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伪狂犬病毒Ea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汪招雄 何启盖 +2 位作者 黄红亮 刘正飞 陈焕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225,共4页
将伪狂犬病毒Ea株纯化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O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筛选,获得了2株抗PRV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3G7E3和4A6F5,其细胞培养上清及小鼠腹水效价(ELISA)分别为1... 将伪狂犬病毒Ea株纯化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O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筛选,获得了2株抗PRV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3G7E3和4A6F5,其细胞培养上清及小鼠腹水效价(ELISA)分别为1:212、1:212及1:100×212、1:100×212。特异性试验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3G7E3和4A6F5仅与PRV反应,而与PPV、PRRSV、JEV和HCV等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用单抗建立的夹心ELISA试验能检出伪狂犬病毒。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2株单抗是PRV特异性的。这2株分泌抗PR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的获得为进一步建立准确快速的抗原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Ea 单克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猪瘟E_2基因的伪狂犬病毒Bartha-K_(61)株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1
2
作者 范伟兴 张雪莲 +2 位作者 魏荣 赵宏坤 陈溥言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共6页
提取伪狂犬病毒 ( PRV) Bartha- K6 1 株基因组 DNA为 PCR扩增模板 ,并根据 Genbank已发表的 PRV Kaplan株 UL区 UL2 5、U L2 4、U L2 3、U L2 2基因序列 ,选择保守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 ,这两对引物分别扩增出位于 UL2 3( TK)两侧 (含部... 提取伪狂犬病毒 ( PRV) Bartha- K6 1 株基因组 DNA为 PCR扩增模板 ,并根据 Genbank已发表的 PRV Kaplan株 UL区 UL2 5、U L2 4、U L2 3、U L2 2基因序列 ,选择保守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 ,这两对引物分别扩增出位于 UL2 3( TK)两侧 (含部分TK基因 )的可用于同源重组的左臂片段 ( L )和右臂片段 ( R) ,L包括部分 UL 2 5、全部 UL 2 4、部分 TK,R包括部分 TK及部分U L2 2 ,L 和 R的拼接片段中 TK基因内部缺失 2 70个核苷酸。将 L 片段和 R片段克隆于 p Bluescript M13-载体上 ,获得p SKL R;再将绿色荧光蛋白载体 p EGFP- C1上含 GFP及其多克隆位点的完整的基因表达盒插入 p SKL R的 L 片段和 R片段之间构成转移载体 p SKL KG;又将猪瘟病毒 1.2 3 kb的 E2 ( CSFV- E2 )基因片段插入 p SKL RG的多克隆位点的 Bg1 与 Pst 之间获得转移载体 p SK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狂犬病 狂犬病毒Bartha-K61 TK基因 EGFP基因 猪瘟病毒E2基因 基因缺失 转移载体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毒粤A株gE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德铭 黄毓茂 +2 位作者 罗满林 刘镇明 邬苏晓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72,共4页
根据伪狂犬病毒(PRV)NIA 3和Rice株的gE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含有起始密码子和HindⅢ、BamHⅠ酶切位点的引物,以PRV粤A毒株(PRV YA)基因组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gE基因片段,将这一片段克隆至PMD18 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MD... 根据伪狂犬病毒(PRV)NIA 3和Rice株的gE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含有起始密码子和HindⅢ、BamHⅠ酶切位点的引物,以PRV粤A毒株(PRV YA)基因组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gE基因片段,将这一片段克隆至PMD18 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MD18 gE;用HindⅢ和BamHⅠ酶切该重组质粒,回收得到含有以上2个酶切位点粘端的gE基因,将此基因片段克隆至相同酶切、回收后的pcDNA3 1(+)真核表达载体中,获得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 1 gE,经PCR鉴定、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克隆片段的序列测定、比较,证实了克隆片段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粤A GE基因 真核表达 质粒构建 BarnHI酶切位点 序列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Ra株对不同细胞增殖特性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文兰 张晓战 +3 位作者 黄红亮 刘碧涛 任常宝 唐兆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4-168,共5页
