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猕猴桃溃疡病菌对春雷霉素的敏感基线建立及抗性风险分析
1
作者 何维鹏 刘巍 +2 位作者 刘万才 黄丽丽 秦虎强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9-966,共8页
为建立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syringaepv.actinidiae(Psa)]对春雷霉素的敏感基线,评估对春雷霉素的抗药性风险,本研究采取室内皿内抑菌圈测定法和离体枝条接种法,分别测定了陕西不同来源的35株Psa菌株对春雷霉素的敏感性、抗性突... 为建立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syringaepv.actinidiae(Psa)]对春雷霉素的敏感基线,评估对春雷霉素的抗药性风险,本研究采取室内皿内抑菌圈测定法和离体枝条接种法,分别测定了陕西不同来源的35株Psa菌株对春雷霉素的敏感性、抗性突变体致病力、遗传稳定性及春雷霉素与不同杀菌剂间的交互抗性等。结果显示:35株Psa菌株对春雷霉素的EC50值呈正态分布,未发现敏感性显著下降的菌株,其平均EC50值(138.92μg/mL)可作为猕猴桃溃疡病菌对春雷霉素的敏感基线;对选取的M227、PSA-7和PSA-27菌株进行抗药性驯化诱导,均获得抗性突变体,其EC50值由原来的44.16μg/mL、54.06μg/mL、46.92μg/mL分别增加为358.76μg/mL、436.17μg/mL、559.61μg/mL;将抗性菌株在LB培养基上连续培养12代,Psa菌株的抗药性能够稳定遗传;春雷霉素抗性菌株与中生菌素、梧宁霉素、氢氧化铜药剂等易产生交互抗性,与宁南霉素不产生交互抗性;在未使用春雷霉素处理条件下,M227,PSA-27抗药性突变体相较于亲本菌株致病力减弱;而离体枝条喷施春雷霉素后接种抗性菌株相较于亲本菌株病斑更大、致病力更强。综上表明春雷霉素在生产实际使用中存在抗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菌 敏感基线 抗药性 致病力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溃疡病菌Ⅲ型效应蛋白HopAH1的三维结构与生化功能分析
2
作者 张馨怡 郭宝佃 +2 位作者 韩晨阳 赵延存 刘凤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127,共7页
猕猴桃溃疡病危害严重,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对猕猴桃溃疡病菌14个保守的Ⅲ型效应蛋白进行了功能域预测分析,发现HopAH1属于糖基水解酶超级家族。搜索同源蛋白并结合进化树分析发现,HopAH1与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的效应蛋白亲缘关系较... 猕猴桃溃疡病危害严重,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对猕猴桃溃疡病菌14个保守的Ⅲ型效应蛋白进行了功能域预测分析,发现HopAH1属于糖基水解酶超级家族。搜索同源蛋白并结合进化树分析发现,HopAH1与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的效应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他同源蛋白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Alpha Fold2预测三维结构发现,HopAH1具有糖基水解酶GH5家族典型的桶状结构。酶活性测定试验发现HopAH1不能水解槐树豆胶、羧甲纤维素钠以及对硝基苯基-β-D半乳糖苷等3种底物,推测可能存在其他特异性底物。使用农杆菌介导的蛋白瞬时表达体系在本氏烟中表达HopAH1,发现不能引起烟草细胞坏死。研究结果将为HopAH1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菌 效应蛋白 三维结构 生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溃疡病菌拮抗菌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田雪莲 尹显慧 +2 位作者 龙友华 蔡滔 李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79-85,共7页
目的:从不同地区猕猴桃根际土壤中筛选拮抗猕猴桃溃疡病菌的菌株,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为猕猴桃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资源菌。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采用抑菌圈法筛选拮抗菌;通过形态... 目的:从不同地区猕猴桃根际土壤中筛选拮抗猕猴桃溃疡病菌的菌株,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为猕猴桃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资源菌。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采用抑菌圈法筛选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从土壤中共分离到288株放线菌,其中编号为NA-TXL-1的菌株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拮抗效果最佳,采用预防法、治疗法进行盆栽实验,发酵原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06%、55.62%,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抗生链霉菌。其最佳发酵配方和培养条件为:乳糖30 g/L、酵母粉3 g/L、NaCl 1 g/L、K_2HPO_4 0.5 g/L、MgSO_4·7H_2O 0.5 g/L、FeSO_4 0.01 g/L,种子培养基为乳糖-酵母粉培养基,接种量为2%,起始pH值为7.0,发酵原液、上清液、重悬液分别培养5、14、5 d。结论:经鉴定,拮抗菌株为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对猕猴桃溃疡病菌具有更好的拮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菌 拮抗菌 筛选 鉴定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MA-qPCR建立快速检测猕猴桃溃疡病菌活菌的方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大祥 殷幼平 +1 位作者 王中康 熊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3-148,共6页
