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猿猴病毒40T抗原介导永生化黑素细胞对其核型、HLA-DR和hTERT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常海 邓军 +3 位作者 郝飞 杨希川 钟白玉 叶庆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6-369,共4页
目的:观察猿猴病毒40T(SV40T)抗原介导黑素细胞(melanocyte,MC)永生化对染色体核型、人白细胞抗原-DR(humanleucocyte antigen-DR,HLA-DR)和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SV40... 目的:观察猿猴病毒40T(SV40T)抗原介导黑素细胞(melanocyte,MC)永生化对染色体核型、人白细胞抗原-DR(humanleucocyte antigen-DR,HLA-DR)和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SV40T抗原基因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经SofastTM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至体外培养的第4代MC细胞,使其永生化,通过G418筛选,滤纸片法挑选单一克隆。对培养至第15代的永生化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LA-DR和hTERT蛋白的表达,反转录(RT)-PCR检测hTERT mRNA表达,以人黑素瘤A375细胞株为对照。结果:SV40T抗原介导的永生化黑素细胞具有正常的二倍体,HLA-DR和hTERT的表达未受影响,均为阴性,同时也未检测到hTERT mRNA的表达。结论:①转化的MC染色体为正常核型、HLA-DR的表达不受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和SV40T抗原的影响;②SV40T抗原不通过上调端粒酶反转录酶活性途径介导细胞永生化,同时也说明该转化细胞不易向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细胞 抗原 猿猴病毒40t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hTERT及SV40T永生化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5
2
作者 上官陶 王洪梅 +2 位作者 冯敏燕 仲跻峰 何洪彬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构建pcDNA3.1-hTERT、pcDNA3.1-SV40 T载体,线性化后,共转染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 T)对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并对细胞进行RT-PCR检测分析及免疫荧光鉴定。结... 构建pcDNA3.1-hTERT、pcDNA3.1-SV40 T载体,线性化后,共转染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 T)对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并对细胞进行RT-PCR检测分析及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hTERT和SV40 T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表达可以有效地延长细胞的体外培养时间,增加细胞传代次数,获得的细胞系可以正常表达角蛋白。说明在体外培养的乳腺细胞中共表达hTERT和SV40 T可以有效延长细胞寿命且不影响乳腺细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永生化 端粒酶 猿猴空泡病毒40大t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LoxP系统联合SV40 LTag诱导可复性永生化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航 张佳林 +5 位作者 康铁利 李乐 程颖 石蕊 赵宁 刘永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索可复性永生化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建立方法。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逆转录病毒载体(SSR69)转染成纤维细胞,筛选稳定表达SV40 LTag的永生化成纤维细胞;用表达Cre重组酶的腺病毒感染永生化成纤维细胞,... 目的探索可复性永生化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建立方法。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逆转录病毒载体(SSR69)转染成纤维细胞,筛选稳定表达SV40 LTag的永生化成纤维细胞;用表达Cre重组酶的腺病毒感染永生化成纤维细胞,筛选获得回复后成纤维细胞。对原代、永生化及回复后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采用细胞生长曲线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Vimentin在原代及永生化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平板克隆实验评价回复后成纤维细胞的致瘤性。结果提取了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并筛选出表达SV40 LTag的永生化成纤维细胞,二者形态无明显差异,均贴壁生长,呈长梭形或多角形,但永生化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原代成纤维细胞(P<0.05),在体外培养传代>25代。细胞免疫荧光提示两种细胞均在细胞质内表达Vimentin。回复后成纤维细胞不表达SV40 LTag,其体外增殖能力与原代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无致瘤性。结论应用Cre/LoxP系统联合SV40 LTag可以建立可复性永生化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化 猿猴病毒大t抗原基因 Cre/LoxP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MEF/Hsf1^(-/-)/Hsf1细胞系的重建及Hsf1,SV40T-ag蛋白的表达
4
作者 蒋杞英 张智 +2 位作者 胡延忠 王明丽 马远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8-1223,共6页
