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23p19单克隆抗体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缓解MRL/lpr狼疮小鼠肾炎
1
作者 成炜 宋赛哲 +3 位作者 沈宇 刘翠平 常新 武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0-628,共9页
目的利用MRL/lpr狼疮样小鼠模型,观察白细胞介素23p19亚基(IL-23p19)单克隆抗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8周的雌性MRL/lpr小鼠共3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PBS组(空白对照)、IgG组(同型IgG)、地塞米松(DEX)组(阳性对照)、IL-23p19单克隆抗... 目的利用MRL/lpr狼疮样小鼠模型,观察白细胞介素23p19亚基(IL-23p19)单克隆抗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8周的雌性MRL/lpr小鼠共3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PBS组(空白对照)、IgG组(同型IgG)、地塞米松(DEX)组(阳性对照)、IL-23p19单克隆抗体共分为3个浓度梯度治疗组:LD(1 mg/kg低浓度)、MD(3 mg/kg中浓度)、HD(10 mg/kg高浓度)治疗组。从小鼠12周龄时开始药物干预,尾静脉注射给药。尿蛋白检测试纸检测小鼠尿蛋白含量;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dsDNA抗体的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仪检测小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含量;HE染色法及PAS染色分析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分析肾脏组织内IgG及C3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1型辅助T(Th1)、Th2、Th17、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脾脏相关转录因子表达情况。结果IL-23p19单克隆抗体可以减少MRL/lpr小鼠的尿蛋白水平,减少脾脏的肿大,改善肾功能和降低抗dsDNA抗体水平;缓解MRL/lpr小鼠的肾小球肾炎,并降低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IL-23p19单克隆抗体可显著抑制MRL/lpr小鼠脾脏Th1、Th17细胞比例,上调Treg比例;同时显著下调脾脏转录因子T-bet(T-bet)和视黄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mRNA水平,上调叉头框P3(FOXP3)mRNA水平。结论IL-23p19单克隆抗体对MRL/lpr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能通过调控Th17/Treg之间细胞的平衡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p19单克隆抗体 MRL/lpr狼疮小鼠 免疫表型 狼疮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黄健脾滋肾颗粒调控JAK1/STAT1信号通路对MRL/lpr狼疮小鼠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君洁 黄传兵 +4 位作者 程丽丽 汤忠富 尚双双 李明 刘思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45-4150,共6页
目的 研究芪黄健脾滋肾颗粒(即健脾滋肾方)对MRL/lpr狼疮小鼠Janus激酶1 (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 (STAT1)通路及对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24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4.55 mg/kg)、芪黄健脾滋肾颗粒(3.9 g... 目的 研究芪黄健脾滋肾颗粒(即健脾滋肾方)对MRL/lpr狼疮小鼠Janus激酶1 (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 (STAT1)通路及对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24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4.55 mg/kg)、芪黄健脾滋肾颗粒(3.9 g/kg)和吗替麦考酚酯组(0.26 g/kg),每组6只,另以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给药8周后,检测小鼠24 h尿蛋白、尿总蛋白/尿肌酐、尿白蛋白/尿肌酐水平;采用HE和PAS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免疫荧光(IF)法检测小鼠肾组织p-JAK1、 p-STAT1蛋白表达量;RT-qPCR法检测肾组织JAK1、STAT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Nephrin、 Podocin、 p-JAK1、 pSTAT1、 Bcl-2、 Bax、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芪黄健脾滋肾颗粒组肾组织病理损伤改善,足细胞足突清晰,偶有少量融合;24 h尿蛋白、尿总蛋白/尿肌酐、尿白蛋白/尿肌酐水平均降低(P<0.01);Nephrin、Podocin、 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p-JAK1、 p-STAT1、 Bax、 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芪黄健脾滋肾颗粒可能通过抑制JAK1/STAT1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足细胞凋亡,从而减缓MRL/lpr狼疮小鼠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健脾滋肾颗粒 健脾滋肾方 系统性红斑狼疮 MRL/lpr狼疮小鼠 足细胞损伤 凋亡 JAK/STAT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核pprⅠ基因活体转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可君 夏洪娇 +1 位作者 何淑雅 廖永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93-1297,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耐辐射奇球菌ppr I基因活体转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的氧化应激和疾病活动性指标,探讨其对SLE小鼠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62只纯品系B6. MRL-Faslpr NJU雌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未转染组(20只),pEGFP-c1空载体转染组(2... 