利用叠氮溴乙锭(ethidium monoazide bromide,EMA)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相结合(EMA-qPCR),建立了一种有效快速检测猕猴桃溃疡病菌活菌的方法。以猕猴桃溃疡病菌ITS序列为检测靶标,菌体经EMA渗透处理,再进行qPCR特异性扩增。结果显示,q... 利用叠氮溴乙锭(ethidium monoazide bromide,EMA)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相结合(EMA-qPCR),建立了一种有效快速检测猕猴桃溃疡病菌活菌的方法。以猕猴桃溃疡病菌ITS序列为检测靶标,菌体经EMA渗透处理,再进行qPCR特异性扩增。结果显示,qPCR检测灵敏度为2cfu;当EMA的浓度为2.0μg/mL时,能有效抑制1.0×10~7 cfu/mL经高温灭活的死菌的扩增,对活菌的扩增没有影响。当活菌数在1.0×10~1~1.0×10~5 cfu范围内,每个qPCR反应体系中活菌数与Ct值呈线性相关(R^2=0.988)。不同温度处理活菌菌悬液后用EMA-qPCR检测猕猴桃溃疡病菌的存活情况并与平板计数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待检样品可在4℃和20℃短期保存。对疑似带病猕猴桃材料进行EMA-qPCR检测,结果表明能减少猕猴桃溃疡病菌PCR的假阳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EMAqPCR方法是一种有效检测猕猴桃溃疡病菌活菌的方法,能有效避免PCR检测实际样品可能造成的假阳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菌 叠氮溴乙锭 实时荧光定量PCR 活菌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羟基双萘醛提取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魏海娟 刘萍 +1 位作者 杨燕 吴云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30,136,共6页
【目的】探讨多羟基双萘醛提取物(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syingae pv.actinidiae)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抑菌圈法和猕猴桃苗盆栽接菌的方法,测定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在7年树龄的猕猴桃树上进行田间... 【目的】探讨多羟基双萘醛提取物(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syingae pv.actinidiae)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抑菌圈法和猕猴桃苗盆栽接菌的方法,测定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在7年树龄的猕猴桃树上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分析WCT对猕猴桃苗各处理的多酚氧化酶(PPO)与过氧化氢酶(POD)活性及病程相关蛋白的诱导情况。【结果】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11.5 mg/mL;猕猴桃苗接种WCT和病原菌后,其PPO和POD活性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WCT预防处理的PPO和POD活性均较其他处理高;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显示,WCT处理和接种猕猴桃溃疡病原菌均可诱导产生分子质量为35 ku的蛋白。【结论】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在猕猴桃树上涂药可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进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羟基双萘醛 猕猴桃溃疡病菌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溃疡病菌对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春游 赵志博 +2 位作者 吴玉星 黄丽丽 高小宁 《中国果树》 2016年第6期59-62,共4页
采用室内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了2010—2013年分离自陕西省关中地区的102株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对链霉素的抗性水平。Psa对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79.4%供试Psa菌株的MIC为25~35 mg/L,15... 采用室内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了2010—2013年分离自陕西省关中地区的102株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对链霉素的抗性水平。Psa对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79.4%供试Psa菌株的MIC为25~35 mg/L,15.7%菌株的MIC≥45 mg/L,仅有4.9%菌株的MIC为15 mg/L。进一步对不同地理来源Psa菌株的MIC进行分析发现,来源于意大利的Psa菌株的MIC明显低于来源于陕西省关中地区的供试菌株。不同猕猴桃品种来源的Psa菌株的MIC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分离自‘红阳’品种的菌株的MIC明显高于分离自‘秦美’品种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菌 硫酸链霉素 抗药性 陕西 关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露 何芬 +5 位作者 秦智慧 李添琼 唐靖文 王国立 任秀秀 吴石平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40,143,共5页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22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2%纳米银溶液、0.3%四霉素水剂、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78%波尔·锰锌可...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22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2%纳米银溶液、0.3%四霉素水剂、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溃疡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86 5、0.092 8、1.104 4、2.296 5、3.671 4和5.228mg/L;20%甲磺酰菌唑可湿性粉剂、99.8%硝酸银、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80%乙蒜素乳油对病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EC50分别为11.416、13.981、16.952 3和20.102 5mg/L。选用5种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3%四霉素水剂效果最好,平均防效为71.06%;其次为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0.2%纳米银溶液、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平均防效分别为70.39%、63.31%和53.78%;而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平均防效为44.80%;此研究为修文猕猴桃溃疡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菌 杀菌剂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修文猕猴桃溃疡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露 谭清群 +4 位作者 李添琼 唐靖文 秦智慧 王国立 吴石平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探明贵州修文地区猕猴桃上溃疡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在修文县多个贵长猕猴桃果园采集感染溃疡病的猕猴桃枝条、叶片、花蕾等材料进行病菌分离,对分离到的病菌进行16SrDNA鉴定及ERIC-PC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所得的35株病菌均为P... 