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该含糊的玄冥——影片《通天长老》剖析
1
作者 李秋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2-22,共1页
观罢《通天长老》,带回一串沉思:为何在相约十八年后的决斗中,功夫超常的长老反死他人之手?龙、虎两寨的仇敌后裔登上擂台之后却无动于衷?……由此,让人领悟到更深一层意思:通天长老为了达到一种与败者为寇的心理平衡,对敌手只守不攻,... 观罢《通天长老》,带回一串沉思:为何在相约十八年后的决斗中,功夫超常的长老反死他人之手?龙、虎两寨的仇敌后裔登上擂台之后却无动于衷?……由此,让人领悟到更深一层意思:通天长老为了达到一种与败者为寇的心理平衡,对敌手只守不攻,数招之后,他见那武侠仍猛追不舍,招招狠毒,才察觉对方积怨过深,为了却与那武侠的恩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冥 八年 心理平衡 阶级阵营 历史车轮 判断性 应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本性论与晋人个体生命意识 被引量:5
2
作者 余开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5-110,共6页
郭象哲学对汉代元气论与王弼"无"之本体论的转换,不但消解了万物外在的生成根据,而且宣告了一种新的个体生命意识的诞生。万物个性之"有"无所归因的自然自在,揭示的是生命初始状态的偶在性与独一无二性。万物任性... 郭象哲学对汉代元气论与王弼"无"之本体论的转换,不但消解了万物外在的生成根据,而且宣告了一种新的个体生命意识的诞生。万物个性之"有"无所归因的自然自在,揭示的是生命初始状态的偶在性与独一无二性。万物任性而动的自动机制,彰显的是生命生存模式的率性自由与独立自足。万物适性逍遥与独化于玄冥之境,呈现的是生命境界的个体自得与并存和谐。郭象哲学的个体生命意识不但可视为对晋人个体生命风度的理论概括,其所开拓出的"个体间"关系亦可视为中国文化上的一种新型"群己"关系。不过,郭象侧重把生命意识奠基于个体的自发、自动本性而非自觉、能动心性,导致的是生命精神超越维度的欠缺。同时,在一个玄冥关系已然破碎的现实社会,郭象倡言的生命和谐之境也只能是一种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本性论 个体 玄冥 生命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玄学与中国山水审美的独立 被引量:4
3
作者 余开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6-113,共8页
在郭象之前的儒家象征式山水观、道家非对象性山水观、魏晋情感化山水观中,自然山水要么统摄于主体的精神境界而受到忽视,要么纠缠于物物的因果链条而受制于他物。郭象的"自生独化"说在解构事物外在生成论的同时又把事物自身... 在郭象之前的儒家象征式山水观、道家非对象性山水观、魏晋情感化山水观中,自然山水要么统摄于主体的精神境界而受到忽视,要么纠缠于物物的因果链条而受制于他物。郭象的"自生独化"说在解构事物外在生成论的同时又把事物自身的性、理作为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从而使具体事物之性、理与形皆获得了独立性价值并因此形成一种新的自然观。郭象的"自生独化"自然观经由东晋"以玄对山水"观念的推动,使得山水本身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主位对象而进入人的审美视野。可以说,郭象"自生独化"说是中国文化上自然山水之美获得独立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自生独化 玄冥 以玄对山水 山水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物化论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晶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9-94,共6页
"物化"是中国美学中一个渊源有自又有深厚的中国哲学背景的范畴,对于中华民族的艺术创作和理论都有深刻的影响。"物化"与西方美学中的"移情"说有接近之处,却又有其不同的美学内涵;与中国美学中的"感... "物化"是中国美学中一个渊源有自又有深厚的中国哲学背景的范畴,对于中华民族的艺术创作和理论都有深刻的影响。"物化"与西方美学中的"移情"说有接近之处,却又有其不同的美学内涵;与中国美学中的"感物"、"感兴"等范畴有密切联系,但又并不等同。"物化"是指主体进入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的高峰时,在感觉和意识中与客体完全融合为一、无法分辨物我关系的至高境界。在中华传统艺术领域中,"物化"是诗词书法艺术家审美体验中物我两忘、而将主体的灵性和对象的物性化而为一的极致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物我合一 玄冥之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自然”观念的内涵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叶树勋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9-137,共9页
"自然"是郭象哲学中极为重要而又内涵复杂的一个概念。它在不同的话语场合中具有不同的含义,需要区分语境进行解析。透过含义的多样性,也可发现郭象有一根本理解,即"自然"作为事物活动的普遍形式,意味着事物的活动... "自然"是郭象哲学中极为重要而又内涵复杂的一个概念。它在不同的话语场合中具有不同的含义,需要区分语境进行解析。透过含义的多样性,也可发现郭象有一根本理解,即"自然"作为事物活动的普遍形式,意味着事物的活动既非由于他者作用,亦非出于自我故意,而是自发地由其本然在发展。这反映了郭象对万物生成及其存在发展的基本看法,由此可对其他重要概念,诸如"自生""独化""玄冥"等作出更充分的理解。郭象经常在"天""人"语境中阐述"自然"与"人为"的关系,一些通常属于"人为"的情况却被归为"自然"。问题在于,"自然"的尺度本来是模糊的,郭象利用了这一模糊性,拔高"自然"的尺度以涵括更多的人事。由此来看"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更充分地发现问题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郭象 玄冥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玄学与东晋诗歌的审美追求
