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狮泉河盆地风沙灾害成因及其防治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春来 邹学勇 +2 位作者 刘玉璋 杨硕 王周龙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共9页
高寒干旱的气候、强劲的风力和富含易蚀物质的地表条件,孕育了狮泉河盆地剧烈的风沙灾害。狮泉河盆地风沙灾害治理工程由砾石沙障、防护林带、人工草地和灌溉工程组成。根据砾石沙障和林带防风阻沙效果的风洞模拟实验,以及戈壁风沙流... 高寒干旱的气候、强劲的风力和富含易蚀物质的地表条件,孕育了狮泉河盆地剧烈的风沙灾害。狮泉河盆地风沙灾害治理工程由砾石沙障、防护林带、人工草地和灌溉工程组成。根据砾石沙障和林带防风阻沙效果的风洞模拟实验,以及戈壁风沙流的现场测定,砾石沙障走向确定为351.1°(与盆地主害风向的夹角为77°),高度为1.2m,沙障间距为12日。防护林带与砾石沙障平行配置,选用当地适宜生长的班公柳为造林树种,采用疏透度为0.5-0.8的通风结构,林带间距为43.2m。平行沙障和林带的合理配置,可以将工程区的风力控制在起沙风速以下。砾石沙障和防护林带间建设人工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泉河盆地 风沙灾害 风沙防治 技术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荒漠半荒漠区花棒和杨柴引种栽培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柳隽瑶 吴普侠 +2 位作者 李军保 马延东 赵国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8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究高寒荒漠半荒漠区花棒和杨柴引种栽培的可行性。[方法]针对阿里地区荒漠化防治中可利用乡土植被贫乏的问题,结合榆林治沙绿化经验,试验引种榆林治沙先锋植物(花棒和杨柴)至西藏阿里地区狮泉河盆地,并对阿里地区狮泉河盆地和... [目的]探究高寒荒漠半荒漠区花棒和杨柴引种栽培的可行性。[方法]针对阿里地区荒漠化防治中可利用乡土植被贫乏的问题,结合榆林治沙绿化经验,试验引种榆林治沙先锋植物(花棒和杨柴)至西藏阿里地区狮泉河盆地,并对阿里地区狮泉河盆地和榆林毛乌素沙地气候指标、土壤条件与引种栽培植物的相关生态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气候因素是限制花棒和杨柴生长的关键因素,导致引种区花棒和杨柴萌芽期较天然分布区推后约45 d,花期时间缩短近60 d,落叶时间提前近30 d;经过客土改良,土壤条件已不是限制引种栽培植物成活的主要因素,引种区的基质可基本满足花棒和杨柴苗木成活需求;在狮泉河镇引种5年间花棒和杨柴只开花不结实,植被群落更新主要依靠地下萌蘖,克隆繁殖。[结论]花棒和杨柴对高寒荒漠半荒漠区气候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建议加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地区狮泉河盆地 花棒 杨柴 毛乌素沙地 引种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