为探明贵州修文地区猕猴桃上溃疡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在修文县多个贵长猕猴桃果园采集感染溃疡病的猕猴桃枝条、叶片、花蕾等材料进行病菌分离,对分离到的病菌进行16SrDNA鉴定及ERIC-PC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所得的35株病菌均为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在相似系数为0.808时可分为4个类群,且无明显的采集地、采集部位聚类现象,呈现出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菌 遗传多样性 ERIC-PCR 修文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溃疡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谢锦添 俞超 +2 位作者 谭志文 吴月燕 马立孟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共5页
为建立猕猴桃溃疡病PSA病原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hrpW基因设计一对引物P3F/P5R,扩增片段大小为247bp,构建该片段的阳性质粒用于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制作;评价引物的灵敏度、特异性,并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 为建立猕猴桃溃疡病PSA病原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hrpW基因设计一对引物P3F/P5R,扩增片段大小为247bp,构建该片段的阳性质粒用于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制作;评价引物的灵敏度、特异性,并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出PSA病原菌,灵敏度为100fg/μL。以采集的无病症和有病症猕猴桃枝条为样品,本方法可检测到无病症枝条中最低浓度为8.45×10-5 ng/μL的PSA病原菌。本实验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猕猴桃溃疡病菌方法可用于猕猴桃溃疡病感病样品的早期诊断,对该病原菌的预防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四川省猕猴桃溃疡病菌潜在地理分布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茹琳 刘原 +5 位作者 李庆 沈沾红 陆兴利 赵金鹏 王闫利 王明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47,共10页
近年来,猕猴桃溃疡病在四川各猕猴桃主产区严重发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采用MaxEnt模型分析四川省猕猴桃溃疡病菌潜在分布,并预测2030年代、2050年代、2070年代和2080年代的RCP2.6、RCP4.5和RCP8.5等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适生区变化... 近年来,猕猴桃溃疡病在四川各猕猴桃主产区严重发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采用MaxEnt模型分析四川省猕猴桃溃疡病菌潜在分布,并预测2030年代、2050年代、2070年代和2080年代的RCP2.6、RCP4.5和RCP8.5等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适生区变化。预测结果运用ROC曲线评价模拟准确性。结果表明:所建立13个模型的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AUC(areas under curve)值均高于0.9,达到极高的精度。当前气候条件下,猕猴桃溃疡病菌在四川的高适生区主要位于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和雅安市,中适生区在四川21地市州均有分布。2030年代-2080年代,气候变化情景下,与当前情景相比,高适生区和低适生区区域均显著增加,中适生区区域先增加后减少,不同适生区几何中心位置和迁移规律均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均向北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潜在地理分布 MaxEnt模型 猕猴桃溃疡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效应子Hopz5多克隆抗体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月 陈航 +2 位作者 杨巽喆 李庆 杨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89,共6页
为了建立一种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我们利用致病性极强的PSA3类群特异效应子Hopz5制备的多克隆抗体(PAb-Hopz5),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对样品类型、特异性、灵敏度及田间样品进行检... 为了建立一种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我们利用致病性极强的PSA3类群特异效应子Hopz5制备的多克隆抗体(PAb-Hopz5),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对样品类型、特异性、灵敏度及田间样品进行检测,全面分析了该抗体的特性。结果表明,PAb-Hopz5不仅能够检测发病组织,还能检测人工培养的PSA;即可利用发病组织蛋白,也可利用发病组织浸泡液进行检测。此外,PAb-Hopz5的检测不受PSA侵染时期的影响。PAb-Hopz5与其他供试菌包括P.syringae pv.tomato、P.fluorescens和P.putida等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ELSIA检测菌悬液的最低浓度为3×105CFU/m L,明显低于PCR检测灵敏度,但对田间发病组织样品的检测效果优于PCR。研究表明,PAb-Hopz5可作为猕猴桃溃疡病菌PSA3类群检测用试剂,进而为猕猴桃溃疡病菌提供新的检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菌 PSA3类群 PAb-Hopz5 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溃疡病菌抗铜基因CopB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文力 尹春峰 +3 位作者 刘芳 张云 汤佳乐 卜范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9-126,共8页