目的:重建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过表达的MEF/Hsf1-/-/Hsf1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Hsf1的功能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将携带Hsf1全长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WZL-blast-flag-Hsf1,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转染产... 目的:重建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过表达的MEF/Hsf1-/-/Hsf1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Hsf1的功能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将携带Hsf1全长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WZL-blast-flag-Hsf1,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转染产生病毒的小鼠包装细胞293Phoenix。用病毒上清直接感染MEF/Hsf1-/-细胞,建立Hsf1稳定表达的MEF/Hsf1-/-/Hsf1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sf1和SV40T抗原(T-antigen,T-ag)蛋白的表达。结果:Hsf1蛋白在MEF/Hsf1-/-/Hsf1细胞中的表达比WT/MEF细胞强,而在MEF/Hsf1-/-细胞中没有明显表达。SV40T-ag蛋白在MEF/Hsf1-/-细胞中的表达明显比WT/MEF细胞和MEF/Hsf1-/-/Hsf1细胞强,而SV40T-ag蛋白在WT/MEF细胞中的表达强于MEF/Hsf1-/-/Hsf1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MEF/Hsf1-/-/Hsf1细胞系;Hsf1参与了对SV40T-ag蛋白的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SV40t抗原 转染 逆转录病毒载体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NA3.0-SV40T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5
作者 李融 赵国琦 韩庆广 《家畜生态学报》 2009年第2期81-83,105,共4页
选用pGEM-SV40 T质粒经XhoI单酶切获得SV40 T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pcDNA3.0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0-SV40 T,为建立永生化细胞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经酶切鉴定证实,SV40T基因片段已经成功插入载体中。构建的SV40病毒T抗原重组质粒为利... 选用pGEM-SV40 T质粒经XhoI单酶切获得SV40 T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pcDNA3.0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0-SV40 T,为建立永生化细胞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经酶切鉴定证实,SV40T基因片段已经成功插入载体中。构建的SV40病毒T抗原重组质粒为利用SV40T抗原进行真核细胞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分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40病毒 t抗原 重组质粒 永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代晓明 李龙江 +4 位作者 温玉明 王昌美 刘华 张义正 邓尹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活跃增生与猿猴病毒 40大T抗原、端粒酶活性表达及端粒长度变化的关系 ,明确血管瘤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基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端粒重复末端扩增分析法及端粒限制性片段分析化学发光、原位... 目的 :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活跃增生与猿猴病毒 40大T抗原、端粒酶活性表达及端粒长度变化的关系 ,明确血管瘤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基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端粒重复末端扩增分析法及端粒限制性片段分析化学发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血管瘤、鳞状细胞癌、人胚肾内皮细胞的猿猴病毒 40大T抗原、端粒酶活性表达及端粒长度变化。结果 :5 4%和 45 %的血管瘤中分别检出端粒酶、猿猴病毒 40大T抗原的表达 ,猿猴病毒 40大T抗原阳性内皮细胞散在分布。血管瘤端粒长度位于 6.8~ 13 .2kb之间。结论 :猿猴病毒 40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与血管瘤的发生有关 ;血管瘤端粒酶活性高于一般良性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增生 猿猴病毒40大t抗原 端粒酶 端粒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生化人肝星状细胞株WM07的建立
7
作者 郭津生 王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3-898,共6页
目的以慢病毒载体介导猿猴病毒40(simian virus 40,SV40)大肿瘤抗原(large tumor antigen,TAg)转染原代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获得永生化HSC株。方法以含SV40 TAg cDNA序列的SV40tsA58质粒为模板,PCR获取全长SV40 TA... 目的以慢病毒载体介导猿猴病毒40(simian virus 40,SV40)大肿瘤抗原(large tumor antigen,TAg)转染原代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获得永生化HSC株。方法以含SV40 TAg cDNA序列的SV40tsA58质粒为模板,PCR获取全长SV40 TAg序列,经TOPO克隆进入pENTR^(TM)TOPO~?载体,PCR鉴定获得pENTR-SV40 TAg Entrez质粒,再经LR重组反应将SV40 TAg cDNA克隆到目标慢病毒载体pLenti4/V5-DEST,PCR鉴定pLenti4/V5-GW/SV40 TAg质粒,进一步用该质粒转染工程细胞293FT进行假病毒包装,用含包装病毒的细胞培养上清液转染原代人HSC,经博来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SV40 TAg的人HSC株(命名为WM07),并对细胞进行SV40 TAg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的检测和鉴定。结果对pENTR-SV40 TAg Entrez质粒及pLenti4/V5-GW/SV40 TAg慢病毒表达质粒进行PCR测序,结果证实所构建的质粒含ATG转录起始位点及SV40 TAg cDNA序列。对经过转染、筛选获得的WM07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V40 TAg在细胞核表达和定位,细胞质内均表达活化的HSC标志物α-SMA。结论 pLenti4/V5-GW/SV40 TAg质粒构建成功。经质粒转染,获得永生化HSC株WM07,可稳定传代并用于肝纤维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猿猴病毒40(SV40) 大肿瘤抗原(tAg) 病毒载体 细胞永生 人肝星状细胞(HSC) WM0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