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外汉语教学所用独体字及其构字状况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沙宗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1年第5期13-19,共7页
独体字在汉字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本身形体简单,多为常用字,且大多可参与合体字的组合,因此,对外汉字教学中的独体字应该得到充分重视。文章对《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中的独体字进行了封闭性统计,在此基础上... 独体字在汉字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本身形体简单,多为常用字,且大多可参与合体字的组合,因此,对外汉字教学中的独体字应该得到充分重视。文章对《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中的独体字进行了封闭性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独体字的类型、作为意符、音符、记号时的构字情况等,同时也提出了有关的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字教学 独体 合体字 构字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宗周独体论的思想历程与义理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雷静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3-139,共7页
独体是刘宗周哲学的核心观念,在其义理建构的思想历程中,呈现了“本体-流行-境界”的论域推进与交相阐发:(1)52岁始提“独”为好恶一机;54岁明确提出“独体”概念,并以好恶一机来诠释独体;66岁指出“好恶之性发为喜怒哀乐”,在体用流行... 独体是刘宗周哲学的核心观念,在其义理建构的思想历程中,呈现了“本体-流行-境界”的论域推进与交相阐发:(1)52岁始提“独”为好恶一机;54岁明确提出“独体”概念,并以好恶一机来诠释独体;66岁指出“好恶之性发为喜怒哀乐”,在体用流行语境中,以好恶一机来界定独体之为主宰流行的枢机、本体含义,确立独体作为心性相即的统体。(2)宗周探讨独体流行主要集中于59岁(丙子之悟)至60岁,认为好恶之意即无善无恶之体,独体是存发一机、中和一性、寂感一体的体用相即的统体,从而彰显了独体作为无滞于善恶的实体(仁体)亦即好恶一机作为主宰流行的枢纽。(3)独体论完成于66岁,体现于“独体即天枢”的境界,“独体-天枢”作为宇宙实体,是心性与天道维度相即贯通的一体,表现为好恶一机(独体)相即于德妙一原(天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宗周 独体 好恶一机 天枢 德妙一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体字的界定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文辉 柳淇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2-53,29,共3页
关键词 独体 界定 《说文解字》 造字理据 象形字 古文字 形声字 会意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字独体与合体的再认识 被引量:6
4
作者 晓东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28-31,共4页
现代汉字独体与合体的再认识晓东自古迄今,无论是对汉字的研究还是汉字教学,都要涉及独体字与合体字的问题。但是,对于汉字究竟有多少独体字,究竟该怎样去区别独体与合体,无论古今,都未有过一致的说法,都未有过明确的界线。独体... 现代汉字独体与合体的再认识晓东自古迄今,无论是对汉字的研究还是汉字教学,都要涉及独体字与合体字的问题。但是,对于汉字究竟有多少独体字,究竟该怎样去区别独体与合体,无论古今,都未有过一致的说法,都未有过明确的界线。独体、合体之说,发端于东汉许慎。《说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体 现代汉字 汉字部件 汉字教学 通用部件 字形结构 汉字结构 汉字发展 隶变 古汉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鲧腹生禹”:女性独体生殖神话的置换变形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祥林 《民族艺术研究》 1997年第4期42-45,共4页
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古老民族中普遍有见.在泱泱华夏,一说起远古神话里的治水英雄,人们首先就会想起禹,但也不应忘了鲧,因为鲧不仅是大禹治水的先导者,而且他就是禹的生身父亲.“生身”二字在此具有特定内涵,须知,中国神话史上的禹按现存... 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古老民族中普遍有见.在泱泱华夏,一说起远古神话里的治水英雄,人们首先就会想起禹,但也不应忘了鲧,因为鲧不仅是大禹治水的先导者,而且他就是禹的生身父亲.“生身”二字在此具有特定内涵,须知,中国神话史上的禹按现存古籍所载正是从其父鲧的腹中剖生而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神话 女性 独体 父系社会 原型的置换变形 马林诺夫斯基 母系氏族 中国神话 人类生殖 母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体与合体
6
作者 赵宗鸿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5-36,共2页
独体与合体赵宗鸿汉字结构有两种分析法。即书写结构分析法(或称字根分析法)和造字结构分析法(或称字源分析法)。这两种分析法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及其作用都是不同的,其结果也不尽一致。书写结构分析法,从楷书形体出发,着眼于汉字... 独体与合体赵宗鸿汉字结构有两种分析法。即书写结构分析法(或称字根分析法)和造字结构分析法(或称字源分析法)。这两种分析法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及其作用都是不同的,其结果也不尽一致。书写结构分析法,从楷书形体出发,着眼于汉字笔画的组合方式和部件的间架部位,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分析法 结构说 独体 合体字 形声字 析字法 汉字结构 字素 “解” 造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写字教学充满情和趣——以《独体字的重心》为例