本研究以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Ra株体外感染不同的细胞系为模型,研究PRV Ra株最适细胞系。试验采用ST细胞、PK-15细胞、Vero细胞、F81细胞、DF1细胞、MDCK细胞和CEF细胞7种细胞作为该毒株的接种对象,观察毒株在这几种... 本研究以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Ra株体外感染不同的细胞系为模型,研究PRV Ra株最适细胞系。试验采用ST细胞、PK-15细胞、Vero细胞、F81细胞、DF1细胞、MDCK细胞和CEF细胞7种细胞作为该毒株的接种对象,观察毒株在这几种细胞上病变特点、细胞病变时间及病毒增殖规律等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发现,受试的各种细胞在PRV感染期间均能表现明显的细胞病变,但不同细胞在病变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PK-15和ST细胞在感染后24h内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时间最早。TCID50测定病毒增殖力结果表明,ST细胞在病毒增殖传代中毒力保持最好,与原毒株毒力相当,为106.9 TCID50/0.1mL。本试验结果表明,ST细胞是较适合于PRV Ra株体外研究的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Ra 细胞系 细胞病变效应 病毒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冀A株TK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琳 杨润德 +3 位作者 陈丽君 孙向华 苏晓健 程龙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4期29-33,共5页
为了分析比较伪狂犬病病毒(PRV)冀A株TK基因与GenBank中收录的国内外其他PRV毒株TK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以伪狂犬病病毒冀A株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了其胸腺激酶(TK)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TK基因的开放阅... 为了分析比较伪狂犬病病毒(PRV)冀A株TK基因与GenBank中收录的国内外其他PRV毒株TK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以伪狂犬病病毒冀A株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了其胸腺激酶(TK)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TK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和所比较的各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都在99%以上。核苷酸序列中发现在起始密码子的上游有3段GC框样的序列,在终止密码子中发现多聚腺苷加尾信号AATAAA;在氨基酸序列中发现有疱疹病毒TK基因的保守序列R*Y*DG**G*GK*T-和-FDRHP*A***C*P*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冀A毒 TK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核苷酸序列 氨基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对体外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艳 宋颖 +1 位作者 侯金利 张茂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528,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狂犬病病毒街毒株(RV)感染神经细胞的形态学表现,揭示狂犬病病毒致神经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体内实验,2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小鼠脑内接种30μL RV病毒液(10TCID50),对照组小鼠脑内接种等量... 目的:探讨狂犬病病毒街毒株(RV)感染神经细胞的形态学表现,揭示狂犬病病毒致神经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体内实验,2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小鼠脑内接种30μL RV病毒液(10TCID50),对照组小鼠脑内接种等量细胞维持液,利用抗RV抗体检测病毒抗原在小鼠脑组织的分布。体外实验,培养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培养1周后,感染狂犬病病毒,免疫荧光检测感染72、96和120h后病毒的增殖情况。结果:体内实验,狂犬病病毒感染4d后,在海马CA1区锥状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均能检测到狂犬病毒抗原;狂犬病病毒感染7d后,仅在海马CA1区胞体中检测到狂犬病病毒抗原。体外实验,狂犬病RV感染体外培养的原代神经细胞120h后,感染的神经元数量最多,且感染的神经元树突数量减少。结论:狂犬病RV可感染、损伤海马CA1区树突,从而引起小鼠神经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街毒 神经元 神经功能异常 C57 BL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SRV9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翟少华 阿尔祖古丽·阿卜力孜 +3 位作者 王楠 胡美荷 赵魁 贺文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95-3102,共8页
试验旨在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SRV9疫苗株,为中国农牧区的狂犬病和包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手段。本试验参照狂犬病病毒SRV9株全基因组序列,利用基因合成技术分别合成狂犬病病毒的结构蛋白N、P、L基因,以及N... 试验旨在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SRV9疫苗株,为中国农牧区的狂犬病和包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手段。本试验参照狂犬病病毒SRV9株全基因组序列,利用基因合成技术分别合成狂犬病病毒的结构蛋白N、P、L基因,以及N-P-M基因融合片段和狂犬病病毒G基因、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片段基因,通过载体酶切插入连接方法,依次将狂犬病病毒L基因、N-P-M基因融合片段和G+EgM123+eGFP基因融合片段重组于pcDNA3.1(-)表达载体上,构建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SRV9全长cDNA。将合成的基因分别构建于pcDNA3.1(-)表达载体,经转化、质粒酶切、基因测序鉴定结果表明,狂犬病病毒N、P、L、N+P+M和G+EgM123+eGFP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365、1107、6471、3160和3256 bp;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全长cDNA片段长度为12465 bp,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为100%。本试验成功构建了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全长cDNA片段和狂犬病病毒N、P、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通过反向遗传学拯救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及狂犬病和包虫病二联基因重组口服活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SRV9 细粒棘球绦虫 EgM123基因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Ra株体外感染ST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8
