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联用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伟 余镇藩 王俊武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1期139-141,共3页
试验以中单108号玉米为研究对象,以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为除菌剂,研究二者联用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影响。分别设置9种搭配比例制作种子包衣,分别测定出苗率、产量、病株率及防治效果4个指标。结果表明:当m[(戊唑醇)∶(苯醚甲环唑)]=1.50%∶1... 试验以中单108号玉米为研究对象,以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为除菌剂,研究二者联用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影响。分别设置9种搭配比例制作种子包衣,分别测定出苗率、产量、病株率及防治效果4个指标。结果表明:当m[(戊唑醇)∶(苯醚甲环唑)]=1.50%∶1.50%时,玉米出苗率最高;产量、防治效果最高值及病株率最低值均出现在T_(7)组m[(戊唑醇)∶(苯醚甲环唑)]=1.50%∶0.50%。在本试验条件下,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搭配比例为1.50%∶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苯醚甲环唑 玉米丝黑穗病 种子包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书成 王燕 +4 位作者 王建军 赵丽芳 王富荣 石秀清 贾鑫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350-1352,共3页
【目的】明确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100、150mL/100kg种子,对照药剂2%立克莠湿拌种剂400g/100kg种子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采用土壤接种... 【目的】明确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100、150mL/100kg种子,对照药剂2%立克莠湿拌种剂400g/100kg种子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采用土壤接种病菌以测定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150mL拌种100kg,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达57.03%~91.06%,玉米增产25.8%~44.4%,药后观察未见玉米苗出现药害现象。【结论】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玉米安全,可作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使用剂量为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0mL/100kg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玉米丝黑穗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UP-PCR进行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小飞 高增贵 +2 位作者 庄敬华 赵辉 赵柏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98,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了UP-PCR技术在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利用可行性。在13个通用引物中,筛选出9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共扩增出113条DNA条带,大小分布于250~20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条带为95条,为总条带数的84.07%... 本研究探讨了UP-PCR技术在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利用可行性。在13个通用引物中,筛选出9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共扩增出113条DNA条带,大小分布于250~20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条带为95条,为总条带数的84.07%。遗传距离为0.76处时,所有丝黑穗病菌菌株被聚为6个组。利用UP-PCR技术,可以充分展现玉米丝黑穗病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及差异性,可用于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为有效地开展玉米丝黑穗病菌的遗传进化甚至探讨病菌致病性的生理分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UP-PC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玉米丝黑穗病品种鉴定及抗性机制初探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春平 田双梅 +4 位作者 周苗苗 叶雪玲 陈华保 龚国淑 张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9-743,共5页
本文采用人工接种方式鉴定了西南地区常用90个玉米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水平,并通过测定3个不同抗性等级的6个玉米品种在接菌环境和正常环境下的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变化情况,对其抗性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 本文采用人工接种方式鉴定了西南地区常用90个玉米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水平,并通过测定3个不同抗性等级的6个玉米品种在接菌环境和正常环境下的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变化情况,对其抗性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0%以上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有较好的抗性,且不同抗性水平的玉米品种与其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程度密切相关,表现为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升高程度越高及POD活性下降程度越大,玉米品种抗性水平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抗性鉴定 抗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温湿度及播种期对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宝英 郑铁军 郭玉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3,共3页