目的:通过检测耐辐射奇球菌ppr I基因活体转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的氧化应激和疾病活动性指标,探讨其对SLE小鼠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62只纯品系B6. MRL-Faslpr NJU雌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未转染组(20只),pEGFP-c1空载体转染组(20只),pEGFP-c1-pprⅠ转染组(22只),纯品系C57BL/6健康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20只)。应用活体电转染技术将pEGFP-c1空载体及pEGFP-c1-pprⅠ基因重组质粒转入SLE小鼠股前肌肉。Western blot鉴定转染后SLE小鼠外周血pEGFP-c1和pEGFP-c1-pprⅠ融合基因表达。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氧化应激标志物,ELISA法检测抗ds DNA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补体C4和C-反应蛋白。结果:(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质粒转染一周后均能在小鼠体内成功表达,且无毒副作用;(2)与未转染质粒和pEGFP-c1转染组SLE小鼠相比,pEGFP-c1-pprⅠ转染组SLE小鼠GSH含量显著升高(P<0. 01),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Carbonyls)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显著降低(P<0. 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升高(P<0. 05),血浆抗ds DNA抗体滴度和CRP含量显著降低(P<0. 01),补体C4明显升高(P<0. 05),与健康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与未转染质粒和pEGFP-c1转染组SLE小鼠相比,pEGFPc1-ppr I转染组SLE小鼠淋巴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P<0. 01),与健康小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耐辐射奇球菌ppr I基因活体转染后能在SLE小鼠体内稳定表达且能调节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降低SLE小鼠的疾病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 氧化应激 淋巴细胞凋亡 pprI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怡对狼疮小鼠免疫器官内Th1/Th2细胞比例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非 陈香美 +1 位作者 傅博 候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93-396,共4页
目的 :探讨复方中药肾怡对MRL lpr小鼠免疫器官内Th1 Th2细胞比例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MRL lpr狼疮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 ,从 12周观察到 2 8周后于实验终点处死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胸腺和脾脏中CD4 + CD30 - (Th1)... 目的 :探讨复方中药肾怡对MRL lpr小鼠免疫器官内Th1 Th2细胞比例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MRL lpr狼疮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 ,从 12周观察到 2 8周后于实验终点处死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胸腺和脾脏中CD4 + CD30 - (Th1)、CD4 + CD30 + (Th2 )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 ,进一步对脾细胞进行CD4 + T淋巴细胞分选 ,并于体外利用PHA P进行刺激后 ,通过RT PCR方法检测IL 4 (Th2细胞因子 )和IFN γ(Th1细胞因子 )的表达丰度 ,比较二者的比值在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胸腺中几乎检测不到CD4 + CD30 + T淋巴细胞 ;脾脏中虽可检测到CD4 + CD30 + T淋巴细胞 ,但在未加入PHA P的条件下 ,CD4 + CD30 + T淋巴细胞在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中所占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 ;经PHAP刺激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脾细胞中CD4 + CD30 + T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均明显增加 ,但治疗组中CD4 + CD30 + T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增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将脾细胞中CD4 + T淋巴细胞分选出来后进行RT PCR检测 ,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CD4 + T淋巴细胞所表达IL 4 IFN γ(Th2 Th1)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中药肾怡能够纠正MRL lpr狼疮小鼠脾脏中CD4 + T淋巴细胞在PHA P刺激的条件下朝向Th2过度分化的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怡 狼疮小鼠 免疫器官 TH1/TH2细胞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RL/lpr狼疮小鼠外周B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曾珊 肖游君 +6 位作者 邱茜 李昊 徐思琪 王竞男 石茂华 梁柳琴 许韩师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45-1350,共6页
