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胚胎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的人角膜内皮细胞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上单层细胞片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鹿晓燕 王智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05-709,共5页
背景 目前角膜供体来源短缺,且体外培养的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s)难以再生和扩增,为临床上角膜移植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组织工程角膜的构建仍是研究的主要课题.前期研究已证实,小鼠胚胎干细胞条件培养基(ESC-CM)能够促进体外HCECs... 背景 目前角膜供体来源短缺,且体外培养的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s)难以再生和扩增,为临床上角膜移植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组织工程角膜的构建仍是研究的主要课题.前期研究已证实,小鼠胚胎干细胞条件培养基(ESC-CM)能够促进体外HCECs的增生,脱细胞猪角膜基质(APCS)是较好的支架材料,但ESC-CM培养的HCECs是否能在APCS上融合成单层细胞鲜见研究. 目的 研究ESC-CM培养的HCECs在APCS上是否能够形成单层细胞. 方法 用小鼠ESC-CM培养液培养小鼠ES-E14细胞,收集培养上清液,离心后按体积比1∶3与人角膜内皮细胞培养液(CEM)混合,制备体积分数25% ESC-CM液.取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剩余的供体人角巩膜缘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用ESC-CM对HCECs进行培养和传代,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HCECs中Ⅷ型胶原蛋白(ColⅧ)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以鉴定细胞.取猪角膜,利用磷脂酶A2和碳酸氢盐溶液脱细胞法制备APCS,将第2代HCECs混合液按照800/mm2的密度种植于灭菌的APCS上进行培养,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培养细胞的组织结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构建的HCECs单细胞片中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Na+-K+-ATP酶的表达. 结果 体外培养的HCECs呈典型的六角形,内皮特异性标志物ColⅧ和NSE mRNA表达阳性.脱细胞APCS呈白色透明状,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APCS中无角膜细胞,但角膜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第2代HCECs复水后可在APCS上生长并贴附,培养后7d融合成单层细胞片,细胞片上HCECs的细胞密度为(2 694± 143)/mm2.构建的HCECs片中内皮细胞泵功能相关蛋白ZO-1和Na+-K+-ATP酶均呈阳性表达,呈红色荧光. 结论 25%ESC-CM可促进HCECs的生长并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PCS可为HCECs片的构建提供支架和较好的生存微环境.在APCS形成的HCECs单细胞片可表达HCECs泵功能,是角膜移植的良好供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角膜内皮细胞 组织工程/方法 组织支架 条件培养液 小鼠胚胎干细胞 猪脱细胞角膜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体外支持皮肤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旭初 孙涛 +2 位作者 金岩 惠延年 孟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体外是否支持皮肤细胞的生长。方法制备脱细胞猪角膜基质(前期实验已完成)。体外培养人皮肤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取第3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接种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的中间基质面,培养3d后,将材料翻转,取第3代人... 目的探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体外是否支持皮肤细胞的生长。方法制备脱细胞猪角膜基质(前期实验已完成)。体外培养人皮肤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取第3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接种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的中间基质面,培养3d后,将材料翻转,取第3代人皮肤表皮细胞接种在材料的上皮面上,再培养10d后,取细胞-支架复合体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皮肤的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体外均可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上黏附生长。接种10d后,皮肤表皮细胞在材料表面形成复层结构,可见角化的细胞。接种13d可见成纤维细胞存活并在支架层间生长。结论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在体外能支持皮肤细胞的生长和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角膜 皮肤 表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组织工程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猪角膜脱细胞基质为载体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构建实验性角膜后板层
3
作者 祁冰 侯光辉 +3 位作者 李柳 季青山 吴静 周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88-1293,共6页
目的:探讨以异种后弹力膜/基质为载体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向角膜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移植术后在活体的生理功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诱导移植的种子细胞;取当地质检合格的猪眼球以直径6.2 mm、厚100μm、冷冻脱水... 目的:探讨以异种后弹力膜/基质为载体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向角膜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移植术后在活体的生理功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诱导移植的种子细胞;取当地质检合格的猪眼球以直径6.2 mm、厚100μm、冷冻脱水进行角膜深板层载体的制备;接种经CM-DiI荧光标记的第2~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于载体的后弹力层面,体外培养7~10 d行细胞形态、密度、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待细胞与后弹力层面融合形成单层后,用于兔角膜移植。受眼:正常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24眼),实验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移植组)12眼,对照组(单纯猪角膜深板层移植组)12眼,全角膜范围去除术眼内皮细胞,实施移植手术。