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感染 被引量:3
1
作者 高红阳 单易非 +2 位作者 王平 邱丙森 王松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研究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患者中是否存在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HTLV Ⅰ )的感染。方法 检测CTCL患者血清中的HTLV Ⅰ抗体以及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活检标本中的前病毒DNA。结果 PCR法检测CTCL患者外周血样 5 7例 ,其中HT... 目的 研究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患者中是否存在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HTLV Ⅰ )的感染。方法 检测CTCL患者血清中的HTLV Ⅰ抗体以及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活检标本中的前病毒DNA。结果 PCR法检测CTCL患者外周血样 5 7例 ,其中HTLV Ⅰ前病毒DNA阳性患者 6例 ;ELISA法检测CTCL患者 5 4例 ,其中 1例为可疑阳性 ;Western印迹法检测CTCL患者 18例 ,其中HTLV Ⅰ抗体阳性者 4例 ,此 4例患者前病毒DNAPCR结果也为阳性。结论 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存在HTLV Ⅰ病毒感染 ,CTCL与HTLV Ⅰ有一定的关系。HTLV Ⅰ病毒感染可能是CTCL发病的诱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感染 CtCL HtLV-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1型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季芳 刘晓明 饶军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研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检测实验猴血清中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1型(STLV-1型)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dsELISA)检测试剂盒。方法采用经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的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型)的Env蛋白作为包被用抗原,建立了... 目的研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检测实验猴血清中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1型(STLV-1型)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dsELISA)检测试剂盒。方法采用经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的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型)的Env蛋白作为包被用抗原,建立了检测STLV-1的dsELISA诊断方法。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筛选试剂,确定了dsELISA诊断试剂盒的相关条件,并经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考查该试剂盒质量。结果试剂盒特异性好,批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CV)<7%,批间重复试验CV<10%。对200份猴血清进行随机检测,与国际公认的诊断试剂盒(美国BioReliance公司)的符合率为97%。结论本试剂盒可初步应用于临床上实验猴STLV-1型抗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1 双抗原夹心法 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NOTCH1基因突变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闫慧 刘兰波 +4 位作者 丁丽霞 李本尚 沈树红 汤静燕 莫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0-875,共6页
目的阐明NOTCH1基因突变在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8例T-ALL患儿NOTCH1基因的异二聚体(HD)区及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区测序,研究T-ALL患儿中NOTCH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位点、... 目的阐明NOTCH1基因突变在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8例T-ALL患儿NOTCH1基因的异二聚体(HD)区及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区测序,研究T-ALL患儿中NOTCH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位点、类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28例T-ALL患儿中,15例(51.57%)患儿的NOTCH1基因发生突变,均为杂合性突变。突变患儿入院时外周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与无突变患儿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28例患儿的一年缓解率为75.0%(21/28),其中突变患儿的一年缓解率为80.0%(12/15),无突变患儿为69.2%(9/13)。此外,3例复发的突变组患儿至一年随访时均已死亡(一年时病死率为20%),而4例复发的无突变患儿经再次化疗后至一年随访时均存活(一年时病死率为0%)。结论儿童T-ALL患者中NOTCH1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位点多样;NOTCH1突变者初诊时疾病更严重,短期预后较好、而复发后挽救治疗预后更差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OtCH1基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等五省区猴场实验猴血清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1型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余航 刘洋铨 +5 位作者 吴瑞可 王静 何丽芳 黄树武 张晖 闵凡贵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0,共4页
为调查广东等地实验猴养殖场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1型(Simian T-lymphotropic virus 1,STLV-1)的流行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采集自广东、广西、云南、海南以及河南境内主要猴场的752... 为调查广东等地实验猴养殖场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1型(Simian T-lymphotropic virus 1,STLV-1)的流行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采集自广东、广西、云南、海南以及河南境内主要猴场的752份实验猴血清样本进行STLV-1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猴场实验猴STLV-1感染率差异较大,其中,云南猴场的感染率最高,达到25%,其次是广东境内的猴场,感染率为5%~13.5%,海南与河南境内猴场的检出率较低,分别为5%和3.13%,广西猴场未检出。按照动物种属划分,恒河猴感染率高于食蟹猴且差异显著(P<0.05)。调查结果可为实验猴生产繁育、质量控制和生物净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 恒河 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1 抗体水平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的异常激活与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3
5
作者 闫慧 刘兰波 莫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3-485,共3页
