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藏品洗钱犯罪:运作模式、规制困境与法律应对 被引量:2
1
作者 叶静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依托区块链技术,非同质化通证NFT不断渗透至洗钱犯罪活动中,在我国体现为数字藏品洗钱犯罪。根据买卖双方相互关系,数字藏品洗钱犯罪分为两种典型运作模式:同一模式与相异模式。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数字藏品洗钱犯罪面临诸多规制困境:前... 依托区块链技术,非同质化通证NFT不断渗透至洗钱犯罪活动中,在我国体现为数字藏品洗钱犯罪。根据买卖双方相互关系,数字藏品洗钱犯罪分为两种典型运作模式:同一模式与相异模式。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数字藏品洗钱犯罪面临诸多规制困境:前置法非金融机构内容缺失、刑法上游犯罪范围狭窄、司法解释列举手段模糊、国际公约共识尚未达成。对此,一方面,应立足数字藏品技术特性,确立法律应对的基本立场,即秉持技术中立原则、遵循加密资产无国界特点、坚守保护创作者权益理念。另一方面,需紧扣洗钱犯罪国际国内因素,探寻法律应对的具体路径,即完善前置法规定消弭犯罪认定障碍;拓展上游犯罪种类契合犯罪发展态势;细化洗钱犯罪方式兼顾犯罪手段演进;助推国际公约制定开展司法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T 数字藏品 洗钱犯罪模式 反洗钱法 应对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犯罪司法证明模式质论 被引量:2
2
作者 何邦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95,共16页
网络犯罪司法证明模式的提出,虽然有反映网络刑事司法证明方法上的便捷,但因受制于主流传统司法证明模式及其理论模糊乃至错误的“前见”,以及对网络犯罪司法证明中算法和数据运用的非理性崇尚,创设者事实上已陷入自己编织的语言陷阱。... 网络犯罪司法证明模式的提出,虽然有反映网络刑事司法证明方法上的便捷,但因受制于主流传统司法证明模式及其理论模糊乃至错误的“前见”,以及对网络犯罪司法证明中算法和数据运用的非理性崇尚,创设者事实上已陷入自己编织的语言陷阱。质言之,如果从刑事司法证明的叙事模式视角审视,网络犯罪司法证明在证明中的异质元素并不足以消解传统司法证明模式的基础性结构,应然意义上司法证明的叙事模式仍然能够涵摄网络犯罪的司法证明。因此,所谓网络犯罪司法证明模式概念的创设实属一种知识冗余,理当为奥卡姆剃刀剃除。置身于近代以降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视野,可以肯定“网络犯罪司法证明模式”概念的提出在法学话语创新中的学术自觉与自信。然而,学术话语的创新必须遵循知识生产的内在逻辑,具有必要性、合逻辑性以及真正的合目的性,应当坚守在创新中不离既有话语系统的正途,确使其无违于既有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证明模式 网络犯罪司法证明模式 叙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恶势力犯罪的治理模式构建 被引量:15
3
作者 曾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67,共4页
新时期黑恶势力犯罪呈现出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犯罪领域扩张、犯罪性质复杂等新的态势,以管制、制裁和运动式执法为特征的传统犯罪惩罚模式已难以有效应对。2018年1月出台的《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要求黑恶势力犯罪防控的主... 新时期黑恶势力犯罪呈现出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犯罪领域扩张、犯罪性质复杂等新的态势,以管制、制裁和运动式执法为特征的传统犯罪惩罚模式已难以有效应对。2018年1月出台的《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要求黑恶势力犯罪防控的主体更加多元、方法更加丰富、程序更加规范,取得更好的犯罪控制和预防效果。贯彻中央政策,适应现实需求,应从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精准适用刑事制裁手段、重视对犯罪人的社会矫治、消除犯罪滋生的环境等方面构建黑恶势力犯罪治理模式,对处于不同阶段、具备不同行为特征的黑恶势力犯罪予以分层次打击、分情况处理,尤其要将治理黑恶势力犯罪与反腐败双管齐下,切断犯罪的社会情境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 扫黑除恶 犯罪惩罚模式 犯罪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中的犯罪合作模式及其适用范围 被引量:31
4
作者 姜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3-104,92,共13页
社会转型时期法定犯数量大量增加,带来司法实践中严重的"刑、民交叉""刑、行交叉"问题,故有必要重视犯罪合作模式。犯罪合作模式意味着行为人在犯罪后以自身的努力弥补犯罪带来的损失,从而使其行为被评价为犯罪的... 社会转型时期法定犯数量大量增加,带来司法实践中严重的"刑、民交叉""刑、行交叉"问题,故有必要重视犯罪合作模式。犯罪合作模式意味着行为人在犯罪后以自身的努力弥补犯罪带来的损失,从而使其行为被评价为犯罪的意义降低,虽具有应罚性,但并无需罚性。犯罪合作模式作为责任折抵的方式,具有重要的激励效应,符合比例原则的要求,因而会带来犯罪赦免效果。犯罪合作模式不是基于报应,而是立足于恢复,需要在应罚性基础上判断需罚性,当行为人的行为具有应罚性而欠缺需罚性时,就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故其与目的理性的犯罪论体系具有高度契合性。我国刑法有关犯罪合作模式的规定属于立法创新,有助于划清刑、民边界和完善轻罪体系,并具有扩大适用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合作模式 犯罪赦免 需罚性 责任折抵 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犯罪构成模式改革 被引量:2
5
作者 柳忠卫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54,共9页