主要研究土壤温度、湿度及播种期与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温度为21℃,玉米丝黑穗的发病率最高为31.3%,17℃低温下发病率为10.9%~16.7%,温度在24℃时,发病率为3.7%~4.8%;土壤含水量与病害侵染发... 主要研究土壤温度、湿度及播种期与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温度为21℃,玉米丝黑穗的发病率最高为31.3%,17℃低温下发病率为10.9%~16.7%,温度在24℃时,发病率为3.7%~4.8%;土壤含水量与病害侵染发病有较明显的关系,土壤湿度为15%时利于孢子萌发与侵染,发病率达为31.1%,湿度10%、20%时发病率仅为3.7%~8.8%,干旱和高湿不利于病菌孢子萌发,湿度是决定发病程度的主导因素。早播病害重,晚播病害轻但玉米产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环境条件 播种期 发生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早四抗玉米丝黑穗病近等基因系的创建 被引量:7
6
作者 邢跃先 吴凤新 +5 位作者 蔡鑫茹 孙志超 夏远峰 晁青 徐明良 檀国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68-3370,共3页
[目的]创建黄早四抗玉米丝黑穗病近等基因系,为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杂交、回交、自交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对黄早四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成功转育,并对其近等基因系进行研究,观察回交转育成的... [目的]创建黄早四抗玉米丝黑穗病近等基因系,为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杂交、回交、自交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对黄早四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成功转育,并对其近等基因系进行研究,观察回交转育成的近等基因系的抗感变异及配合力变化特点。[结果]对照黄早四发病率46%,入选的25个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发病率均小于10%,入选率为92.6%;多数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与对照黄早四之间的配合力差异不显著,而M135、M140等几个自交系所配制的杂交种产量突出,超过对照郑单958,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结论]试验所得抗玉米丝黒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的表型和配合力都已经非常接近黄早四,而其抗玉米丝黑穗病能力大大提高,从而解决了黄早四不抗玉米丝黑穗病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早四 玉米丝黑穗病 近等基因系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化学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杨长成 高增贵 +2 位作者 庄敬华 王传仕 付波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3-84,共2页
采用化学种衣剂立克锈、黑穗净和福.克.腈在玉米播种前拌种,对玉米丝黑穗病进行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种衣剂对玉米出苗基本没有影响,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效明显,降低了发病率,提高了产量。其中福·克·腈的效果最好,相对防... 采用化学种衣剂立克锈、黑穗净和福.克.腈在玉米播种前拌种,对玉米丝黑穗病进行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种衣剂对玉米出苗基本没有影响,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效明显,降低了发病率,提高了产量。其中福·克·腈的效果最好,相对防效达到73.16%,平均增产657.63 kg/hm2,增产幅度达7.72%;立克锈相对防效达71.16%,增产幅度达6.25%,黑穗净防效为64.40%,增产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拌种 玉米丝黑穗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戊唑醇湿拌种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 被引量:10
8
作者 石秀清 王富荣 +2 位作者 赵晓军 王建军 赵丽芳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6期94-95,共2页
田间测定了2%戊唑醇湿拌种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该制剂400~600g拌种100kg,防治效果达80.8%~90.4%,增产7.0%-10.1%,且对玉米出苗安全。
关键词 2%戊唑醇湿拌种剂 玉米丝黑穗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L24菌株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敏 杨春平 +4 位作者 仇波 谢津 陈华保 龚国淑 杨继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5-738,共4页
采用人工接种玉米丝黑穗病菌的方法,测定了3种浓度的绿色木霉L24菌株可湿性粉剂稀释液对玉米进行浸种和喷雾混合处理后,玉米植株中的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经木霉L24菌株制剂处理后,... 采用人工接种玉米丝黑穗病菌的方法,测定了3种浓度的绿色木霉L24菌株可湿性粉剂稀释液对玉米进行浸种和喷雾混合处理后,玉米植株中的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经木霉L24菌株制剂处理后,与直接接种玉米丝黑穗病菌对照相比,玉米植株内的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绿色木霉L24菌株制剂3种浓度对玉米丝黑穗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绿色木霉L24菌株制剂稀释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达94%。表明绿色木霉L24菌株可有效降低玉米丝黑穗病菌对玉米植株造成的胁迫作用,进而起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玉米丝黑穗病 生理指标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菌RAPD分析的引物筛选 被引量:2