作者 郭剑英 张晓战 +5 位作者 黄红亮 许冬蕾 刘碧涛 任常宝 邵定勇 唐兆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4-37,共4页
本研究以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Ra株体外感染ST细胞为生物模型,通过透射电镜对PRV的增殖规律和致细胞病变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PRV能诱导ST细胞发生明显病变,细胞的病变程度与PRV感染时间密切相关。PRV Ra株感... 本研究以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Ra株体外感染ST细胞为生物模型,通过透射电镜对PRV的增殖规律和致细胞病变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PRV能诱导ST细胞发生明显病变,细胞的病变程度与PRV感染时间密切相关。PRV Ra株感染ST细胞,病毒吸附于ST细胞表面,以膜融合内陷的方式进入细胞和细胞核内,在细胞核内复制,出现包涵体结构,以出芽方式离开细胞核,在高尔基体等细胞内膜结构处完成病毒粒子的囊膜化过程。感染前期,病毒通过膜融合方式被释放到细胞外,完成细胞间病毒的传播;感染后期,细胞溶解,大量释放病毒粒子。感染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为:线粒体肿胀、数目减少,嵴面积减少,核内出现包涵体,细胞融合,细胞内空泡化严重,溶细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Ra ST细胞 细胞病变效应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水貂源伪狂犬病毒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富金 王蕾 +1 位作者 李金波 秦绪伟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第7期10-11,共2页
从辽宁大连疑似水貂伪狂犬病发病死亡水貂脑、内脏中及饲喂的猪肝中分离到1株病毒并进行了鉴定。该分离毒株接种BHK-21细胞24 h后出现圆缩、聚集、脱落等典型的细胞病变(CPE);分离毒株能够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分离病毒接种... 从辽宁大连疑似水貂伪狂犬病发病死亡水貂脑、内脏中及饲喂的猪肝中分离到1株病毒并进行了鉴定。该分离毒株接种BHK-21细胞24 h后出现圆缩、聚集、脱落等典型的细胞病变(CPE);分离毒株能够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分离病毒接种家兔后,引起家兔出现奇痒等典型的伪狂犬病临床症状;同时根据Gen Bank公布的PRV的Tg ET基因设计引物并扩增出特异性的目的片段,扩增产物经过测序比较,表明扩增产物序列为猪伪狂犬病毒g E基因序列。以上结果表明,该病毒为伪狂犬病毒,依据来源确定为水貂源性伪狂犬病病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株 分离毒 标准阳性血清 扩增产物 病毒接种 细胞病变 毛皮动物 临床症状 基因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地区散养户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感染的血清学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尚斌 高洪 +7 位作者 黄慧 严玉霖 陈冈 蒋欢 高利波 赵汝 李健含 李翠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123,共3页
为了解云南大理地区散养户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的情况,从大理地区30多个散养户6月龄及6月龄以上猪群中随机采集了共112份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PRV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12份血清中抗PRVgE抗体阳性率为8.04%。... 为了解云南大理地区散养户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的情况,从大理地区30多个散养户6月龄及6月龄以上猪群中随机采集了共112份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PRV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12份血清中抗PRVgE抗体阳性率为8.04%。结果表明,大理地区散养户6月龄及6月龄以上猪只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感染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野毒 狂犬病病毒gE抗体 血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肥猪伪狂犬病病毒、蓝耳病病毒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混合感染案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敏 张坤 《今日养猪业》 2024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为猪场防治猪伪狂犬病提供经验借鉴,提升猪场疫病防控水平,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方法】介绍一起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毒株引起17~18周龄生长育肥猪陆续出现严重呼吸道疾病(死亡率高达10%)的案例,通过病猪解剖、胸膜肺炎放线... 【目的】为猪场防治猪伪狂犬病提供经验借鉴,提升猪场疫病防控水平,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方法】介绍一起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毒株引起17~18周龄生长育肥猪陆续出现严重呼吸道疾病(死亡率高达10%)的案例,通过病猪解剖、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分离和常规抗生素药敏试验,以及蓝耳病病毒(PRRS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的病原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对疫情进行综合诊断。