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犯罪侦查中会计资料勘验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谌艳青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85,共2页
一、引言 会计资料勘验是经济犯罪侦查(以下简称经侦)工作中比较有特色的侦查措施。侦查人员在办理涉及经济犯罪案件中进行会计资料勘验,可以再现犯罪过程,识别犯罪手段,为侦查工作的开展提供线索、指引方向。所谓会计资料勘验,... 一、引言 会计资料勘验是经济犯罪侦查(以下简称经侦)工作中比较有特色的侦查措施。侦查人员在办理涉及经济犯罪案件中进行会计资料勘验,可以再现犯罪过程,识别犯罪手段,为侦查工作的开展提供线索、指引方向。所谓会计资料勘验,是指侦查人员在对涉及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犯罪侦查 会计资料 勘验 经济犯罪案件 侦查人员 侦查措施 犯罪过程 犯罪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抢劫银行犯罪研究——实证分析:张君、鹿宪州等22起抢劫银行案 被引量:2
2
作者 靳高风 《公安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9-84,共6页
抢劫银行犯罪大致经过犯罪决意、犯罪准备、犯罪实施、犯罪善后四个阶段。犯罪人选择犯罪目标不是盲目的 ,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导致抢劫银行犯罪高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有 :犯罪职业化程度的提高 ,涉暴武器的管理失控 ,银行自身存在的不良因... 抢劫银行犯罪大致经过犯罪决意、犯罪准备、犯罪实施、犯罪善后四个阶段。犯罪人选择犯罪目标不是盲目的 ,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导致抢劫银行犯罪高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有 :犯罪职业化程度的提高 ,涉暴武器的管理失控 ,银行自身存在的不良因素等。在防范银行抢劫方面 ,除了注重技术设施的硬件防范外 ,严格的管理 ,平时对职员的严格培训及其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降低银行抢劫案件发生及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劫银行犯罪 犯罪目标选择 犯罪过程:犯罪成功率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中止的有效性和真诚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邓兴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0-32,共3页
犯罪中止有积极中止与消极中止两种形式。消极中止是指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消极地放弃犯罪活动;积极中止是指在犯罪行为实施完毕以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犯罪人用积极的行动,去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我国刑法第21条规... 犯罪中止有积极中止与消极中止两种形式。消极中止是指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消极地放弃犯罪活动;积极中止是指在犯罪行为实施完毕以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犯罪人用积极的行动,去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所谓犯罪中止的有效性,是“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之概括述语,因而刑法理论上将“有效性”作为积极中止成立的必要条件,不具备“有效性”这个条件,中止不能成立。然笔者认为,“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中止 犯罪结果 犯罪行为 犯罪 危害结果 犯罪过程 中止犯 我国刑法 因果关系 必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犯罪现场的分类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郝宏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6-19,共4页
刑事犯罪现场,是指刑事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和其它物证的处所。对现场分类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正确判别事件和案件性质,客观地揭示现场现象与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再现犯罪手段和犯罪过程,科学地确定现场勘查... 刑事犯罪现场,是指刑事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和其它物证的处所。对现场分类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正确判别事件和案件性质,客观地揭示现场现象与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再现犯罪手段和犯罪过程,科学地确定现场勘查的重点和顺序,深入认识现场特点,推动勘查方法的改进和发展等,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就现场分类问题,有关教材和著作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现场 勘查现场 主体现场 犯罪分子 关联现场 现场勘查 犯罪过程 犯罪手段 勘查方法 分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中止特征新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姜伟 《现代法学》 1987年第3期14-17,共4页
