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生态与侦查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晶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7,共10页
区块链技术的崛起不仅加速了数字经济与金融行业的革新,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风险。传统犯罪向区块链领域迁移,以虚拟货币洗钱为代表的新型犯罪发案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高度组织化、智能化的犯罪特征,危害持续升级。为有效应对去中心化洗... 区块链技术的崛起不仅加速了数字经济与金融行业的革新,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风险。传统犯罪向区块链领域迁移,以虚拟货币洗钱为代表的新型犯罪发案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高度组织化、智能化的犯罪特征,危害持续升级。为有效应对去中心化洗钱方式对侦查工作带来的挑战,需在准确剖析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生态构成要素、圈层、行为流程与模式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手段与专业分析工具,对虚拟货币洗钱资金流展开追踪,以交易地址为研判起点,以线上调证为侦查抓手,获取多维信息碰撞比对,全面穿透资金与人员关系。同时,在提高调证效率、强化标签功能、实现技术反制以及完善处置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改进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货币洗钱 犯罪生态 资金追踪 地址研判 线上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犯罪立法论要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晓莉 贾国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31,共6页
生态安全是一切安全的“底座安全”,破坏生态安全的行为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纳入刑法规范———设立生态犯罪。生态犯罪立法具有客观的缘由、充分的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内容。生态犯罪立法是刑法适应生... 生态安全是一切安全的“底座安全”,破坏生态安全的行为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纳入刑法规范———设立生态犯罪。生态犯罪立法具有客观的缘由、充分的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内容。生态犯罪立法是刑法适应生态文明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生态犯罪 生态 生态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犯罪案件中恢复性司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张霞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119,共8页
恢复性司法模式总体上符合当代刑法谦抑性原则和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它作为一种犯罪控制模式,其在涉生态犯罪案件中的具体法律适用中,虽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和较为明晰的针对性,且司法绩效上也已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恢复性司法模式总体上符合当代刑法谦抑性原则和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它作为一种犯罪控制模式,其在涉生态犯罪案件中的具体法律适用中,虽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和较为明晰的针对性,且司法绩效上也已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然而,实践中还存在着司法应用执行体制不完善等若干困境。由此,建议通过相应的专门化立法或特定的司法解释,来有序推动生态恢复性司法的运用,完善量刑制度,并在社区矫正中引入补植复绿等执行体制,规范其具体执行方式,渐次拓展生态恢复性司法的适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性司法 生态犯罪 司法应用 执行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刑法有关生态犯罪规定的缺陷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红艳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0-72,共3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生态犯罪问题日益加剧。因此,完善现有生态犯罪的立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刑法应将生态安全作为刑法保护的法益,采用集中立法和分散立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生态犯罪问题日益加剧。因此,完善现有生态犯罪的立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刑法应将生态安全作为刑法保护的法益,采用集中立法和分散立法相结合的方案,对生态犯罪进行规定,对污染环境的犯罪适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加大污染环境刑罚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生态犯罪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其完善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异慧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86,183,共4页
当下,生态环境犯罪严重破坏了社会及生态和谐,作为规制生态环境犯罪的最后法律保障,刑法制度仍有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完善刑法,如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增设危险犯,扩大财产刑的适用等,注重刑法与其他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协调性,以适应... 当下,生态环境犯罪严重破坏了社会及生态和谐,作为规制生态环境犯罪的最后法律保障,刑法制度仍有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完善刑法,如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增设危险犯,扩大财产刑的适用等,注重刑法与其他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协调性,以适应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犯罪 刑法规制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水生态环境犯罪的科学立法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珊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7-76,共10页
我国《刑法》设立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章节,规定了污染环境罪,但是有关水生态环境犯罪却笼统地规定在污染环境罪当中,而且由于水生态环境犯罪刑事治理的理念陈旧,导致《刑法》在保护水生态环境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些严重的水污... 我国《刑法》设立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章节,规定了污染环境罪,但是有关水生态环境犯罪却笼统地规定在污染环境罪当中,而且由于水生态环境犯罪刑事治理的理念陈旧,导致《刑法》在保护水生态环境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些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的破坏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刑事惩治,水生态环境难以复原。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水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水生态环境犯罪法律关注程度亟待加强,迫切需要《刑法》予以有效应对。