7
作者 任菲菲 《江苏教育》 2017年第69期78-80,共3页
【设计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注意间架结构,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经过两年的写字教学,尤其是在一些书法特色学校,除了语... 【设计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注意间架结构,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经过两年的写字教学,尤其是在一些书法特色学校,除了语文书上的写字教学,还有校本教材的写字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年级 独体 重心 趣味写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化“共同体”的幻灭——论《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的独体困境》
8
作者 凡淑颖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223-230,共8页
歌德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中,主人公维特试图进行一种自我化的“共同体”的幻想性构建,但最终这一“共同体”破灭。他通过将自我投射到外部,以自我为中心阐释其他个体和世界,构建了围绕自我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而幻想了一种自我化的“... 歌德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中,主人公维特试图进行一种自我化的“共同体”的幻想性构建,但最终这一“共同体”破灭。他通过将自我投射到外部,以自我为中心阐释其他个体和世界,构建了围绕自我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而幻想了一种自我化的“共同体”。在构建自我化“共同体”过程中他主要幻想了一种自我化的小单位“共同体”——爱情,并在这种“共同体”中追求理想化的概念与理想概念化的人。通过分析维特自我化“共同体”的幻灭,基于德国当时的文化语境与西方个人主义根源,本文指出维特所构建的“共同体”并非真正的有机共同体,而是独体伪装下的自我化“共同体”,维特自我化“共同体”的幻想性构建事实上也是陷入了独体困境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维特的烦恼》 歌德 独体 共同体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政治视域下马克思与阿甘本“自由人”主体的反思与建构
9
作者 林海璇 吴苑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15-128,共14页
对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是勾连马克思“自由人”理论与当代生命政治学主体理论的共同之点。生命政治的历史出场与当代发展,延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批判主题,延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当代形态的时代边界。马克思以历史唯... 对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是勾连马克思“自由人”理论与当代生命政治学主体理论的共同之点。生命政治的历史出场与当代发展,延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批判主题,延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当代形态的时代边界。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得出“自由人”本质为“劳动人”(homo faber),意大利左翼学者吉乔奥·阿甘本以“任意的独体”等主体性概念,开辟出西方左翼将“自由人”理解为“政治人”(homo politics)的理论路向。传统与激进主体方案的理论差异,既源于马克思“实践历史观”与阿甘本“断裂历史观”的分歧对峙,也关乎对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自由观的不同借鉴。通过“以马解甘”和“以甘解马”的双重视角,突出马克思与阿甘本虽然在目标旨趣、理论背景和建构方案上存在具体差异性,但能够在“宏观主体历史科学”与“微观主体政治哲学”之间产生有效的时代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自由人联合体 任意的独体 剩余时间 自由自觉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莧”与“■”
10
作者 刘钊 《辞书研究》 2024年第3期119-124,共6页
《说文·艸部》:“莧,莧菜也。从艸見声。”《汉语大词典》解释“苋菜”说:“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卵形或菱形,有绿紫两色。花黄绿色。种子极小,黑色而有光泽。嫩苗可作蔬菜。”《说文·■部》:“■,山羊细角者。从兔足,苜... 《说文·艸部》:“莧,莧菜也。从艸見声。”《汉语大词典》解释“苋菜”说:“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卵形或菱形,有绿紫两色。花黄绿色。种子极小,黑色而有光泽。嫩苗可作蔬菜。”《说文·■部》:“■,山羊细角者。从兔足,苜声。凡■之属皆从■。读若丸。寬字从此。”《说文》将“■”字分析为“从兔足”“苜声”的形声字,清人已经指出其误,认为“■”应该是个独体字,这是非常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形声字 说文 独体 读若 艸部 《说文》 叶对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设立“空部首”原因再探
11
作者 马玉强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4期109-112,共4页
