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盐碱地玉米‖花生间作对群体覆盖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6
1
作者
南镇武
孟维伟
+5 位作者
徐杰
王旭清
刘灵艳
林松明
高华鑫
张正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26-29,34,共5页
本试验以玉米单作(CKM)、花生单作(CKP)为对照,设置玉米‖花生3∶4间作(M3P4)种植模式,研究盐碱地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及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产量、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M3P4间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花生花针期...
本试验以玉米单作(CKM)、花生单作(CKP)为对照,设置玉米‖花生3∶4间作(M3P4)种植模式,研究盐碱地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及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产量、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M3P4间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花生花针期、成熟期和玉米的叶面积指数,且收获时叶面积指数保持较高值,对作物群体覆盖贡献大;与单作相比,成熟期两作物单株干物质重无显著差异,且成熟期玉米各器官干物质分配也无显著差异,但间作花生果仁及果皮占比显著降低;土地当量比为1. 13,间作优势明显。可见,M3P4间作模式利于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群体覆盖度和土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玉米‖花生
间作
群体覆盖
产量
土地当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花生茬口对冬小麦旗叶光化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飞
尹飞
+5 位作者
龙浩强
李雪
武岩岩
焦念元
马超
付国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3-131,共9页
为探明玉米‖花生茬口显著提高冬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光反应机理,研究了玉米‖花生茬口(间作茬口,ICR)、玉米茬口(MCR)和花生茬口(PCR)及不同施磷水平对冬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冬小麦花后旗叶的气体交换参数、光系统Ⅱ(PSⅡ)、...
为探明玉米‖花生茬口显著提高冬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光反应机理,研究了玉米‖花生茬口(间作茬口,ICR)、玉米茬口(MCR)和花生茬口(PCR)及不同施磷水平对冬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冬小麦花后旗叶的气体交换参数、光系统Ⅱ(PSⅡ)、光系统I(PSⅠ)及二者间的性能协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及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PSⅡ反应中心供(Wk)/受体侧(Vj)的活性,增强了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o)、捕获的能量(TRo/CSo)和进入电子传递的光能(ETo/CSo)。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扬花期旗叶PSⅡ初级光化学最大量子产额(φpo)、转化效率(Ψo)、电子传递效率(δRo)及乳熟期的PSⅠ的性能(ΔI/Io)、PSⅡ与PSⅠ协调性(ΦPSⅠ/PSⅡ)和籽粒产量,较花生茬口显著提高了乳熟期的φpo和δRo值。施磷提高了Pn、ABS/CSo、TRo/CSo、ETo/CSo、φpo、Ψo、δRo、ΔI/Io和ΦPSⅠ/PSⅡ值。这说明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提高了冬小麦旗叶光反应中心活性,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重要原因可能是间作茬口能保持耕层较高的土壤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
茬口
土壤含水量
冬小麦
光化学特性
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强化豆科作物在北方现代农业结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
12
3
作者
王建国
张佳蕾
+6 位作者
郭峰
耿耘
杨莎
孟静静
唐朝辉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3-669,共7页
针对我国日趋严峻的粮油安全形势,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调整:“生产上重点是保口粮,油料重点发展油菜和花生;东北地区扩种大豆杂粮薯类和饲草作物,构建合理轮作制度;黄淮海地区重点是扩种花生、大...
针对我国日趋严峻的粮油安全形势,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调整:“生产上重点是保口粮,油料重点发展油菜和花生;东北地区扩种大豆杂粮薯类和饲草作物,构建合理轮作制度;黄淮海地区重点是扩种花生、大豆和饲草作物”。以豆科作物为主体的北方现代农业种植制度对保障粮油安全生产、饲草的供应以及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从生产布局看,北方区域(东北、西北及黄淮海)是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杂豆以及饲草作物苜蓿的主要产区。其中,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国68%和66%、花生分别占全国的63%和70%。其次,从豆科作物的生态效益来看,可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充分利用生态位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北方豆科作物种植模式主要有:单作、间套作(玉米‖大豆、花生,玉米‖蚕豆、玉米‖豌豆等)、轮作(大豆-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绿豆-冬小麦等)等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其中,玉米‖大豆、花生宽幅间作是农业部在黄淮海区域主要推广模式,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能有效缓解“粮油争地、人畜争粮”矛盾,大幅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加大国家农业政策调控,培育和推广大豆和花生耐阴、抗旱、高产及玉米矮秆、抗旱、高产新品种,提高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服务效率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强化豆科作物在北方现代农业结构中的比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安全
农业结构
种植制度
豆科作物
玉米‖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盐碱地玉米‖花生间作对群体覆盖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6
1
作者
南镇武
孟维伟
徐杰
王旭清
刘灵艳
林松明
高华鑫
张正
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生态生理重点实验室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26-29,34,共5页
基金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4GNC111010)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CYJS05A01-5