犯罪构成模式是立法者根据不同的危害行为而规定的犯罪成立类型。根据法益侵害的有无、法益侵害的程度、法益侵害的范围和法益侵害的状态,可以把犯罪构成模式分为即成式犯罪构成模式、纵深式犯罪构成模式、多维式犯罪构成模式和企行式... 犯罪构成模式是立法者根据不同的危害行为而规定的犯罪成立类型。根据法益侵害的有无、法益侵害的程度、法益侵害的范围和法益侵害的状态,可以把犯罪构成模式分为即成式犯罪构成模式、纵深式犯罪构成模式、多维式犯罪构成模式和企行式犯罪构成模式。犯罪构成模式不仅影响和决定犯罪圈的大小和刑事法网的严密程度,而且彰显着不同的刑事政策价值取向,表明国家对不同行为的刑事政策态度。从犯罪构成模式的刑事政策功能的角度看,中国现行刑事立法中的犯罪构成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犯罪构成标准过高导致犯罪圈狭小;法益保护滞后致使刑法的犯罪预防功能减弱;犯罪构成模式设置不当致使刑事法网"厉而不严"。基于刑事政策的目的性,中国犯罪构成模式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对侵害重大法益的犯罪设置即成式或者企行式犯罪构成模式;对常见多发犯罪设置多维式犯罪构成模式;逐渐减少纵深式犯罪构成模式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犯罪构成模式 法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之生成模式——基于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玉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107,161,共8页
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应当成为分析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生成规律的理论工具。依据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由于受认知偏差、心理偏差和文化偏差的影响,社会性弱势群体中的部分成员形成了犯罪人格,成为"带菌个体",是潜在犯罪... 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应当成为分析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生成规律的理论工具。依据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由于受认知偏差、心理偏差和文化偏差的影响,社会性弱势群体中的部分成员形成了犯罪人格,成为"带菌个体",是潜在犯罪人;贫富差距悬殊、社会保障不足以及司法保护不健全是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致罪因素","带菌个体"在遇到"致罪因素"的情况下形成犯罪动机,转化为危险犯罪人;行政执法不规范、基层政权、基层组织管理功能弱化是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催化剂",危险犯罪人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就会实施犯罪,转化为现实犯罪人。深入剖析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生成模式,能够为制定有效的预防犯罪的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弱势群体 犯罪生成模式 带菌个体 致罪因素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岸四地”跨文化社会犯罪控制模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台运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74,共9页
面对跨文化社会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冲突或融合,犯罪控制模式也要作出相应的调适或选择。我国台湾地区采取以"犯罪问题导向控制"为主、辅以"社区警政"策略的犯罪控制模式;香港地区主要采取"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面对跨文化社会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冲突或融合,犯罪控制模式也要作出相应的调适或选择。我国台湾地区采取以"犯罪问题导向控制"为主、辅以"社区警政"策略的犯罪控制模式;香港地区主要采取"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与"社区警务"相结合的犯罪控制模式;澳门地区一方面继续加强犯罪侦查的专业化,另一方面积极推行"社区警务"工作;我国大陆地区则从"严打"和"综治"并行,向以"综治"为主、辅以专项"严打"的犯罪控制模式发展。两岸四地各具特色、异中有同的犯罪控制模式值得各方关注、考量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控制模式 跨文化社会 比较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学校犯罪预防模式
8
作者 贾友山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55-55,57,共2页
关键词 犯罪预防模式 学校 简论 犯罪学理论 预防犯罪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与调适:贿赂犯罪调查模式宪法化探索 被引量:4
9
作者 黄鑫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137,共12页
