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管径特征及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庆元 袁伟锋 +1 位作者 陈沐 莫晓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69-1873,共5页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肺动脉管径特征,研究肺动脉管径相关指标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筛查诊断HIV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5例HI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肺动脉管径特征,研究肺动脉管径相关指标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筛查诊断HIV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5例HI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观察组(23例,存在PAH)和对照组(42例,无PAH)。测量两组患者肺动脉内径(PA)、肺动脉直径(dPA)及主动脉直径,并计算dPA与主动脉直径比值(rPA),记录血清TNF-α水平,分析各指标在早期筛查诊断HIV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PA、dPA、dPA与主动脉直径比值(rPA)以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TNF-α与dPA及rPA呈显著正相关。二列相关分析显示,HIV-PAH与PA、dPA、rPA及TNF-α显著相关(P<0.05)。血清TNF-α与dPA及rPA联合检测诊断HIV-PAH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敏感度为0.870,特异度为0.881。结论肺动脉管径组合指标联合TNF-α能更好地提示HIV-PAH的存在,可以对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随访或干预,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管径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lglo探针与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检测猴免疫缺陷病毒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胜男 谢延峥 +1 位作者 刘翠华 何金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96-1501,共6页
目的比较Allglo探针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检测SIV的灵敏度下限和重复性。方法把SIV标准品进行梯度稀释成6个浓度,每个浓度同时提取12个标本进行批内差异分析,每个标本提取12次进行批间差异分析之后进行逆转录并用TaqMan探针和All... 目的比较Allglo探针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检测SIV的灵敏度下限和重复性。方法把SIV标准品进行梯度稀释成6个浓度,每个浓度同时提取12个标本进行批内差异分析,每个标本提取12次进行批间差异分析之后进行逆转录并用TaqMan探针和Allglo探针进行定量PCR检测。批内差异分析者每个标本同时进行逆转录和上机检测,批间差异分析者分12次进行逆转录和检测,对这两种探针的PCR结果利用ABI7300定量PCR仪所携带的软件和相关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TaqMan探针和Allglo探针法检测SIV标准品的灵敏度下限均为50 copies/m L。重复性结果显示:批内结果差异分析显示Allglo探针法最大变异系数为0.63%,最小变异系数为0.33%,TaqMan探针法最大变异系数为1.33%,最小变异系数为0.2%;批间结果差异分析显示Allglo探针法最大变异系数为1.77%,最小变异系数为0.95%,TaqMan探针法最大变异系数为1.86%,最小变异系数为1.03%。结论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猴免疫缺陷病毒中,Allglo探针法可能优于TaqMan探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glo探针 TAQMAN探针 免疫缺陷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猴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8
3
作者 卢耀增 吴小闲 +15 位作者 涂新明 何伏秋 张永蓉 苏树芸 陈中 潘勇 宋怀燕 施慧君 佟巍 刘增华 刘亚莉 朱华 丛王欣 秦川 魏强 贾锐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94-101,共8页
应用SIVmac毒株感染中国恒河猴13只,感染剂量为病毒液的10-1~2×10-5;感染食蟹猴4只,感染剂量为10-2。感染后2周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如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血象白细胞总数下降,出现异常淋巴... 应用SIVmac毒株感染中国恒河猴13只,感染剂量为病毒液的10-1~2×10-5;感染食蟹猴4只,感染剂量为10-2。感染后2周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如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血象白细胞总数下降,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感染后期T4下降,T4、T8比例倒置等。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浆分离病毒阳性,血清抗体上升。淋巴结组织切片呈规律性改变,即淋巴滤泡增生-滤泡耗竭-淋巴组织耗竭或逐渐恢复。感染后2.5个月有急性死亡病例,以后呈散在死亡例,尸检还发现机遇性感染如肺寄生虫,肺、肝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 SIV 染剂 免疫缺陷病毒 剂量 白细胞总数 脾肿大 毒株 急性死亡 寄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猴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 被引量:3
4
作者 卢耀增 吴小闲 +6 位作者 符林春 罗红梅 陈颂 郭卫中 邓文娣 周映云 赖春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9-383,I0007,共6页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的猴艾滋病模型自身抗体和病理形态学的动态变化,探讨艾滋病与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小鼠心、肝、脾、肺、肾和淋巴结为靶抗原测定SIV感染猴各时间点的自身抗体;采用ECV304内皮细...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的猴艾滋病模型自身抗体和病理形态学的动态变化,探讨艾滋病与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小鼠心、肝、脾、肺、肾和淋巴结为靶抗原测定SIV感染猴各时间点的自身抗体;采用ECV304内皮细胞株和粒细胞抗原片分别测定抗内皮细胞和粒细胞的自身抗体。并对比检查相应的淋巴结、肾、脑等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SIV感染后多种自身抗体比感染前升高,如抗淋巴细胞抗体、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和抗粒细胞抗体等。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在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在淋巴结、大脑皮层、消化道黏膜下层、心脏间质、肾和肝窦等脏器内有比较明显的小血管病变及其诱发的病理改变。