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玉树M_S7.1级地震部分余震重新定位及发震构造分析 |
刘巧霞
杨卓欣
莘海亮
李源
沙成宁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6
|
|
2
|
玉树7.1级地震余震重新定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
刘巧霞
沙成宁
杨卓欣
段永红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3
|
2010年4月14日玉树M_S7.1地震对余震的触发研究 |
宋金
蒋海昆
|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4
|
|
4
|
青海玉树M_S7.1地震两个典型地点的地表破裂特征 |
孙鑫喆
徐锡伟
陈立春
谭锡斌
苏桂武
王继
李智敏
张晓清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9
|
|
5
|
2010年玉树Ms7.1地震同震破裂、余震分布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 |
邵志刚
马宏生
张浪平
黄建平
闻学泽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6
|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震源区横波分裂的变化特征 |
常利军
丁志峰
王椿镛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0
|
|
7
|
青海玉树7.1级地震震害特点分析及启示 |
秦松涛
李智敏
谭明
胡伟华
侯建盛
夏玉胜
|
《灾害学》
CSCD
|
2010 |
30
|
|
8
|
玉树Ms7.1地震前地电场异常变化特征分析 |
张小涛
陈化然
马新欣
刘晓灿
姚丽
袁亚红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9
|
影响地震救灾效率的因素分析——以汶川8.0级地震和玉树7.1级地震为例 |
周阿颖
张朝
史培军
刘晓菲
|
《灾害学》
CSCD
|
2011 |
13
|
|
10
|
2010年青海玉树M_S7.1地震灾害的综合特征 |
齐文华
苏桂武
魏本勇
达杰
尕松拉达
才旦卓玛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1
|
震源参数因素对玉树地震库仑破裂应力图像及其与余震活动统计关系的影响 |
王莹
吴小平
赵韬
|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2
|
玉树Ms7.1级地震甘达村段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
刘雷
杜建国
付碧宏
谢超
达杰
智美
周晓成
陈志
时丕龙
崔月菊
李静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3
|
2010年青海玉树M_s7.1地震序列ETAS模型参数及其变化特征研究 |
余娜
蒋长胜
马玉虎
|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4
|
玉树7.1级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带应急科考 |
王继
陈立春
田勤俭
李志敏
孙鑫哲
张晓清
|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5
|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小震活动的周、月频次分布特征 |
陈学忠
李艳娥
|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6
|
玉树M_S7.1地震时空破裂过程及与地表破裂带的对应关系 |
刘白云
袁道阳
陈继锋
牛延平
|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7
|
基于干涉雷达的玉树地震断裂运动模式与地震迁移趋势分析 |
姚鑫
张永双
熊探宇
孙岳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18
|
基于GPS观测研究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震后地壳形变特征及其机制 |
孟国杰
苏小宁
徐婉桢
任金卫
杨永林
Nikolay V.Shestakov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
|
19
|
2010年青海玉树M_s 7.1地震近断层地面运动估计 |
许力生
邸海滨
冯万鹏
李春来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
|
20
|
运用亮度函数SSA扫描连续波形资料方法确定玉树7.1级地震前辐射源 |
沙成宁
张晓清
袁伏全
|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