10
作者 贺字典 陈捷 +2 位作者 高增贵 庄敬华 高玉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56,共4页
采用CTAB法提取了玉米丝黑穗病菌DNA,研究了RAPD最佳优化条件,确定为20μL体系中10×buffer 2μL,25 mmol/L MgCl22μL,dNTP 0.5μL,DNA模板2μL,引物2μL,Taq 0.4μL(5 U/μL),ddH2O 11.8μL,并为玉米丝黑穗病菌RAPD分析筛选出了9... 采用CTAB法提取了玉米丝黑穗病菌DNA,研究了RAPD最佳优化条件,确定为20μL体系中10×buffer 2μL,25 mmol/L MgCl22μL,dNTP 0.5μL,DNA模板2μL,引物2μL,Taq 0.4μL(5 U/μL),ddH2O 11.8μL,并为玉米丝黑穗病菌RAPD分析筛选出了9个单引物和3个双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菌(Sporisorium reiliana) RAPD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病相关基因在玉米与玉米丝黑穗病菌、玉米黑粉病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晓威 王娜 +5 位作者 刘芬 夏蕾 王艳丽 洪泽源 徐冲力 郑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0-152,共3页
提取玉米丝黑穗病与黑粉病发病叶片的RNA,反转录获得c DNA后,通过玉米抗病相关基因(登录号分别为:AI881638、AW424529、CF028241、CO526016、CK371597、BM379188、AI649523、CF349132、BM074921、BM349111)的序列设计引物,对玉米抗病相... 提取玉米丝黑穗病与黑粉病发病叶片的RNA,反转录获得c DNA后,通过玉米抗病相关基因(登录号分别为:AI881638、AW424529、CF028241、CO526016、CK371597、BM379188、AI649523、CF349132、BM074921、BM349111)的序列设计引物,对玉米抗病相关基因进行RT-PCR扩增,分析目标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抗病基因病程相关蛋白(BM379188)、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酸(AW424529)、无毒性蛋白(AI881638)、富含亮氨酸重复区域蛋白激酶(CF028241)在2种病害发生过程中均呈现上调表达,其他选取基因在侵染玉米叶片中均未检测到其表达,所选取的抗病相关基因在对照玉米叶片中均未检测到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黑粉病菌 抗病基因 互作机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发掘抗玉米丝黑穗病主效QTL 被引量:2
12
作者 吉海莲 翁建峰 +4 位作者 吕香玲 王振华 谢传晓 张世煌 李新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4-251,共8页
选用抗玉米丝黑穗病自交系Mo17和SH15为供体,与受体感病自交系黄早四和昌7-2构建回交群体(BC3F1\BC4F2),通过田间人工接种玉米丝黑穗病原菌鉴定抗病性表现,评价群体抗病性。研究结果显示黄早四×(黄早四×Mo17)BC4F2群体发病率... 选用抗玉米丝黑穗病自交系Mo17和SH15为供体,与受体感病自交系黄早四和昌7-2构建回交群体(BC3F1\BC4F2),通过田间人工接种玉米丝黑穗病原菌鉴定抗病性表现,评价群体抗病性。研究结果显示黄早四×(黄早四×Mo17)BC4F2群体发病率明显高于BC3F1群体;两个BC4F2黄早四×(黄早四×Mo17)和昌7-2×(昌7-2×SH15)群体的发病率差异较大。采用SSR标记分析抗病株的供体染色体导入片段,发现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多,导入片段数量减少,但不同回交群体中供体导入片段数目明显不同。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析,在染色体2.09和3.04区段发掘和验证2个抗玉米丝黑穗病主效QTL,连锁标记分别为umc2077和phio53或bnlg1965。本文研究结果为抗丝黑穗病基因精细定位和分子聚合育种提供了信息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丝黑穗病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 连锁不平衡分析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趋于严重的原因及抗病育种对策 被引量:13
13
作者 鲁宝良 刘日尊 赵文媛 《辽宁农业科学》 2004年第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品种 抗病育种 自交系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菌基因组SSR信息分析及其引物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雪梅 李新凤 +1 位作者 路平 王建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454-461,共8页
探讨玉米丝黑穗病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基因组序列中SSR位点的分布与组成特点,为开发可用于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的Genomic-SSR标记奠定基础。从NCBI公共数据库下载玉米丝黑穗病菌的23条染色体基因组序列,利用SSRIT在线软... 探讨玉米丝黑穗病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基因组序列中SSR位点的分布与组成特点,为开发可用于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的Genomic-SSR标记奠定基础。从NCBI公共数据库下载玉米丝黑穗病菌的23条染色体基因组序列,利用SSRIT在线软件对第4、5、6、7条染色体进行SSR位点的搜索,并且利用Primer 3.0软件设计Genomic-SSR引物。结果表明:在玉米丝黑穗病菌基因组序列的第4、5、6、7条染色体中,共搜索到317个SSR位点,平均每条染色体出现79个SSR位点,其总长度为6.89kb,占这四条染色体基因组总长的0.21%,大约每10.3kb中就有一个大于18bp的SSR序列。其中,主要的重复类型是三核苷酸重复单元,占全部SSR的53.94%(171个),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单元,占全部SSR的16.09%(51个)。数量最少的是六碱基重复单元,为17个(5.36%)。出现频率最高的的重复基序为(GCA/TGC)n(13.25%),其次是(AGC/GCT)n和(CAG/CTG)n,出现频率分别为8.52%、8.20%。并在此基础上,利用Primer3.0在线软件设计了40对SSR引物。玉米丝黑穗病菌基因组序列中SSR位点丰富,具有发掘玉米丝黑穗病菌SSR标记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基因组 SSR 引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衣剂配方对玉米苗期安全性及玉米丝黑穗病和蚜虫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秦宝军 刘忠诚 +5 位作者 李成军 姜付俊 朱秀森 于培洋 勾千东 王冰 《中国种业》 2019年第10期57-60,共4页
