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树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标志及其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跃华 吴中海 +5 位作者 叶培盛 马丹 刘艳辉 蒋瑶 李家存 周春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10-1422,共13页
玉树断裂带位于甘孜一玉树断裂带北西段,是一条总体呈NWW向展布的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沿断裂带发育错断水系与冲沟、拉分盆地、地震地表破裂与断裂破碎带等一系列反映玉树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的典型地质一地貌标志。在室内遥感解译的... 玉树断裂带位于甘孜一玉树断裂带北西段,是一条总体呈NWW向展布的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沿断裂带发育错断水系与冲沟、拉分盆地、地震地表破裂与断裂破碎带等一系列反映玉树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的典型地质一地貌标志。在室内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结舍最新的野外实地调查成果,对沿玉树断裂带上反映其左旋走滑活动的地质一地貌标志进行了总结,并对断裂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玉树断裂带总长约150kin,总体走向120-130°,自西向东可划分为呈左阶雁列分布的陇蒙达一结隆段、结隆一结古段和结古一查那扣段3段。沿该断裂带发育的串殊状拉分断陷盆地规模的大小反映出玉树断裂带自西向东拉张效应逐渐减弱、挤压效应逐渐增强的特点。玉树2010年7.1级地震的宏观震中处于晚第四纪活动性最为显著的中段,而仪器震中恰好处于该断裂带的不连续部位,进一步证明雁列走滑活动断裂带上的不连续部位通常是强震活动的初始破裂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活动断裂 玉树断裂带 左旋走滑标志 同震地表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石峰 李安 +2 位作者 杨晓平 徐锡伟 何宏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63,共14页
以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探槽研究对该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在断裂沿线的生康乡、仁果乡、错阿乡、日阿乡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生... 以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探槽研究对该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在断裂沿线的生康乡、仁果乡、错阿乡、日阿乡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生康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7.6±0.5)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仁果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8.0±0.3)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错阿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0.3±0.4)mm/a;日阿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0.8±0.8)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在仁果乡和错阿乡进行了探槽研究,两处探槽都揭示了多次古地震事件,虽然揭露的断层构造样式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以走滑为主兼有一定的逆冲分量。综合古地震事件和滑动速率分析表明,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晚第四纪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活动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 晚第四纪活动性 滑动速率 构造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玉树断裂带地震落石的地震地质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田婷婷 吴中海 +5 位作者 马志邦 冯卉 尼玛次仁 蒋瑶 张绪教 张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7-577,共11页
2010年青海玉树Ms 7.1级大地震引发了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其中地震落石是除地震滑坡外沿断裂带及其邻侧最常见的现象.对玉树震区落石的调查发现,该区多处存在非常典型的多期地震落石分布现象,指示该区地震落石的发育与其他古地震现象类... 2010年青海玉树Ms 7.1级大地震引发了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其中地震落石是除地震滑坡外沿断裂带及其邻侧最常见的现象.对玉树震区落石的调查发现,该区多处存在非常典型的多期地震落石分布现象,指示该区地震落石的发育与其他古地震现象类似,具有多期性和一定的原地复发性.实地调查表明,该区地震落石分布的主要特征为:多集中发育在活动断裂带附近的陡峭基岩斜坡下方,分布零散,且滚动较远,并常与古地震滑坡相伴生.初步获得的8个地震落石钙膜U系测年结果分布在距今6030±300a BP、4720±210a BP、3530±490~3560±280a BP、2010±160a BP、1090±70a BP、760±20a BP和230±20a BP年龄段,与该区古地震探槽和滑坡反映的地震事件比较吻合,进一步揭示玉树断裂带附近在全新世中晚期发生过多期可导致地表产生地震落石的事件.同时也说明,地震落石及其钙膜测年是特别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潜在古地震研究方法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断裂带 地震落石 U系测年 古地震事件 地震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约束下的甘孜-玉树-鲜水河断裂带滑动速率研究
4
作者 王艺晨 郝明 +1 位作者 余中元 陈柏旭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2-390,共9页