犯罪中止是故意犯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犯罪形态。在理论上,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时间性、有效性的特征似乎不难理解,而在实践中,人们对某些案件的中止性质却常常产生歧义,复杂的现实对犯罪巾止的有关理论提出质疑,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犯... 犯罪中止是故意犯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犯罪形态。在理论上,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时间性、有效性的特征似乎不难理解,而在实践中,人们对某些案件的中止性质却常常产生歧义,复杂的现实对犯罪巾止的有关理论提出质疑,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犯罪中止的特征问题。 (一) 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关于自动性的涵义,一般并无异议,系指犯罪分子主动放弃犯罪意图,停止继续进行犯罪或者积极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主观意志。但是,在确定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界限时,有些人却忽视犯罪中止的自动性这一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 犯罪结果 犯罪分子 犯罪意图 犯罪目的 自动性 有效性 犯罪既遂 犯罪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惩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典型案例 被引量:2
6
《中国水产》 CAS 2021年第12期41-45,共5页
本刊讯11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为民办实事"之检察机关依法惩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典型案例。这批案例既有起诉后依法从严惩处的,也有因情节轻微作出不起诉处理的,体现了检察机关在惩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水产... 本刊讯11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为民办实事"之检察机关依法惩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典型案例。这批案例既有起诉后依法从严惩处的,也有因情节轻微作出不起诉处理的,体现了检察机关在惩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过程中,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案,宽严相济、不枉不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不枉不纵 犯罪过程 宽严相济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情节轻微 从严惩处 为民办实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犯罪中止的自动性
7
作者 李伯雄 唐伯荣 《江海学刊》 1987年第4期71-72,共2页
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自动中止犯罪”,在刑法理论上有着不同的解释。有的同志认为,自动中止犯罪是指犯罪分子本来可以把犯罪进行到底而自动停止... 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自动中止犯罪”,在刑法理论上有着不同的解释。有的同志认为,自动中止犯罪是指犯罪分子本来可以把犯罪进行到底而自动停止了犯罪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中止 刑法理论 犯罪过程 第21条 犯罪结果 犯罪活动 犯罪分子 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的继续状态和抗拒并非一回事
8
作者 周介立 《现代法学》 1982年第3期32-34,共3页
读了《法学季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的鲍济链同志的《从犯罪行为的继续谈抗拒必须从严》一文(以下简称《鲍文》)后,有些不同意见。文章说:“
关键词 犯罪行为 犯罪过程 犯罪分子 非法行为 状态和 抗拒 结合犯 犯罪构成 继续 追诉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理犯罪团伙案件之管见
9
作者 卞兆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31-32,40,共3页
当前犯罪团伙案件呈上升趋势,一个地区只要有一、二个犯罪团伙,就足以使各类案件发生,治安形势急剧恶化。犯罪团伙在犯罪过程中不断地将有劣迹的青少年拉入伙,使犯罪分子不断增多。当他们发展到一定规模,便发生分裂变化,一分为二或一分... 当前犯罪团伙案件呈上升趋势,一个地区只要有一、二个犯罪团伙,就足以使各类案件发生,治安形势急剧恶化。犯罪团伙在犯罪过程中不断地将有劣迹的青少年拉入伙,使犯罪分子不断增多。当他们发展到一定规模,便发生分裂变化,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团伙 犯罪分子 案件 首要分子 犯罪过程 犯罪集团 上升趋势 审理 作案 组织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犯罪行为的继续谈抗拒必须从严
10
作者 鲍济链 《现代法学》 1982年第1期22-24,共3页
刑法公布实施后,在不少同志中流传着这样一些观点:“抗拒从严不是量刑原则”,“坦白可以从宽,抗拒不能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不再适用了”等等。对于上述观点,很有探讨的必要。我认为:为了说明问题,需要从作案得逞后犯罪行... 刑法公布实施后,在不少同志中流传着这样一些观点:“抗拒从严不是量刑原则”,“坦白可以从宽,抗拒不能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不再适用了”等等。对于上述观点,很有探讨的必要。我认为:为了说明问题,需要从作案得逞后犯罪行为的继续状态说起。犯罪行为的继续状态这个概念,有些搞司法工作的同志往往很少注意。弄清这个概念,不仅对确定追诉期限开始计算的日期有决定作用,而且对于正确定罪量刑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行为 抗拒从严 犯罪分子 坦白从宽 非法行为 犯罪过程 作案 决定作用 量刑原则 重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犯罪案件中的行为表现与诸种因素的内在联系
11
作者 叶荣贵 陈志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37-38,42,共3页
