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五龙沟地区猴头沟二长花岗岩年龄、成因、源区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1
1
作者 严威 邱殿明 +1 位作者 丁清峰 刘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3-460,共18页
对东昆仑造山带五龙沟地区的猴头沟二长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分析测试和研究工作。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猴头沟二长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为(419.0±1.9)Ma,属于晚志... 对东昆仑造山带五龙沟地区的猴头沟二长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分析测试和研究工作。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猴头沟二长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为(419.0±1.9)Ma,属于晚志留世。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猴头沟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的A2型花岗岩,富SiO_2、K_2O、Y(〉33×10-6)和Yb,贫Al_2O_3和Sr(〈100×10^(-6)),具有强烈的负铕异常;Rb、Th、U、La、Ce、Nd相对富集,Nb、Ta、Ba、Sr、P、Ti亏损。锆石的Hf同位素研究表明,其εHf(t)值为0.2~5.1,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 066~1 371 Ma,由此推测花岗岩源区来自中元古代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微量元素及其特征比值的构造判别图解表明,猴头沟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早古生代晚志留世东昆仑造山旋回的造山后伸展阶段。据此认为,原特提斯洋在东昆仑地区的最晚闭合时限应该不晚于晚志留世末期(~419 Ma),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早泥盆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沟二长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