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晚更新世猛犸象(Mammuthus)扩散事件的探讨 被引量:25
1
作者 金昌柱 徐钦琦 郑家坚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53,共7页
大型哺乳动物真猛犸象在晚更新世时曾广泛分布北半球辽阔的地区。据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它曾覆盖了从北纬55°到北纬35°的广大区域。已发现的众多猛犸象化石地点中,有不少已作过详细的同位素年代测定。从生物地层学和同位... 大型哺乳动物真猛犸象在晚更新世时曾广泛分布北半球辽阔的地区。据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它曾覆盖了从北纬55°到北纬35°的广大区域。已发现的众多猛犸象化石地点中,有不少已作过详细的同位素年代测定。从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角度,纵观真猛犸象从极地侵入我国境内及其繁盛衰亡的演变史,不难看出真猛犸象在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晚期曾有过两次比较集中的活动高潮,并每次都伴随有明显的向南迁徙。它的第一次南迁大致发生在距今3.4-2.6万年前(或可能略早),策二次南迁大致发生在距今2.3-1.2万年前。真猛犸象的这两次南迁活动与本次冰期两次较明显的冷暖交替的小气候波动在时间上大体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晚更新世 猛犸 扩散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大布苏国家重点化石产地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军 尹勇前 +1 位作者 李涛 金利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2-878,共7页
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是晚更新世时期北半球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哺乳动物群,该动物群的化石在中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其演化、发展乃至灭绝与古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综述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概况,从动物组合、古地理分布、古生态... 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是晚更新世时期北半球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哺乳动物群,该动物群的化石在中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其演化、发展乃至灭绝与古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综述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概况,从动物组合、古地理分布、古生态环境等方面介绍了该生物群之全貌。以吉林省大布苏国家重点化石产地为例,对该产地出土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标本进行了最新的统计(分属6目13科21属23种),对其化石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在东北地区深入开展该动物群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布苏化石产地 猛犸 披毛犀 动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猛犸象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建恩 邵兆刚 +5 位作者 孟宪刚 朱大岗 余佳 王津 陈麒光 权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0-733,共4页
在青海共和盆地晚更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象类化石,对化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依据牙片的釉质层、齿脊频率等特征初步鉴定为猛犸象类化石,并在同一层位发现了钙化树木化石。结合区域地质以及产出猛犸象属化石地层的沉积学特征... 在青海共和盆地晚更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象类化石,对化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依据牙片的釉质层、齿脊频率等特征初步鉴定为猛犸象类化石,并在同一层位发现了钙化树木化石。结合区域地质以及产出猛犸象属化石地层的沉积学特征、孢粉组合等的简要分析认为,共和盆地晚更新世晚期为干燥寒冷的气候环境。这一发现有助于认识中国猛犸象属动物的迁徙过程,以及青藏高原晚更新世的生物演化、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同时,也为研究青藏高原第四纪以来生物进化、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与古环境变迁等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共和盆地 青藏高原 猛犸象属化石 晚更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猛犸牙的谱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尹作为 罗琴凤 +4 位作者 郑晨 包德清 李笑路 李玉玲 陈全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38-2342,共5页
