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合猪圆环病毒2生长的PK15均质细胞株的构建 被引量:5
1
作者 罗维 赵墩 +1 位作者 蒋大良 余兴龙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408,共5页
为筛选出PCV2培养滴度最高的PK15细胞克隆株,采用稀释法从PK15混合细胞中分离单细胞克隆株,获得的细胞克隆用于接毒试验,即用同步接种法将猪圆环病毒2(PCV2)病毒细胞混合液以1∶100的比例接种单克隆细胞,接毒后经PCR与定量PCR检测得出A1... 为筛选出PCV2培养滴度最高的PK15细胞克隆株,采用稀释法从PK15混合细胞中分离单细胞克隆株,获得的细胞克隆用于接毒试验,即用同步接种法将猪圆环病毒2(PCV2)病毒细胞混合液以1∶100的比例接种单克隆细胞,接毒后经PCR与定量PCR检测得出A10细胞克隆培养PCV2,获得的病毒含量最高。将A10细胞进行第2轮细胞克隆,之后用同步接种法和异步接种法将PCV2感染A10细胞,并检测A10细胞接毒后的PCV2 DNA含量,2种接毒方法获得的最高PCV2基因组的拷贝数分别为3.0×109、6.2×109/mL,高于用PK15混合细胞培养PCV2所获得的最高PCV2基因组拷贝数(107/mL)。综合以上结果,构建的PK15均质细胞克隆株比PK15混合细胞更适合PCV2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环病毒2(PCV2) pk15细胞 细胞克隆 定量PCR 同步接毒 异步接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PK15细胞抗病毒相关因子转录变化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晓亮 刘家森 +4 位作者 田进 姜骞 郭东春 曲娟娟 曲连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27,共6页
为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与固有免疫之间关系,研究构建含有巴马猪IFN-α1,IFN-β和NF-κB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载体,将转染上述报告基因的PK15细胞接种TGEV和灭活TGEV后发现,与灭活TGEV相比,TGEV能够诱导IFN-α1、IFN-β和NF-κB报告... 为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与固有免疫之间关系,研究构建含有巴马猪IFN-α1,IFN-β和NF-κB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载体,将转染上述报告基因的PK15细胞接种TGEV和灭活TGEV后发现,与灭活TGEV相比,TGEV能够诱导IFN-α1、IFN-β和NF-κB报告基因低水平表达;其次,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接种病毒0、2、6和10 h后PK15细胞中IFN-α1、IFN-β、IL6、TNF-α、ISG56和IRF7转录量,结果表明,TGEV对IL6转录没有影响,而诱导IFN-α1、IFN-β、TNF-α、ISG56和IRF7低水平转录,分别为对照组1.49、1.5、2.2、2.5和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胃肠炎 细胞因子 pk15细胞 转录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PK15和ST细胞上的增殖特性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苏万国 唐永兰 +1 位作者 邹勇 钱永清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pk15细胞 ST细胞 增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猪圆环病毒P1诱导PK15细胞自噬的研究
4
作者 温立斌 王凤芝 +2 位作者 何孔旺 解建平 贾化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85-88,共4页
旨在探讨类猪圆环病毒P1感染对PK15细胞自噬的影响。将同一批PK15细胞分成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在类猪圆环病毒P1感染PK15细胞后14,24,48 h分别收集细胞,对照组也在同样时间收获,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现象的发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 旨在探讨类猪圆环病毒P1感染对PK15细胞自噬的影响。将同一批PK15细胞分成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在类猪圆环病毒P1感染PK15细胞后14,24,48 h分别收集细胞,对照组也在同样时间收获,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现象的发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PK15细胞内出现典型自噬形态学变化。揭示类猪圆环病毒P1能诱导PK15细胞发生自噬,但细胞发生自噬的相关信号传导通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环病毒P1 pk15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PK15细胞适应株的培养特性
5
作者 何锡忠 谢巧 +2 位作者 邹勇 李春华 倪建平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0年第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圆环病毒2型 pk15细胞 培养特性 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增生性坏死性肺炎 肾病综合征 世界范围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NLRC5对PK15细胞中SLA Ⅰ类分子表达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英华 马丽娜 +2 位作者 王有祺 高彩霞 陈洪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6-752,共7页