结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猪后弹力膜/基质载体上贴附生长,形成紧密连接的单层,形态近似六角形,呈铺路石状分布,具有正常兔角膜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术后8周实验组角膜基本透明,周边角膜略有水肿。对照组单纯猪角膜深板层移植后,移植角膜明显水肿、混浊。结论:以异种角膜后弹力膜/基质为载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行异种异体移植后,能够在活体上成活,并能维持角膜透明,具有正常角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是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移植的一种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角膜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角膜用于人角膜板层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及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动态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素娟 张月琴 +3 位作者 李金 余晓菲 窦新岩 王丽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49,共6页
背景近年来由于角膜供体材料的缺乏,异种角膜移植研究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已制备成生物角膜材料,但其用于人眼角膜移植后的临床效果及其组织形态学变化特征尚不清楚。目... 背景近年来由于角膜供体材料的缺乏,异种角膜移植研究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已制备成生物角膜材料,但其用于人眼角膜移植后的临床效果及其组织形态学变化特征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用生物角膜进行人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的临床效果,并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进行活体动态观察,评估生物角膜作为新型角膜替代材料进行人眼角膜板层移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4年2—8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纳入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性角膜炎或陈旧性角膜白斑患者15例15眼,包括真菌性角膜炎4例,细菌性角膜炎1例,混合感染性角膜炎9例,陈旧性角膜白斑1例。采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行患眼生物角膜板层移植术,以术眼的对侧正常眼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3d、7d、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对术眼进行随访,对植片愈合情况进行评分,随访时间为1年。疗效指标主要包括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形成、角膜植片有无溶解或感染复发、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于术后3、6、9和12个月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对角膜进行动态观察,记录和分析移植后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密度、角膜基质的形态特征以及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恢复情况。结果术眼术后3d早期出现角膜水肿等炎症反应,术后7d炎症反应消退。术后1个月植片透明,随访期间未出现角膜溶解、感染复发现象。术后6个月时1例患者出现青光眼,术后12个月时1例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术眼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间logMAR、角膜透明度评分、角膜新生血管评分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2.63、59.37、10.50,均P〈0.05),其中术后视力、角膜透明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术眼术后受体角膜上皮细胞逐渐覆盖植片,完成正常的上皮化,角膜上皮细胞形态接近对侧正常眼,但角膜内皮细胞体积大于对侧眼,而植片角膜基质中无细胞生长,明显与对侧眼角膜基质不同;术后6个月时8例患者植片内有上皮下神经纤维长入,但神经纤维走形弯曲,密度明显低于对侧正常眼。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上皮细胞密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8,P=0.22)。对侧正常眼、术眼术后3、6、9和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542±119)、(1895±129)、(1869±135)、(1854±101)和(1844±103)个/mm2,术眼术后各个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对侧正常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9和12个月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值分别为(1.26±0.13)、(3.62±0.81)和(5.98±0.44)mm/mm2,均明显高于前1个时间点的测定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6、-7.24,均P=0.00)。结论用生物角膜行人眼角膜板层移植术后植片即可长期存活,重建眼表结构,改善患者视力,可替代人角膜供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异种移植 植片生存/免疫 共焦显微镜 生物工程角膜 角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全坤 李恒 +3 位作者 杨旭 苟文军 李虹谕 林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对患眼进行角膜板层移植术,以... 目的探讨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对患眼进行角膜板层移植术,以对侧眼为对照。随访12个月,观察移植后移植物上皮化完成情况,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移植物角膜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密度和上皮下神经纤维修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中患者均未再发现孢子和菌丝,术后1年,术眼角膜表面曲线光滑度与对侧眼相当。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 d至1周,随时间延长,患者眼部刺激性症状评分、新生血管评分、移植物透明度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术后3、6、12个月,术眼上皮细胞密度与对侧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12个月,术眼内皮细胞密度均显著低于对侧眼(均P<0.05)。术后6个月,术眼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最低(P<0.05),术后12个月,术眼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逐渐增加,但仍显著低于对侧眼(P<0.05)。结论采用生物工程角膜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真菌性角膜溃疡 细胞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