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在场与不在场:莫迪亚诺作品中的犹太书写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亘
高柳敏
-
机构
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105,111,共6页
-
基金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研究”(编号:19ZDA00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犹太人解放的问题不是莫氏书写的关键问题,而是它在不少文本里构成叙述策略的背景或驱动力.该问题表现出两个维度:民族的集体维度与普遍意义的个人维度.从在场到不在场的指向,是莫迪亚诺被朝向某种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普世精神所驱动.当主体意愿决定了从在场趋向不在场的叙事流动,在场与不在场的关系又并不能说是离心与脱节的,连接在场与不在场的纽带,是在场对不在场的映照,犹太书写与犹太的民族性不由自主地维系和保持了莫氏创作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
关键词
莫迪亚诺
命运共同体
犹太书写
在场
不在场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创伤视域中的《复仇》解读
- 2
-
-
作者
史亚飞
-
机构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3期218-220,共3页
-
文摘
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是当今美国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中篇小说《复仇》是罗斯于2010年推出的封笔之作。该小说围绕1944年在美国犹太社区纽瓦克爆发的脊髓灰质炎展开,叙述了一位犹太体育老师巴基的悲惨人生际遇。本文主要从犹太族裔遭受的种族迫害、道德束缚和身份迷失等方面分析蕴含在《复仇》中的犹太书写特征;通过对《复仇》的创伤性解读,揭示当代美国犹太民族在"大屠杀"语境下的战争创伤、由于传统道德说教产生的道德意识创伤和身份困惑中的文化创伤。
-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复仇》
犹太书写
创伤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