为探究猪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LR)家族端酶募集(CARD)结构域-5(NLRC5)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猪白细胞抗原I类分子(SLA I)表达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不同终浓度(1μg/mL、1.5μg/mL、2μg/mL)Poly I:C刺激PK15细胞后24... 为探究猪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LR)家族端酶募集(CARD)结构域-5(NLRC5)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猪白细胞抗原I类分子(SLA I)表达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不同终浓度(1μg/mL、1.5μg/mL、2μg/mL)Poly I:C刺激PK15细胞后24 h,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NLRC5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设计NLRC5的3条siRNA和对照siRNA分别转染PK15细胞48 h后,分别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K15细胞中NLRC5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从而筛选出最优敲低NLRC5表达的siRNA;将筛选出的最优siRNA和对照siRNA分别转染PK15细胞48 h后,采用qPCR分别检测PK15细胞中NLRC5和SLA I类分子mRNA的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K15细胞中NLRC5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K15细胞表面SLA I类分子的表达。构建重组质粒pCAGGS-HA-NLRC5并鉴定正确后转染PK15细胞,48 h后,采用qPCR分别检测PK15细胞中NLRC5和SLA I类分子mRNA的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K15细胞中NLRC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K15细胞表面SLA I类分子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PK15细胞相比,经不同浓度Poly I:C刺激后PK15细胞中NLRC5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siRNA的筛选结果显示,NLRC5-sus-3为最优siRNA;将其转染PK15细胞后的q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转染对照siRNA的PK15细胞相比,敲低NLRC5的PK15细胞中SLA I类分子的mRNA转录水平(p<0.01)和细胞表面SLA I类分子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重组质粒pCAGGS-HA-NLRC5转染PK15细胞后的结果显示,NLRC5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表明NLRC5在PK15细胞中获得了过表达。qPCR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过表达NLRC5后的PK15细胞中SLA I类分子mRNA的转录水平(p<0.01)和其在细胞表面的表达量均升高(p<0.05)。综上所述,经Poly I:C刺激可促进PK15细胞中NLRC5的表达,且NLRC5对SLA I类分子的表达具有正调控作用。本实验是首次在猪源细胞中进行了NLRC5对SLA I类分子表达的调控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机体在病原感染过程中的免疫防御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15细胞 NLRC5 SLAⅠ类分子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包猪SLA-2-HB0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
7
作者 翟晓鑫 高花 +4 位作者 姜平 许崇波 张宗辉 李文哲 高凤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2-139,共8页
为构建荷包猪SLA-2-HB01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观察其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首先参考SLA-2-HB01基因编码区序列设计了引物对,以SLA-2-HB01-pMD 18-T为模板PCR扩增获得SLA-2-HB01编码区基因片段,经TA克隆及菌落PCR筛选得到阳性克隆菌。测... 为构建荷包猪SLA-2-HB01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观察其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首先参考SLA-2-HB01基因编码区序列设计了引物对,以SLA-2-HB01-pMD 18-T为模板PCR扩增获得SLA-2-HB01编码区基因片段,经TA克隆及菌落PCR筛选得到阳性克隆菌。测序正确后大量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并与真核表达载体pEGFP N3相连接获得重组质粒SLA-2-HB01/pEGFP N3,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经大量克隆后,抽提阳性重组质粒并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至PK15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PK15细胞的荧光强度,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PK15细胞中SLA-2-HB0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CR成功扩增得到SLA-2-HB01,大小为1 104 bp,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SLA-2-HB01/pEGFP N3,酶切鉴定证实插入片段大小为1 092 bp。SLA-2-HB01/pEGFP N3重组质粒转染PK15细胞后具有绿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显示SLA-2-HB01-EGFP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为70 kD,与理论值相符。