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犯罪构成要件中定量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唐稷尧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31,共8页
犯罪的刑事可罚性是质与量的统一。经济犯罪与一般经济不法行为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社会危害性的程度不同。由于法律体系的差异,刑法确定经济犯罪定量因素的途径各有不同。我国经济犯罪构成要件中的定量因素既体现在客观方面要件中,也体现... 犯罪的刑事可罚性是质与量的统一。经济犯罪与一般经济不法行为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社会危害性的程度不同。由于法律体系的差异,刑法确定经济犯罪定量因素的途径各有不同。我国经济犯罪构成要件中的定量因素既体现在客观方面要件中,也体现于主观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经济犯罪 犯罪构成要件 定量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发展进步与犯罪构成要件的敛缩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发民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51,共7页
犯罪是一种法律社会现象,因此,对之既可以进行规范分析即刑法学研究,也可以进行社会学分析即刑法社会学研究。立于既有的规范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采用刑法社会学的视角,具体论析了社会发展进步与犯罪构成要件的敛缩问题。
关键词 法社会学 犯罪构成要件 刑法学 规范分析 行规 社会发展 法律 社会现象 社会学分析 规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构成要件之间是互斥关系还是竞合(重合)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洪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44,共9页
学术界传统观点认为,犯罪构成要件以及要件要素之间系对立、排斥关系,因而实际主张一种"互斥论"。"互斥论"的缺陷在于,当出现认识错误、事实不明以及共犯过剩时,可能导致明显的处罚漏洞。不仅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 学术界传统观点认为,犯罪构成要件以及要件要素之间系对立、排斥关系,因而实际主张一种"互斥论"。"互斥论"的缺陷在于,当出现认识错误、事实不明以及共犯过剩时,可能导致明显的处罚漏洞。不仅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抢劫罪与盗窃罪、盗伐林木罪与滥伐林木罪、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等犯罪构成要件之间存在重合的部分,而且故意与过失,伪造与变造,增值税专用发票与抵税发票、普通发票,绝密与机密、秘密等构成要件要素之间,也可以进行包容性评价,即可以将高度行为评价为低度行为、重度要素评价为轻度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要件 互斥论 竞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的论争及其长远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周光权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34,共18页
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关于犯罪构成理论的争论,触及了方法论上的体系思考这一关键问题,必将对我国刑法学的未来发展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值得认真回顾总结。四要件说整体观察、全体性思考的方法将违法和责任混同,难以突出分析重点,且在共... 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关于犯罪构成理论的争论,触及了方法论上的体系思考这一关键问题,必将对我国刑法学的未来发展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值得认真回顾总结。四要件说整体观察、全体性思考的方法将违法和责任混同,难以突出分析重点,且在共同犯罪、正当化事由的处理上存在明显"硬伤"。在我国刑法学中,立足于刑法客观主义立场,为降低"改革成本",防止理论建构在技术上过于繁琐,建构超越四要件、三阶层的争论且顾及实务操作便利的犯罪论体系是完全可行的,多种犯罪论体系并存的格局也属正常。无论犯罪论体系如何建构,都必须将违法和责任清晰分开,确保对客观面的判断在前,并一体地解决共犯论等其他关联问题,至于是否采用阶层论的术语则并非关键。目前国内有影响的几种主要改造方案基本上都能够满足上述要求。认识到这一点,我国刑法学者今后就不再需要有"择边站队"的潜意识,从而减少关于犯罪论体系的抽象争论,转向思考具体问题的解释妥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要件 阶层论体系 客观主义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主体不是犯罪构成要件 被引量:2
5
作者 陶积根 《政治与法律》 1986年第2期47-48,共2页
传统观点认为,任何犯罪的成立,必须具备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件。但笔者认为,犯罪构成是三个要件,犯罪主体不是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马克思指出:“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 传统观点认为,任何犯罪的成立,必须具备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件。但笔者认为,犯罪构成是三个要件,犯罪主体不是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马克思指出:“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主体 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行为 特殊要件 马克思恩格斯 我国刑法 犯罪主观方面 行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主体怎能不是犯罪构成要件——与陶积根同志商榷 被引量:1
