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文章荣
文廷刚
+3 位作者
宋佳敏
刘卉
王芳
顾大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60-65,共6页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间作模式下玉米和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一喷双控技术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苏玉29为供试玉米品种,临豆10号为供试大豆品种,设置5个调节剂外施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间作模式下玉米和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一喷双控技术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苏玉29为供试玉米品种,临豆10号为供试大豆品种,设置5个调节剂外施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间作模式下大豆和玉米茎秆性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外施稀施保使间作玉米每穗粒数减少15.2%,百粒重降低2.3%,玉米减产20.3%;并使间作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分别降低16.1%和14.8%,显著缩短间作玉米第7~10节节长,增加第2~9节茎粗。此外,该处理使间作大豆增产15.4%,株高降低16.9%,显著缩短间作大豆第4~10节节长,增加第1~10节茎粗。综上,在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下,外施稀施保能降低大豆和玉米株高,增加节间茎粗,具有一喷双控的效果,但稀施保在显著提高间作大豆产量的同时,造成间作玉米减产。因此,生产上还需将稀施保与其他调节物质进行复配,通过协同作用达到大豆、玉米矮化抗倒和增产稳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
带状间作
植物生长调节剂
产量
抗倒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阳小凤
马淑梅
+3 位作者
黄山
邱博
宁柏成
李小红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8-10,共3页
以湘春豆26和临奥1号为材料,设置了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玉米‖大豆等行距间作(农民习惯栽培)、玉米单作(农民习惯栽培)和大豆单作(农民习惯栽培)4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和玉米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
以湘春豆26和临奥1号为材料,设置了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玉米‖大豆等行距间作(农民习惯栽培)、玉米单作(农民习惯栽培)和大豆单作(农民习惯栽培)4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和玉米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模式的效益最高,达到1 441.73元/667m2,分别比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增加37.51%和16.41%;同时,该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为1.23。这表明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是玉米和大豆的最佳间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
间作
宽窄行间作
等行距间作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品种或品种混合与玉米间作对间作体系多样性效应的影响
3
作者
赵建华
孙建好
+6 位作者
李伟绮
吴科生
陈亮之
杨新强
何旭刚
杨谋
郑浩飞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54-659,共6页
明确不同大豆品种或品种混合与玉米间作对多样性效应的影响,为河西走廊灌区玉米‖大豆合理种间配置提供参考。于2021—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设置6个间作体系,即玉米‖长农15(M‖CN15)、玉米‖陇中黄601(M‖LZH601)、玉米‖陇豆78-1(M‖LD...
明确不同大豆品种或品种混合与玉米间作对多样性效应的影响,为河西走廊灌区玉米‖大豆合理种间配置提供参考。于2021—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设置6个间作体系,即玉米‖长农15(M‖CN15)、玉米‖陇中黄601(M‖LZH601)、玉米‖陇豆78-1(M‖LD78-1)、玉米‖Williams82(M‖Williams82)、玉米‖(陇豆78-1+Williams82,M‖2SM)和玉米‖(长农15+陇中黄601+陇豆78-1+Williams82,M‖4SM),研究不同间作体系对作物产量、净效应、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M‖LZH601、M‖LD78-1体系大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间作体系;M‖LZH601体系玉米产量与M‖CN15体系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余间作体系中玉米产量。间作大豆和间作玉米对间作混合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33%、92.67%。各间作体系2 a平均净效应值均大于0,其中M‖LZH601体系净效应最高,为3 768.0 kg/hm^(2)。M/Williams82、M‖2SM、M‖4SM体系的互补效应值均小于0,对多样性效应的贡献率均为0;M‖CN15、M‖LD78-1、M‖LZH601体系的互补效应值均大于0,选择效应对多样性效应的贡献率分别为66.9%、65.3%、71.1%。综上,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玉米产量贡献,生物多样性效应以选择效应为主,M‖LZH601体系可保证大豆和玉米产量稳定,大豆品种混合后与玉米间作不利于间作产量优势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
品种混合
净效应
互补效应
选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文章荣
文廷刚
宋佳敏
刘卉
王芳
顾大路
机构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洪泽区百果园家庭农场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60-65,共6页