由于市场上出现猛犸牙饰品并且与现代大象象牙饰品极为相似,本文通过宝石常规测试、红外光谱、X粉晶衍射等研究手段,分析了猛犸牙的谱学特征并与象牙进行了比较。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包括:两种牙在折射率和比重方面非常接近,猛犸牙折... 由于市场上出现猛犸牙饰品并且与现代大象象牙饰品极为相似,本文通过宝石常规测试、红外光谱、X粉晶衍射等研究手段,分析了猛犸牙的谱学特征并与象牙进行了比较。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包括:两种牙在折射率和比重方面非常接近,猛犸牙折射率在1.52~1.53,大象象牙折射率在1.54~1.55,猛犸牙比重平均值为1.77,大象象牙比重平均值为1.72;采用Schreger纹夹角来区分猛犸牙和大象象牙时要注意:因为二者除了在各自牙体外层夹角不同外(本次猛犸牙样品"Schreger"纹理的夹角100°,而大象象牙夹角115°),在牙体中层和内层的夹角它们二者大小是相似的以至于无法区分,另外通常亚洲象牙外层"Schreger"纹理的夹角小于120°,而非洲象牙则大于120°(这个区别可以用来鉴定亚洲和非洲象牙);通过红外光谱显示:与水分子有关的3 319,1 642,1 557cm-1吸收峰在象牙中较明显,而猛犸牙中则较微弱;与胶原蛋白有关的吸收峰2 927和2 855cm-1在象牙中表现得较为明显,而在猛犸牙中极其微弱,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的埋藏,猛犸牙牙质中的胶原蛋白、结晶水已严重损失;X射线粉晶衍射结果表明猛犸牙的衍射峰比象牙的分裂更为明显、峰变尖锐,说明虽经几千年地下埋藏,猛犸牙中羟基磷灰石晶体结晶度有所提高。由此表明,猛犸牙经过埋藏后其有机物流失的同时无机物结晶程度提高,是鉴别两种牙类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犸 大象象牙 Schreger纹 红外光谱 X粉晶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猛犸象牙微生长结构和胶原蛋白FTIR光谱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亓利剑 周征宇 +1 位作者 廖宗廷 马婷婷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8-28,共1页
猛犸象属古脊椎动物,哺乳纲(Lambert,1990),曾生存于欧亚大陆北部及北美洲北部晚更新世的冻原地带(Diana,2006),现存的猛犸象牙多呈半化石状态。目前,市场面市的猛犸象牙多源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冻土层中。
关键词 猛犸 胶原蛋白 生长结构 羟基磷灰石 晚更新世 欧亚大陆 古脊椎动物 俄罗斯 石化作用 西伯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圈沟遗址古地磁测年结果在欧亚大陆猛犸象演化研究上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魏光飚 Adrian M.LISTER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244,共2页
河北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古地磁测年结果(朱日祥等,2004)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其确立了远古人类在亚洲北部首次出现的最早年代.除人类文化遗物外,马圈沟遗址还同时出土了大批对于我们理解上新世-更新世期间哺乳动物演化具有重要价值... 河北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古地磁测年结果(朱日祥等,2004)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其确立了远古人类在亚洲北部首次出现的最早年代.除人类文化遗物外,马圈沟遗址还同时出土了大批对于我们理解上新世-更新世期间哺乳动物演化具有重要价值的化石材料.尤其重要的是该遗址第三文化层中的真象类牙齿标本("Elephas sp.":朱日祥等,2004),已被鉴定为草原猛犸象(Mammuthus trogontherii)(魏光飚等,2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测年 猛犸 遗址 欧亚大陆 泥河湾盆地 文化遗物 动物演化 古人类 更新世 上新世 文化层 sp. 化石 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兰猛犸食品公司与北京瑞富行食品公司签署北方地区分销协议签字仪式
7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3-53,共1页
在6月15日的第七届国际食品、饮料、酒店设备、餐饮设备、烘焙及零售设备供应及服务展览会上,波兰猛犸食品公司(Mamut)作为本次展会的参展商,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波兰猛犸食品公司与北京瑞富行食品公司签署北方地区分销协议签字仪... 在6月15日的第七届国际食品、饮料、酒店设备、餐饮设备、烘焙及零售设备供应及服务展览会上,波兰猛犸食品公司(Mamut)作为本次展会的参展商,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波兰猛犸食品公司与北京瑞富行食品公司签署北方地区分销协议签字仪式。一方面,实现波兰猛犸食品公司去年以来对大力开拓中国市场的承诺: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公司 签字仪式 北方地区 猛犸 波兰 协议 北京 设备供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猛犸战车 苏联IS系列重型坦克终极版