分析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前,贿赂犯罪侦查模式的基本特征、表象及其失范困境,对推进国家监察改革语境下贿赂犯罪调查从立法到实践有重要的意义及价值。我国贿赂犯罪侦查主要表现为侦查主体独立性缺失与启动侦查随意性扩张;侦查手段独立性... 分析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前,贿赂犯罪侦查模式的基本特征、表象及其失范困境,对推进国家监察改革语境下贿赂犯罪调查从立法到实践有重要的意义及价值。我国贿赂犯罪侦查主要表现为侦查主体独立性缺失与启动侦查随意性扩张;侦查手段独立性不足与创新性缺失;被调查对象防御权受限与人权保障缺位;“口供中心主义”的依赖与侦查逻辑积重难返。在未来的监察立法及《监察法》修订和完善中,藉由现行宪法基本价值为承载,借鉴贿赂犯罪侦查模式中的合理内核,探索宪法化的监察机制调适,为调查活动有序展开、高效实施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犯罪侦查模式 贿赂犯罪调查 权利 监察法 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数据可视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伟杰 梁荣华 +3 位作者 孙国道 柴叶 王勋 郑滋椀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79-989,共11页
犯罪数据分析与挖掘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犯罪学研究及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础手段,犯罪数据挖掘在揭示犯罪模式、分析犯罪原因、评估犯罪防控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以犯罪模式发现与预测、警力资源配置与优化、案件侦查分析与研判3种业... 犯罪数据分析与挖掘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犯罪学研究及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础手段,犯罪数据挖掘在揭示犯罪模式、分析犯罪原因、评估犯罪防控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以犯罪模式发现与预测、警力资源配置与优化、案件侦查分析与研判3种业务为导向,对犯罪数据可视分析任务进行归纳,系统地梳理了犯罪数据可视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其次,针对犯罪时空数据、犯罪文本数据、犯罪网络关系数据等不同类型数据的可视化方式和技术手段,展开了系统性的分析;最后,总结和展望了犯罪数据可视化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数据 可视化 犯罪模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关联规则的公交扒窃犯罪时空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闫密巧 过仲阳 任浙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5-152,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时空关联规则的公交犯罪挖掘算法.针对某市一个区的110报警数据库中的大量业务信息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文本挖掘技术从案情信息中提取时间、地点等信息,并利用高德地图API的地理编码服务和POI搜索功能对提取的地址... 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时空关联规则的公交犯罪挖掘算法.针对某市一个区的110报警数据库中的大量业务信息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文本挖掘技术从案情信息中提取时间、地点等信息,并利用高德地图API的地理编码服务和POI搜索功能对提取的地址信息进行地址匹配,提取受害人上下车站点、乘坐公交线路等信息.其次,对提取得到的时空数据进行归并处理.最后,根据案发时段、季节以及是否节假日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在簇内进行时空关联规则分析.这种挖掘方法具有以下特点:①在聚类基础上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减少扫描数据库次数,大大缩小数据扫描范围,提高算法效率,更加适合海量犯罪数据的挖掘.②聚类后簇内数据具有相似性,特征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上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产生较小的频繁项集,并且提取出置信度较高的规则.③考虑犯罪行为的时空特性,挖掘过程中同时考虑了案发季节、是否节假日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扒窃 聚类分析 关联规则 犯罪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设立模式的解读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荣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34-38,共5页
刑法分则条文的立法模式既是一个立法论问题,也是刑法解释论中的一个基础问题。我国"犯罪成立模式说"对传统刑法"犯罪既遂模式说"的批判并不成立,"犯罪既遂模式说"不仅在解释论上具有可行性,也符合我国... 刑法分则条文的立法模式既是一个立法论问题,也是刑法解释论中的一个基础问题。我国"犯罪成立模式说"对传统刑法"犯罪既遂模式说"的批判并不成立,"犯罪既遂模式说"不仅在解释论上具有可行性,也符合我国刑法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分则 立法模式 犯罪既遂模式 犯罪成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之刑罚替代措施 被引量:19
13
作者 汪明亮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8,共13页