甘孜—玉树—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重要的大型边界走滑断裂,基于GNSS数据约束该断裂带的现今滑动速率有助于认识其活动习性,便于探讨其现今变形特征与模式。利用GNSS速度场横跨甘孜—玉树—鲜水河断裂带构建了7个速率剖面,获取该断裂... 甘孜—玉树—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重要的大型边界走滑断裂,基于GNSS数据约束该断裂带的现今滑动速率有助于认识其活动习性,便于探讨其现今变形特征与模式。利用GNSS速度场横跨甘孜—玉树—鲜水河断裂带构建了7个速率剖面,获取该断裂带滑动速率变化。结果表明:该断裂带现今左旋滑动速率由NW向SE逐渐增大,其中,甘孜—玉树断裂走滑速率为4.9 mm/a,鲜水河断裂北西段走滑速率为9.5 mm/a,其东段的康定—石棉段滑动速率增加至10 mm/a,再向南至安宁河—则木河和大凉山断裂,剪切速率基本保持在10 mm/a左右。甘孜—玉树断裂水平缩短速率为2~4 mm/a,向东至鲜水河断裂和安宁河断裂水平缩短较弱,而大凉山断裂具有约为2 mm/a的地壳缩短变形,则木河断裂有约为1 mm/a的拉张速率。这一结果表明:甘孜—玉树—鲜水河断裂带的现今滑动速率远低于此前的认识,“连续变形”理论模型可能更适用于大陆内部的构造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鲜水河断裂带 GNSS数据 滑动速率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玉树活动断裂带的多期古地震滑坡及其年龄 被引量:17
5
作者 蒋瑶 吴中海 +4 位作者 刘艳辉 田婷婷 张铎 黄小龙 黄小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3-516,共14页
2010年青海玉树Ms 7.1级地震发生后,笔者在开展玉树灾区地震地质灾害调查中发现13处古地震滑坡遗迹。调查结果表明,玉树古地震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玉树活动断层两侧5km范围内,规模普遍较大,多具有多期活动特征,且与周围古地震相伴生,空... 2010年青海玉树Ms 7.1级地震发生后,笔者在开展玉树灾区地震地质灾害调查中发现13处古地震滑坡遗迹。调查结果表明,玉树古地震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玉树活动断层两侧5km范围内,规模普遍较大,多具有多期活动特征,且与周围古地震相伴生,空间上体现出发震断层对其发育的控制作用。同时,古地震滑坡地形地貌、沉积特征、年代学特征等方面的证据表明,其常具有原地复发的特征。据古地震滑坡堆积体的AMS14C测年结果,认为目前发现的典型古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全新世中晚期,并集中分布在5个时期,与古地震探槽揭示的古地震事件期次及发生年代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对比古滑坡规模和分布范围,发现玉树断裂带在全新世中晚期发生2次规模较大的古地震滑坡事件,与地震探槽揭示的古地震特点相符。研究结果表明,群发性古地震滑坡是识别古地震事件的重要地貌标志,可从年代学上揭示古地震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对于补充古地震事件资料和恢复古地震在时间与强度上的分布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震滑坡 古地震事件 玉树断裂带 地震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树活动断裂带古地震落石的钙膜U系年代学测试分析及其意义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田婷婷 吴中海 +4 位作者 马志邦 周春景 张克旗 蒋瑶 张绪教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51-868,共18页
在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大地震中,沿发震断裂带多处出现了明显的地震落石现象。地表调查发现,典型的最新地震落石发育区均存在非常典型的具原地复发特征的多期古地震落石现象,且落石表面常见薄层(厚度≤2mm)钙膜发育。在对几处典型古... 在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大地震中,沿发震断裂带多处出现了明显的地震落石现象。地表调查发现,典型的最新地震落石发育区均存在非常典型的具原地复发特征的多期古地震落石现象,且落石表面常见薄层(厚度≤2mm)钙膜发育。在对几处典型古地震落石钙膜进行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应用稀酸淋滤法,开展了地震落石钙膜的U系年代测定分析工作。测年结果指示,其年龄主要分布在69 980a、36 300a、14 900-12 700a、6 030a、4 720a、3 560-3 530a、2 010-1 090a、760a和230a左右。这一结果与地表观测到的地震落石多期性特征基本吻合,也与古地震探槽和古地震滑坡所揭示的古地震事件年龄大致吻合,这进一步证实了玉树活动断裂带附近的地震落石发育具有明显的多期性特征,并且多期落石很可能与该区的古地震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进一步结合野外调查结果及已有的古地震研究资料推断,该区几处较大规模的古地震落石现象应该主要是Q3p晚期以来较大强度古地震事件的反映,其中发生在3 560-3 530a BP和14 900-12 700a BP左右的2期古地震事件的强度可能最大。上述探索性研究工作表明,地震落石的钙膜测年有可能成为研究活动构造区古地震活动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断裂带 古地震落石 铀系 古地震 钙膜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玉树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解译及构造活动性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家存 吴中海 +1 位作者 张铎 刘晓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5-550,共16页
综合利用IRS-P5、ALOS、Google earth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ASTER DEM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实地考察,总结玉树地区断裂带的遥感影像解译标志,获取其空间展布和分段情况,对断裂的性质和活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中共解译活动断... 综合利用IRS-P5、ALOS、Google earth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ASTER DEM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实地考察,总结玉树地区断裂带的遥感影像解译标志,获取其空间展布和分段情况,对断裂的性质和活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中共解译活动断裂18条,总体呈Y字型分布。通过错断水系位错量的量测、三维地貌对比、地形起伏度和历史地震对比等多种分析,断裂活动强度可以分为强烈、中等和弱活动3个等级,其中当江—多彩断裂、玉树断裂和巴塘断裂是玉树断裂带内最主要的活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解译 活动断裂带 玉树断裂带 断裂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玉树断裂当江段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被引量:6
