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铭暄教授“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评述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国强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1,共9页
关于我国刑法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大陆法系刑法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比较研究,学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移植说”和“肯定说”两种对立的观点。高铭暄教授作为“肯定说”的主要代表,认为我国选择“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历史... 关于我国刑法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大陆法系刑法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比较研究,学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移植说”和“肯定说”两种对立的观点。高铭暄教授作为“肯定说”的主要代表,认为我国选择“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合理性,将排除社会危害性的理论置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之外,并不影响其实际功能的发挥,“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既具有“入罪”功能,也具有“出罪”功能。此外,要准确评述高铭暄教授关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学术观点,还必须充分把握比较对象理论上的完整性,避免机械地进行不合理的比较,并通过全面了解自身和对方的长短处,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定罪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 社会危害性 入罪 出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甘华银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0年第4期36-38,共3页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是刑法理论研究和刑事司法实践的话语平台;犯罪构成理论是犯罪论的核心,当今世界几大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三大犯罪构成理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存在众多共同的要素,这是理论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和借...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是刑法理论研究和刑事司法实践的话语平台;犯罪构成理论是犯罪论的核心,当今世界几大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三大犯罪构成理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存在众多共同的要素,这是理论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和借鉴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理论比较 大陆法系犯罪构成 英美法系犯罪构成 中国犯罪构成理论通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行犯罪构成理论共性比较 被引量:33
3
作者 陈忠林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9-169,共11页
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理论对刑法规定的犯罪成立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进行系统归纳和分类的结果。由于对犯罪成立条件的归纳和分类方法不同,各国犯罪构成理论的体系结构和表述方式有很大差异,但这些理论的内容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它们都包... 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理论对刑法规定的犯罪成立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进行系统归纳和分类的结果。由于对犯罪成立条件的归纳和分类方法不同,各国犯罪构成理论的体系结构和表述方式有很大差异,但这些理论的内容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它们都包含了不少合理的因素,也都存在一些根本的缺陷。犯罪构成是犯罪成立基本条件的理论概括,具有指导司法实践正确理解相关法律规定的作用,但不应以其代替法律作为司法实践中认定犯罪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理论 共性 实质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区分之问——以“二元双层次”犯罪构成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勤 《东方法学》 CSSCI 2017年第2期145-153,共9页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作为非法集资犯罪主要的两种犯罪类型,两罪的认定区分堪称刑法理论界及实务界中"难啃的酸果"。司法实践中,应按以下步骤予以认定:首先,分析客观罪行构成要件。结合"2010年解释"第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作为非法集资犯罪主要的两种犯罪类型,两罪的认定区分堪称刑法理论界及实务界中"难啃的酸果"。司法实践中,应按以下步骤予以认定:首先,分析客观罪行构成要件。结合"2010年解释"第1、2条之规定,审查危害行为是否属于列举的10种应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的具体情形,如不属于,则综合审查该行为是否同时具备"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其次,审查是否存在违法性阻却事由,应"将集资款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认定为二罪的违法性阻却事由,如查证属实,则危害行为不纳入刑法规制范畴。第三,分析主观罪责构成要件。如果被告人供认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主观状态得以证明;如果被告人否认,则结合"2001年座谈会纪要"第2部分关于金融诈骗罪第1条、"2010年解释"第4条第2款(第1项除外)规定予以判断。对于确因客观原因无法查清集资款去向的,一般不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集资诈骗罪 二元双层次犯罪构成理论 非法占有为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价值维新与体系重构
5