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高巧、速拿妥、帅苗、立克秀和顶苗新5种药剂组合后对玉米田蚜虫和丝黑穗病的防效以及对玉米苗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高巧或速拿妥的处理对玉米蚜虫均有较好防效;添加立克秀的所有处理对玉米丝黑... 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高巧、速拿妥、帅苗、立克秀和顶苗新5种药剂组合后对玉米田蚜虫和丝黑穗病的防效以及对玉米苗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高巧或速拿妥的处理对玉米蚜虫均有较好防效;添加立克秀的所有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均在88.5%以上;6个药剂组合在2个玉米品种上均有较好的增产作用,增产6.7%~27%。以上结果说明,高巧、速拿妥分别与立克秀组合后能够很好的防控玉米蚜虫和玉米丝黑穗病,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衣剂 玉米蚜虫 玉米丝黑穗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福美双·戊唑醇·氯氰菊酯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景莲 徐利敏 于传宗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69-70,共2页
用6%福美双.戊唑醇.氯氰菊酯悬浮种衣剂拌种(857mg/kg、1000mg/kg、1200mg/kg)防治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效果为72.6~81.1%,防效高于3种药剂单独使用,建议生产上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使用剂量为857~1000mg/kg(有效含量)。
关键词 6%福美双·戊唑醇·氯氰菊酯悬浮种衣剂 玉米 玉米丝黑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戊唑醇湿拌种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金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53,共2页
采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玉米种子=500~600g∶100kg的比例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可达77.03%~86.42%,玉米增产8%~9%,使用安全。
关键词 2%戊唑醇湿拌种剂 玉米丝黑穗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5
18
作者 巩毅刚 付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期196-197,共2页
从发病症状、病原菌、病菌侵染、发病条件等方面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提出采取以选育和栽培抗病品种为主、药剂处理、加强栽培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从发病症状、病原菌、病菌侵染、发病条件等方面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提出采取以选育和栽培抗病品种为主、药剂处理、加强栽培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菌剂对玉米丝黑穗病害防效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洪亮 刘辉 王慧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52-54,共3页
以垦单7号为试材,从玉米根际土壤中筛选链霉菌株SF-1,通过测定其活性,研究其代谢产物不同剂量及与其它生物药剂混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田间防治效果,确定其最佳用量、对玉米的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制剂可提高玉米出苗率,其中SF... 以垦单7号为试材,从玉米根际土壤中筛选链霉菌株SF-1,通过测定其活性,研究其代谢产物不同剂量及与其它生物药剂混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田间防治效果,确定其最佳用量、对玉米的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制剂可提高玉米出苗率,其中SF-1 20倍液+BYM对玉米丝黑穗的防治效果较好,为69.55%,增产效果也比较明显,为13.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 玉米 玉米丝黑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岩 董本春 +3 位作者 高德宇 李晓光 侯文平 刘会义 《农村科学实验》 2005年第9期48-48,共1页
玉米丝黑穗病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连年种植和连作面积增多,导致该病害逐年加重,市场上防治丝黑穗病的药剂有很多种,其成份也不同。现选择几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不同成份种衣剂进行试验,比... 玉米丝黑穗病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连年种植和连作面积增多,导致该病害逐年加重,市场上防治丝黑穗病的药剂有很多种,其成份也不同。现选择几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不同成份种衣剂进行试验,比较其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药效试验 种衣剂 防治 杂交种 病害 成份 连作 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