【结果】病料中分离到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PRRSV和PRV病原均为阳性,确诊为感染猪伪狂犬病病毒后,继发蓝耳病病毒、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采取伪狂犬病疫苗免疫+药物保健等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结论】猪场一定要对猪伪狂犬病引起足够的重视,日常生产中需要做好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尤其要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面对伪狂犬病病毒和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要分清楚哪个是原发病原,哪些是继发感染,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根源上控制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 猪蓝耳病病毒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细菌分离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HN1201 gB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璇 付朋飞 +3 位作者 杜永坤 褚贝贝 杨国宇 王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7-142,共6页
为获得用于伪狂犬病毒(PRV)临床检测和实验室研究所需的PRV gB特异性抗体,以PRV变异病毒株PRV HN1201免疫小鼠,取免疫后小鼠脾脏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抗PRV gB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经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和间接免疫荧光... 为获得用于伪狂犬病毒(PRV)临床检测和实验室研究所需的PRV gB特异性抗体,以PRV变异病毒株PRV HN1201免疫小鼠,取免疫后小鼠脾脏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抗PRV gB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经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筛选出1株稳定分泌PRV gB蛋白抗体的单克隆细胞系,经鉴定该细胞系所分泌抗体为IgG1亚型,腹水纯化抗体的IFA效价为2^-11;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纯化抗体用于Western blot的最佳稀释比分别为1∶50和1∶5000;杂交瘤细胞诱导小鼠腹水的中和效价为1∶25。IPMA、IFA及Western blot试验结果显示,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PRV gB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变异HN1201 gB蛋白 单克隆抗体 Western blot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排狂犬病病毒疫苗株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凯云 文兆海 +3 位作者 翟少华 周海莹 胡远 简子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9-286,共8页
试验探究了基因重排狂犬病病毒(RV)弱毒疫苗株能否刺激小鼠产生RV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比较了其不同免疫方式、不同免疫剂量对小鼠抗体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选取28只体重(20±3)g、35日龄左右的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为7组:第1... 试验探究了基因重排狂犬病病毒(RV)弱毒疫苗株能否刺激小鼠产生RV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比较了其不同免疫方式、不同免疫剂量对小鼠抗体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选取28只体重(20±3)g、35日龄左右的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为7组:第1组为低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50μL+病毒液50μL;第2组为中等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150μL+病毒液150μL;第3组为高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300μL+病毒液300μL;第4组为低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50μL+病毒液50μL;第5组为中等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150μL+病毒液150μL;第6组为高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300μL+病毒液300μL;第7组为口服对照组:复合佐剂300μL+SRV9亲本毒株300μL,分别于0、7、14d进行免疫,采用ELISA定量检测试剂盒对各免疫组小鼠的血清IgG水平进行检测,免疫期结束后取各免疫组小鼠的肝脏、肾脏、肺脏、脑组织制作病理组织切片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各免疫组均产生了RV抗体IgG;肌内注射免疫产生的抗体速度较口服免疫快,但肌内注射免疫会导致小鼠发病死亡;600μL口服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100、300μL口服免疫组及亲本毒株SRV9对照组(P<0.05),说明适当加大口服免疫剂量会使口服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水平增加,并且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各口服免疫组小鼠的肝脏、肾脏、肺脏、脑组织的形态结构较为正常,未发生病变,表明基因重排RV疫苗株口服免疫副作用小、安全性较好。本试验结果为研制新型口服疫苗开辟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排狂犬病病毒疫苗 免疫 抗体 病理组织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GD1406变异株的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文凤 林辉 +5 位作者 王凤求 赵玉林 伍建敏 王衡 李中圣 远立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1-625,共5页