作者 高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以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构成的根本性和实质性标准,运用实质标准和推理建构出平面的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但这种体系存在犯罪客体虚无化以及主客观方面的断裂等缺陷,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和人权保障的理念。因此,有必要引入...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以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构成的根本性和实质性标准,运用实质标准和推理建构出平面的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但这种体系存在犯罪客体虚无化以及主客观方面的断裂等缺陷,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和人权保障的理念。因此,有必要引入德日三阶层递进式的犯罪构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理论 价值维新 体系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日犯罪构成理论多元化及其定罪结论的差异 被引量:2
6
作者 欧锦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78,共13页
德国和日本在一定领域里深受近代学派(即新派)思想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偏离了法治国家的正确方向,德日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及其重要构成要素的基本内涵,从而导致各种犯罪构成理论纷繁复杂,并... 德国和日本在一定领域里深受近代学派(即新派)思想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偏离了法治国家的正确方向,德日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及其重要构成要素的基本内涵,从而导致各种犯罪构成理论纷繁复杂,并可能导致定罪结论多样化,德日犯罪构成理论多元化损害了法律权威,容易侵害人权,也不利于社会保护。德日犯罪构成理论多元化的图景对我国有重要的警醒启示:我国应坚持法治国家的基本刑法思想,维护司法统一;我国刑法应明确规定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的概念、范围和犯罪构成中的重要构成要素;我国刑法在确立了犯罪构成相对封闭的体系时应建立例外的出入罪制度;应正确认识犯罪构成理论多元化和一元化,在刑法理论研究上,应允许百家争鸣,鼓励犯罪构成理论多元化,但是,在司法上应支持犯罪构成理论的一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日 犯罪构成理论 多元化 定罪结论 差异 原因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构成理论发展简介
7
作者 何玉 《现代法学》 1982年第1期78-79,共2页
犯罪构成理论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那一时期的刑法学者对犯罪有两种观点:即重视外部行为的客观主义和强调内心性格的主观主义,前者称为刑事古典学派,后者称为刑事人类学派和刑事社会学派。
关键词 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理论 刑事社会学 犯罪性质 刑事古典学派 行为者 刑法学家 资产阶级革命 刑事人类学派 客观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与澳门犯罪构成要素理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国强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1-106,共6页
通过比较,笔者认为,内地犯罪构成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将社会危害性排除在外,构成犯罪诸要素之间呈一种平面状态,无层次之分,主观责任之认定流于形式。而澳门所反映的大陆法系犯罪论之三要素,则不仅将社会危害性溶于犯罪构成理论之中,而且... 通过比较,笔者认为,内地犯罪构成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将社会危害性排除在外,构成犯罪诸要素之间呈一种平面状态,无层次之分,主观责任之认定流于形式。而澳门所反映的大陆法系犯罪论之三要素,则不仅将社会危害性溶于犯罪构成理论之中,而且对行为之分析由形式到实质,由客观到主观,层层深入,尤其是在主观责任的认定方面,既看形式,更重实质。因此,就犯罪构成要素理论之优劣而言,中国内地的犯罪构成理论实有改进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理论 犯罪构成要素 主观责任 社会危害性 认定 犯罪 大陆法系 澳门 实质 内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构成中的危害结果新探
9
作者 李健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5-37,共3页
犯罪构成中的危害结果新探李健危害结果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之一。它在犯罪构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勿容置疑。但是近年来人们只沉溺于对犯罪构成中其他要件的研究,很少有人论及危害结果,以至迄今为止,危害结果还没有一个统一的... 犯罪构成中的危害结果新探李健危害结果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之一。它在犯罪构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勿容置疑。但是近年来人们只沉溺于对犯罪构成中其他要件的研究,很少有人论及危害结果,以至迄今为止,危害结果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定义,并导致了人们在有关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害结果 犯罪构成 刑法保护 犯罪结果 行为人 危害行为 必要要件 客观方面 犯罪构成理论 犯罪既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究犯罪构成,提高办案质量
10
作者 曹奇辰 《政治与法律》 1983年第6期70-75,共6页
我国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批判资产阶级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的。按照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在办案中必须查明罪犯是什么人(犯罪主体),抱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我国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批判资产阶级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的。按照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在办案中必须查明罪犯是什么人(犯罪主体),抱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实施了什么样的行为(犯罪客观方面),危害了什么社会关系(犯罪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理论 办案质量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 毛泽东思想 马列主义 主观主义 客观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犯罪构成与政策的关系
11
作者 樊凤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2-44,共3页