从现有的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措施看,刑罚承担着主要角色,且是持一种严罚态度。严罚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威慑作用有限。为了实现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最佳效果,需深入研究该种犯罪的生成模式,分析刑罚规制之不足,并从... 从现有的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措施看,刑罚承担着主要角色,且是持一种严罚态度。严罚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威慑作用有限。为了实现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最佳效果,需深入研究该种犯罪的生成模式,分析刑罚规制之不足,并从中寻找刑罚替代措施。不同的刑罚替代措施在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存在差异。刑罚替代措施的不彻底性决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在信息社会存在的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对策只能定位为控制犯罪,而非消灭犯罪;在适用刑罚替代措施的时候,需进行"成本—效益"评估;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应重视公众参与。在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予以刑罚规制的时候,应有所宽容、有所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刑罚替代措施 刑罚规制 犯罪生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罪名变更的法理基础及其模式选择——刑事一体化角度的思考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万毅 刘沛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129,共9页
在法院能否变更起诉指控的罪名以及如何变更起诉指控罪名的问题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立法上的差别和理论上的分野。我国目前在程序设计上对法院的罪名变更权缺乏制约,理论界提出的种种改革方案也都值得商榷。我国罪名变更制度的建构... 在法院能否变更起诉指控的罪名以及如何变更起诉指控罪名的问题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立法上的差别和理论上的分野。我国目前在程序设计上对法院的罪名变更权缺乏制约,理论界提出的种种改革方案也都值得商榷。我国罪名变更制度的建构,应当立足于我国特有的法文化传承和法治土壤,应当建立以四要件犯罪构成模式为基石并与诉因制度相整合的“诉因制度本土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名变更 刑事一体化 模式选择 法理基础 犯罪构成模式 诉因制度 指控罪名 程序设计 改革方案 文化传承 变更权 理论界 本土化 起诉 法院 应当 分野 立法 国家 法治 要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犯罪构成的中国化发展选择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兴培 《法治研究》 2010年第3期29-40,共12页
中国的犯罪构成模式到底是坚持传统的"苏式四要件的犯罪构成"还是需要改变为德日的"三阶层式的构成要件"这是中国目前刑法学界一个极大的理论争论问题。其实,这两种犯罪构成体系既有其共同的暗合之处,又有明显的不... 中国的犯罪构成模式到底是坚持传统的"苏式四要件的犯罪构成"还是需要改变为德日的"三阶层式的构成要件"这是中国目前刑法学界一个极大的理论争论问题。其实,这两种犯罪构成体系既有其共同的暗合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也都有其致命的不足之处。因此在犯罪构成这一重大的刑法理论问题发展方面,我们不应该走非此即彼的单一与极端道路,应当要有开放的心态吸收各种理论营养,努力完善自己,以便实现犯罪构成新模式的"破蛹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 四要件模式 三阶层模式 中国化发展选择 犯罪构成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犯罪的民俗控制
16
作者 陈鹏忠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9,共7页
目前学术界关于犯罪控制模式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国家本位上,而对于国家社会双本位的犯罪控制模式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仅从犯罪的民俗控制这一局部视角探讨民俗与犯罪的关系,并进而提出犯罪的民俗控制的具体途径,以期完善我国的犯罪控制... 目前学术界关于犯罪控制模式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国家本位上,而对于国家社会双本位的犯罪控制模式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仅从犯罪的民俗控制这一局部视角探讨民俗与犯罪的关系,并进而提出犯罪的民俗控制的具体途径,以期完善我国的犯罪控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控制模式 民俗控制 国家本位 社会本位 文化因素 俗民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单位犯罪刑罚制之反思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青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7-101,共5页
