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洗钱国际合作与犯罪资产分享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4-140,共7页
洗钱犯罪具有诸多上游犯罪,腐败犯罪是其中之一。腐败犯罪,特别是跨国腐败犯罪,日益演化成为跨国洗钱犯罪。犯罪行为人利用国际金融快速便捷的汇兑工具,实施转移腐败赃款的活动。通过跨国洗钱活动,可以使犯罪分子获取大量的现金,并进而... 洗钱犯罪具有诸多上游犯罪,腐败犯罪是其中之一。腐败犯罪,特别是跨国腐败犯罪,日益演化成为跨国洗钱犯罪。犯罪行为人利用国际金融快速便捷的汇兑工具,实施转移腐败赃款的活动。通过跨国洗钱活动,可以使犯罪分子获取大量的现金,并进而从事经营活动,聚敛更多的非法财产,获取更多的经济资源,从而为进一步实施腐败活动提供经济支持。为此,国际社会给予高度重视,在腐败资产追回和预防腐败资产转移目标下,探讨反洗钱国际合作,以及犯罪资产分享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腐败资产追回和预防腐败资产转移探索国际合作途径,提高反腐败国际合作成效提供方法上的参考。我国为研究实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投入较大的精力,成立了国家预防腐败局,并广泛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推动实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步伐。本文就围绕以上问题,从反腐败国际合作实践角度,运用实证思考方法加以研究,以期为反腐败调查、追回腐败资产、开展反洗钱合作提供总结与建议性思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洗钱 腐败犯罪 犯罪资产 资产追回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败型犯罪资产的追回进路 被引量:3
2
作者 向泽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23,107,共4页
要把《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确立的追回腐败型犯罪资产的途径,运用到我国追缴被转移到其他国家的腐败型犯罪赃款的实践中,就必须按照公约确立的资产追回途径所需要的运行条件,对我国的法律制度进行修正。为此,就必须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建... 要把《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确立的追回腐败型犯罪资产的途径,运用到我国追缴被转移到其他国家的腐败型犯罪赃款的实践中,就必须按照公约确立的资产追回途径所需要的运行条件,对我国的法律制度进行修正。为此,就必须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建立承认与执行外国刑事裁判效力、由检察机关到其他国家提起民事确权诉讼的制度,并按照公约的要求,对我国惩治腐败型犯罪的立法以及冻结、扣押和没收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型犯罪资产 追回 利益分享 没收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分享:跨国追缴和没收犯罪资产的有效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闫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100-101,共2页
开展跨国追缴和没收犯罪资产,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追回和没收犯罪资产。因此,需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来打击跨境转移犯罪资产行为,并充分运用资产分享激发各国开展司法合作的主动性,使资产分享成为追缴、没收犯罪资产的驱动力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 犯罪资产 司法合作 资产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洗钱情报的腐败资产追缴 被引量:3
4
作者 廖明 贺维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16,共13页
洗钱犯罪的猖獗与金融监管的不足使腐败资产追缴面临困境。反洗钱情报可预防与查找腐败资产,也可作为资产分享的谈判筹码。我国已设立多个反洗钱行政机关,具有将反洗钱情报用作“立案线索”“刑事证据”的基础和先例。FATF是国际反洗钱... 洗钱犯罪的猖獗与金融监管的不足使腐败资产追缴面临困境。反洗钱情报可预防与查找腐败资产,也可作为资产分享的谈判筹码。我国已设立多个反洗钱行政机关,具有将反洗钱情报用作“立案线索”“刑事证据”的基础和先例。FATF是国际反洗钱情报共享的引领者,我国作为FATF成员,并未全面地参与到国际反洗钱情报共享中,也未系统地将反洗钱情报应用于腐败资产追缴中。当前,国内反洗钱行政机关发出的境外反洗钱情报协查函无法满足反腐需要、多机关联动的反涉腐洗钱机制尚未成型、反洗钱情报立案率低等问题突出。基于腐败治理与洗钱治理的紧密性,应当在域内建构行刑衔接的多机关联动机制,发挥检察机关在涉腐洗钱行刑衔接中的立案监督作用,强调检察机关领导办案机关、反洗钱行政机关研判情报的核心地位;注重监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在个案调查和洗钱侦查中的对接关系,并在调查中吸纳反洗钱行政机关的情报优势;化解反洗钱行政机关间的权力掣肘,强化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的行政统筹作用。应当在域外坚持监察机关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的主体地位,将反洗钱行政机关视为反腐工作的“调查辅助者”而非“附庸”,积极推进与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反洗钱合作,稳步加入埃格蒙特集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追逃追赃 洗钱治理 反洗钱情报 FATF 犯罪资产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通缉令”追逃的本土化价值及制度构想 被引量:5
5
作者 武晓艺 陈永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3,共6页
红色通缉令作为国际刑警组织的一种临时性法律诉讼文件,是国家展开境外追逃、反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通缉令是以国际范围的“逮捕证”形式流通的,可以用于逮捕并引渡罪犯,但并不具有对成员国的强制效力。从法理层面来看,我国目前... 红色通缉令作为国际刑警组织的一种临时性法律诉讼文件,是国家展开境外追逃、反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通缉令是以国际范围的“逮捕证”形式流通的,可以用于逮捕并引渡罪犯,但并不具有对成员国的强制效力。从法理层面来看,我国目前存在《引渡法》不够健全、《反腐败法》长期缺位、《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可操作性欠缺以及刑事司法制度较难与发达国家进行衔接等困难。建构契合中国语境的“红色通缉令”追逃策略能有效降低境外追逃成本,促进国家法治长效发展。具体而言,要建立犯罪资产分享制度,厘定资产分享的法律依据和具体比例,完善资产分享的配套措施;同时对《引渡法》进行修订,确保与发达国家制度相衔接,并建立配套制度体系,提升红色通缉令的执行率和执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通缉令 境外追逃 犯罪资产分享 《引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