目的:探讨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RL/lpr狼疮小鼠外周B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12周龄MRL/lpr小鼠分别腹腔注射JQ150 mg/(kg·d)或10%DMSO;每2周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6周后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补体C3、补体C4、... 目的:探讨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RL/lpr狼疮小鼠外周B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12周龄MRL/lpr小鼠分别腹腔注射JQ150 mg/(kg·d)或10%DMSO;每2周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6周后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补体C3、补体C4、抗ds-DNA抗体、ANA及IgG、IgG1、IgG2a、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IgG和C3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B细胞各亚群细胞的比例;RT-qPCR检测脾脏prdm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DMSO组相比,JQ1治疗组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血清BUN、Cr水平明显降低,补体C3、C4水平明显升高,抗ds-DNA抗体、ANA以及IgG、IgG1、IgG2a和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此外,JQ1治疗组小鼠肾小球、肾血管的病理损害程度均明显减轻,肾脏IgG和C3免疫复合物沉积显著减少。同时,JQ1治疗组小鼠脾脏、淋巴结、外周血B细胞中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亚群的比例显著下降;JQ1治疗亦显著抑制狼疮小鼠B细胞内调节浆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prdm1 mRNA表达。结论: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RL/lpr狼疮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通过抑制Blimp1表达进而调节浆细胞分化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BET蛋白可能是SLE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蛋白抑制剂 MRL/lpr狼疮小鼠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A-4Ig对B6.MRL-Faslpr/J狼疮小鼠脾脏Th17和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与其对小鼠狼疮样病征干预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芳 黄翠丽 +4 位作者 林有坤 罗彦彦 温斯健 刘慧 黄小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B7阻断剂CD28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对B6.MRL-Faslpr/J狼疮小鼠脾脏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与其对小鼠狼疮样病征干预作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4个月龄大小雌性B6.MRL-Faslpr/J... 目的:初步探讨B7阻断剂CD28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对B6.MRL-Faslpr/J狼疮小鼠脾脏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与其对小鼠狼疮样病征干预作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4个月龄大小雌性B6.MRL-Faslpr/J狼疮小鼠16只,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分别静脉注射CTLA-4Ig及等量PBS,检测小鼠干预前后24 h尿蛋白、ANA抗体、ds-DNA抗体及干预结束2周后血清IL-17A、脾脏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百分比。结果:末次干预2周后Ⅰ组的24 h尿蛋白、血清ANA及ds-DNA较Ⅱ组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干预2周后Ⅰ组血清中IL-17A、脾脏Th17细胞比例均较Ⅱ组低,而脾脏的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高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LA4-Ig具有减轻B6.MRL-Faslpr/J狼疮鼠狼疮样病征的作用;上调Treg细胞、下调Th17细胞可能是CTLA-4Ig减轻B6.MRL-Faslpr/J狼疮鼠狼疮样病征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6.MRL-Faslpr/J狼疮小鼠 CD28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 Th17细胞 Tre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L-lpr狼疮小鼠B细胞表面FcγRⅡB的表达及其意义
7
作者 李频 林威 郑祥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37-1641,共5页
目的:探讨MRL-lpr狼疮小鼠模型中B细胞表面Fcγ受体ⅡB(FcγRⅡB)的表达情况及其病理意义。方法:构建MRLlpr狼疮小鼠模型,在4、8、12、20周龄时检测外周血总Ig G、抗ds DNA抗体、抗ribosomal P0抗体、抗sm RNP抗体含量,分析狼疮小鼠的... 目的:探讨MRL-lpr狼疮小鼠模型中B细胞表面Fcγ受体ⅡB(FcγRⅡB)的表达情况及其病理意义。方法:构建MRLlpr狼疮小鼠模型,在4、8、12、20周龄时检测外周血总Ig G、抗ds DNA抗体、抗ribosomal P0抗体、抗sm RNP抗体含量,分析狼疮小鼠的疾病活动度;流式检测20周龄的MRL-lpr狼疮小鼠外周血及脾脏B细胞表面FcγRⅡB及CD69表达情况,分析FcγRⅡB的表达情况与B细胞活化的关系。结果:随着周龄的增加,MRL-lpr狼疮小鼠外周血总Ig G及抗ds DNA抗体、抗ribosomal P0抗体、抗sm RNP抗体含量逐渐升高;MRL-lpr狼疮小鼠外周血及脾脏B细胞表面FcγRⅡB表达丰度明显降低(均有P<0.05),CD6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正常C57BL/6小鼠脾脏CD69+的活化B细胞FcγRⅡB表达上调,但MRL-lpr狼疮小鼠脾脏CD69+的活化B细胞FcγRⅡB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MRL-lpr狼疮小鼠B细胞表面FcγRⅡB的表达与B细胞的活化有关,FcγRⅡB的表达异常可能是MRL-lpr狼疮小鼠B细胞异常活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L-lpr狼疮小鼠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 B细胞 Fcγ受体Ⅱ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细胞凋亡引起活动期狼疮小鼠的B细胞比例下降