8
作者 雅科夫 徐辰 《国际展望》 2001年第21期82-85,共4页
您听说过“红色警报”游戏吗?里面对苏联军队妖魔化的描写,令人倒胃。不过,这倒也说明西方世界对苏联的一贯恐惧,最能体现这一情绪的要数里面的苏联“猛犸坦克”,事实上在苏联军方的计划中确实是有类似的坦克出现过。这些看上去“... 您听说过“红色警报”游戏吗?里面对苏联军队妖魔化的描写,令人倒胃。不过,这倒也说明西方世界对苏联的一贯恐惧,最能体现这一情绪的要数里面的苏联“猛犸坦克”,事实上在苏联军方的计划中确实是有类似的坦克出现过。这些看上去“不正常”的巨型坦克从没有登上战场,虽然它们的用途只有一个:征服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犸战车 重型坦克 苏联 IS-4 军事历史 武器装备 作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麦和美国科学家用来自俄罗斯冻土带的猛犸毛发样本破解猛犸线粒体DNA序列。有助于阐明猛犸灭绝之谜
9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8-79,共2页
据中国生物网2007年9月30日消息以及同日《参考消息》援引英国《泰晤士报}2007年9月28日文章。丹麦哥本眙根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利用“合成测序法”(SBS)从来自西伯利亚冻土带的10头猛犸毛发标本中,测得了猛犸的... 据中国生物网2007年9月30日消息以及同日《参考消息》援引英国《泰晤士报}2007年9月28日文章。丹麦哥本眙根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利用“合成测序法”(SBS)从来自西伯利亚冻土带的10头猛犸毛发标本中,测得了猛犸的线粒体DNA完整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线粒体DNA 冻土带 科学家 DNA序列 猛犸 毛发 丹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科学家希望利用克隆技术在5或6年内复活猛犸象
10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4-75,共2页
据2011年1月20日《参考消息》援引美国《大众科学》网站2011年1月18日报道,日本京都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入谷秋良领导的一组日本科研人员已经开始用新的克隆技术复活灭绝已久的长毛猛犸象,他们希望在5或6年内取得成功。
关键词 日本科学家 克隆技术 猛犸 复活 利用 《大众科学》 日本京都大学 科研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科学家用200毫克骨骼重建了长毛象(真猛犸)线粒体DNA
11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69,共1页
据2005年12月20日《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巴黎12月18日电称,德国科学家于2005年12月18日在美国《自然》杂志网站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明了一项技术,可以利用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的一座长毛象(真猛犸)坟墓中取得的200毫克骨骼,重... 据2005年12月20日《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巴黎12月18日电称,德国科学家于2005年12月18日在美国《自然》杂志网站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明了一项技术,可以利用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的一座长毛象(真猛犸)坟墓中取得的200毫克骨骼,重建长毛象的线粒体DNA。报告说,研究人员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复制了46个基因组序列片段,经过重新排列得到了这种生物的线粒体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德国科学家 长毛象 猛犸 骨骼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家用 《自然》杂志 基因组序列 西伯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利时发现史前犬遗骸:嘴含猛犸象骨头
12
《中国工作犬业》 2012年第1期58-58,共1页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比利时古生物学家发现5头史前狗的遗骸,遗骸上还留有史前人类为这些爱犬举行“葬礼”的痕迹,证实了人类与狗漫长的友谊。
关键词 比利时 遗骸 猛犸 发现史 骨头 古生物学家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浅覆盖区岩溶储层特征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17
13
作者 淡永 梁彬 +3 位作者 张庆玉 曹建文 李景瑞 郝彦珍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8,共9页