Notch1受体的异常激活在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近期研究表明,超过60%的T-ALL患者中存在Notch1的激活性突变。文章简要介绍Notch1异常激活在T-ALL发病中的作用,以及针对Notch1异常激活的现有方法及其面... Notch1受体的异常激活在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近期研究表明,超过60%的T-ALL患者中存在Notch1的激活性突变。文章简要介绍Notch1异常激活在T-ALL发病中的作用,以及针对Notch1异常激活的现有方法及其面临的问题,为T-ALL的研究及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人嗜T细胞病毒1型(HTLV-1)及其与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陶玲 杨丽 王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4,共6页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人嗜T细胞病毒1型(HTLV-1),是一种和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及HTLV-1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瘫痪(HAM/TSP)等疾病密切相关的逆转录病毒。以往对于该病毒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其导致这两种常见疾病,近来发现越来越多的自...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人嗜T细胞病毒1型(HTLV-1),是一种和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及HTLV-1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瘫痪(HAM/TSP)等疾病密切相关的逆转录病毒。以往对于该病毒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其导致这两种常见疾病,近来发现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该病毒的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该病毒通常经过漫长的潜伏期后发病,一旦发病治疗往往收效甚微,明确病毒如何侵入机体、其致病机制、如何和机体的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在细胞内长期潜伏,以便采取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我们总结了该病毒导致的相关免疫性疾病、该病毒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致病机制及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白血病病毒1/人嗜t细胞病毒1(HtLV-1)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致病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嗜T淋巴细胞病毒l型核酸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熊炜 蒋静 +5 位作者 张强 盘宝进 李健 魏晓锋 黄忠荣 胡建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3年第9期64-67,共4页
猴嗜T淋巴细胞病毒l型(Simi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1,STLV-1)是无特定病原体(SPF)猴必须排除的病毒之一,其潜伏期较长,主要侵害猴的免疫系统。为强化口岸对进出境野生及实验用灵长类动物STLV-1感染情况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猴嗜T淋巴细胞病毒l型(Simi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1,STLV-1)是无特定病原体(SPF)猴必须排除的病毒之一,其潜伏期较长,主要侵害猴的免疫系统。为强化口岸对进出境野生及实验用灵长类动物STLV-1感染情况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建立了RT-PCR和Real-time RT-PCR检测STLV-1的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病毒l Rt-PCR REAL-tIME Rt-PCR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感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青 邢海燕 +3 位作者 周颖 邱露露 张钟文 廖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99-2701,共3页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及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在病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新发糖尿病患者(Ⅰ组)22例,发病一段时间后的患者(Ⅱ组)30例,正常对照组(Ⅲ组)30例,RT-PCR法检测血中柯萨奇病毒RNA,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及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在病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新发糖尿病患者(Ⅰ组)22例,发病一段时间后的患者(Ⅱ组)30例,正常对照组(Ⅲ组)30例,RT-PCR法检测血中柯萨奇病毒RNA,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柯萨奇病毒RNA的阳性率Ⅰ组患者为55.55%,Ⅱ组患者为23.33%,Ⅲ组为6.67%,χ2检验显示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Ⅰ组患者中有上呼吸道感染者较无上呼吸道感染者,CVB-RNA的阳性率明显升高,χ2检验显示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Ⅰ、Ⅱ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相比,CD3和CD4的百分率下降,CD4/CD8的比值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Ⅱ组CD3、CD4及CD4/CD8均较Ⅰ组有上升趋势,其中CD3和CD4的百分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VBRNA阳性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CD8及CD4/CD8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ΔP<0.01或ΔP<0.05),CVBRNA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CD3、CD4、CD8及CD4/CD8也均降低,有显著差异性(P<0.05或P<0.01)。结论 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柯萨奇病毒感染有关,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可能是其致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糖尿病 柯萨奇病毒感染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附67例报告)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琦 凌伟 +3 位作者 李鑫 卢联合 陈志海 李兴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和恢复期T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及恢复期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发病期、恢复期和对照组CD4+...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和恢复期T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及恢复期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发病期、恢复期和对照组CD4+T、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发病期CD4+T、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明显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恢复期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治疗前后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差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下降,4种治疗方法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没有差异,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危重并发症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 H1N1 t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猕猴STLV-1和B病毒抗体的检测