【目的】猕猴桃溃疡病菌通过抗铜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而表现出一定的抗铜性,研究抗铜基因对揭示病原菌的抗铜机理、病害的灾变机理以及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明确湖南地区猕猴桃溃疡病菌抗铜基因CopB的序列结构,为进一步研... 【目的】猕猴桃溃疡病菌通过抗铜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而表现出一定的抗铜性,研究抗铜基因对揭示病原菌的抗铜机理、病害的灾变机理以及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明确湖南地区猕猴桃溃疡病菌抗铜基因CopB的序列结构,为进一步研究该病菌的抗铜机理及制订相关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引物copB-F/copB-R对湖南猕猴桃溃疡病菌抗铜基因CopB进行PCR扩增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及编码蛋白质预测。采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ProtParam分析蛋白理化性质,ProtScale预测蛋白亲疏水性,DNAMAN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MEGA5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获得猕猴桃溃疡病菌Psa-FHHY株系、Psa-JSHY株系、Psa-JSJK株系的CopB基因片段为891 bp,编码296个氨基酸,编码的氨基酸不稳定性系数为32.29,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53 kD,理论等电点为4.66,总平均疏水指数(GRAVY)值为-0.342,为亲水性蛋白。BLAST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猕猴桃溃疡病菌与其它猕猴桃溃疡病菌株CopB基因相似性在98.32%以上,与其它丁香假单胞菌属的CopB基因相似性在60.57%~95.06%。【结论】湖南猕猴桃溃疡病菌抗铜基因CopB保守性强,具有较高的系统进化一致性,未出现明显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菌 抗铜基因CopB 克隆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抑菌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富胤 李凤华 +1 位作者 石浩 王仁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2-877,共6页
【目的】研究由黄芩、石菖蒲和丁香等中药组成的提取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机理。【方法】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并对菌体的生长曲线、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性、胞内DNA含量变... 【目的】研究由黄芩、石菖蒲和丁香等中药组成的提取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机理。【方法】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并对菌体的生长曲线、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性、胞内DNA含量变化测定,结合细菌电镜透射图,综合分析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作用机理。【结果】测定得到其最低抑菌浓度为3.1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为12.5 mg/mL。中药复配物可破坏猕猴桃溃疡病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胞内物质溢出,DNA含量降低,还可破坏菌体形态结构,使菌体扭曲变形,生命活性降低。【结论】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机理为影响菌体细胞形态、细胞壁、细胞膜和遗传物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复配物 猕猴桃溃疡病菌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P2.6情景下四川省猕猴桃溃疡病菌潜在分布预测
14
作者 陆兴利 罗伟 +5 位作者 李庆 林姗 王茹琳 游超 郭翔 王明田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8期49-54,共6页
基于当前和RCP2.6情景,选用MaxEnt模型对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在四川省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分析21世纪30年代、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适生区变化。结果表明,利用ROC曲线对模型模拟的准确度进行评... 基于当前和RCP2.6情景,选用MaxEnt模型对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在四川省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分析21世纪30年代、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适生区变化。结果表明,利用ROC曲线对模型模拟的准确度进行评价,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AUC分别介于0.915~0.979和0.924~0.970,预测结果准确。当前气候条件下,猕猴桃溃疡病菌在四川省的高适生区主要位于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和雅安市,中适生区在四川省21地市(州)均有分布。RCP2.6情景下,与当前情景相比,高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均显著增加,中适生区面积显著减少,不同适生区几何中心位置和迁移规律均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均向北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适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溃疡病菌对CuSO 4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宁 高小宁 +3 位作者 陈子璨 王娜娜 秦虎强 黄丽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为明确陕西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对CuSO 4的抗性水平及与copA和copB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使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对分离自陕西省关中地区的84株Psa菌株对于CuSO 4的抗性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 为明确陕西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对CuSO 4的抗性水平及与copA和copB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使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对分离自陕西省关中地区的84株Psa菌株对于CuSO 4的抗性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3株不同抗性水平Psa菌株的基因copA和copB与抗铜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4株Psa菌株MIC分布在3.75~6.25 mmol·L-1范围内;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对CuSO 4的抗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分离自周至的Psa菌株的抗铜水平明显高于眉县。