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诗经·七月》“纳于凌阴”、“献羔祭韭”释义考补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连登岗
-
机构
南通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1-83,共3页
-
文摘
《诗经·豳风·七月》卒章有“纳于凌阴”、“献羔祭韭”二语 ,现行各家注本 ,对“纳于凌阴”的目的或未作说明、或语焉不详 ,不利于读者阅读。“纳于凌阴” ,是指藏冰于冰窖 ,古人这样做 ,是为了在冬天过后的季节里能够使用冰。冰的具体用途有 :一、用于宴宾 ;二、用于丧事 ;三、用于祭祀 ;四、借以燮理阴阳 ,调节气候。今注多认为《诗经·豳风·七月》“献羔祭韭”的对象是天子的祖先 ,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 ,古人“献羔祭韭”的对象不是天子的祖先 ,而是“司寒神” ,这是在启冰时举行的一种礼仪。祭祀祖先 ,是在启冰之后进行的 ,这个仪式叫做“荐冰” ,对此古代文献中有着详尽的记载与描述。
-
关键词
《诗经》
纳于凌阴
献羔祭韭
荐冰
-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
putting ice in the icehouse
offering lambs and chives as sacrifices
offering ice as a sacrifice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韭黄生产,宋代已盛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杨宝霖
-
机构
广东东莞镇中学
-
出处
《古今农业》
1992年第4期29-31,共3页
-
文摘
韭菜,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蔬菜。《周礼》云:“醢人掌四豆之实。朝事之豆,其实韭葅、(酉火皿)醢、昌本、麇(难肉)、菁葅、鹿(难肉)、茆葅、麇(难肉)。”在西周,韭菜作为实豆的内容。《诗经·豳风·七月》又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礼记·王制》又说:“庶人春荐韭。”在周代,春季的祭品中,必有韭。西汉,已发明了温室种韭。《汉书》卷八九《循吏传·召信臣》有云:“太官园(霖按:国家的菜圃)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难火)(霖按:即“燃”字)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及它非法食物,悉奏罢。”室内种韭,但未言韭黄。
-
关键词
献羔祭韭
豳风
四之日
朝事
召信臣
江湖集
剑南诗稿校注
官园
诚斋集
钱仲联先生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剪春韭
- 3
-
-
作者
路来森
-
出处
《内蒙古林业》
2017年第3期43-43,共1页
-
文摘
杜甫《赠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对于“剪春韭”,有的人觉得不可思议,韭菜是“剪”的吗?的确,韭菜的收割,最早就是“剪”。陆佃《坤雅·说韭》,就明确记载:“韭菜用剪”。他并且引用古谚“触露不搯葵,日中不剪韭”,来进一步说明韭菜是不宜在“日中”剪的。
-
关键词
赠卫八处士
夜雨
黄粱
献羔祭韭
豳风
祭神
陆佃
四之日
极言
诗云
-
分类号
S633.3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头刀韭
- 4
-
-
作者
刘明礼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农家科技》
2023年第1期56-56,共1页
-
文摘
韭菜作为一种常见蔬菜,味道辛香鲜美,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古老的《诗经》中便有“献羔祭韭”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留下“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著名诗句。可见在古人眼里,这韭菜啊,不仅是祭坛上的妙品,也是招待贵宾的“硬菜”。
-
关键词
献羔祭韭
大诗人杜甫
著名诗句
《诗经》
韭菜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居延汉简中所见之蔬菜
被引量:4
- 5
-
-
作者
徐元邦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
-
出处
《古今农业》
1988年第1期114-118,共5页
-
文摘
公元前二世纪,匈奴乘秦末的混乱,加以其内部的逐渐统一,势力日益强大,并倚仗其骑兵之优势,向南越过大漠,侵占了现在的河西走廊地区。汉武帝即位后,除了对匈奴进行军事对抗外。并在公元前104年在居延设塞障。甘肃省北部的额济纳河流域,古代泛称“居延”或“弱水流沙”,绵延三百公里。
-
关键词
居延汉简
居延泽
河西走廊地区
额济纳河
军事对抗
缺文
简文
吏卒
给吏
献羔祭韭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关于植物的几个字(1)——(通俗释字)
- 6
-
-
作者
倪海曙
-
出处
《语文建设》
1965年第2期24-25,共2页
-
文摘
一、离离原上草——‘草’草的叶子都是分散披离的,所以古人常用‘离离’来形容它,例如白居易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甲骨文(1)和商周金文(2—3)的偏旁中。
-
关键词
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诗
野火烧不尽
周金文
献羔祭韭
一只手
一粒米
种庄稼
一个女人
土里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