成功构建了SLA-2-HB01/pEGFP N3重组质粒,并初步确认SLA-2-HB01-EGFP融合蛋白成功在PK15细胞中表达,为下一步进行SLA-2-HB01递呈多肽表位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包 pk15细胞 SLA-2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在PK15细胞中增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倪娇 赵建增 +2 位作者 刘长辉 邢海云 赵亚荣 《中国兽药杂志》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猪细小病毒毒株在不同细胞系上的生长情况不尽相同,如不能掌握其规律,将难以生产出优质的疫苗。对PPV(长春株)在PK15和ST细胞上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在PK15细胞系中重点比较了不同的病毒接种方法、病毒接种量和病毒收获时间等因素对病毒... 猪细小病毒毒株在不同细胞系上的生长情况不尽相同,如不能掌握其规律,将难以生产出优质的疫苗。对PPV(长春株)在PK15和ST细胞上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在PK15细胞系中重点比较了不同的病毒接种方法、病毒接种量和病毒收获时间等因素对病毒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本毒株在PK15和ST两种细胞系上的病变特征不同,但生长规模相似。在PK15细胞上按2%接种量、分步接种、80 h时收获病毒,最终得到的病毒滴度(TCID50)最高。提示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生产方案。然而,进一步的大规模培养试验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 pk15细胞 增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RPL36A基因对PK15细胞增殖过程的影响
9
作者 王首元 贠红梅 +5 位作者 史明月 秦云梦 李熊 陈军舟 周琛帛 曹果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35-3044,共10页
【目的】探究核糖体蛋白L36A(ribosomal protein L36A,RPL36A)基因对PK15细胞增殖过程的影响,为解析马身猪和大白猪生长速度差异的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RPL 36 A基因干扰和过表达载体转染至PK15细胞中,通过实时荧... 【目的】探究核糖体蛋白L36A(ribosomal protein L36A,RPL36A)基因对PK15细胞增殖过程的影响,为解析马身猪和大白猪生长速度差异的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RPL 36 A基因干扰和过表达载体转染至PK15细胞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RPL 36 A基因表达效率及细胞增殖标志基因(PCNA、Ki67、Cyclin B、CDK4)的表达变化,并通过划痕试验、CCK-8和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过表达RPL 36 A基因后,PK15细胞中PCNA、Ki 67、CDK 4基因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Cyclin B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CNA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K15细胞在48 h的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空载组(P<0.01),细胞增殖速度升高;阳性细胞数极显著升高(P<0.01)。干扰RPL 36 A基因后,PK15细胞中PCNA、Cyclin B基因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Ki 67、CDK 4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PCNA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K15细胞在48 h的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增殖速度降低;阳性细胞数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PK15细胞中过表达和干扰RPL 36 A基因后,细胞增殖关键基因PCNA、Ki 67、Cyclin B、CDK 4的表达量及48 h的细胞数量和阳性细胞数均有显著变化,RPL 36 A基因可影响PK15细胞的增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L 36 A基因 pk15细胞 过表达 干扰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血清全悬浮PK15细胞培养猪圆环病毒2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天伦 《中国兽药杂志》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为改进猪圆环病毒2型的培养工艺,驯化了一株可无血清培养的全悬浮PK15细胞用于培养猪圆环病毒2型,并对病毒的敏感性、接毒时间、接毒量、收获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用该细胞培养猪圆环病毒2型,如果采用批次收获,接毒时细胞密度为0.5... 为改进猪圆环病毒2型的培养工艺,驯化了一株可无血清培养的全悬浮PK15细胞用于培养猪圆环病毒2型,并对病毒的敏感性、接毒时间、接毒量、收获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用该细胞培养猪圆环病毒2型,如果采用批次收获,接毒时细胞密度为0.5×10^(6)/mL,接毒量为0.1 MOI,接毒72 h后收毒,病毒滴度能达到10^(6.4)TCID_(50)/mL;如果采用连续收获,接毒和带毒传代时均使细胞密度为0.5×10^(6)/mL,接毒量为0.04 MOI,收毒时间为接毒后72 h,连续收获三次,病毒滴度分别为10^(6.0)TCID_(50)/mL、10^(6.25)TCID_(50)/mL、10^(6.5)TCID_(50)/mL,病毒滴度和收获液体积较为理想,可为大规模培养猪圆环病毒2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环病毒2型 pk15细胞 全悬浮 无血清 连续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miR-22前体上游序列突变的PK15细胞系构建
11
作者 丁兆雪 王佳洁 +5 位作者 沈中浩 周晓龙 杨松柏 金航峰 赵阿勇 汪涵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49-1855,共7页
