预测 多源数据 深度学模型 注意力机制 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