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塞内卡病毒(SVA)和O型口蹄疫病毒双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中阳性参考品的制备
1
作者 陈信全 张展 +2 位作者 周伟光 张峥嵘 黄慧贤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5期56-60,69,共6页
为制备猪塞内卡病毒(SVA)和O型口蹄疫病毒(FMDV-O)阳性质控品,根据选择的目的基因片段,设计阳性参考品序列,通过基因拼接技术和装甲RNA技术,制备含有口蹄疫O型病毒和塞内卡病毒目的基因的装甲RNA病毒样颗粒,用来作为塞内卡病毒(SVA)和O... 为制备猪塞内卡病毒(SVA)和O型口蹄疫病毒(FMDV-O)阳性质控品,根据选择的目的基因片段,设计阳性参考品序列,通过基因拼接技术和装甲RNA技术,制备含有口蹄疫O型病毒和塞内卡病毒目的基因的装甲RNA病毒样颗粒,用来作为塞内卡病毒(SVA)和O型口蹄疫病毒(FMDV-O)的阳性参考品。结果表明,该阳性质控品无生物传染性,可以真实模拟病毒粒子结构,耐受DNaseI及RNaseA,稳定性高,在-70℃保存18个月,荧光RT-PCR检测结果均无显著差异。本试验制备的含有猪O型口蹄疫病毒和塞内卡病毒目的基因的装甲RNA病毒样颗粒,可以作为SVA和FMDV-O双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阳性参考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塞内卡病毒 O型口蹄疫病毒 MS2噬菌体 装甲RNA技术 阳性参考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285及其靶标DDX3X对猪塞内卡病毒感染PK-15细胞的调控作用
2
作者 孙媛 唐晓钰 +5 位作者 白杨 陈雨琪 郑瑶瑶 吴佼玲 蓝天 马静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7-366,共10页
[目的]探究MicroRNA-1285(miR-1285)及其靶标DDX3X在猪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感染PK-15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qRT-PCR、双荧光素酶活性及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miR-1285和DDX3X对I型干扰素(IFN-β)分泌及RIG-I信号通路... [目的]探究MicroRNA-1285(miR-1285)及其靶标DDX3X在猪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感染PK-15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qRT-PCR、双荧光素酶活性及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miR-1285和DDX3X对I型干扰素(IFN-β)分泌及RIG-I信号通路的作用,分析miR-1285及DDX3X对SVA 3C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SVA感染PK-15细胞后,miR-1285表达量显著升高,并且miR-1285与DDX3X存在负靶向关系,二者可促进IFN-β转录及蛋白水平的表达。miR-1285通过靶向DDX3X对RIG-I信号通中的MAVS、TRAF3信号分子起调控作用。对于SVA 3C蛋白基因,DDX3X可以显著抑制其转录,并且可以逆转miR-1285所诱导的上调趋势。[结论]SVA感染PK-15细胞后,宿主miR-1285及其靶标DDX3X对IFN-β及病毒3C蛋白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将为明确miRNAs调控SVA感染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并为SVA的防控和诊断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285 DDX3X 猪塞内卡病毒 IFN-Β RIG-I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猪塞内卡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秀博 刘存 +2 位作者 鄢明华 崔玉东 崔尚金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38,共6页
本研究针对A型猪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 SVA)基因组保守区域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了快速检测SVA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 本研究针对A型猪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 SVA)基因组保守区域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了快速检测SVA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0.9974;特异性良好,与口蹄疫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不存在交叉反应;对SVA核酸最低检测下限为3.75 copies/μL,而普通PCR最低检测下限为3.75×103 copies/μL;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为均小于5%,重复性良好。本研究建立的SVA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为检测猪水疱性疾病病原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为开展SVA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猪塞内卡病毒 TaqMan荧光定量PCR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塞内卡病毒病的综合概述及防治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彭斌 《中国动物保健》 2020年第10期22-23,共2页
猪塞内卡病毒病是由单链正股的小RNA病毒科A型塞内卡病毒(SVA)引起的育肥猪口鼻黏膜、口边缘、鼻镜、蹄冠等部位发生水泡和溃疡;新生仔猪常发生腹泻或因毒血症致死、死亡率极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动物传染疫病。本病传染性强... 猪塞内卡病毒病是由单链正股的小RNA病毒科A型塞内卡病毒(SVA)引起的育肥猪口鼻黏膜、口边缘、鼻镜、蹄冠等部位发生水泡和溃疡;新生仔猪常发生腹泻或因毒血症致死、死亡率极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动物传染疫病。本病传染性强,特别是对哺乳期母猪的产奶和幼猪的危害性极大,常与口蹄疫、猪水泡病混合感染或继发猪瘟、猪蓝耳病等烈性传染病,必将给养殖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本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等要点进行全面综述,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塞内卡病毒 流行病学 鉴别诊断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塞内卡病毒病的流行和防控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天芝 于新友 《猪业科学》 2019年第2期96-97,共2页
猪塞内卡病毒病是由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各品种和日龄猪均可感染,成年猪感染后受到的危害较轻,仔猪感染后可表现为腹泻及神经症状,死亡率高。文中主要就有关猪塞内卡病毒病的病原学、流... 猪塞内卡病毒病是由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各品种和日龄猪均可感染,成年猪感染后受到的危害较轻,仔猪感染后可表现为腹泻及神经症状,死亡率高。文中主要就有关猪塞内卡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塞内卡病毒 诊断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2年甘肃地区猪塞内卡病毒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6