犯罪行为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犯罪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和物质运动一样,具备物质运动的本质属性和外在表现形态特征,从而为人们认识犯罪,即为侦察破案提供依据。现场分析,作为侦察破案的手段之一,其宗旨就是通过揭... 犯罪行为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犯罪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和物质运动一样,具备物质运动的本质属性和外在表现形态特征,从而为人们认识犯罪,即为侦察破案提供依据。现场分析,作为侦察破案的手段之一,其宗旨就是通过揭示犯罪行为过程来认识犯罪、揭露犯罪、证实犯罪人。要揭示犯罪行为过程,必须搞清楚行为与诸种犯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作案行为与时空因素的内在联系。时间与空间是犯罪分子作案必备的两个条件。离开了时间与空间,犯罪就不存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行为人 内在联系 犯罪过程 行为表现 行为过程 犯罪 具体行为 犯罪动机 侦察破案 物质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情节与刑法中的情节——兼与王希仁同志商榷
12
作者 黄石勇 《政治与法律》 1985年第3期27-28,共2页
有关论述犯罪情节方面的文章,虽所见无几,但从仅有的几篇文章看,也不乏有真知灼见的独到主张。然而,就当前来说,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司法实践中,对犯罪情节仍存在着某些模糊认识。许多人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往往混淆了犯罪情节与刑法中的情... 有关论述犯罪情节方面的文章,虽所见无几,但从仅有的几篇文章看,也不乏有真知灼见的独到主张。然而,就当前来说,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司法实践中,对犯罪情节仍存在着某些模糊认识。许多人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往往混淆了犯罪情节与刑法中的情节的界限,把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等同起来。如有人认为,“刑法中的情节就是犯罪过程中和犯罪环境里的某些因素或某些环节。”(见《法学季刊》一九八四年第一期)我们姑且不谈这个定义的其它方面是否科学,单就它把刑法中的情节局限在犯罪过程和犯罪环境这一点来说,就无法区分出它与犯罪情节的不同。你刊一九八四年第五期刊登的王希仁同志的《论犯罪情节》一文,(下称《王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情节 罪与非罪 我国刑法 情节显著轻微 犯罪事实 犯罪过程 犯罪环境 司法实践 界限 量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犯罪中止
13
作者 龚明礼 《宁夏社会科学》 1983年第3期75-78,共4页
犯罪人在犯罪的预备和着手实施阶段,自动放弃了犯罪意图,停止犯罪行为或有效地防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从而形成了犯罪中止。作为保护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不受侵害,预防犯罪的社会主义刑法,研究和正确认定、处罚中止犯,就不能不具有重要意义... 犯罪人在犯罪的预备和着手实施阶段,自动放弃了犯罪意图,停止犯罪行为或有效地防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从而形成了犯罪中止。作为保护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不受侵害,预防犯罪的社会主义刑法,研究和正确认定、处罚中止犯,就不能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中止 危害结果 犯罪行为 中止犯 我国刑法 行为人 共同犯罪 犯罪意图 犯罪未遂 犯罪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警犬追踪抓获犯罪嫌疑人2例分析
14
作者 周海富 杨坚伟 《中国工作犬业》 2022年第11期48-49,共2页
警犬追踪是指警犬依据训导员赋予的嗅源气味,在地面上寻找与嗅源相同气味的迹线,并沿这一迹线追获相同气味的人或物品的过程。警犬作为执行任务时的“奇”兵,需要具备超长的耐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以及完... 警犬追踪是指警犬依据训导员赋予的嗅源气味,在地面上寻找与嗅源相同气味的迹线,并沿这一迹线追获相同气味的人或物品的过程。警犬作为执行任务时的“奇”兵,需要具备超长的耐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以及完成长距离追踪的自信。正确地使用警犬进行追踪,可以缩小侦察范围,提供侦察方向,确定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无论多么狡猾,必定在犯罪现场、进出现场的路线以及周围留有自身的气味。警犬训导员正确给犬感受犯罪嫌疑人的气味,能充分发挥追踪的特殊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两起警犬追踪的案例,从警犬在追踪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多个关键环节及细节把控入手作简要论述,就如何更加有效训练犬的追踪能力谈谈个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现场 警犬追踪 犯罪过程 犯罪嫌疑人 嗅源 侦察范围 迹线 个人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才雷普利》:作为存在的困境
15
作者 梁静 张静怡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3-45,共3页
电影《天才雷普利》改编自女作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写于1955年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出身平凡的雷普利受富商之托,只身前往意大利去游说富商放荡不羁的儿子迪奇重回美国的故事.被迪奇的生活深深吸引的雷普利开始了疯狂的犯罪过程,最后... 电影《天才雷普利》改编自女作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写于1955年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出身平凡的雷普利受富商之托,只身前往意大利去游说富商放荡不羁的儿子迪奇重回美国的故事.被迪奇的生活深深吸引的雷普利开始了疯狂的犯罪过程,最后如愿以偿,得到了本不属于他的大笔钱财.电影以雷普利杀死彼得作结,雷普利回到船舱,呆坐着陷入一片死寂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才 困境 犯罪过程 史密斯 女作家 意大利 电影 富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物证在侦破案件中的作用