我国1997年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刑罚制——以双罚为原则、以单罚为例外。对我国单位犯罪的单罚制,鲜有学者提出疑义。我国刑法中只处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犯罪,不是单位犯罪,仍是自然人犯罪。因为其不具有犯罪... 我国1997年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刑罚制——以双罚为原则、以单罚为例外。对我国单位犯罪的单罚制,鲜有学者提出疑义。我国刑法中只处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犯罪,不是单位犯罪,仍是自然人犯罪。因为其不具有犯罪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也不符合刑法"罪责自负"原则。对我国单位犯罪的刑罚原则,最合理的选择应是双罚制。因为双罚制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双罚制既符合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又符合刑法"罪责自负"原则,应成为单位犯罪刑罚原则的唯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犯罪 单罚制 质疑 重塑 单位犯罪刑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 年以来中外犯罪地理研究进展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俊俊 李钢 +4 位作者 徐婷婷 王皎贝 薛淑艳 刘玲 黄雨珊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2-905,共14页
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和CNKI核心文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发文时间、地区分布、学科分布、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与高被引文献等方面,总结比较了2000年以来中外犯罪地理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 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和CNKI核心文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发文时间、地区分布、学科分布、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与高被引文献等方面,总结比较了2000年以来中外犯罪地理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结果发现:1)国内外犯罪地理发文量整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美国发文量首位度明显。学科分布国外较为广泛,国内相对集中,且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国外较强,国内机构联系较弱,后续研究力量正处于培育发展阶段。2)不同时期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不同:国外侧重于暴力犯罪、恐怖主义犯罪、因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等引发的多类型犯罪研究,从微观到宏观,涉及地区、国家甚至全球层面;国内聚焦于城市社区“两抢一盗”犯罪、省域拐卖儿童犯罪和毒品犯罪等类型,微观和宏观并举,实证案例研究逐渐增多。3)随着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国内外犯罪地理发展势头良好。犯罪分布模式、空间防控对策与犯罪风险模拟仍是当下较为活跃的研究议题,“3S”技术开发和大数据应用将成为犯罪地理研究的两条并行趋势线。未来需要以综合性思维审视犯罪地理环境,持续关注犯罪地理研究的潜在领域。同时,信息技术发展与计量模型应用为犯罪地理带来新契机,必须立足于当下国际社会环境,加强个人、组织和团体机构之间的研究合作,交流和分享经验成果,探索多样化的犯罪防控模式,并采取全球合作的方式应对区域所面临的犯罪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地理 研究进展 犯罪分布模式 空间防控对策 CITESPACE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秩序与自由之间:刑法父爱主义之提倡 被引量:19
19
作者 姜涛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从价值论上分析,刑法谦抑主义与刑法工具主义分别倚重自由与秩序,前者立足于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因主张刑法在法益保护上只能作为最后手段而显得过于理想化,而后者则侧重于刑法的秩序维护机能,从而规定了大量破坏行政管理秩序的犯罪,存... 从价值论上分析,刑法谦抑主义与刑法工具主义分别倚重自由与秩序,前者立足于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因主张刑法在法益保护上只能作为最后手段而显得过于理想化,而后者则侧重于刑法的秩序维护机能,从而规定了大量破坏行政管理秩序的犯罪,存在着权力过度扩张的风险。基于合理地组织对犯罪反应的需要,中国刑法应当倡导一种父爱主义立场,以求刑法干预能够在谦抑主义和工具主义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点。其中,二元化犯罪模式即是这一立场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化犯罪模式 刑法谦抑主义 刑法工具主义 刑法父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管理创新与经济刑法双重体系建构 被引量:8
20
作者 姜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52,共9页
经济刑法有外部体系与内部体系之分,前者体现为具体的规范建构,而后者则通过经济刑法观予以反映。社会管理创新对经济刑法体系建构提出了新要求:经济刑法不仅要求强化一种谦抑主义、平等保护、风险中心主义的法律观,而且要求下调其惩罚... 经济刑法有外部体系与内部体系之分,前者体现为具体的规范建构,而后者则通过经济刑法观予以反映。社会管理创新对经济刑法体系建构提出了新要求:经济刑法不仅要求强化一种谦抑主义、平等保护、风险中心主义的法律观,而且要求下调其惩罚强度,重视其他法律之犯罪风险管理,建构一种二元化犯罪模式,并实现经济欺诈的入罪化,从而把经济刑法之规范表达与规范目的统一并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良性互动、彼此支持的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物质性犯罪 风险管理 二元化犯罪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