为了解近年来广东省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情况,本研究从猪场收集Bartha-K61活疫苗免疫后的猪血清559份,经ELISA筛选出326份gB抗体阳性且gE抗体阴性的猪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分析血清中的疫苗抗体对Bartha-K61株和临床分离到的PRV GD1406... 为了解近年来广东省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情况,本研究从猪场收集Bartha-K61活疫苗免疫后的猪血清559份,经ELISA筛选出326份gB抗体阳性且gE抗体阴性的猪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分析血清中的疫苗抗体对Bartha-K61株和临床分离到的PRV GD1406野毒株的中和能力。进一步应用小鼠进行交叉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187份gB阳性且gE阴性的猪血清样品对Bartha-K61株和PRV GD1406野毒株的平均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1:57和1:13,并且免疫Bartha-K61株使小鼠免受PRV GD1406野毒株致死性攻击的保护率仅为20%,而免疫PRV GD1406野毒株使小鼠免受Bartha-K61株致死性攻击的保护率为100%,免疫灭活PRV GD1406野毒株使小鼠免受PRV GD1406野毒株致死性攻击的保护率为40%。根据试验结果推测,PRV GD1406野毒株与Batha-K61株之间存在抗原差异性,现用疫苗不能有效抵抗PRV变异株攻击。本研究结果将为PRV的防控提供实验依据,为研制PRV新疫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变异 ELISA 中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表达EGFP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及其复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明珠 陈晓春 +2 位作者 张媛 王秀丽 李俊平 《中国兽药杂志》 2022年第5期1-9,共9页
为探寻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基因缺失株rPRV-bc-8基因组UL4-UL3基因间区域是否可作为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在实验室已构建的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转移质粒pMD-US6+7-EGFP... 为探寻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基因缺失株rPRV-bc-8基因组UL4-UL3基因间区域是否可作为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在实验室已构建的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转移质粒pMD-US6+7-EGFP-US2的基础上,通过DNA体外分子克隆技术将UL4序列替换左同源臂US6+7序列,UL3序列替换右同源臂US2序列,并将PolyA引入转移质粒,得到转移质粒pMD-UL4-EGFP-UL3。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转移质粒pMD-UL4-EGFP-UL3与亲本毒rPRV-bc-8共转染PK-15细胞,经蚀斑纯化成功得到一株能够稳定表达EGFP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UL4-EGFP-UL3。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PCR鉴定确定EGFP基因已成功插入到伪狂犬基因组的UL4-UL3之间,并通过细胞传代试验分析得到重组毒的遗传稳定性良好。通过体外增殖试验分析得到重组病毒rPRV-UL4-EGFP-UL3在细胞内的增殖速度较快,接种后12 h内滴度始终高于亲本毒rPRV-bc-8,接种后40 h达到最高滴度108.3 TCID50/mL,与亲本毒的最高滴度接近,但是最高滴度的出现时间晚于亲本毒,并且在达到平台期后病毒滴度下降的比亲本毒快。通过对病毒培养液中荧光蛋白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接种后56 h时荧光蛋白浓度达到最高值4793.9 ng/mL,之后进入平台期。综上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及体外复制能力,并且外源基因EGFP在此位点具有良好的表达效果,为进一步相关重组病毒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基因缺失 同源重组 重组病毒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Flury株(LEP)在乳鼠脑内及BHK-21细胞上的传代固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革新 印娜 +1 位作者 刘剑 王文成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4期284-285,共2页
将狂犬病病毒Flury株(LEP)通过乳鼠脑和BHK-21细胞系交叉传代10代,并对交叉传代获得的各代毒种进行对细胞的适应性、病毒含量、毒力的测定。结果表明:病毒经乳鼠脑内传代后,能很好的在BHK-21细胞上增殖,各代次病毒含量均在10-6.0TCID50/... 将狂犬病病毒Flury株(LEP)通过乳鼠脑和BHK-21细胞系交叉传代10代,并对交叉传代获得的各代毒种进行对细胞的适应性、病毒含量、毒力的测定。结果表明:病毒经乳鼠脑内传代后,能很好的在BHK-21细胞上增殖,各代次病毒含量均在10-6.0TCID50/0.1 mL以上,平均达到10-6.75TCID50/0.1 mL;对3~5日龄乳鼠平均LD50达到10-5.5/0.03 mL,对11~13g小鼠平均LD50达到10-4.6/0.03 mL;毒力试验证明,交叉传代的细胞毒对犬和家兔无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Flury(LEP) 乳鼠 交叉传代 TCID50 LD50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伪狂犬病病毒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汪招雄 何启盖 +3 位作者 刘丽娜 刘正飞 黄红亮 陈焕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0-225,共6页