哈拉哈塘奥陶系浅覆盖区发育缝洞型储层,勘探效果较好。基于地震层位数据、钻井资料对该区进行古地貌恢复及古水系刻画,表明良里塔格岩溶期古地貌以丘丛洼地为主,南部发育了多条切穿至一间房组河流(河流深度大于50m);前志留纪岩溶期以... 哈拉哈塘奥陶系浅覆盖区发育缝洞型储层,勘探效果较好。基于地震层位数据、钻井资料对该区进行古地貌恢复及古水系刻画,表明良里塔格岩溶期古地貌以丘丛洼地为主,南部发育了多条切穿至一间房组河流(河流深度大于50m);前志留纪岩溶期以微岩溶地貌为主,水系由北往南汇入岩溶湖。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剖面等资料,总结浅覆盖区储层有3种类型:洞穴型、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垂向上分布两套储层:上部一间房组裂缝-孔洞储层,下部鹰山组洞穴储层;横向上上部储层分布于浅覆盖区,下部储层分布可延至桑塔木组覆盖区。综上探讨浅覆盖区岩溶储层形成机理,认为下部储层带形成于良里塔格岩溶期径流带岩溶,南部深切河流为径流排泄点控制了储层发育;而上部储层带形成于前志留纪岩溶期径流带岩溶,南部岩溶湖为径流排泄区,控制了上部储层带发育。结合现代美国猛犸洞穴系统的特征,提出哈拉哈塘浅覆盖下碳酸盐岩两类岩溶模式,为下一步储层预测和勘探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作用 岩溶湖 鹰山组 地震剖面 径流溶蚀带 猛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本、化石、活化石及孑遗生物概念的辨析
14
作者 周爽楠 魏朝明 《生物学教学》 2012年第11期64-64,共1页
有这样一道题目:在西伯利亚冻土层中,曾挖掘出的保存完好的猛犸象,解冻后皮肤及肌肉仍有弹性。在生物进化研究中,此猛犸象最做:A.标本;B.活化石;C.化石;D.孑遗生物。
关键词 孑遗生物 活化石 标本 西伯利亚 生物进化 猛犸 冻土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委推荐
15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7-198,共2页
Nature|百万年前的古DNA数据反映猛犸象遗传历史。古DNA数据可以直接反映生物种群演化的动态历史。虽然DNA片段在理想环境下的理论保存时间超过一百万年,但是由于古DNA保存受到诸多条件的影响,现有古DNA研究难以涉及更新世物种形成等早... Nature|百万年前的古DNA数据反映猛犸象遗传历史。古DNA数据可以直接反映生物种群演化的动态历史。虽然DNA片段在理想环境下的理论保存时间超过一百万年,但是由于古DNA保存受到诸多条件的影响,现有古DNA研究难以涉及更新世物种形成等早期演化问题。此前研究获取的古DNA数据最早只能追溯到78~56万年前,近日,瑞典古遗传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出土的3例更新世早、中期猛犸象牙中,成功提取并测序了核基因信息,其中2例距今时间超过一百万年(2021年2月17日在线发表,doi:10.1038/s41586-021-032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冻土层 古DNA 物种形成 猛犸象牙 更新世 核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生物
16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70,共1页
我国新疆五彩湾发掘出生活在1.6亿年前的小型食肉恐龙“五彩冠龙”化石,很可能是霸王龙始祖;我国云南双柏县发现面积达两百平方公里的恐龙化石带;我国吉林九台市新开村出土猛犸象和披毛犀化石;我国九龙山侏罗纪岩层发现的一种类似... 我国新疆五彩湾发掘出生活在1.6亿年前的小型食肉恐龙“五彩冠龙”化石,很可能是霸王龙始祖;我国云南双柏县发现面积达两百平方公里的恐龙化石带;我国吉林九台市新开村出土猛犸象和披毛犀化石;我国九龙山侏罗纪岩层发现的一种类似海狸的动物化石改写了哺乳动物进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 化石带 哺乳动物 动物化石 霸王龙 双柏县 披毛犀 猛犸 进化史 侏罗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活灭绝动物
17
作者 蓉钰 《绿色中国》 2013年第4期56-57,共2页
中生代的霸主恐龙,翱翔天际的旅鸽,披满长毛的猛犸象……这些动物现在肉体已经灭绝,但它们的基因却一直被保留在博物馆的标本和化石中,有的已经超过了20万年的历史。
关键词 灭绝动物 复活 中生代 猛犸 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积薄发的竹子
18
作者 薛江锋 《国土绿化》 2021年第6期59-59,共1页
北方少见竹子,陕西韩城叫“竹园”的村子倒有好几个,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文人情结,还是这里本来就适宜竹子生长?转念一想,韩城古城博物馆展示的猛犸象牙不就是在黄河岸边发现的吗?沧海桑田,谁能说得清那么久远的故事。小时候... 北方少见竹子,陕西韩城叫“竹园”的村子倒有好几个,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文人情结,还是这里本来就适宜竹子生长?转念一想,韩城古城博物馆展示的猛犸象牙不就是在黄河岸边发现的吗?沧海桑田,谁能说得清那么久远的故事。小时候,曾祖父常讲黄河滩里能种稻米,我们不信。结果,前两年还真种了出来,吃过的人都说香得很。既然如此,谁能说北方就不能种竹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情结 黄河岸边 陕西韩城 黄河滩 厚积薄发 竹子 猛犸象牙 转念一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科学家的合作研究发现,耐寒动物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
19
《生物学教学》 2012年第3期75-75,共1页
据2011年9月2日《文汇报》报道,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中外科学家的一项共同研究揭示,猛犸象、披毛犀等耐寒动物的发源地是青藏高原。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科学家 发源地 动物 耐寒 合作 《科学》杂志 猛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