结论猴自身抗体水平的升高及相应组织、器官的损伤是猴艾滋病自身免疫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分离鉴定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涂新明 吴小闲 +1 位作者 何伏秋 丛喆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8-42,共5页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uPBLs)和CEMx174细胞分离SIV的分离率均为100%,但细胞病变(CPE)出现时间及CPE程度和IFA强度均不一样,HuPBLs细胞CPE出现较快,而CPE程度和IFA强度均不如CEMx174细胞明显;CEMx174细胞CPE出现较晚,但CPE明显,IF...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uPBLs)和CEMx174细胞分离SIV的分离率均为100%,但细胞病变(CPE)出现时间及CPE程度和IFA强度均不一样,HuPBLs细胞CPE出现较快,而CPE程度和IFA强度均不如CEMx174细胞明显;CEMx174细胞CPE出现较晚,但CPE明显,IFA强度大.不同的标本、不同的时期,同一标本不同的接种量,病毒分离的结果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说明方法学的可靠性,同时也说明两种细胞均可用于SIV的病毒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 外周血淋巴细胞 免疫缺陷病毒 IFA 标本 PBL 实验研究 病毒分离 分离鉴定 细胞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技术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丛喆 涂新明 +5 位作者 蒋虹 魏强 佟巍 孙敏 于浩 秦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1)建立RT 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中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2)建立DNA 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中的前病毒DNA。(3)检验DNA PCR和RNA 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 目的(1)建立RT 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中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2)建立DNA 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中的前病毒DNA。(3)检验DNA PCR和RNA 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 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的SIV前病毒DNA的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 PCR和RNA 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的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 PCR结果为79阳性,DNA 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的42d,RNA PCR和DNA PCR的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在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高。尤其是DNA 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的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的细胞,所以在感染的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的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 PCR技术 RT-PCR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 RT-PCR法 病毒DNA 基因组DNA 分离方法 凝胶电泳 病毒分离 PCR扩增 RNA SIV 定性测定 可操作性 模型应用 PBMC 感染细胞 病毒复制 潜伏感染 检测方法 敏感性 血浆 实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前病毒DNA拷贝数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7
作者 丛喆 涂新明 +5 位作者 李兆忠 许琰 蒋虹 佟巍 卢圣栋 魏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680-683,690,共5页
目的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前病毒DNA。方法巢式RT-PCR扩增SIVmac251病毒RNA gag基因上1360-1837之间的长度为477 bp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GEM T载体上,构建pGEM-SIVgag477质粒。该质粒经... 目的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前病毒DNA。方法巢式RT-PCR扩增SIVmac251病毒RNA gag基因上1360-1837之间的长度为477 bp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GEM T载体上,构建pGEM-SIVgag477质粒。该质粒经大量扩增纯化后定量,10倍系列稀释后,做出标准曲线,作为SIV前病毒DNA荧光定量检测的外标准品。结果应用Roche公司FastStart DNA Master SYBR GreenⅠKit,该标准品可精确定量到10 copies/μL。结论制备的pGEM-SIVgag477质粒外标准品纯度高,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实时定量PCR法特异性、敏感性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定量测定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前病毒DNA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 病毒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静 张鈺 +2 位作者 闵凡贵 袁文 赵维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68-72,60,共6页
目的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SIV病毒核酸进行定量检测。方法 RT-PCR扩增SIVmac251保守gag基因序列796 bp片段,进行TA克隆,构建标准品质粒pMD-SIVgag。通过对SIV定量外标准品的... 目的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SIV病毒核酸进行定量检测。方法 RT-PCR扩增SIVmac251保守gag基因序列796 bp片段,进行TA克隆,构建标准品质粒pMD-SIVgag。通过对SIV定量外标准品的定量分析,优化反应体系,检测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所建立的SIV QPCR检测方法,质粒DNA模板在107~102拷贝之间表现较好线性和相关性,标准曲线所得斜率为-3.26,相关系数为0.999。检测灵敏度达到200拷贝,方法重复性测试,检测25份临床样品CV%均小于1%。