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狼毒种群小尺度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赵成章 高福元 +2 位作者 盛亚萍 董小刚 周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2-498,共7页
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关联性对尺度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种群在不同的尺度上往往表现出多种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在黑河上游高寒退化草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小尺度上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 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关联性对尺度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种群在不同的尺度上往往表现出多种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在黑河上游高寒退化草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小尺度上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小尺度上随着种群的发育,狼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向随机分布过渡;两个形体大小程度越接近的种群之间,空间关联性越有可能表现为正关联,随着种群的共同发育,空间关联性逐渐向不显著过渡,形体大小差异程度越大,则越有可能表现为负关联,而较大尺度上空间关联性趋于复杂化。种群个体之间的相互庇护促使狼毒个体的数量不断增长,并通过种内竞争使斑块不断扩张,狼毒种群合作与竞争机制的相互转变实现了种群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斑块 黑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隐子草草原狼毒种群与其他主要植物的种间联结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邢福 宋日 +1 位作者 祁宝林 郭继勋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46-51,共6页
应用方差检验法和基于 2× 2列联表的分析手段对糙隐子草草原的 3个放牧演替阶段主要植物种间的总体联结性和狼毒种群与其他主要植物的种间联结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逆行演替进程 ,群落主要植物总体的种间联结由显著的正... 应用方差检验法和基于 2× 2列联表的分析手段对糙隐子草草原的 3个放牧演替阶段主要植物种间的总体联结性和狼毒种群与其他主要植物的种间联结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逆行演替进程 ,群落主要植物总体的种间联结由显著的正关联过渡到无关联 ;狼毒与群落内大多数植物的关联不显著 ,种间系趋向于相互独立 ;在重牧和过牧阶段 ,狼毒与糙隐子草、达乌里胡枝子、冷蒿和冠芒草正关联不显著 ,但具有较高的关联度 ;狼毒与冠芒草在重牧、过牧、极牧 3个演替阶段均呈一定的正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隐子草 草原 狼毒种群 植物 种间联结 放牧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毒种群生殖构件数量特征与生殖配置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邢福 郭继勋 王珂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111-115,共5页
研究了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3个放牧演替阶段内狼毒种群的生殖构件数量特征、生殖配置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极牧阶段每株花序数、每花序花蕾数、每花序花数显著高于重牧、过牧阶段(P<0.05),而千粒重在3个演替阶段之间差异不显著(... 研究了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3个放牧演替阶段内狼毒种群的生殖构件数量特征、生殖配置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极牧阶段每株花序数、每花序花蕾数、每花序花数显著高于重牧、过牧阶段(P<0.05),而千粒重在3个演替阶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6~14龄植株的花蕾数、花数、种子数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自15龄以后趋于稳定;老龄植株仍保持一定的繁殖能力.狼毒种群最小生殖年龄为6龄,最大生殖年龄为19龄;在同一个演替阶段内,均以花期的生殖配置值最高;地上生物量生殖配置平均为8.62%,茎、叶、生殖构件的总体配置格局为茎∶叶∶生殖构件=5∶6∶1.放牧干扰未对狼毒种群的生殖配置格局产生显著影响;相对稳定的低生殖配置和长寿命可能是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与延续的生活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种群 生殖构件 生殖年龄 生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有毒植物狼毒种群分布格局及动态 被引量:46