10
作者 李常挺 盘宝进 +3 位作者 谢永平 李军 陈泽祥 杨威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2年第11期59-60,共2页
为了调查保护区野生猕猴是否感染猴的3种主要病毒,从广西某自然保护区一只濒死的野生猕猴抽取血液分离血清,分别应用猴3种病毒斑点酶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猴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STLV-1)和猕猴疱疹病毒Ⅰ型(B病毒)抗体呈阳性,而... 为了调查保护区野生猕猴是否感染猴的3种主要病毒,从广西某自然保护区一只濒死的野生猕猴抽取血液分离血清,分别应用猴3种病毒斑点酶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猴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STLV-1)和猕猴疱疹病毒Ⅰ型(B病毒)抗体呈阳性,而猴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呈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猕 猴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 疱疹病毒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感染恒河猴模型的建立及禽流感发病机制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少嫦 吴玉娥 +8 位作者 闵凡贵 赵维波 王静 刘香梅 李文德 谭文雅 张钰 刘忠华 黄韧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50-51,共2页
[目的]建立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恒河猴的动物模型,探讨禽流感在哺乳类动物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环甲膜穿刺术”经气管注射鸡胚培养的禽流感H5N1病毒(AF148678;ACGoose/Guangdong/11961H5N1)感染恒河猴,观察恒河猴染毒后出现的临床体... [目的]建立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恒河猴的动物模型,探讨禽流感在哺乳类动物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环甲膜穿刺术”经气管注射鸡胚培养的禽流感H5N1病毒(AF148678;ACGoose/Guangdong/11961H5N1)感染恒河猴,观察恒河猴染毒后出现的临床体征,用显微计数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的动态变化,用ELISA检测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变化规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在染毒后第1天、第3天、第10天和第14天分别剖杀染毒组恒河猴1只,HE染色观察主要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用病毒分离、免疫组化和RT-PCR三种方法分析禽流感病毒侵袭机体的特点。[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精神状态下降,活动度明显减少,食欲下降,咳嗽,紫绀等,肺部听诊双肺可闻及干、湿音。1、病理特点:以肺部损伤为主,伴多器官病变。肺部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先后经历渗出期、增生期和纤维化期;在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也观察到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2、病毒侵袭机体的特点:病毒只在呼吸系统中复制,不在呼吸道以外的组织器官中复制;肺内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肺巨噬细胞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禽流感病毒 恒河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 病理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 病毒分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体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活化型突变诱导T-ALL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双年 陈洁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42-245,共4页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其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991年,首次在伴有t(7;9)转位的T-ALL中发现Notch1的一类活化型突变,在此后至今的近20年里,对活化型Notch...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其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991年,首次在伴有t(7;9)转位的T-ALL中发现Notch1的一类活化型突变,在此后至今的近20年里,对活化型Notch1突变与T-ALL发病之间关系的理解进一步深入。本文就活化型Notch1突变影响正常信号转导过程和基因表达、继而诱导T-ALL发病的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 1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活化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LV-1 Ta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RPE细胞的影响
13
作者 邓江云 聂玉红 +2 位作者 崔冬梅 梁静文 吴开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2期881-885,共5页
目的构建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1,HTLV-1)Ta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表达Tax蛋白,观察其对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载体PIRES2... 目的构建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1,HTLV-1)Ta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表达Tax蛋白,观察其对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载体PIRES2-EGFP-Tax(PT),鉴定后将重组载体转染入RPE细胞,应用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Ta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通过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质粒(空白载体、PT和Green-Tax)转染RPE细胞24h和48h后对RPE细胞生长活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成功地构建了HTLV-1Tax真核表达载体;通过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到转染Tax重组载体的RPE细胞中有Ta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质粒转染RPE细胞后,细胞生长活力受到抑制,G1期减少而S期增加。但转染Tax质粒和空白载体,对RPE细胞的生长活力和细胞周期产生相似影响。结论成功构建了HTLV-1Ta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RPE细胞中表达Tax蛋白;Tax质粒对RPE细胞的影响不排除是转染试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 tax基因 tAX蛋白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STLV1抗体免疫梳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丹丹 王乃福 +7 位作者 王绥家 刘忠梅 王昱 周晓黎 艾军 高慎阳 凌宗帅 李应国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33,共6页