水生态环境犯罪治理需要在厘清水生态环境法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犯罪构成与刑罚适用,进行科学的环境刑法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犯罪 法益 刑法 科学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司法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犯罪刑法惩治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焦艳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3-191,共19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惩治生态环境犯罪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司法大数据对我国刑法规定的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情况、基本样态、核心成因与治理之策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惩治生态环境犯罪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司法大数据对我国刑法规定的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情况、基本样态、核心成因与治理之策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运用刑法手段惩治生态环境犯罪在我国取得了初步效能,尽管污染环境罪等典型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率近年来处于冲高回落阶段;但由于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生态要素的交互在空间与密度上依然广泛与密集;基于刑法惩治所压制的生态环境犯罪发案与犯罪的原始动能之间仍呈现出一定的二元离散;部分生态环境犯罪发案显示出犯罪人基于生活利益而获取自然资源的客观情形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依然存在;提升刑法治理生态环境犯罪的效能尚需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维提升,从而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高质量发展。就微观层面而言,基于司法大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由于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等公共政策的影响,自2020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数量呈现出巨大下降。但需明确的是,此种下降具有强烈的外部性与暂时性,在本质上是由于人民群众基于居家不出而形成的。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常态化、精准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活动仍将与生态环境产生广泛交互,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普遍。为巩固生态环境犯罪的预防与治理效能,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生态环境法律普法计划与生态环境犯罪预防治理计划,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对盗伐林木、滥伐林木,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采矿,非法捕捞水产品等典型的生态环境犯罪的相关法律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充分动员社区、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鼓励通过发展替代型产业等方式,通过多元治理方式,切实使生态环境要素所在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利益保障与生态环境的冲突减少到较低水准,从而从根本上降低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率,切实巩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犯罪 案发规律 治理效能 司法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我国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 被引量:8
8
作者 皮勇 张明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6,共14页
网络犯罪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与犯罪生态系统,严重危害我国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在以法益保护为本位的网络犯罪治理策略下,网络犯罪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以妨害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秩序犯罪立法维护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秩序,有助于遏制网络空... 网络犯罪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与犯罪生态系统,严重危害我国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在以法益保护为本位的网络犯罪治理策略下,网络犯罪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以妨害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秩序犯罪立法维护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秩序,有助于遏制网络空间犯罪的蔓延,但是,关于其适用的争议影响了打击网络犯罪的效果。针对网络犯罪生态化,我国应转变网络犯罪治理策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转向网络犯罪的生态治理、系统防控,既要充分利用传统犯罪立法惩治网络化的传统犯罪,也要对产业链化、生态化的网络犯罪独立适用网络犯罪立法,使二者协调配合,切实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不能局限于保护个罪的特定法益,更不能将网络犯罪立法的适用限制在传统犯罪立法的框架,应以保护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为目标,网络犯罪立法与司法规则应适应网络犯罪的新变化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新型网络犯罪 法益保护 犯罪生态治理 系统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修复的刑事判决样态研究 被引量:61
9
作者 蒋兰香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4-147,共14页
生态修复不同于生态恢复和恢复原状。我国刑事审判对生态修复判决的方法主要有补种复绿、修复生态环境、土地复垦、增殖放流以及间接修复。此类判决有案件数大幅度增加、修复措施种类繁多、方式灵活多样、刑罚轻缓化、可操作性强、诉求... 生态修复不同于生态恢复和恢复原状。我国刑事审判对生态修复判决的方法主要有补种复绿、修复生态环境、土地复垦、增殖放流以及间接修复。此类判决有案件数大幅度增加、修复措施种类繁多、方式灵活多样、刑罚轻缓化、可操作性强、诉求公权化等特点。刑事判决生态修复没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生态修复的刑法性质是非刑罚处理方法,在刑事判决中处于辅助地位。刑事审判中对生态修复的判决存在名称太多、多种经济制裁同时判决会加重被告人负担、对实刑犯判处生态修复会带来操作上的困难、罚金刑涵盖生态修复费不妥、监督没有完全到位等问题。应当通过将生态修复明确规定为非刑罚处理方法、规范生态修复名称、科学合理裁判、拓展生态修复工作机制等途径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环境犯罪 刑事判决性质 问题和弥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观视阈下生态文明建设刑法保障的应然定位与未来走向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淼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3-80,共8页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完善生态环境刑法保障机制是关键一环。我国当前通过生态环境刑法的扩张化适用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从...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完善生态环境刑法保障机制是关键一环。我国当前通过生态环境刑法的扩张化适用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从以治为主向以防为主的方向转变,刑法保障机制在治理功能、预防功能和适用效益方面的有限性凸显。在推进共同富裕这一长期任务中,对于刑法保障机制,在不同的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应当赋予其不同的定位,从当前的预防法定位向保障法定位转变。因此共同富裕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刑法保障的未来走向在横向上需要构建多层次的立体防控体系,在纵向上需要根据共同富裕的具体阶段要求进行阶段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共同富裕 生态环境刑法 危害生态环境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