结论建立的SIV QPCR检测方法特异性、敏感性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定量测定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核酸拷贝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SIV)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核心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施慧君 何伏秋 吴小闲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2-15,共4页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直接从SIV感染的猴艾滋病(SAIDS)模型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DNA中扩增出767bp的SIV核心蛋白P27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经EcoRI及SalI双酶切后,克隆入相同酶切的表达质粒pB...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直接从SIV感染的猴艾滋病(SAIDS)模型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DNA中扩增出767bp的SIV核心蛋白P27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经EcoRI及SalI双酶切后,克隆入相同酶切的表达质粒pBV220中,获得含SIV核心蛋白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BVSG,并进行DNA序列分析。用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a经筛选、增殖及42℃温度诱导,SDS-PAGE表明外源基因表达蛋白含量占菌体总蛋白14.5%,Western-blot证实表达产物能被SIVP27单克隆抗体及SAIDS模型猴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 核心蛋白基因 大肠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B和C亚型Nef蛋白特异性CD8^+ T细胞交叉应答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庄严 翟嵩 +5 位作者 王少扬 康文臻 李新红 于旭 Marcus Altfeld 孙永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596-599,622,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B(H IV-1B亚型)Nef蛋白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在B、C亚型间的交叉反应性。方法:选取51例H IV-1B亚型感染者,采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合成的54个H IV-1B、C亚型Nef全基因序列肽库作为抗原,酶联...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B(H IV-1B亚型)Nef蛋白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在B、C亚型间的交叉反应性。方法:选取51例H IV-1B亚型感染者,采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合成的54个H IV-1B、C亚型Nef全基因序列肽库作为抗原,酶联免疫斑点吸附试验(ELISpot)方法检测H IV-1B亚型Nef蛋白特异性CD8+T细胞对B、C亚型抗原的应答反应。结果:在产生特异性应答效应的个体中,82.9%(29/35)感染个体同时识别B和C亚型肽段。感染个体在对两个亚型肽段的识别数量及应答强度上无显著差异(P=0.529和P=0.754)。H IV-1B亚型特异性CD8+T细胞能针对70.4%无论B还是C亚型的Nef肽段产生应答反应。被特异性CD8+T细胞同时识别的B、C亚型Nef肽段间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显著高于仅能被识别的B亚型或C亚型肽段的氨基酸序列(P=0.01)。结论:H IV-1B亚型Nef蛋白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在B、C亚型间具有良好的交叉反应性,能产生交叉反应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亚型间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B亚型 C亚型 基因 CD8^T细胞反应 交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在艾滋病模型恒河猴组织中的分布和载量测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俊 乔红伟 +13 位作者 朱华 丛喆 徐艳峰 王卫 刘秀英 佟巍 蒋虹 涂新明 黄澜 刘亚莉 马春梅 吴小闲 卢耀增 魏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1-24,80,共5页
目的研究当艾滋病恒河猴模型的血浆病毒载量处于低水平或阴性时,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SIV)在宿主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SIVmac251感染恒河猴10只,定期检测其血浆载量,感染病毒平均高峰时间第14天时,活检... 目的研究当艾滋病恒河猴模型的血浆病毒载量处于低水平或阴性时,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SIV)在宿主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SIVmac251感染恒河猴10只,定期检测其血浆载量,感染病毒平均高峰时间第14天时,活检取淋巴结。选取感染18个月后病毒载量最低水平和阴性的2只艾滋病猴(SAIDS),经安死术后取淋巴结、脾、肝、肺、肾、脑等组织,用原位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病毒在组织中的分布和组织中的病毒载量。结果感染后14d,10只猴血浆病毒载量达到10^7copies/mL,淋巴结组织病毒载量为10^5-10^8copies/g,原位杂交方法在腹股沟淋巴结中检测到强阳性斑点。感染后第18个月的2只猴,血浆病毒载量下降并维持不高于10^2copies/mL水平或阴性,但组织分布不尽相同,在肠系膜淋巴结、肾上腺、海马回、空肠、脾脏等组织中检测到10^5-10^6copies/g的病毒载量,于一只猴的脑积液中检测到10^3copies/mL的病毒载量。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在肠系膜淋巴结和空肠中检测到强阳性斑点,其它组织中未检测到阳性斑点。结论实验证实SAIDS猴在血浆病毒载量低甚至阴性时,病毒在不同组织中仍有分布,有些组织中甚至出现高病毒载量,提示在制备SIV/SAIDS模型中,尤其在药物筛选和疫苗评价时,应考虑组织病毒载量指标的测定和药物、疫苗对组织病毒的治疗清除作用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 模型 恒河 病毒载量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免疫缺陷病毒培养特性及温度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涂新明 魏强 吴小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Z1期53-55,共3页
SIV感染CEMx-174和HUT-78细胞后,显示出SIV对CEMx-174细胞敏感,产生明显的CPE并能杀死该细胞;SIV感染HUT-78细胞亦能引起CPE,但CPE不易与正常HUT-78细胞中的大细胞相区分;60℃加热30分钟能杀死SIV,4℃可存放2周,22℃可存放1周,-20℃存放... SIV感染CEMx-174和HUT-78细胞后,显示出SIV对CEMx-174细胞敏感,产生明显的CPE并能杀死该细胞;SIV感染HUT-78细胞亦能引起CPE,但CPE不易与正常HUT-78细胞中的大细胞相区分;60℃加热30分钟能杀死SIV,4℃可存放2周,22℃可存放1周,-20℃存放3周滴度由1:8192分别下降到1:1024、1:16和1:2048,-70℃存放2周滴度由1:8192下降到1:4096并维持此水平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 细胞病变 温敏及保存试验 病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物质、神经激肽-1受体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昆 侯炜 霍文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7-659,共3页