6
作者 程丽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71,共4页
"独化于玄冥之境"是郭象玄学的中心命题,它强调以超功利的心态对待天地万物,进而达到与自然冥合为一的精神境界。这一观点对东晋士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普遍具有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态度,追求内心宁静闲适的境界。在这种心态... "独化于玄冥之境"是郭象玄学的中心命题,它强调以超功利的心态对待天地万物,进而达到与自然冥合为一的精神境界。这一观点对东晋士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普遍具有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态度,追求内心宁静闲适的境界。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东晋诗歌呈现出与以前迥然不同的审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独化 玄冥之境 审美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自然崇拜与五行观念的起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载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75-78,共4页
中国古代的五行观念,以金木水火土说明整个物质世界。这种对自然物的分类与古代印度地、水、火、风的宇宙论及古代希腊的宇宙始基理论相比较,虽然表达的方式各异,但以某些自然物为基础构造整个世界这个核心内容却是相同的。它是世界各... 中国古代的五行观念,以金木水火土说明整个物质世界。这种对自然物的分类与古代印度地、水、火、风的宇宙论及古代希腊的宇宙始基理论相比较,虽然表达的方式各异,但以某些自然物为基础构造整个世界这个核心内容却是相同的。它是世界各民族在认识自然的初级阶段所共有的东西。要探索其起源,还须追溯到人类文明到来之前的人类幼年时期,就整个人类历史来说,这个时期比文明时期的时间要长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观念 自然崇拜 自然物 起源 始基 原始人 五官 万物 玄冥 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郭象哲学中的直觉观念
8
作者 周广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31,共5页
郭象哲学中的直觉观念,虽然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他提出的“玄冥”和“无心”等观点,对我们理解直觉现象和中国哲学的体悟性特征,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在郭象看来,人和宇宙万物天然具有一种内在的和谐与默契,只是后天因种种原因而被隔... 郭象哲学中的直觉观念,虽然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他提出的“玄冥”和“无心”等观点,对我们理解直觉现象和中国哲学的体悟性特征,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在郭象看来,人和宇宙万物天然具有一种内在的和谐与默契,只是后天因种种原因而被隔绝;只要人能做到无心,就可以重新回归人和宇宙万物的和谐与默契,这就是玄冥。人通过“玄冥”获得的并非关于外物的知识,而是人与外物豁然贯通的一种内在生命体悟,此即我们所谓直觉。这种直觉的实现需要无心,即拥有像镜子一样明澈的心灵,以便映出事物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 玄冥 独化 无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典籍中的自然美思想——以《庄子注》为例
9
作者 胡洁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3,28,共4页
西方哲学对自然异质化的理解使得自然的独立性不得彰显,基于此自然观的自然美被视为低于艺术美的美学形态,在西方古典美学中长期受到忽略。随着近现代对人本主义的反思,自然的独立性、客观性开始被哲学家、美学家所关注,与此相应的自然... 西方哲学对自然异质化的理解使得自然的独立性不得彰显,基于此自然观的自然美被视为低于艺术美的美学形态,在西方古典美学中长期受到忽略。随着近现代对人本主义的反思,自然的独立性、客观性开始被哲学家、美学家所关注,与此相应的自然美学、环境美学纷纷兴起中国传统思想核心就是"天人合一"。郭象提出的"独化"的概念,呈现一个彻底自主自性的物性世界观,为自然美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提供哲学基础。同时,"独化于玄冥之境"的命题,否定了对事物的传统认识论,极大地消解了审美过程中人类和自然的二分对立关系,为自然美的审美体验提供了独特的方式,给现代自然美思想的构建以重要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自然美 独化 玄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哲学的基点及相应的几个概念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德有 《文史哲》 1987年第1期28-34,共7页
郭象哲学的基点是什么?许多文章及教科书都曾论及,其中以“命”说、贵“无”说、“独化”说、“玄冥”的神秘境界说为基点,给郭象下唯心主义断语者居多,以崇“有”论为基点,下唯物主义结论的也有人在。本人读郭象《庄子注》有一些体会,... 郭象哲学的基点是什么?许多文章及教科书都曾论及,其中以“命”说、贵“无”说、“独化”说、“玄冥”的神秘境界说为基点,给郭象下唯心主义断语者居多,以崇“有”论为基点,下唯物主义结论的也有人在。本人读郭象《庄子注》有一些体会,愿提出来供同志们批评指正。《庄子注》主要论及了万物因何而生的问题,如何存在的问题,由何而来往何而去的问题,还有与如上问题密切相关的物与自身、人与自身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郭象哲学的落脚点便显露了出来,它不是“命”和“无”,也不是“独化”和“玄冥”,而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规定性 庄子注 玄冥 物自身 独化 哲学 唯心主义 齐物论 人与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云南铜鼓纹样看东夷文化的影响