猪miR-22前体上游序列片段突变可能对miR-22的表达起到重要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探究其功能,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针对猪miR-22前体上游序列片段设计2个靶标sgRNAs(short guide RNAs),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X459-sgRNA1和pX459-sgR... 猪miR-22前体上游序列片段突变可能对miR-22的表达起到重要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探究其功能,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针对猪miR-22前体上游序列片段设计2个靶标sgRNAs(short guide RNAs),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X459-sgRNA1和pX459-sgRNA2;随后将重组质粒转染猪肾上皮细胞系(PK15),经嘌呤霉素初步筛选后,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及测序鉴定编辑效果;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编辑前后miR-22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81个阳性克隆中,共产生6种突变类型,突变率达60.49%;qRT-PCR检测显示,编辑后miR-22的表达量显著下调约50%。本研究成功获得了miR-22前体上游序列突变的猪PK15细胞模型,为今后猪miR-22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可应用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突变 CRISPR/Cas9技术 pk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15细胞微载体悬浮培养及PCV2增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武 乔健 +2 位作者 李亚杰 易小萍 杨保收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106,110,共5页
研究表明,PCV2仅在PK15等少数哺乳动物细胞上增殖,但由于PCV2毒力弱,且不产生细胞病变,获得高滴度病毒难度较大[1]。因此,PCV2的培养滴度高低已成为制约现有疫苗质量的关键瓶颈之一。为建立在生物反应器内微载体逐级放大培养PK-15细胞... 研究表明,PCV2仅在PK15等少数哺乳动物细胞上增殖,但由于PCV2毒力弱,且不产生细胞病变,获得高滴度病毒难度较大[1]。因此,PCV2的培养滴度高低已成为制约现有疫苗质量的关键瓶颈之一。为建立在生物反应器内微载体逐级放大培养PK-15细胞和增殖PCV2技术,本研究以德国Sartorius14L生物反应器微载体悬浮培养PK-15细胞,对PK-15细胞初始接种密度、搅拌转速、微载体浓度、PCV2接毒时间、接毒剂量、收毒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摸索和优化[2-3]。结果表明:3g/L的微载体和60r/min的搅拌转速下,采用0.5×106cells/mL的初始接种密度操作工艺可获得最佳PK-15细胞生长效能。细胞生长后6h接毒,采用感染复数(MOI)为0.5的接毒比例,细胞接毒后在微载体上生长96h可获得最高的PCV2增殖滴度108.5TCID50/mL,利用该工艺,经过消化转移将PK-15细胞从14L反应器放大至42L反应器,微载体上细胞贴附均匀、生长旺盛,42L反应器中培养72h细胞密度可达39.0×105cells/mL,病毒滴度108.3TCID50/mL,应用生物反应器培养PCV2滴度较常规转瓶培养工艺提高了近10倍。进一步表明PCV2悬浮培养放大与接毒工艺稳定,为下一步实现工业级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15细胞 圆环病毒2型 微载体 悬浮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对PK15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付世新 李晓龙 +1 位作者 王长远 刘国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62-64,共3页
采用无血清液体培养基、DMEM培养基和MEM培养基进行PK15细胞的培养,观察细胞增殖及传代效果,确定无血清液体培养基的营养功能。结果表明:无血清液体培养基只能维持第一代细胞的生长,不能用于第二代后的培养,效果不如DMEM、MEM培养基,且... 采用无血清液体培养基、DMEM培养基和MEM培养基进行PK15细胞的培养,观察细胞增殖及传代效果,确定无血清液体培养基的营养功能。结果表明:无血清液体培养基只能维持第一代细胞的生长,不能用于第二代后的培养,效果不如DMEM、MEM培养基,且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pk15细胞 增殖 营养 传代肾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属H1启动子驱动miR-1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14
作者 郭晓萍 陈时锦 +4 位作者 蒋钦杨 杨秀荣 郭亚芬 黄建芳 兰干球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0-2025,共6页
【目的】筛选出能高效表达外源性成熟miR-1的真核表达载体,为揭示miR-1参与猪肌肉发育及肉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克隆巴马小型猪miR-1前体序列、H1启动子序列及人类H1启动子序列,并构建不同种属H1启动子驱动其表... 【目的】筛选出能高效表达外源性成熟miR-1的真核表达载体,为揭示miR-1参与猪肌肉发育及肉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克隆巴马小型猪miR-1前体序列、H1启动子序列及人类H1启动子序列,并构建不同种属H1启动子驱动其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法转染PK15细胞后,采用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不同种属H1启动子表达载体驱动miR-1表达效率。【结果】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成功构建了3个miR-1过表达载体(pEGFP-miR-1、pEGFP-hH1-miR-1和pEGFP-pH1-miR-1),以其转染PK15细胞24和48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绝大部分细胞都发出绿色荧光,且含有H1启动子细胞的荧光强于无H1启动子细胞。转染pEGFP-pH1-miR-1细胞、转染pEGFP-hH1-miR-1细胞、转染pEGFP-miR-1细胞的miR-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5.02、99.00和79.65,其miR-1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高于转染pEGFP-C 1细胞和空白对照组细胞(P<0.01)。【结论】重组质粒pEGFP-miR-1、pEGFP-hH1-miR-1和pEGFP-pH1-miR-1均能在PK15细胞中高效表达miR-1,即猪源与人源的H1启动子均能提高外源性miR-1表达,可用于后续的miR-1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小型 H1启动子 MIR-1 pk15细胞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抑素对PK15细胞MMP-2/7/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喆 张剑英 +6 位作者 华再东 任红艳 肖红卫 张立苹 郑新民 毕延震 卢晟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5-351,共7页