生活紧张状态和抑郁是HIV感染各阶段直至发展为AIDS的重要辅助因素。Kopnisky等报道心理改变在HIV-1疾病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发现在免疫一神经传导中脑部趋化因子特别是SP的重要性。抑郁、焦虑和紧张状态与HIV发展相关,行为状态和脑力... 生活紧张状态和抑郁是HIV感染各阶段直至发展为AIDS的重要辅助因素。Kopnisky等报道心理改变在HIV-1疾病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发现在免疫一神经传导中脑部趋化因子特别是SP的重要性。抑郁、焦虑和紧张状态与HIV发展相关,行为状态和脑力活动的改变所引起的免疫应答间接或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介导的。紧张状态反应导致神经肽的释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神经激肽-1受体 P物质 调节作 HIV感染 紧张状态 HIV-1 神经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设计的HIV-1重组鸡痘病毒诱导恒河猴产生免疫应答的研究
14
作者 张立树 金宁一 +8 位作者 宋英 洪宝庆 马鹤雯 尚玉璞 王宏 孙岩松 金洪涛 战大伟 李昌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98-1203,共6页
将人工设计的HIV-1多表位-p24嵌合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MEGp24大量制备并纯化后,分别在0周、8周、18周肌肉注射至实验恒河猴中,在第2次免疫后2周和第3次免疫后2周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ELISA法检测血清HIV-1抗体... 将人工设计的HIV-1多表位-p24嵌合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MEGp24大量制备并纯化后,分别在0周、8周、18周肌肉注射至实验恒河猴中,在第2次免疫后2周和第3次免疫后2周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ELISA法检测血清HIV-1抗体和PBMC培养上清Th1类细胞因子的含量,MTT法测定PBMC的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PBMC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结果表明:HIV-1多表位-p24嵌合基因重组鸡痘病毒可刺激恒河猴产生HIV-1特异性抗体;免疫猴的PBMC在HIV-1抗原肽刺激下细胞增殖能力加强,针对HIV-1靶细胞的特异性CTL杀伤活性产生,分泌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的水平升高。研究提示,HIV-1多表位-p24嵌合基因重组鸡痘病毒能诱导恒河猴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I型 人工设计 重组鸡痘病毒 恒河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免疫缺陷病毒p27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表位的鉴定
15
作者 李亮 林跃智 +4 位作者 那雷 汤艳东 吕晓玲 周建华 曲娟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38-741,共4页
为鉴定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衣壳蛋白p27单克隆抗体(MAb)p27-A5、p27-C7和p27-D2所识别的抗原表位,本研究通过间接ELISA法相加试验对这3株MAbs结合抗原表位进行初步分析,并利用部分重叠的短肽对MAbs的结合抗原表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p2... 为鉴定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衣壳蛋白p27单克隆抗体(MAb)p27-A5、p27-C7和p27-D2所识别的抗原表位,本研究通过间接ELISA法相加试验对这3株MAbs结合抗原表位进行初步分析,并利用部分重叠的短肽对MAbs的结合抗原表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p27-C7和p27-A5的结合抗原表位位于p27蛋白的aa61~aa76(氨基酸序列为61SEGCTPYDINQMLNCV76);p27-D2的结合抗原表位则位于aa191~aa206(氨基酸序列为191EQTDAAVKNWMTQTLL206)。该结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p27的抗原特性和建立该蛋白的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 P27蛋白 单克隆抗体 表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快速克隆猴免疫缺陷病毒核心蛋白基因
16
作者 何伏秋 施慧君 +2 位作者 潘勇 丛喆 吴小闲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33,共4页
SIV为猴艾滋病的病原,其核心蛋白基因保守性强,它编码的27kD蛋白是病毒颗粒的主要结构蛋白,可做为SIV感染的主要诊断依据。我们根据SI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含有两个合适酶切位点的特异性PCR引物;PCR法直接从SIVmac毒株感染的... SIV为猴艾滋病的病原,其核心蛋白基因保守性强,它编码的27kD蛋白是病毒颗粒的主要结构蛋白,可做为SIV感染的主要诊断依据。我们根据SI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含有两个合适酶切位点的特异性PCR引物;PCR法直接从SIVmac毒株感染的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分离SIV病毒核。心蛋白编码区段,扩增产物经纯化和EcoRI、Sall双酶切后与相同酶切位点的质粒载体pBV220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2,经巢式PCR快速筛选,获得了SIV核心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BVSG;核苷酸序列测定发现了7处碱基点突变,作者分析这是由于SIVmac毒株在中国恒河猴体内感染适应后发生基因突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 PCR 巢式PCR 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免疫缺陷病毒p27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17
作者 华秋东 吴志军 +4 位作者 姜成刚 沈楠 陈维多 相文华 周建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01-905,共5页