11
作者 李颖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X期50-53,共4页
对铜鼓的起源问题从本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学者戈露波(V·GcLoubew)在越南河内召开的史前学会议上提出了铜鼓起源于东京南部和越南北部的观点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此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我国考古学、民族学工作者经过多年的... 对铜鼓的起源问题从本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学者戈露波(V·GcLoubew)在越南河内召开的史前学会议上提出了铜鼓起源于东京南部和越南北部的观点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此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我国考古学、民族学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在铜鼓的起源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观点:铜鼓起源于荆楚民族;铜鼓的创造者为古代印度尼西安人,即居住于杨子江中游的“濮越”人;铜鼓的创造者是云南的“濮人”;铜鼓是云南的“百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样 云南 东夷文化 鼓面 百越文化 石寨山 创造者 太阳纹 濮人 玄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辞》黔嬴考释
12
作者 刘黎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69-71,共3页
《楚辞·远游》:“召黔嬴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 王逸:黔嬴,“造化之神。” 洪兴祖引《大人赋》“左玄冥而右黔雷”注云:“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或曰水神。”又引《史记》作“含雷”。 嬴,或作羸。朱熹:“羸,从羊,伦为反。一从... 《楚辞·远游》:“召黔嬴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 王逸:黔嬴,“造化之神。” 洪兴祖引《大人赋》“左玄冥而右黔雷”注云:“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或曰水神。”又引《史记》作“含雷”。 嬴,或作羸。朱熹:“羸,从羊,伦为反。一从女,余轻反。未知孰是。然字《史记》作含雷,《汉书》作黔雷,则当为从羊之羸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楚辞》 《汉书》 洪兴祖 朱熹 神名 玄冥 王逸 水神 未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哲学唯物说
13
作者 蔡四桂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61-64,共4页
郭象(252—312)是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散见于《庄子注》。 对郭象《庄子注》的评价,除唐长孺先生肯定其“崇有”、“唯物”(见唐著《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之外,多数学者认为它属于神秘主义、唯心主义、甚至讥之为... 郭象(252—312)是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散见于《庄子注》。 对郭象《庄子注》的评价,除唐长孺先生肯定其“崇有”、“唯物”(见唐著《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之外,多数学者认为它属于神秘主义、唯心主义、甚至讥之为“黑暗哲学”。他们说:郭象“并不崇有而恰恰是贵无”,郭象所说的“‘玄冥之境’其实就是无的别名”,“是一种神秘的、看不见、摸不到的精神境界”。有的还不顾时间先后,硬说郭象只是“表面上接过了、承袭了裴頠的崇有论”,只是为了“回答裴頠的挑战”来讲自己的哲学的。(这些观点参见某些中国哲学史教科书、某些关于郭象的评传、论文。) 本人认为,郭象长裴頠(267—300)十五、六岁,且史称其“少有才理,慕道好学,记志《老》、《庄》。时人咸以为王弼之亚”(《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文士伟》,又见《晋书·郭象传》,《庚(山豆攵)传》),其思想形成,不可能在裴頠之后,其“无不能生有”、“万物自生”、“独化于玄冥之境”的理论决不是对裴頠的承袭。这个理论,怎么也不能说“是直接继承王弼的唯心主义本体论”。恰恰相反,应属于朴素唯物主义阵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独化 玄冥之境 万物 唯物 齐物论 大宗师 《庄子注》 哲学 北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庄子注》的二重化本体论
14
作者 马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37-43,共7页
向秀、郭象的《庄子注》贯穿着唯心主义的“道物相兼”“神形双棲”的二重化本体论。一二重化的宇宙观,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哲学意识的基本特征,是“以百姓为刍狗”的君主专制、等级特权制度的理论基础。二重化的宇宙观,要被压迫... 向秀、郭象的《庄子注》贯穿着唯心主义的“道物相兼”“神形双棲”的二重化本体论。一二重化的宇宙观,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哲学意识的基本特征,是“以百姓为刍狗”的君主专制、等级特权制度的理论基础。二重化的宇宙观,要被压迫者在人间顺从和忍耐,而寄希望于天堂,为压迫者辩护,给他们上天堂的门票。把现实“此岸世界”变为虚幻“彼岸世界”。这是“颠倒了的世界观”。它表现为逻辑的、宗教的和伦理的形态。虚幻的彼岸世界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是无限性、普遍性、总体性、统一性,叫做“至无”、“大全”,“太一”,或“神”、“天命”、“道”,体现真、善、美、灵、圣;客观实在的此岸世界是有限性、特殊性、个体性、多样性,叫做“有”、“多”、“偏”,或“物”、“器”、“形”,体现假、恶、丑、凡、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注 本体论 二重化 彼岸世界 唯心主义 宇宙观 宇宙万物 个体性 哲学意识 玄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遵哲学——魏晋玄学的先声