16
作者 李继民 赵彦军 《公安应用技术通讯》 1999年第2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侦破案件 微量物证 犯罪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义与人性的多重追问——对电影《冰河追凶》的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长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2-34,共3页
人为何而犯罪?又为何忏悔?自新本格派推理兴起以来,犯罪故事的悬念逐渐由精妙绝伦的犯罪过程的设置转移到了对犯罪动机的深度追问。每个人的犯罪都有所缘由,人性之恶与命运压迫在此交汇,并绘出了深沉的伤悲——无论对犯罪者抑或受害者... 人为何而犯罪?又为何忏悔?自新本格派推理兴起以来,犯罪故事的悬念逐渐由精妙绝伦的犯罪过程的设置转移到了对犯罪动机的深度追问。每个人的犯罪都有所缘由,人性之恶与命运压迫在此交汇,并绘出了深沉的伤悲——无论对犯罪者抑或受害者。2015年上映的国产悬疑电影《冰河追凶》,以多重叙事结构并进的剧本手法,冷酷寒峻的北国背景,辅以众多大咖明星的精彩演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过程 叙事结构 犯罪动机 李永胜 本格 梁家辉 佟大为 亲情关系 人物设置 深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取证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炳龙 王鲁 陈性元 《信息网络安全》 2011年第1期52-55,共4页
数字取证技术已经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取证的定义以及数字证据的特性。然后从取证过程模型、取证分析技术以及取证产品、标准和法规方面重点阐述了数字取证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数字取证分析技术的分类... 数字取证技术已经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取证的定义以及数字证据的特性。然后从取证过程模型、取证分析技术以及取证产品、标准和法规方面重点阐述了数字取证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数字取证分析技术的分类方法以及文件雕刻取证分析技术。分析了数字取证领域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探讨了数字取证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取证 数字证据 数字犯罪:取证过程模型:反取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被引量:26
19
作者 余淦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62-66,61,共6页
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本身并不参与犯罪实施,只为实行犯提供犯罪意图,所以,有人把他叫做造意犯。这种造意犯在许多犯罪案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常常基于他们的造意而引起极为严重的后果。特别在当前依法从重从快惩处几... 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本身并不参与犯罪实施,只为实行犯提供犯罪意图,所以,有人把他叫做造意犯。这种造意犯在许多犯罪案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常常基于他们的造意而引起极为严重的后果。特别在当前依法从重从快惩处几种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的案件中,以及在较为突出的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中,我们都很容易发现有教唆犯的黑手伸入其中。抓住和斩断这些黑手,正确、及时地打击这种躲在幕后的教唆犯,对于深入揭露和预防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对教唆犯的定罪量刑涉及许多理论问题,国内外一直存在着意见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唆犯 共同犯罪 实行犯 教唆行为 刑事责任 犯罪过程 我国刑法 犯罪既遂 危害结果 从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她是怎么死的?——假言推理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
20
作者 邵健 《政法论丛》 CSSCI 1993年第3期36-37,40,共3页
刑事侦查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侦查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由案件的后果找出其线索,查出案件发生的原因,最后将罪犯追捕归案。而罪犯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总是要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犯罪活动,或嫁祸于人;或毁灭罪... 刑事侦查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侦查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由案件的后果找出其线索,查出案件发生的原因,最后将罪犯追捕归案。而罪犯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总是要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犯罪活动,或嫁祸于人;或毁灭罪证;或制造假象,以求蒙混过关,逃脱应有的惩罚。这样,侦查人员要侦破,罪犯要掩盖,在这种交战中,侦查人员往往是根据罪犯留下的蛛丝马迹,运用假言推理来分析侦破。如八十年代初发生的一起一女青年袁某被扼压致死案就是运用假言推理侦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言推理 刑事侦查 侦查人员 犯罪过程 犯罪活动 八十年代 罪犯 侦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