6
作者 钟斌 袁荣广 李春林 《政治与法律》 1986年第5期46-46,共1页
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了陶积根同志的《犯罪主体不是犯罪构成要件》一文以后,我们收到了不少读者来稿,对该文提出不同看法。现选三篇来稿,摘登如下:
关键词 犯罪主体 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问题 我国刑法 犯罪客观方面 行为人 社会危害性 承担刑事责任 社会行为 犯罪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铭暄教授“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评述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国强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1,共9页
关于我国刑法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大陆法系刑法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比较研究,学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移植说”和“肯定说”两种对立的观点。高铭暄教授作为“肯定说”的主要代表,认为我国选择“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历史... 关于我国刑法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大陆法系刑法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比较研究,学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移植说”和“肯定说”两种对立的观点。高铭暄教授作为“肯定说”的主要代表,认为我国选择“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合理性,将排除社会危害性的理论置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之外,并不影响其实际功能的发挥,“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既具有“入罪”功能,也具有“出罪”功能。此外,要准确评述高铭暄教授关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学术观点,还必须充分把握比较对象理论上的完整性,避免机械地进行不合理的比较,并通过全面了解自身和对方的长短处,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定罪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件犯罪构成理论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 社会危害性 入罪 出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害人样态刑法地位之证成——以中国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为切入点
8
作者 佘杰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37-143,共7页
在中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下,四要件与阻却事由是并列关系,由于但书的存在,犯罪成立甚至需要进行3次评价,加之四要件只是符合与否的判断而没有程度的考量,导致被害人过错、被害人同意、被害人特殊状况等被害人样态被散布于四要件、阻却事... 在中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下,四要件与阻却事由是并列关系,由于但书的存在,犯罪成立甚至需要进行3次评价,加之四要件只是符合与否的判断而没有程度的考量,导致被害人过错、被害人同意、被害人特殊状况等被害人样态被散布于四要件、阻却事由、但书、酌定量刑情节中讨论,无法统一在四要件体系中找到其应有的地位,其影响刑法评价的根据变得扑朔迷离。实际上,如果对四要件体系的内涵做实质性和扩张性解释,把违法阻却事由、社会关系破坏程度、主观恶性大小等内容涵摄于客观方面、客体、主观方面,那么被害人样态在犯罪构成体系中就拥有相应的地位,其影响刑法评价也就有了统一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样态 要件犯罪构成体系 违法阻却事由 刑法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 被引量:14
9
作者 吴志良 李水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28,共4页
环境犯罪是一种新的犯罪类型,其构成要件有自己的特点,与传统犯罪构成要件有很大不同。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在环境犯罪中,犯罪主体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其次,大多数环境犯罪是过失犯罪,其过失将依据这... 环境犯罪是一种新的犯罪类型,其构成要件有自己的特点,与传统犯罪构成要件有很大不同。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在环境犯罪中,犯罪主体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其次,大多数环境犯罪是过失犯罪,其过失将依据这样一个标准来确定,即行为人是否采取了有效防治措施以力图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如果没有,应认定过失成立;再次,环境犯罪之客观要件主要指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行为与危害后果的因果联系。在确定犯罪行为时,利益衡量原则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具体、明确的因果联系难以证明,因果关系必须采用推定因果关系的原则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危害 环境犯罪 犯罪构成要件 刑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犯罪构成的要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守芹 《河北学刊》 1983年第3期105-112,共8页