作者 丁凯璐 马雪青 +9 位作者 韩庆彦 杨吉飞 兰喜 付元芳 李坤 李平花 卢曾军 刘在新 刘霞 孙普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25年第4期206-212,共7页
塞内卡病毒(SVA)是一种引发猪水疱性疫病的新发病原体,已趋于全球性传播。为了解甘肃地区猪群中SVA的流行现状和分布情况,本研究收集了2020—2022年甘肃地区猪场血清样品,利用SVA中和抗体竞争ELISA方法检测SVA抗体水平,并对2022年血清... 塞内卡病毒(SVA)是一种引发猪水疱性疫病的新发病原体,已趋于全球性传播。为了解甘肃地区猪群中SVA的流行现状和分布情况,本研究收集了2020—2022年甘肃地区猪场血清样品,利用SVA中和抗体竞争ELISA方法检测SVA抗体水平,并对2022年血清样品进行了细胞中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共检测猪血清样品2324头份,其中2020年505头份、2021年1100头份、2022年719头份,SVA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3%、3.8%、22.2%,总阳性率和场阳性率分别为23.5%和42.8%;ELISA方法与细胞中和试验的符合率阳性血清为95.45%,阴性血清为97.22%。结果表明,尽管近3年来猪SVA疫情在国内未见报道,但甘肃地区猪群中仍存在SVA隐性传播或者潜伏感染。本研究首次连续监测了甘肃地区猪群中SVA的流行状况,这为本地区乃至全国的SVA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流行病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病毒 猪塞内卡病毒 流行病学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塞内卡谷病毒VP1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2
7
作者 莫红芳 石宗承 +6 位作者 陆晶山 何东贤 杨延辉 梁淑芳 俸祥仁 钱平 韦巧燕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75-2183,共9页
【目的】原核表达猪塞内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VP1蛋白,制备SVV-CH-HB2016 VP1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分析其抗原性,为进一步研发SVV病毒诊断试剂盒和亚单位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SVV-CHHB2016 VP1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 【目的】原核表达猪塞内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VP1蛋白,制备SVV-CH-HB2016 VP1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分析其抗原性,为进一步研发SVV病毒诊断试剂盒和亚单位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SVV-CHHB2016 VP1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构建质粒pUCK/VP1-opt,双酶切后连接至pET-28a(+)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VP1。将重组质粒pET-28a-VP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分子伴侣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重组VP1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VP1蛋白的反应原性,并以包涵体变性和复性方式纯化。随后将VP1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分离血清获得重组VP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以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抗体的效价水平,以Protein A+G Agarose抗体纯化试剂盒纯化多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法验证多克隆抗体与SVV-CH-HB2016毒株反应的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VP1,在IPTG终浓度为0.1 mmol/L、37℃诱导4 h条件下,重组VP1蛋白成功表达并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重组VP1蛋白可与His-Tag Mouse mAb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经变性和复性纯化的重组包涵体蛋白纯度和浓度均较高;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多克隆抗体的效价为1∶32000;纯化后的抗体无明显杂带,纯度大于90.0%;Western blotting和IFA鉴定结果表明,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SVV-CH-HB2016毒株,重组VP1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结论】通过原核表达SVV VP1蛋白获得的重组VP1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良好,可作为诊断试剂盒及亚单位疫苗研制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病毒 VP1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A型塞内卡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花群俊 林彦星 杨仕标 《云南畜牧兽医》 2019年第3期27-30,共4页
摘要:猪A型塞内卡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猪传染病病毒,可以引起猪鼻镜及蹄冠处出现水疱、溃烂,从而导致跛足甚至死亡,其临床症状与口蹄疫、水泡性口炎和猪水泡病等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传染病相似。对猪A型塞内卡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 摘要:猪A型塞内卡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猪传染病病毒,可以引起猪鼻镜及蹄冠处出现水疱、溃烂,从而导致跛足甚至死亡,其临床症状与口蹄疫、水泡性口炎和猪水泡病等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传染病相似。对猪A型塞内卡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猪A型塞内卡病毒的深入研究、防控及做好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内病毒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塞内卡谷病毒和圆环病毒2型嵌合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制备与抗体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何至远 吴冬荀 +4 位作者 张贺楠 王飞 吴珊珊 刘昕泽 肖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31,37,共6页