本文针对学术界关于空部首的不同看法,尝试从形义关系角度出发去探求《说文》空部首形成的原因。部分空部首因自身是独体字只能单立一部;还有一些虽然作为其他字的参构部件但并不足以使这个空部首取消,字义之间不存在共同表意偏旁系联... 本文针对学术界关于空部首的不同看法,尝试从形义关系角度出发去探求《说文》空部首形成的原因。部分空部首因自身是独体字只能单立一部;还有一些虽然作为其他字的参构部件但并不足以使这个空部首取消,字义之间不存在共同表意偏旁系联归于空部首的可能;还有一部分则是本有属字而属字却另有属字导致成为空部首。笼统认为空部首的存在是许慎部首系统的漏洞,是有失公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部首” 归部 独体 从属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礼-乐”与美学学科形态 被引量:2
12
作者 劳承万 戚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共11页
美学是西方文化的学科,且从属其哲学体系,曰:"哲学之美学";在中土文化中没有此等学科,因中西文化属异质文化,故既无此等哲学,更无此等美学。若在观念形态之对应性上寻求,那只有礼乐文化中之"乐"学。西方美学成为一... 美学是西方文化的学科,且从属其哲学体系,曰:"哲学之美学";在中土文化中没有此等学科,因中西文化属异质文化,故既无此等哲学,更无此等美学。若在观念形态之对应性上寻求,那只有礼乐文化中之"乐"学。西方美学成为一门对峙于逻辑学的学科,虽是由鲍姆嘉通确立,但其久远的总根源却是柏拉图"理型论"中之"美本体",与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中之"形式"审美论。西方文化是逐物文化,对"物"("存在"之直观性)之追根求源,极为审察(本体论/形而上学即是),故极重物之根系的存在形态。理型论可谓根系之"独体结构",四因说可谓根系之"联体结构"。据于前者,以明唯有根深才能体大(高大),故"全部西方哲学皆是其注脚";据于后者,以明唯有根系宽广,形姿才能婆娑,故"摹仿论概念在西方雄霸了两千余年"。此是其抽象式之颖思,若移至中土而论学,由前者则必然指向由圣人汇聚而来之德性总根系,由后者则必然指向儒家建构心性哲学之三联式(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故中土之乐学,必依经学精神(圣人之德性精神)为总根源,以"诗—礼—乐"之联体流程为建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礼乐 学科形态 独体 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声相益”新解与“文”“字”关系辨正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运富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9,共8页
《说文解字·叙》有"文""字"之分,后人由于误解"形声相益"的含义,遂把"文""字"的关系看成"独体"与"合体"的关系。其实"形声相益"并非"形符... 《说文解字·叙》有"文""字"之分,后人由于误解"形声相益"的含义,遂把"文""字"的关系看成"独体"与"合体"的关系。其实"形声相益"并非"形符、声符相加合"之意,因为训诂上讲不通。根据"形声"具有动宾结构用法和"取譬相成"的互证,文章认为"形声相益"应该理解为"形化语言以益象形",就是在象形造"文"方法基础上增加音义造"字"方法,以突破客观事物局限,达到大量滋生汉字的目的。因此"文"与"字"的区分不在于"独体""合体"结构的不同,而在于构字取形的途径和方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与“字” 独体与合体 “形声相益” “取譬相成” 构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蕺山学派论“常道”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英 《船山学刊》 2019年第5期69-73,共5页
因应晚明学术、政治之弊病,蕺山学派在天道人心之'常'与'变'之间存在一定张力,但总体以常贞变。天道有常,即生生,无始无终而有一定的秩序性;人心有常,通过逗出'独体',突出自我主宰性,重未发工夫;治道需有常,士... 因应晚明学术、政治之弊病,蕺山学派在天道人心之'常'与'变'之间存在一定张力,但总体以常贞变。天道有常,即生生,无始无终而有一定的秩序性;人心有常,通过逗出'独体',突出自我主宰性,重未发工夫;治道需有常,士君子作为政治中坚力量,其'独体'作为秉彝,外物不能淫、移、屈,作为直感判断力,能根据实际情境挈矩变通从而具体地适用道德法律原则。作为贯通天道、人道、治道的核心元素,'独体'拒释氏之无常,老氏之反常,晚明俗学霸术及政治现实之机械变诈、反复无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蕺山 梨洲 生生 常道 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的整理和简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傅永和 《语文建设》 1986年第Z1期29-34,共6页
整理和简化汉字属于文字规范化工作。所谓文字规范化,就是根据文字的发展规律,为文字的应用确定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同时,对一些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和那些没有必要存在的歧异成... 整理和简化汉字属于文字规范化工作。所谓文字规范化,就是根据文字的发展规律,为文字的应用确定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同时,对一些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和那些没有必要存在的歧异成分和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部件 文字发展 规范化工作 排检法 规范汉字 《简化字总表》 独体 汉语大词典 简化偏旁 常用字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曼·梅尔维尔小说中的共同体书写——以《莫比·迪克》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国重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第2期38-47,共10页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随着宗教意识的世俗化、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个人主义的张扬,美国以清教为基础的传统共同体被逐步消解,而超验主义主体在个人意识得到极大张扬的同时也陷入唯我和超验的困境。因而,新的民族共同体和主体性有待构建,这...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随着宗教意识的世俗化、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个人主义的张扬,美国以清教为基础的传统共同体被逐步消解,而超验主义主体在个人意识得到极大张扬的同时也陷入唯我和超验的困境。因而,新的民族共同体和主体性有待构建,这既是政治需求,亦是心理需求。美国文艺复兴作家们在构建独立的美国民族意识和国族文学的时候,不得不思考自在性“独体”与互系性“共同体”之间的矛盾关系。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代表作《莫比•迪克》就描写了这一矛盾,并呈现了一组有关独体和共同体之间的对话:亚哈代表了西方传统中强调内在性与超验性认同的独体存在困境,暗示了有机共同体的不可能性;以实玛利代表了从独体走向共同体的救赎之路,却又指明了有机共同体的可能性。梅尔维尔的共同体书写对走出二十世纪思想界的“独体”怪圈也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尔维尔 《莫比•迪克》 独体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爻辞“由”字新解