专谈犯罪构成的要件问题,是因为在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对这个问题所涉及的范围理解得过宽,直接影响到对犯罪构成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的正确认识、理解和研究。这是需要首先说明的一点。并希望就教于法学界。 什么是犯罪构成的要件?犯... 专谈犯罪构成的要件问题,是因为在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对这个问题所涉及的范围理解得过宽,直接影响到对犯罪构成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的正确认识、理解和研究。这是需要首先说明的一点。并希望就教于法学界。 什么是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主体、犯罪客体是否应视为犯罪构成的要件?二者的真实价值是什么?犯罪与犯罪构成、犯罪要件与犯罪构成的要件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几个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客体 犯罪要件 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要件 “对象” 责任能力 刑法 犯罪行为 犯罪主体 “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贪污贿赂罪的犯罪构成在侦查中的运用
11
作者 于世忠 姜丛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犯罪构成 贪污贿赂罪 侦查活动 侦查水平 贪污贿赂犯罪 侦查工作 证明程度 侦查机关 犯罪构成要件 股份合作制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构成理论发展简介
12
作者 何玉 《现代法学》 1982年第1期78-79,共2页
犯罪构成理论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那一时期的刑法学者对犯罪有两种观点:即重视外部行为的客观主义和强调内心性格的主观主义,前者称为刑事古典学派,后者称为刑事人类学派和刑事社会学派。
关键词 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理论 刑事社会学 犯罪性质 刑事古典学派 行为者 刑法学家 资产阶级革命 刑事人类学派 客观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犯罪成立要件的情节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智辉 姜娇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122,共13页
当情节被刑法规定为犯罪成立必须具备的要件之一时,情节是否严重的认定,就对区分罪与非罪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法立法对情节的类型化规定和司法解释对情节的具体化规定都表明,作为犯罪成立要件之一的情节,在我国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 当情节被刑法规定为犯罪成立必须具备的要件之一时,情节是否严重的认定,就对区分罪与非罪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法立法对情节的类型化规定和司法解释对情节的具体化规定都表明,作为犯罪成立要件之一的情节,在我国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刑法理论研究应当立足于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实际,高度重视情节在认定犯罪中的功能作用,赋予情节在犯罪论中应有的一席之地。作为犯罪成立要件之一的情节,根据司法解释中的具体规定,可以建构起“一体六面式”的体系结构,即在危害行为作为“一体”的基础上,以行为方式、行为规模、行为侵害对象、行为实施环境、行为后果事实、行为反映的人身危险性为“六面”,构建体系化的情节认定标准,并在不同类型的犯罪中坚持情节认定时价值判断内在逻辑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功能 犯罪构成要件 情节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证罪法益及其构成要件的法益解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毕慧 林劲松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28-32,共5页
在我国刑法立法上,伪证罪的法益已经从公民人身权利向国家司法利益转变。刑法理论界存在的"复杂法益说"观点是旧刑法"人身权利说"的变种。伪证罪侵害的具体法益应当理解为"言词证据的司法运用"。据此,对... 在我国刑法立法上,伪证罪的法益已经从公民人身权利向国家司法利益转变。刑法理论界存在的"复杂法益说"观点是旧刑法"人身权利说"的变种。伪证罪侵害的具体法益应当理解为"言词证据的司法运用"。据此,对伪证罪的构成要件可以作如下解释:在主体要件方面,将被害人解释为伪证罪的主体有其实质合理性,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伪证罪的主体,担任言词证据记录工作的人故意做虚假记录的应当构成伪证罪;在主观要件方面,刑法对伪证罪设定的目的要求并不符合伪证罪的法益需要;在客观要件方面,关于伪证行为中"虚假"的认定,"客观说"更符合伪证罪的保护法益,刑法将伪证罪限定在刑事诉讼中,不符合伪证罪的法益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证罪 法益 犯罪构成要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件挑选原则与犯罪主体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学相 《政治与法律》 1988年第4期17-20,共4页