为了防控猪场塞内卡谷病毒(SVV)和圆环病毒2型(PCV2)的混合感染,本试验建立了一种猪SVV、PCV2嵌合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制备方法并进行抗体检测。试验将猪SVV P 1基因部分VP 3序列替换为PCV2 ORF 2基因C端部分多肽序列,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 为了防控猪场塞内卡谷病毒(SVV)和圆环病毒2型(PCV2)的混合感染,本试验建立了一种猪SVV、PCV2嵌合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制备方法并进行抗体检测。试验将猪SVV P 1基因部分VP 3序列替换为PCV2 ORF 2基因C端部分多肽序列,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表达猪SVV、PCV2嵌合重组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将病毒培养物纯化,经蛋白检测及电镜观察确定成功构建猪SVV、PCV2嵌合病毒样颗粒(大小约30 nm)。结果表明,制备的猪SVV、PCV2嵌合病毒样颗粒疫苗可使试验猪同时产生针对猪SVV和PCV2的特异性抗体,充分显示出其作为一种针对猪场SVV和PCV2合并感染的安全有效疫苗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病毒 圆环病毒2型 嵌合病毒样颗粒疫苗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塞内卡病毒VP1结构蛋白在昆虫杆状病毒中的表达与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斌 刘建奇 +5 位作者 张杰 韩宇 巨敏莹 乌吉斯古楞 宋庆庆 关平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12期114-119,共6页
目前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u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BEVS)中表达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结构蛋白VP1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将VP1基因通过限制性酶切位点插入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 I,然后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载体转... 目前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u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BEVS)中表达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结构蛋白VP1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将VP1基因通过限制性酶切位点插入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 I,然后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载体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蓝白斑筛选,对鉴定正确的菌落提取质粒。将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待有明显细胞病变后收获重组杆状病毒rBac-I-VP1,并进行病毒滴度测定。随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V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rBac-I-VP1滴度为6.8×105 pfu/mL;Western Blot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27 kDa的表达产物,且其能够被SVA兔阳性多克隆血清识别;IFA试验显示,VP1蛋白能够在Sf9细胞内表达。结果表明,本研究利用BEVS表达的SVA VP1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为其后期功能研究及SVA诊断试剂研制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塞内卡病毒 VP1蛋白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A型塞内卡毒株CH-01-2015的溶瘤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如意 高龙 +3 位作者 韩晓晖 龚文成 孙媛 马静云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0-46,共7页
为探究猪A型塞内卡毒株(SVA)CH-01-2015的溶瘤效果,本试验以SVA CH-01-2015为研究对象,在体外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细胞活性测定检测该毒株对前列腺癌细胞(PC-3)、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299、A549)、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胶质瘤细胞(U2... 为探究猪A型塞内卡毒株(SVA)CH-01-2015的溶瘤效果,本试验以SVA CH-01-2015为研究对象,在体外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细胞活性测定检测该毒株对前列腺癌细胞(PC-3)、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299、A549)、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胶质瘤细胞(U251)和宫颈癌细胞(Hela)共6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情况,通过病毒复制动力学测定检测SVA CH-01-2015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复制情况;在体内,通过PC-3裸鼠荷瘤试验检测SVA CH-01-2015的溶瘤效果,通过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病毒的复制以及治疗后肿瘤组织的形态变化。体外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感染SVA CH-01-2015的PC-3、H1299和Ishikawa肿瘤细胞被显著裂解,而U251、A549和Hela肿瘤细胞形态无显著变化;且与对照组细胞相比,SVA CH-01-2015毒株能极显著杀伤PC-3、H1299和Ishikawa肿瘤细胞(P<0.01),对U251、A549和Hela肿瘤细胞几乎无杀伤作用(P>0.05);以感染复数(MOI)为1的SVA CH-01-2015分别感染6种肿瘤细胞,其在PC-3、H1299和Ishikawa中复制能力极强,在U251和A549中复制能力较弱,在Hela中基本不复制。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静脉单针、瘤内单针和瘤内2针注射10^(8) TCID_(50)/针的SVA CH-01-2015均能极显著抑制PC-3裸鼠移植瘤的生长(P<0.01),且瘤内2针注射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P<0.01)。结果表明,SVA CH-01-2015能显著杀伤PC-3、H1299和Ishikawa肿瘤细胞,对U251、A549和Hela肿瘤细胞无杀伤作用,且该病毒能抑制体内PC-3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瘤内2针注射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内病毒 溶瘤病毒 人前列腺癌细胞P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