4
作者 邢福 宋日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19,共4页
狼毒为瑞香科根颈型多年生有毒植物。依据株丛枝条数量多少将狼毒株丛划分为 3个级别即Ⅰ级株丛、Ⅱ级株丛和Ⅲ级株丛。采用邻接格子样方法取样 ,运用扩散系数作为聚集强度的测度指标 ,并进行泊阿松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Χ2 拟合检验 ;运... 狼毒为瑞香科根颈型多年生有毒植物。依据株丛枝条数量多少将狼毒株丛划分为 3个级别即Ⅰ级株丛、Ⅱ级株丛和Ⅲ级株丛。采用邻接格子样方法取样 ,运用扩散系数作为聚集强度的测度指标 ,并进行泊阿松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Χ2 拟合检验 ;运用Greig Smith的成对样方方差法绘制格局分析图 ,研究了糙隐子草草原 3个放牧演替阶段的狼毒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规模。结果表明 :在重牧、过牧、极牧阶段狼毒种群Ⅰ级株丛均为聚集分布 ,Ⅱ级、Ⅲ级株丛均为随机分布 ;重牧、过牧阶段狼毒种群总体呈聚集分布 ,而在极牧阶段则为随机分布。放牧扰动对狼毒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种群 分布格局 有毒植物 放牧演替 草地 植物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退化草地狼毒种群株丛间格局控制机理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福元 赵成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114-3121,共8页
在黑河上游祁连山北坡高寒退化草地,应用Ripley's K函数检测种间格局控制关系的技术方法,按狼毒个体分枝数设置Ⅰ级株丛(1—10枝)、Ⅱ级株丛(11—20枝)、Ⅲ级株丛(21—30枝)、Ⅳ级株丛(31—40枝)、Ⅴ级株丛(40以上)5个株丛,研究了... 在黑河上游祁连山北坡高寒退化草地,应用Ripley's K函数检测种间格局控制关系的技术方法,按狼毒个体分枝数设置Ⅰ级株丛(1—10枝)、Ⅱ级株丛(11—20枝)、Ⅲ级株丛(21—30枝)、Ⅳ级株丛(31—40枝)、Ⅴ级株丛(40以上)5个株丛,研究了各株丛之间的格局控制关系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Ⅲ和Ⅳ级狼毒株丛对其他狼毒株丛有一定的格局控制作用,尤其是Ⅳ级狼毒株丛对其他狼毒株丛格局控制的程度和尺度最大;Ⅳ级狼毒株丛在20cm尺度内和Ⅰ、Ⅱ以及Ⅴ级狼毒株丛表现出正关联,Ⅲ级狼毒株丛在0—10cm尺度上和Ⅰ级狼毒株丛表现为正关联。狼毒种群中两个形体大小越相近的株丛之间存在格局控制关系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尤其是在种群内处于劣势地位或受其他株丛格局控制的株丛之间存在格局控制关系的可能性更小,Ⅳ级狼毒株丛表现出较强的格局控制作用,同时对其他狼毒个体有保护作用,在种群内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格局控制关系 空间关联性 黑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退化草地不同海拔梯度狼毒种群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
6
作者 高福元 赵成章 卓马兰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5-612,共8页
在石羊河上游高寒退化草地,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按狼毒个体分枝数设置Ⅰ级株丛(1—10枝)、Ⅱ级株丛(11—20枝)、Ⅲ级株丛(21—30枝)、Ⅳ级株丛(30以上)4个株级,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各株级狼毒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并统计了狼毒种群的... 在石羊河上游高寒退化草地,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按狼毒个体分枝数设置Ⅰ级株丛(1—10枝)、Ⅱ级株丛(11—20枝)、Ⅲ级株丛(21—30枝)、Ⅳ级株丛(30以上)4个株级,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各株级狼毒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并统计了狼毒种群的大小组成。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Ⅰ、Ⅱ级狼毒株丛个体数减少,Ⅲ、Ⅳ级狼毒株丛个体数增多;Ⅲ、Ⅳ级狼毒株丛在各海拔梯度上主要以随机分布为主,Ⅰ、Ⅱ级狼毒株丛在低海拔地区小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随海拔升高聚集强度增强,聚集尺度减小,在较大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Ⅰ级狼毒株丛与Ⅲ、Ⅳ级狼毒株丛、Ⅱ级狼毒株丛与Ⅳ级狼毒株丛小尺度上表现为正关联关系,随海拔升高正关联关系发生的尺度减小。狼毒种群对环境变化具有明显的响应机制,可通过相互之间的庇护作用、减少繁殖、减弱种内竞争以及提高聚集强度实现生存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斑块 石羊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