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uSO 4条件诱导下,3株不同抗性水平的菌株抗铜基因copA和copB表达水平与CuSO 4浓度成正相关,且菌株的抗性水平越高,基因copA和copB相对表达水平亦越高。陕西省关中地区的Psa菌株对CuSO 4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水平,且不同地区的Psa菌株的抗性表现出明显差异;copA和copB基因参与了Psa菌株对铜离子的适应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 CuSO 4 抗性水平 抗铜基因 陕西关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杀菌剂筛选
16
作者 甘林 兰成忠 +3 位作者 占仕发 陈艳辉 代玉立 杨秀娟 《福建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0-1288,共9页
【目的】由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侵染引起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危害猕猴桃生产最重要的病害,明确福建地区Psa生物学特征,筛选防治病害的有效杀菌剂,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目的】由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侵染引起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危害猕猴桃生产最重要的病害,明确福建地区Psa生物学特征,筛选防治病害的有效杀菌剂,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板菌落测定法和叶片针刺接种法分别研究病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量和致病力,采用叶面喷药法研究9种杀菌剂(商品推荐浓度)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Psa菌株培养48~72 h,菌量处于相对稳定的增长期,菌株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培养基为LBA、NA培养基,用于病菌接种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LBA培养基,病菌70℃处理10 min后,不能存活。猕猴桃和番茄叶片接种结果显示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均存在差异,大多数菌株表现强致病力。此外,有5种杀菌剂对病害表现出较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60亿芽孢·mL-1解淀粉芽孢杆菌水剂200倍液+3%中生菌素水剂1000倍液、52%甲硫·中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中生菌素水剂1000倍液和18%松酯酸铜乳油500倍液对病害的预防效果分别为82.99%、79.45%、64.92%、58.39%和43.97%,治疗效果分别为76.33%、65.08%、85.80%、52.65%和74.85%,各杀菌剂处理对猕猴桃叶片安全。【结论】明确了福建Psa的生物学特征,筛选出60亿芽孢·mL-1解淀粉芽孢杆菌水剂+3%中生菌素水剂、52%甲硫·中生可湿性粉剂、10%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等对病害表现出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防效介于64.92%~85.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 生物学特征 致病力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Rep-PC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高小宁 郑州 +2 位作者 赵志博 秦虎强 黄丽丽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0-349,共10页
【目的】由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引起的溃疡病是猕猴桃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明确病菌的群体遗传特性将对了解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采用ERIC-PCR(ent... 【目的】由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引起的溃疡病是猕猴桃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明确病菌的群体遗传特性将对了解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采用ERIC-PCR(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和BOX-PCR指纹技术分析了陕西省猕猴桃主要栽培区Psa的遗传特性。【结果】ERIC-PCR聚类结果显示,相似系数为0.626时,72个Psa菌株被分为6个类群,其中供试菌株中的75.7%属于第Ⅱ类群,且菌株无明显的采集地和寄主品种的聚类。BOX-PCR指纹聚类分析可将86个Psa菌株分为8个类群(相似系数为0.668),其中第Ⅰ类群菌株数量最多,占供试菌株数量的69.8%,其地理来源为眉县、周至、杨凌及其全部的意大利供试菌株,其中来源眉县的81.6%的菌株都聚集在该类群;菌株未表现出明显的寄主品种类群。【结论】陕西省猕猴桃溃疡病菌基因组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ERIC-PCR和BOX-PCR多态性分析技术可为我国Psa基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 ERIC-PCR BOX-PC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4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的生物型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代玉立 兰成忠 +3 位作者 甘林 刘晓菲 龚国淑 杨秀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68,共11页