以猪伪狂犬病病毒(PrV)Ea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576株为捕获抗体,纯化的抗PrVIgG为检测抗体,建立了检测PrV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单克隆抗体576株的包被浓度为12.2μg/mL,IgG的工作浓度为16.0μg/mL,对PrV的检测灵敏... 以猪伪狂犬病病毒(PrV)Ea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576株为捕获抗体,纯化的抗PrVIgG为检测抗体,建立了检测PrV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单克隆抗体576株的包被浓度为12.2μg/mL,IgG的工作浓度为16.0μg/mL,对PrV的检测灵敏度达15.6ng(0.156μg/mL),与乙型脑炎病毒(JEV)、猪瘟病毒(HCV)、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和猪流感病毒(SIV)等无交叉反应。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6.39%和4.1%。应用本方法对人工感染PrV的40日龄仔猪组织进行检测,肺和脑PrV抗原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脾、心、肝和肌肉。应用该方法和PrV对159份临床样本进行平行检测,发现二者的符合率可达到77.4%,比PCR敏感。实验结果表明: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动物组织中Pr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 单克隆抗体 猪伪狂犬病毒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毒N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明华 夏咸柱 薛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用表达的狂犬病核蛋白建立检测狂犬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ERA株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的方法从重组质粒pMD-N中扩增RV N基因,将该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目的用表达的狂犬病核蛋白建立检测狂犬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ERA株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的方法从重组质粒pMD-N中扩增RV N基因,将该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N。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原核表达宿主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并确定表达N基因的最佳诱导时间。通过凝胶薄层扫描分析和Western-blot分析确定表达蛋白的表达量和特异性。用纯化的表达产物作为诊断抗原,通过对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检测R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扩增了RV N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N和原核表达菌,表达了N基因且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菌中,最佳诱导时间为4 h。重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56.8%,并能与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用表达的狂犬病重组N蛋白建立了用于RV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方法。结论成功表达了狂犬病核蛋白,用表达的狂犬病核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以用于RV抗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ERA 核蛋白基因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CVS-11株的培养及其效价测定
19
作者 张传明 冷雪梅 +1 位作者 蒋雯雯 杨敏 《现代畜牧兽医》 2014年第7期42-44,共3页
本研究通过神经瘤细胞(NA)培养CVS-11株狂犬病病毒,并测定不同批次的病毒毒价,为优化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工艺提供数据支持,具有实际意义。病毒培养和检测结果表明,第1次和第2次收获的病毒液病毒含量较高,在107.0FFU/0.1 mL以上,毒力为10... 本研究通过神经瘤细胞(NA)培养CVS-11株狂犬病病毒,并测定不同批次的病毒毒价,为优化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工艺提供数据支持,具有实际意义。病毒培养和检测结果表明,第1次和第2次收获的病毒液病毒含量较高,在107.0FFU/0.1 mL以上,毒力为106.4~107.0LD50/0.03 mL;而第3次收获的病毒含量则较低,只有106.0FFU/0.1 mL左右,毒力为105.0~105.3LD50/0.03 mL。第1次和第2次收获的病毒液可用于制备狂犬疫苗,第3次收获的病毒液因毒价较低不适于制备狂犬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细胞 狂犬病病毒CVS-11 病毒含量 病毒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含有BAC序列的重组伪狂犬病毒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涛 童武 +8 位作者 叶超 于之清 梁超 李国新 高飞 单同领 于海 郑浩 童光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8,共7页
近年来我国出现伪狂犬病毒变异株,导致猪伪狂犬病重新爆发流行。为研究伪狂犬病毒变异株毒力增强与抗原变异的分子机制,需要建立该病毒的感染性克隆操作系统。本研究通过构建转移载体pTEGGF,利用同源重组将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 近年来我国出现伪狂犬病毒变异株,导致猪伪狂犬病重新爆发流行。为研究伪狂犬病毒变异株毒力增强与抗原变异的分子机制,需要建立该病毒的感染性克隆操作系统。本研究通过构建转移载体pTEGGF,利用同源重组将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表达框及两翼各一个loxp位点,插入到伪狂犬病毒变异株PRV JS-2012 gG编码区下游,获得重组病毒rJS2012-gG/EGFP。将表达Cre重组酶的质粒pcDNA3.1-Cre转染BHK-21细胞,再感染rJS2012-gG/EGFP,筛选获得含有单一loxp位点的重组病毒rJS2012-gG/loxp。将rJS2012-gG/loxp基因组、含有EGFP标记基因的BAC载体p Belo BAC11-EGFP和pcDNA3.1-cre共转染BHK-21,获得含有BAC序列插入的重组病毒rJS2012-BAC。一步生长曲线与空斑试验显示,重组病毒rJS2012-BAC在体外生长略慢于亲本病毒。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有BAC载体的重组伪狂犬病毒,为进一步建立伪狂犬病毒变异株的感染性克隆操作系统,开展变异株的分子病原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变异 细菌人工染色体 CRE/LOXP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