以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猴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STLV1)的STLV1-30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用于特异性检测实验猴血清中抗STLV1抗体的免疫梳方法。应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STLV1 STLV1-30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感受态细胞BL21中表达,将... 以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猴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STLV1)的STLV1-30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用于特异性检测实验猴血清中抗STLV1抗体的免疫梳方法。应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STLV1 STLV1-30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感受态细胞BL21中表达,将该重组蛋白纯化后作为诊断抗原,建立免疫梳标准化检测程序,并应用于临床检测。结果显示,最佳抗原包被量为0.02 mg/mL;制备好的免疫梳均能够特异性检测到相应的STLV1阳性血清而不与其他病毒血清间发生交叉反应;该方法能够敏感地检测到1∶400倍稀释的STLV1阳性血清;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同一样品重复检测3次,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利用该检测方法在对11份可疑猴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免疫梳方法与ELISA检测结果一致率为100.0%,Kappa=1.000。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特性,可用于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I型抗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I StLV1-30蛋白 免疫梳 快速检测方法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合并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丽平 石斌 +3 位作者 李斌 郭鸿 尹超 张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ICU 2009年10月27日-2010年2月28日收治的3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院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甲型H1N...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ICU 2009年10月27日-2010年2月28日收治的3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院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治愈24例,死亡10例。检出病原菌的患者共18例,感染率52.9%。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占64.7%,其次是血液和静脉导管,分别占13.2%、9.6%。18例患者共分离出136株病原菌,主要菌株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67.6%)、铜绿假单胞菌(9.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7%)、大肠埃希菌(5.9%)、光滑假丝酵母菌(5.1%)。在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中,63.0%对除多黏菌素B之外的所有抗生素耐药,其余的均为多重耐药菌;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最低的为米诺环素(48.5%),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59.3%。鲍曼不动杆菌株数与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呈线性相关(r=0.973,P=0.027)。结论本组34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主要感染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菌株,且鲍曼不动杆菌出现株数与患者免疫功能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 H1N1 鲍曼不动杆菌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感染小鼠模型建立及达菲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雨秀 赵良鑫 +3 位作者 杜宝香 孙启慧 杨勇 容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3-470,共8页
目的 模拟临床常见的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共感染建立小鼠模型,评价达菲干预后的药效及对淋巴细胞和炎症因子调控作用。方法 (1)通过筛选不同滴度的PR8流感病毒、金葡菌,建立共感染小鼠模型。(2)选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 目的 模拟临床常见的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共感染建立小鼠模型,评价达菲干预后的药效及对淋巴细胞和炎症因子调控作用。方法 (1)通过筛选不同滴度的PR8流感病毒、金葡菌,建立共感染小鼠模型。(2)选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第0天滴鼻流感病毒(0.25 TCID_(50),每只20μL),第3天滴鼻感染2.5×10^(7)CFU金葡菌20μL。感染病毒24 h后灌胃给药达菲,连续7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计算脏器指数,RT-qPCR检测流感病毒M基因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及IL-6等13种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以气泡图的形式显示每组促炎平均值和促炎细胞因子之和。结果 (1)0.25 TCID_(50)的流感病毒感染后体重下降相对平缓,小鼠没有出现死亡;(2)2.5×10^(7)CFU的金葡菌共感染后半数致死,体重下降相对平缓,作为后续共感染组的剂量;(3)共感染组小鼠体重下降较大,胸腺指数明显下降(P<0.05),肺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流感组相比,共感染组M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金葡组相比,细菌载量显著升高(P<0.05);与流感组和金葡组相比,小鼠淋巴细胞绝对含量明显降低(P<0.05),炎症因子含量显著增加(P<0.05)。达菲及时干预共感染小鼠后延缓了体重的下降,显著升高了胸腺指数(P<0.05),降低了肺指数(P<0.05);显著降低了M基因的表达和细菌载量(P<0.05);淋巴细胞含量显著升高(P<0.05);显著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气泡图显示共感染组小鼠体内促炎症因子的平均值以及促炎因子之和均远远高于其他各组,达菲及时干预后有较好的回调作用。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符合临床特征的共感染小鼠模型,采用达菲干预治疗,可以减轻后续继发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对机体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 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感染 炎症因子调控 t淋巴细胞 达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