本研究旨在揭示肌抑素(MST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调控关系,探明MSTN对PK15细胞MMP-2/7/9表达的影响。对MSTN单等位基因敲除猪背膘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复苏前期制备的MSTN基因敲除PK15细胞系:单等位基因敲除的PK3108细胞系和双... 本研究旨在揭示肌抑素(MST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调控关系,探明MSTN对PK15细胞MMP-2/7/9表达的影响。对MSTN单等位基因敲除猪背膘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复苏前期制备的MSTN基因敲除PK15细胞系:单等位基因敲除的PK3108细胞系和双等位基因敲除的L18细胞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rern blotting分别检测PK15、PK3108和L18细胞系中MSTN、MMP-2/7/9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与野生型猪相比,MSTN单等位基因敲除猪背膘组织转录因子C/EBPδ、MMP-2/7基因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下调(P<0.01);细胞外基质中纤连蛋白(FN)和层连接蛋白(LN)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复苏的PK3108和L18细胞呈现绿色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K3108和L18细胞中MSTN、MMP-2/7/9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PK15细胞(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K3108和L18细胞中MSTN、MMP-2/7/9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PK15细胞。本研究结果表明,在MSTN基因敲除的PK15细胞中,MSTN功能缺失能显著降低MMP-2/7/9的表达,且MMP-2/7/9蛋白表达降低的趋势与MSTN蛋白表达的趋势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抑素(MSTN) 基质金属蛋白酶2/7/9(MMP-2/7/9) pk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感染PK15细胞的lncRNA差异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静静 戴政列 +4 位作者 汪涵 李向臣 赵阿勇 周晓龙 杨松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2-281,共10页
旨在分析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猪肾上皮细胞PK15后的lncRNA差异表达谱,探究宿主lncRNA在JEV感染和宿主防御中的潜在功能。本研究中利用JEV感染PK15细胞,感染36 h,收集细胞,同时设立未感染对照组,每组3个... 旨在分析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猪肾上皮细胞PK15后的lncRNA差异表达谱,探究宿主lncRNA在JEV感染和宿主防御中的潜在功能。本研究中利用JEV感染PK15细胞,感染36 h,收集细胞,同时设立未感染对照组,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提取细胞总RNA,构建cDNA文库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通过对差异表达lncRNA与mRNA的位置关系以及序列相似性预测顺式和反式作用的靶基因,将预测的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最后随机选出9个差异表达lncRNAs,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qRT-PCR)技术进行表达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共鉴定出856个差异表达lncRNAs,其中452个lncRNAs显著上调表达,404个lncRNAs显著下调表达。GO分析发现,lncRNA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先天性免疫反应;KEGG通路分析发现lncRNA的靶基因显著富集于肿瘤坏死因子、Toll样受体和NF-κB等信号通路。通过qRT-PCR验证发现,定量结果和测序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lncRNA参与宿主免疫反应调控JEV复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先天免疫反应 pk15细胞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肾上皮细胞SLA-1基因的克隆及分子结构特征分析
17
作者 王宝宝 金行 +2 位作者 鲜钰涵 冯宏盛 高凤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71-1678,共8页