利用PCR技术从质粒pSHIV89.6P中扩增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衣壳蛋白p27基因,并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a-p27,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对其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并将纯化定量后的表达产物免疫小鼠... 利用PCR技术从质粒pSHIV89.6P中扩增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衣壳蛋白p27基因,并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a-p27,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对其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并将纯化定量后的表达产物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显示,gag基因的p27相应片段为763bp,其表达产物相对分子量为46ku。经镍柱纯化,获得目的蛋白p27纯度可达90%以上。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5株稳定分泌抗p27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A5、1C7、3C2、2D12、3D12。5株杂交瘤细胞诱生小鼠产生的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12800、1∶25600、1∶819200、1∶51200和1∶409600。免疫球蛋白类型均为IgG1型,轻链均为λ链。Western blot和IFA试验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均对病原检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为进一步开发SIV早期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 P27蛋白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技术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模型中的应用
18
作者 丛喆 涂新明 +5 位作者 蒋虹 魏强 佟巍 孙敏 于浩 秦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共2页
[目的](1)建立RT-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中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2)建立DNA-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中的前病毒DNA。(3)检验DNA-PCR和RNA-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中的实用性和... [目的](1)建立RT-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中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2)建立DNA-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中的前病毒DNA。(3)检验DNA-PCR和RNA-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的SIV前病毒DNA的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PCR和RNA-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的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天,RNA-PCR结果为7/9阳性,DNA-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的42天,RNA-PCR和DNA-PCR的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在感染后35天下降到4/9,到42天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高。尤其是DNA-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的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的细胞,所以在感染的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的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SIV) RT-PCR 巢式PCR 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 病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nef诱导凋亡及下调人类白细胞抗原-I类分子
19
作者 黄官友 黄秀艳 +2 位作者 曾耀英 曾祥凤 吴晓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nef调节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293T细胞分为两组,用脂质体法将含HIV-1 nef基因的质粒及空载体分别转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IV-1 nef在转染细胞...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nef调节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293T细胞分为两组,用脂质体法将含HIV-1 nef基因的质粒及空载体分别转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IV-1 nef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HIV-1 nef在转染细胞中有表达。转染HIV-1 nef的细胞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经抗HLA-A,B,C-FITC染色后,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05±22及269±15,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Annexin V-APC/PI染色后,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0.82±8.32)%及(8.12±5.43)%,两者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IV-1 nef下调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NEF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 凋亡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免疫缺陷病毒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20
作者 刘助红 王静 +4 位作者 黄碧洪 尹雪琴 张钰 郭鹏举 黄韧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41,共5页
以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的核心蛋白Gag区域的部分保守基因序列为检测靶标,通过软件设计内、外引物和环引物,借助恒温荧光扩增仪建立SIV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real-time loop-mediated isoth... 以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的核心蛋白Gag区域的部分保守基因序列为检测靶标,通过软件设计内、外引物和环引物,借助恒温荧光扩增仪建立SIV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real-tim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ealamp),根据有无"S"型扩增曲线判断检测结果。Realamp方法对含有猴免疫缺陷病毒目标片段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灵敏度为300 copies/μL,对猴类的其他常见病原如猴D型逆转录病毒、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猴B病毒等无非特异性扩增。通过33份临床样本的检测,Realamp检出的阳性2例,qPCR检出的阳性率为1例,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97%。本研究建立的Realamp检测技术所需设备简单、反应效率快、检测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可用于偏远地区猴养殖单位相关病原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