17
作者 董业铎 孙景龙 孟新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4Z期51-53,共3页
《周易》爻辞"由"字凡两见,一见《豫》卦九四爻辞"由豫,大有得。"一见《颐》卦上九爻辞"由颐,厉吉"。"由豫",虞翻注:"由,自从也。"王弼注:"处豫之时,居动之始,独体阳爻,众阴所... 《周易》爻辞"由"字凡两见,一见《豫》卦九四爻辞"由豫,大有得。"一见《颐》卦上九爻辞"由颐,厉吉"。"由豫",虞翻注:"由,自从也。"王弼注:"处豫之时,居动之始,独体阳爻,众阴所从。莫不由之以得其豫,故曰‘由豫,大有得’也。"孔颖达疏:"‘由豫,大有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疏 上九 虞翻 爻辞 豫之 独体 盍簪 系辞 卦主 《说文解字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观在初级汉字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晨婧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2年第4期59-66,共8页
初级汉语水平学习者的汉字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汉字平面结构的观念,这是学习者感知汉字特点、汉字结构的第一步,需要结合常见的合体字进行分析和练习;二是汉字层次结构的观念,这是培养学习者对汉字造字文化和汉字深层结构的认知;三... 初级汉语水平学习者的汉字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汉字平面结构的观念,这是学习者感知汉字特点、汉字结构的第一步,需要结合常见的合体字进行分析和练习;二是汉字层次结构的观念,这是培养学习者对汉字造字文化和汉字深层结构的认知;三是汉字笔画认知的观念,包括笔画数、笔形、笔顺等,这是学习者认知独体字的重要步骤,也是打好汉字基础的关键。学习者构建汉字观念以后,可以快速提升汉字书写和运用能力,提高书面阅读水平。教师安排初级汉字教学,应该遵循平面分析、层次认知、笔画学习的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习得 汉字观 独体 层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汉字教学中的标准化问题
19
作者 翟广顺 《当代教育科学》 1987年第1期29-38,共10页
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等教育中更具有突出的地位。大量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一再说明这样一个既清楚又简单的问题,即一个人的识字能力和识字水平,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而且它往往反映着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文明修... 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等教育中更具有突出的地位。大量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一再说明这样一个既清楚又简单的问题,即一个人的识字能力和识字水平,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而且它往往反映着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文明修养,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窥见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因此,我们不能不把这样一个不该忽视,而在实际中却恰恰又最易忽视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就是汉字教学中的标准化问题。去年一月,历时八天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时期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万里同志在大会上的讲话中,把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问题提到民族文明的高度来认识,同时尖锐地指出当前用字混乱的现象,“这是一个教育的问题”,并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教学 标准化问题 语言文字 独体 偏旁部首 识字能力 规范汉字 写字教学 看图识字 横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的笔顺规则新探
20
作者 邵霭吉 《现代语文》 2020年第2期9-14,共6页
近年来不少著述探讨了“点的笔顺规则”,但他们所列出的规则只有四条,只能解决一小部分含点的字中点的笔顺问题,不能解决所有含点字中点的笔顺问题。解决所有含点的字中点的笔顺问题,对策有三:一是增加点所在的“方位”;二是增加“部件... 近年来不少著述探讨了“点的笔顺规则”,但他们所列出的规则只有四条,只能解决一小部分含点的字中点的笔顺问题,不能解决所有含点字中点的笔顺问题。解决所有含点的字中点的笔顺问题,对策有三:一是增加点所在的“方位”;二是增加“部件”为论述对象;三是增加“笔簇”这个比部件更小的构形单位。在这些基础上来讨论和解决点的笔顺问题,就可以把原来的四条规则发展为十条总则和三十三条细则,从而解决所有含点字中点的笔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 笔顺规则 合体字 独体 部件 笔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