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侵染引起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是全球猕猴桃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细菌病害。为探明福建、安徽、四川和陕西4省Psa菌株的生物型和遗传... 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侵染引起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是全球猕猴桃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细菌病害。为探明福建、安徽、四川和陕西4省Psa菌株的生物型和遗传多样性,用5对PCR特异性引物PsaJ-F/-R、PsaK-F/-R、Tac-F/-R、Con002-F/-R和avrRps4-F1/-R2检测Psa菌株的生物型;用4对PCR引物27F/1492R、PsaF1/R2、gapA-Fps/Rps和rpoD+364s/-1222ps分别扩增16S rRNA、ITS、gapA和rpoD基因,进行多基因联合分析Psa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Tac-F/-R从47株Psa菌株中均能扩增出一条545 bp的特异条带,其他4对引物未扩增出任何条带,说明供试Psa菌株的生物型均为biovar 3。多基因联合分析表明,4省Psa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个群体共检测出2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55。安徽、福建、四川和陕西群体的单倍型数差异较大,分别为1、8、12个和12个。4个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数、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福建群体的多态性最丰富,而安徽群体的多态性最低。AMOVA分析表明,3.6%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间,而96.4%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内,说明种群内变异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遗传分化分析表明,安徽省Psa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高(F_(st)>0.175),福建、四川和陕西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F_(st)<0.017)。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福建省Psa的来源,为阻断Psa的传播和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长期可持续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 生物型 遗传多样性 多基因联合分析 猕猴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P8.5情景下气候变化对四川省猕猴桃溃疡病病菌地理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姗 陆兴利 +4 位作者 王茹琳 李庆 王明田 郭翔 文刚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124-124,125-129,共6页
基于当前和RCP8.5情景,选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猕猴桃溃疡病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在四川省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分析21世纪30年代、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适生区变化。结果表明,利用ROC曲线对模型模拟的准... 基于当前和RCP8.5情景,选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猕猴桃溃疡病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在四川省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分析21世纪30年代、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适生区变化。结果表明,利用ROC曲线对模型模拟的准确度进行评价,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AUC分别介于0.915~0.970、0.924~0.956之间,预测结果准确。当前气候条件下,猕猴桃溃疡病病菌在四川省的高适生区主要位于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和雅安市,中适生区在四川省21地市(州)均有分布。RCP8.5情景下,与当前情景相比,高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均显著增加,中适生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不同适生区几何中心位置和迁移规律均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均向北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适生分析 地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乙醇提取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抑菌机理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裴沪荣 卢明秀 +1 位作者 龙力 龙章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7-485,共9页
【目的】探究黄芩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ESB)对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的抑菌机理,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 【目的】探究黄芩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ESB)对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的抑菌机理,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Psa为研究对象,采用琼脂打孔法评估Psa对ESB的敏感性;通过梯度稀释法确定液体培养时ESB对P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探究1/4MIC、1/2MIC、3/4MIC和MIC下ESB对Psa的作用效果。通过菌液光密度绘制Psa生长曲线、电导率仪测定培养液上清电导率、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AKP)试剂盒检测AKP活性、硫酸亚铁法测定菌体对磷的代谢、氧化还原反应测定呼吸链脱氢酶活性、0.3%固体培养基检测Psa泳动能力;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Psa在MIC处理下的形态变化。【结果】5种ESB浓度作用下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6.00 mm以上,MIC和MBC均为2.4 mg/mL。ESB能抑制Psa生长,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造成电解质、蛋白质外泄,干扰菌体正常的物质和能量代谢;ESB可显著抑制Psa泳动能力,阻碍细胞的迁移。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ESB作用后的Psa菌体形态出现缩短、凹陷、畸形、破裂,细胞质外泄,菌体大量裂解等现象。【结论】ESB可破坏Psa的细胞结构,干扰物质和能量代谢,抑制菌体生长,具有开发成植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乙醇提取物 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