+1 种基金
2017CXCCO307)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XGC2016B03)
文摘
本试验以玉米单作(CKM)、花生单作(CKP)为对照,设置玉米‖花生3∶4间作(M3P4)种植模式,研究盐碱地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及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产量、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M3P4间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花生花针期、成熟期和玉米的叶面积指数,且收获时叶面积指数保持较高值,对作物群体覆盖贡献大;与单作相比,成熟期两作物单株干物质重无显著差异,且成熟期玉米各器官干物质分配也无显著差异,但间作花生果仁及果皮占比显著降低;土地当量比为1. 13,间作优势明显。可见,M3P4间作模式利于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群体覆盖度和土地利用效率。
关键词
盐碱地
玉米‖花生
间作
群体覆盖
产量
土地当量比
Keywords
Saline-alkali land
Maize-peanut intercropping
Population coverage
Yield
Land equivalent ratio
分类号
S513.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5.2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花生茬口对冬小麦旗叶光化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飞
尹飞
龙浩强
李雪
武岩岩
焦念元
马超
付国占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省旱地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3-13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U1404315)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82300410014)资助
文摘
为探明玉米‖花生茬口显著提高冬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光反应机理,研究了玉米‖花生茬口(间作茬口,ICR)、玉米茬口(MCR)和花生茬口(PCR)及不同施磷水平对冬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冬小麦花后旗叶的气体交换参数、光系统Ⅱ(PSⅡ)、光系统I(PSⅠ)及二者间的性能协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及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PSⅡ反应中心供(Wk)/受体侧(Vj)的活性,增强了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o)、捕获的能量(TRo/CSo)和进入电子传递的光能(ETo/CSo)。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扬花期旗叶PSⅡ初级光化学最大量子产额(φpo)、转化效率(Ψo)、电子传递效率(δRo)及乳熟期的PSⅠ的性能(ΔI/Io)、PSⅡ与PSⅠ协调性(ΦPSⅠ/PSⅡ)和籽粒产量,较花生茬口显著提高了乳熟期的φpo和δRo值。施磷提高了Pn、ABS/CSo、TRo/CSo、ETo/CSo、φpo、Ψo、δRo、ΔI/Io和ΦPSⅠ/PSⅡ值。这说明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提高了冬小麦旗叶光反应中心活性,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重要原因可能是间作茬口能保持耕层较高的土壤含水量。
关键词
玉米‖花生
茬口
土壤含水量
冬小麦
光化学特性
光系统
Keywords
maize intercropping peanut crops for rotation
soil moisture content
winter wheat
photochemical activity
photosystem
分类号
S512.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化豆科作物在北方现代农业结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
12
3
作者
王建国
张佳蕾
郭峰
耿耘
杨莎
孟静静
唐朝辉
李新国
万书波
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3-669,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8YFD0201000)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8YFJH0601)
+1 种基金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CXGC2018D04,CXGC2018E13)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13)
文摘
针对我国日趋严峻的粮油安全形势,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调整:“生产上重点是保口粮,油料重点发展油菜和花生;东北地区扩种大豆杂粮薯类和饲草作物,构建合理轮作制度;黄淮海地区重点是扩种花生、大豆和饲草作物”。以豆科作物为主体的北方现代农业种植制度对保障粮油安全生产、饲草的供应以及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从生产布局看,北方区域(东北、西北及黄淮海)是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杂豆以及饲草作物苜蓿的主要产区。其中,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国68%和66%、花生分别占全国的63%和70%。其次,从豆科作物的生态效益来看,可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充分利用生态位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北方豆科作物种植模式主要有:单作、间套作(玉米‖大豆、花生,玉米‖蚕豆、玉米‖豌豆等)、轮作(大豆-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绿豆-冬小麦等)等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其中,玉米‖大豆、花生宽幅间作是农业部在黄淮海区域主要推广模式,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能有效缓解“粮油争地、人畜争粮”矛盾,大幅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加大国家农业政策调控,培育和推广大豆和花生耐阴、抗旱、高产及玉米矮秆、抗旱、高产新品种,提高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服务效率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强化豆科作物在北方现代农业结构中的比重和作用。
关键词
粮油安全
农业结构
种植制度
豆科作物
玉米‖花生
Keywords
grain and oil security
agricultural structure
planting system
leguminous crops
corn‖peanut intercropping
分类号
S5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盐碱地玉米‖花生间作对群体覆盖和产量的影响
南镇武
孟维伟
徐杰
王旭清
刘灵艳
林松明
高华鑫
张正
《山东农业科学》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玉米‖花生茬口对冬小麦旗叶光化学活性的影响
王飞
尹飞
龙浩强
李雪
武岩岩
焦念元
马超
付国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强化豆科作物在北方现代农业结构中的作用
王建国
张佳蕾
郭峰
耿耘
杨莎
孟静静
唐朝辉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