随着犯罪构成理论研究的深入,近几年有人认为犯罪主体不应成为犯罪构成的一个必要要件。这一观点提出来后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有人认为,否定犯罪主体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是受了资产阶级刑事古典学派“行为构成论”的影响。还有的同志认为... 随着犯罪构成理论研究的深入,近几年有人认为犯罪主体不应成为犯罪构成的一个必要要件。这一观点提出来后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有人认为,否定犯罪主体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是受了资产阶级刑事古典学派“行为构成论”的影响。还有的同志认为,否定犯罪主体成为犯罪构成的要件是未能把犯罪构成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看待。笔者认为,根据犯罪主体的实际内容,犯罪主体应当置于主观方面的要件之中,而不必成为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能力 主观要件 社会危害性 犯罪主观方面 行为人 必要要件 刑事古典学派 此罪与彼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力犯罪的内涵与外延 被引量:43
16
作者 林亚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8-142,共5页
本文认为我国理论上对于暴力犯罪的界定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对暴力犯罪的界定 ,重要的并不在于刑法分则条文本身是否明文规定以暴力为犯罪构成要件 ,而在于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所采取的是否为暴力行为。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暴力犯罪... 本文认为我国理论上对于暴力犯罪的界定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对暴力犯罪的界定 ,重要的并不在于刑法分则条文本身是否明文规定以暴力为犯罪构成要件 ,而在于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所采取的是否为暴力行为。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暴力犯罪”的范围以及“暴力”的内涵予以分析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几种法律明文规定的暴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犯罪 刑法分则 行为人 犯罪构成要件 根据 界定 规定 中国 内涵与外延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客体的去魅——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被引量:24
17
作者 陈兴良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0-102,共13页
犯罪客体是我国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体系中的一个独特要件,它充满政治意识形态的性质,对该要件的抨击由来已久,即使主张保留犯罪客体要件的,也都对它进行改造;可以说,犯罪客体是四要件中争议最大的要件。犯罪客体应从犯罪成立条件中去除,... 犯罪客体是我国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体系中的一个独特要件,它充满政治意识形态的性质,对该要件的抨击由来已久,即使主张保留犯罪客体要件的,也都对它进行改造;可以说,犯罪客体是四要件中争议最大的要件。犯罪客体应从犯罪成立条件中去除,这是必然趋势,同时这也是犯罪客体的去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客体 犯罪构成要件 法益 刑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与重构:犯罪客体新论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仲兴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3-59,共7页
针对我国通行犯罪客体对象理论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该文从起源性、协调性、涵义性、法定性、逻辑性、功能性、认知性、实践性等多视角、多层面出发,结合横向与纵向比较、内部与外部分析、理论与实践探讨等进行反思,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针对我国通行犯罪客体对象理论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该文从起源性、协调性、涵义性、法定性、逻辑性、功能性、认知性、实践性等多视角、多层面出发,结合横向与纵向比较、内部与外部分析、理论与实践探讨等进行反思,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犯罪客体对象理论体系的改造提供了新的进路;进而通过重新框定“犯罪客体”的内涵和外延,对其作出了迥异于当前通行理论的全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客体 犯罪构成要件 历史作用 刑法 社会关系 犯罪对象 社会危害性 犯罪构成理论 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要件识别到变量评估:刑事司法如何破解“定性难题” 被引量:18
19
作者 桑本谦 《交大法学》 CSSCI 2020年第1期29-46,共18页
“法律先于法学”的事实意味着负责罪责评价的人类道德直觉是刑法最初的立法依据,而刑法学理论回避解码道德直觉,选择了“填充犯罪分类表”的捷径,虽有刑法教义作补充,但终究没能揭示刑法的底层逻辑。罪责评价的绝对尺度是犯罪的预期损... “法律先于法学”的事实意味着负责罪责评价的人类道德直觉是刑法最初的立法依据,而刑法学理论回避解码道德直觉,选择了“填充犯罪分类表”的捷径,虽有刑法教义作补充,但终究没能揭示刑法的底层逻辑。罪责评价的绝对尺度是犯罪的预期损失,因此定罪量刑需要考虑破案率、作案成功率等决定刑罚威慑水平和犯罪预期损失的各种变量。以变量评估取代要件识别,可以有效应对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定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理论 犯罪构成要件 抢劫 诈骗 边际威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既遂理论研究的新进展——评金泽刚《犯罪既遂的理论与实践》
20
作者 顾肖荣 肖中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犯罪既遂 金泽刚 加重犯 法定刑 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未遂 减轻犯 过失犯罪 同一罪名 即成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