15
作者 祝瑞开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5期31-33,共3页
严遵(或作尊),字君平。蜀人。“君平卜筮于成都市,……才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无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旨,著书十余万言。扬雄少时从游学。”①原姓壮,后人避明帝讳,改称庄为严。严遵著作,《汉书·艺文志... 严遵(或作尊),字君平。蜀人。“君平卜筮于成都市,……才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无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旨,著书十余万言。扬雄少时从游学。”①原姓壮,后人避明帝讳,改称庄为严。严遵著作,《汉书·艺文志》未著录。《隋书·经籍志》著录为《老子指归》十一卷,《唐书·经籍志》则为十三卷、十四卷(包括末尾序目为十四卷)。今本唯存七卷至十三卷,另附序目。《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必遵为散佚”,“能文之士所赝讬”。唐鸿学等考辨其“确为君平所作”。此书即使有后人附盖的部分,大体应是严遵所作。严遵继承并发展了先秦老、庄的消极、无为的思想.使之与儒、法的名分、中庸调和、刑名法术等思想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独特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体系 明帝 魏晋玄学 严遵 境界 无神论 汉书·艺文志 玄冥 四库全书总目 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玄学中必然与偶然思想述评
16
作者 赵西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18-20,共3页
魏晋玄学中必然与偶然思想述评赵西方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产生在中国哲学史上引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表现在它不仅最终结束了统治两汉时期达数百年之久的经学传统,同时也开创了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 魏晋玄学中必然与偶然思想述评赵西方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产生在中国哲学史上引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表现在它不仅最终结束了统治两汉时期达数百年之久的经学传统,同时也开创了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代玄风。经过这一时期的洗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然与偶然 魏晋玄学 思想述评 玄冥之境 “有” “无” 具体事物 郭象 《老子注》 崇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逍遥:庄周郭象支遁合论
17
作者 刘德春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6期9-14,共6页
寻求逍遥:庄周郭象支遁合论刘德春基于对超越生命困顿的渴望,中国哲学传统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逍遥的理想。对这一理想的追求,首倡于庄子,继之以魏晋名士,完成于佛家禅师。庄周、郭象和支遁逍遥义的承接和发展,则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 寻求逍遥:庄周郭象支遁合论刘德春基于对超越生命困顿的渴望,中国哲学传统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逍遥的理想。对这一理想的追求,首倡于庄子,继之以魏晋名士,完成于佛家禅师。庄周、郭象和支遁逍遥义的承接和发展,则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这一环节的探究,能够揭示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庄子·逍遥游》 支遁 理想人格 玄冥之境 庄周 中国传统文化 即色游玄 无何有之乡 道德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独化论”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
18
作者 黄小林 《学术论坛》 1988年第3期48-51,45,共5页
哲学界很多同志认为,郭象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理由是:郭象是个“贵无论”者;郭氏哲学的最终归宿是“万物独化于玄冥之境”,而“玄冥”是最高本体的精神世界;郭象自然观中的“天”“理”“性”“命”是上帝之类的代名词。这种观点很值... 哲学界很多同志认为,郭象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理由是:郭象是个“贵无论”者;郭氏哲学的最终归宿是“万物独化于玄冥之境”,而“玄冥”是最高本体的精神世界;郭象自然观中的“天”“理”“性”“命”是上帝之类的代名词。这种观点很值得商榷。下面简要地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问题 郭象 唯物主义性质 独化论 魏晋哲学 玄冥 贵无论 客观唯心主义 自然观 造物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