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元结构视角下的上古汉语状态类音变构词 被引量:4
1
作者 谢维维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9-439,共11页
上古汉语借助语音屈折所表示的完成体范畴有两种发展路径:一是侧重描述动作行为或变化完成后形成的状态,以清浊交替为主要构形手段,如"折章入/折禅入";一是侧重指称动作行为或变化完成后产生的结果即新出现的事物,以变读去声... 上古汉语借助语音屈折所表示的完成体范畴有两种发展路径:一是侧重描述动作行为或变化完成后形成的状态,以清浊交替为主要构形手段,如"折章入/折禅入";一是侧重指称动作行为或变化完成后产生的结果即新出现的事物,以变读去声为主要形态标记,如"过见平/过见去"。两者的语法形式和发展路径各异,我们将前者称为"状态"类音变构词。从论元结构看,该类构词中,派生词变读浊辅音,指派主事格。其语音、语义、句法三个层面的配合关系为:源词在语义层面指派施事格、受事格,分别实现为句法层面的主语、宾语,语音层面为清辅音、无标记;派生词在语义层面指派主事格,实现为句法层面的主语,语音层面变读浊辅音,有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类音变构词 论元结构 语音 语义 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