基金
淮安市自然科学研究计划(编号:HAB202245)。
文摘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间作模式下玉米和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一喷双控技术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苏玉29为供试玉米品种,临豆10号为供试大豆品种,设置5个调节剂外施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间作模式下大豆和玉米茎秆性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外施稀施保使间作玉米每穗粒数减少15.2%,百粒重降低2.3%,玉米减产20.3%;并使间作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分别降低16.1%和14.8%,显著缩短间作玉米第7~10节节长,增加第2~9节茎粗。此外,该处理使间作大豆增产15.4%,株高降低16.9%,显著缩短间作大豆第4~10节节长,增加第1~10节茎粗。综上,在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下,外施稀施保能降低大豆和玉米株高,增加节间茎粗,具有一喷双控的效果,但稀施保在显著提高间作大豆产量的同时,造成间作玉米减产。因此,生产上还需将稀施保与其他调节物质进行复配,通过协同作用达到大豆、玉米矮化抗倒和增产稳产的目的。
关键词
玉米‖大豆
带状间作
植物生长调节剂
产量
抗倒伏性状
分类号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阳小凤
马淑梅
黄山
邱博
宁柏成
李小红
机构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8-10,共3页
基金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96)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湘农办科技[2016]108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20907)
文摘
以湘春豆26和临奥1号为材料,设置了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玉米‖大豆等行距间作(农民习惯栽培)、玉米单作(农民习惯栽培)和大豆单作(农民习惯栽培)4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和玉米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模式的效益最高,达到1 441.73元/667m2,分别比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增加37.51%和16.41%;同时,该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为1.23。这表明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是玉米和大豆的最佳间种模式。
关键词
玉米‖大豆
间作
宽窄行间作
等行距间作
产量
经济效益
Keywords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wide-narrow row intercropping
equidistant row intercropping
yield
economic benefit
分类号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品种或品种混合与玉米间作对间作体系多样性效应的影响
3
作者
赵建华
孙建好
李伟绮
吴科生
陈亮之
杨新强
何旭刚
杨谋
郑浩飞
机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出处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54-659,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90020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青年基金(2023GAAS36)。
文摘
明确不同大豆品种或品种混合与玉米间作对多样性效应的影响,为河西走廊灌区玉米‖大豆合理种间配置提供参考。于2021—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设置6个间作体系,即玉米‖长农15(M‖CN15)、玉米‖陇中黄601(M‖LZH601)、玉米‖陇豆78-1(M‖LD78-1)、玉米‖Williams82(M‖Williams82)、玉米‖(陇豆78-1+Williams82,M‖2SM)和玉米‖(长农15+陇中黄601+陇豆78-1+Williams82,M‖4SM),研究不同间作体系对作物产量、净效应、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M‖LZH601、M‖LD78-1体系大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间作体系;M‖LZH601体系玉米产量与M‖CN15体系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余间作体系中玉米产量。间作大豆和间作玉米对间作混合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33%、92.67%。各间作体系2 a平均净效应值均大于0,其中M‖LZH601体系净效应最高,为3 768.0 kg/hm^(2)。M/Williams82、M‖2SM、M‖4SM体系的互补效应值均小于0,对多样性效应的贡献率均为0;M‖CN15、M‖LD78-1、M‖LZH601体系的互补效应值均大于0,选择效应对多样性效应的贡献率分别为66.9%、65.3%、71.1%。综上,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玉米产量贡献,生物多样性效应以选择效应为主,M‖LZH601体系可保证大豆和玉米产量稳定,大豆品种混合后与玉米间作不利于间作产量优势发挥。
关键词
玉米‖大豆
品种混合
净效应
互补效应
选择效应
Keywords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Variety mixture
Net effect
Complementarity effect
Selection effect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文章荣
文廷刚
宋佳敏
刘卉
王芳
顾大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种植模式研究
阳小凤
马淑梅
黄山
邱博
宁柏成
李小红
《湖南农业科学》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豆品种或品种混合与玉米间作对间作体系多样性效应的影响
赵建华
孙建好
李伟绮
吴科生
陈亮之
杨新强
何旭刚
杨谋
郑浩飞
《寒旱农业科学》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