8
作者 李宝辉 樊竑冶 +3 位作者 刘飞 任德善 侯亚义 周长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索活动期MRL/lpr狼疮小鼠中B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首先分析了18周龄活动期MRL/lpr狼疮小鼠与正常C57/B6小鼠脾脏中B细胞的周期和B细胞占脾脏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用Annexin V和PI标记方法检测了B细胞... 目的:探索活动期MRL/lpr狼疮小鼠中B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首先分析了18周龄活动期MRL/lpr狼疮小鼠与正常C57/B6小鼠脾脏中B细胞的周期和B细胞占脾脏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用Annexin V和PI标记方法检测了B细胞及其亚类凋亡情况;进一步磁珠分选纯化小鼠脾脏B细胞,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C57/B6小鼠相比,活动期MRL/lpr狼疮小鼠的B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1),而凋亡比例显著增加(P<0.01),其中B细胞的早期凋亡比例增加(P<0.01),而晚期凋亡未改变;凋亡的B细胞包括未成熟和成熟B细胞。进一步发现,活动期狼疮小鼠B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IRC3明显降低(P<0.01),而促凋亡蛋白BCL2L1和BBC3(PUMA)明显增加(P<0.01)。结论:活动期狼疮小鼠B细胞的数目减少及早期凋亡的增加可能归功于抗凋亡与促凋亡蛋白的平衡改变,提示活动期SLE患者B细胞的减少可能与其早期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 细胞凋亡 MRL/lpr狼疮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的诱导 被引量:12
9
作者 任文英 陈香美 +4 位作者 邱全瑛 陈扬荣 王新高 师锁柱 王兆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15-220,i001,共7页
目的 诱导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方法 选用 (DBA 2×C57BL 6J)F1小鼠 ,通过尾静脉注射其母鼠DBA 2淋巴细胞诱导模型 ,观察 12周。结果 F1小鼠注射母鼠淋巴细胞后 2周产生自身抗体 ,出现蛋白尿 ,4周血脂、血肌酐、... 目的 诱导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方法 选用 (DBA 2×C57BL 6J)F1小鼠 ,通过尾静脉注射其母鼠DBA 2淋巴细胞诱导模型 ,观察 12周。结果 F1小鼠注射母鼠淋巴细胞后 2周产生自身抗体 ,出现蛋白尿 ,4周血脂、血肌酐、尿素氮轻度升高 ,肾脏病理仅有系膜细胞轻度增生 ,未见间质损害。 8周血生化指标明显改变 ,肾脏病理示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度增生 ,间质炎细胞浸润和肾小管大量蛋白管型 ,10~ 12周各项观察指标改变明显 ,病理出现局灶或弥漫肾小球硬化 ,免疫荧光示IgG、IgM、C3沿毛细血管壁及系膜区沉积。结论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类似人类狼疮性肾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动物模型 狼疮性肾炎 狼疮小鼠 医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AM-1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免疫球蛋白产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玉梅 刘帅 +5 位作者 刘芝翠 王树军 季萍 潘萌 张美玉 王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58-1364,共7页
目的:探讨ICAM-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球蛋白产生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SLE患者、健康者、anti-CD3 Ab/IFN-α刺激健康者CD4^+T细胞及Pristane诱导的狼疮样小鼠及对照鼠中CD4^+T细胞的活化表型;分选获得Pristane处理... 目的:探讨ICAM-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球蛋白产生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SLE患者、健康者、anti-CD3 Ab/IFN-α刺激健康者CD4^+T细胞及Pristane诱导的狼疮样小鼠及对照鼠中CD4^+T细胞的活化表型;分选获得Pristane处理小鼠来源的CD4^+T细胞和B细胞,并于体外交叉共培养,加入ICAM-1阻断抗体或同型对照抗体,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gG和IgM水平。结果:SLE患者及anti-CD3 Ab/IFN-α刺激健康者CD4^+T细胞表达HLA-DR,CD69和ICOS等分子的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ristane诱导的狼疮样小鼠CD4^+T细胞的活化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Pristane诱导的狼疮样小鼠血清中抗snRNP和抗dsDNA自身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ristane处理小鼠来源的活化CD4^+T细胞与B细胞共培养可以促进B细胞产生IgM和IgG。而经抗ICAM-1抗体阻断处理的培养上清中IgM含量低于对照组,而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Pristane来源的活化CD4^+T细胞可促进B细胞分化,ICAM-1分子可能在B细胞分化早期发挥作用,但不利于IgM型向IgG型的类别转换,为ICAM-1在SLE中抗体类别转化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CD4^+T细胞 Pristane诱导狼疮小鼠模型 IgG/IgM产生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