【目的】利用猪肾上皮细胞15(PK15)建立系统的猪白细胞抗原1(SLA-1)抗原表位筛选系统。【方法】提取PK15细胞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方法扩增SLA-1基因(SLA-1*PK15),将该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进行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利用D... 【目的】利用猪肾上皮细胞15(PK15)建立系统的猪白细胞抗原1(SLA-1)抗原表位筛选系统。【方法】提取PK15细胞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方法扩增SLA-1基因(SLA-1*PK15),将该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进行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利用DNAMAN 5.2.2、Mega 5.0、Multalin及同源建模进行系统进化树、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分析。【结果】RT-PCR扩增获得约1400 bp条带,质粒提取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SLA-1成功插入pMD18-T载体;测序结果证实该基因共1419 bp,其中2-1087 bp为编码区,共编码361个氨基酸,信号肽为21个氨基酸,符合SLA-1基因特征。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SLA-1*PK15与SLA-1*wxd(中国梅山猪)和SLA-1*0401(中国巴马小型猪)进化关系最近,而与SLA-1*lr02(丹麦长白猪)及SLA-1*0509(中国西藏野猪)进化关系较远。胞外区氨基酸比较分析表明,PK15细胞SLA-1基因与其他SLA-1基因胞外区主要变异位点存在于α1区和α2区,α3区的变异位点较少,无特征性氨基酸变异位点。PK15细胞SLA-1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同源建模结果显示,SLA-1蛋白具有SLA classⅠ典型的三级结构,α1区和α2区构成抗原多肽结合区。【结论】SLA-1基因稳定存在于PK15细胞,PK15细胞具有作为SLA-1抗原表位筛选系统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细胞15(pk15) 细胞抗原1(SLA-1)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同源模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皮炎肾型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治
18
作者 张林吉 任士飞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2年第5期97-97,共1页
猪圆环病毒(PCV)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动物病毒中最小的一员,分为I型(PCV—I)和Ⅱ型(PCV-Ⅱ)。据研究报道,其中PCV—I型不致病,但能长期污染PK15细胞;PCV~Ⅱ能引起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与肾炎综合征、猪繁... 猪圆环病毒(PCV)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动物病毒中最小的一员,分为I型(PCV—I)和Ⅱ型(PCV-Ⅱ)。据研究报道,其中PCV—I型不致病,但能长期污染PK15细胞;PCV~Ⅱ能引起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与肾炎综合征、猪繁殖障碍、猪增生和坏死性肺炎、母猪流产和死亡综合征、猪呼吸道综合征、猪高热病等一系列的相关征候群,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2011年10月,徐州刘集某些养殖户家猪大半感染某病原微生物,以体表皮肤发生龟裂为主要症状,并伴有体温升高、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解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圆环病毒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环病毒病 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诊治 肾型 pk15细胞 呼吸道综合征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内源性猪细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昌文 仇华吉 +5 位作者 童光志 田志军 王玉春 韩孝成 刘红全 董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90-93,共4页
本研究从不明病毒污染的PK15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到了一株猪细小病毒,从形态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鉴定,同时克隆了该毒株VP2基因,并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将该毒株命名为SY-99株。
关键词 细小病毒 内源性病毒 pk15细胞 VP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1群B亚簇的体外培养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维 赵墩 +2 位作者 吴海超 蒋大良 余兴龙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4-538,共5页
为探寻猪圆环病毒2型(PCV2)在PK15细胞中的复制特征,将PCV2基因1群B亚簇(PCV2–1B)病毒感染PK15均质细胞A10,待感染细胞层长满,对其进行连续传代;对第5、6代细胞进行维持培养,即在细胞长满后隔天更换培养基,以维持细胞良好的生长;用第1... 为探寻猪圆环病毒2型(PCV2)在PK15细胞中的复制特征,将PCV2基因1群B亚簇(PCV2–1B)病毒感染PK15均质细胞A10,待感染细胞层长满,对其进行连续传代;对第5、6代细胞进行维持培养,即在细胞长满后隔天更换培养基,以维持细胞良好的生长;用第10代带毒细胞的培养液接种A10细胞,并进行换液维持培养。PCR与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PCV2–1B病毒感染A10细胞后,其病毒基因组的含量在感染细胞长满之前(约96 h)随着细胞的增多而上升,同时也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而上升;换液维持培养的细胞,在维持10 d后PCV2–1B病毒基因组的含量能维持在107~108拷贝/mL,而第10代带毒细胞的培养液接毒A10之后,病毒基因组含量随细胞增多而上升,在达到约108拷贝/mL后,病毒基因组含量维持在107~108拷贝/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环病毒2型 复制动态 pk15细胞 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