8
作者 吴继文 黄学猛 谢富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872-3888,共17页
甘孜—玉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中东部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同时也是羌塘地体和巴颜喀拉地体的重要地质边界.当江断裂位于甘孜—玉树断裂带的西北段,沿线发育当江荣、当江和哲达等一系列串珠状第四纪断层谷地.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数字... 甘孜—玉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中东部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同时也是羌塘地体和巴颜喀拉地体的重要地质边界.当江断裂位于甘孜—玉树断裂带的西北段,沿线发育当江荣、当江和哲达等一系列串珠状第四纪断层谷地.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数字高程地形模型(DEM)数据分析,结合野外构造地貌调查,以及断错地貌面的光释光年代测定,发现断裂沿线冲沟、河流阶地和洪积扇等断错地貌发育,反映了该断裂晚第四纪左旋走滑活动性强烈.该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晚期,距今约3.04 ka.当江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为7±3mm·a^(-1).研究结果为该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高原东北部的运动学特征探讨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运动学特征 当江断裂 甘孜-玉树断裂带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 被引量:44
9
作者 吴中海 周春景 +5 位作者 冯卉 张克旗 李家存 叶培盛 李跃华 田婷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9-469,共51页
青海玉树是巴颜喀拉地块西南边界上的典型历史强震区.最新的活动断裂遥感解译与地表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新构造期间主要发育清水河断裂带、玉树断裂带、阿布多断裂带和杂多断裂带4条NW向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其中,构成玉树—鲜水河—小江... 青海玉树是巴颜喀拉地块西南边界上的典型历史强震区.最新的活动断裂遥感解译与地表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新构造期间主要发育清水河断裂带、玉树断裂带、阿布多断裂带和杂多断裂带4条NW向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其中,构成玉树—鲜水河—小江断裂系尾端构造的玉树活动断裂带是该区活动性最显著的岩石圈断裂.该断裂是由当江断裂、结古—结隆断裂和巳塘断裂3条斜接的主干断层和夹杂其间的多条次级断裂所共同构成的Z型左旋剪切张扭性变形带.它在上新世以来和晚第四纪期间的左旋走滑速率为4.0~5.4mm/a,调节了该区大部分的块体挤出与旋转变形,并构成该区大震活动的主要控震构造.历史强震梳理和古地震研究揭示,玉树主干走滑断裂带自约14530a BP以来至少发生了包括2010年地震在内的共11次大地震,原地重复间隔平均在千年以上,最长达近3000a.1738年玉树西北地震之后,玉树—甘孜断裂带的主干断层表现为平均间隔为50~100a的低频、串联式分段破裂过程,并且大震活动存在从东南向西北迁移的趋势.通过对玉树断裂未来大地震危险性进行综合地质判定认为,该区至少仍存在6段未来百年内大地震危险程度不同的地震空区,潜在的大地震震级为Mw6.6~7.3,其中危险性相对较高的段落主要是当江断裂带的当江—拉则段和结古—结隆断裂带上的结隆—叶卡诺段与桑卡—相古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玉树—甘孜断裂带 历史地震 古地震 地震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玉树地震的构造环境、历史地震活动及其复发周期估计 被引量:18
10
作者 任俊杰 谢富仁 +1 位作者 刘冬英 张爱武 《震灾防御技术》 2010年第2期228-233,共6页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发生该地震的甘孜-玉树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的边界断裂,晚第四纪左旋走滑运动强烈。震中所处的甘孜-玉树断裂中段,震前历史地震活动与东南段相比较弱。...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发生该地震的甘孜-玉树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的边界断裂,晚第四纪左旋走滑运动强烈。震中所处的甘孜-玉树断裂中段,震前历史地震活动与东南段相比较弱。本文利用玉树地震的基本参数资料和地震破裂反演结果,综合历史地震法和地震矩率法估算出了玉树地震的复发周期约为2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构造环境 复发周期 甘孜-玉树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破裂方式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丰 李德威 +1 位作者 Jerry Bartholomew 罗文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5,共7页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级地震产生了长约50km的地表破裂带,地表破裂系统非常典型。本文通过对果庆益荣松多村附近河滩与结古镇西南河道两岸2个地表破裂点的野外观测和地表破裂的力学分析,探讨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和方式。在...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级地震产生了长约50km的地表破裂带,地表破裂系统非常典型。本文通过对果庆益荣松多村附近河滩与结古镇西南河道两岸2个地表破裂点的野外观测和地表破裂的力学分析,探讨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和方式。在果庆益荣松多村附近河滩地表破裂与地震陡坎呈间隔式左行右阶排列,具转换压缩性质;在结古镇西南河道北岸主地表破裂带中地表破裂非常发育,出露一处古断层面。地表破裂的野外调查与应力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总体走向为125°,属于典型的左行走滑破裂带,最大左行走滑位移量1.75m,主压应力为近东西向,这一结果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震局地震地球物理研究所公布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甘孜-玉树断裂带 地表破裂 转换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