区分罪与非罪,首先应该正确理解犯罪构成与政策的关系。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我国犯罪构成的一个根本认识问题。为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是我国犯罪构成的基本依据和指南。犯罪... 区分罪与非罪,首先应该正确理解犯罪构成与政策的关系。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我国犯罪构成的一个根本认识问题。为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是我国犯罪构成的基本依据和指南。犯罪构成是这一政策的具体化、规范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本刑事政策,是指导我们同犯罪作斗争的行动依据和准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犯罪构成,是指确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要件(客体与客观方面,主体与主观方面)的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理论 刑事政策 惩办与宽大 罪与非罪 相结合 总政策 刑事犯罪 犯罪作斗争 基本依据 人民民主专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犯罪化与安乐死——以违法性阻却事由和期待可能性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爱艳 《政法论丛》 2005年第2期64-68,共5页
非犯罪化代表了刑事立法政策的一个方向———缩小刑法的干预范围。安乐死非犯罪化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但若依据我国现行刑法学“四要件说”犯罪构成理论,则安乐死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借鉴大陆法系犯罪构成论... 非犯罪化代表了刑事立法政策的一个方向———缩小刑法的干预范围。安乐死非犯罪化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但若依据我国现行刑法学“四要件说”犯罪构成理论,则安乐死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借鉴大陆法系犯罪构成论的违法阻却事由和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解决安乐死行为的不为罪和不处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理论 犯罪 阻却事由 安乐死 违法性 视角 犯罪构成理论 故意杀人罪 干预范围 立法政策 构成要件 大陆法系 刑法学 构成 行为 刑事 处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老问题的一个新思路——评王志远博士的《犯罪成立理论原理——前序性研究》
13
作者 陈庆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20世纪70年代 犯罪构成理论 法律概念 法律公正 思想潮流 王志远 犯罪成立理论原理——前序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与重构:犯罪客体新论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仲兴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3-59,共7页
针对我国通行犯罪客体对象理论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该文从起源性、协调性、涵义性、法定性、逻辑性、功能性、认知性、实践性等多视角、多层面出发,结合横向与纵向比较、内部与外部分析、理论与实践探讨等进行反思,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针对我国通行犯罪客体对象理论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该文从起源性、协调性、涵义性、法定性、逻辑性、功能性、认知性、实践性等多视角、多层面出发,结合横向与纵向比较、内部与外部分析、理论与实践探讨等进行反思,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犯罪客体对象理论体系的改造提供了新的进路;进而通过重新框定“犯罪客体”的内涵和外延,对其作出了迥异于当前通行理论的全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客体 犯罪构成要件 历史作用 刑法 社会关系 犯罪对象 社会危害性 犯罪构成理论 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刑法理论中期待可能性理论适用范围的限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佳佳 《政法论丛》 2004年第6期39-44,共6页
期待可能性理论体现了“法不强人所难”的立法思想 ,表达了刑法对人性的尊重、对人追求个体幸福的本能的肯定 ,从而受到大陆法系国家的普遍重视 ,现在西欧各国的刑法典中均有体现。近年来 ,为了解决“阻却犯罪事由与犯罪构成契合点”的... 期待可能性理论体现了“法不强人所难”的立法思想 ,表达了刑法对人性的尊重、对人追求个体幸福的本能的肯定 ,从而受到大陆法系国家的普遍重视 ,现在西欧各国的刑法典中均有体现。近年来 ,为了解决“阻却犯罪事由与犯罪构成契合点”的难题 ,我国学者首次引进了期待可能性理论 ,然而 ,由于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与大陆法系国家迥然有别 ,而使得移植期待可能性理论过程中出现了困难。本文通过对大陆法系刑法理论框架中期待可能性理论含义的分析、该理论适用范围在德、日两国修正发展过程的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理论 刑法理论 大陆法系国家 立法思想 犯罪构成理论 事由 适用范围 普遍 幸福 本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论与犯罪论关系论纲
16
作者 王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9-73,共5页
从行为论与犯罪论的关系角度分析,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作为行为论的犯罪论,由于行为论被包括在犯罪构成理论中因而不具有独立的体系性地位,从而导致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难以充分实现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人权保障机能;而日本的犯罪论则... 从行为论与犯罪论的关系角度分析,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作为行为论的犯罪论,由于行为论被包括在犯罪构成理论中因而不具有独立的体系性地位,从而导致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难以充分实现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人权保障机能;而日本的犯罪论则是作为行为属性论的犯罪论,虽然犯罪论与行为论相互分离,但是由于现存的行为论难以实现它本应具有的理论和实践的机能,从而导致行为论的体系性地位低下。本文从中日犯罪论体系互补的立场出发,尝试对两国的行为论以及犯罪论体系进行了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论 犯罪 犯罪构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待可能性理论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璐 《政法论丛》 2007年第1期44-48,共5页
自20世纪以来,期待可能性理论一直在大陆法系国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时至今日,这一理论的影响逐渐跨越了国界,我国的刑法学者也已有人开始涉足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主张。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蕴含着期待可能性的思想,但是期待可... 自20世纪以来,期待可能性理论一直在大陆法系国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时至今日,这一理论的影响逐渐跨越了国界,我国的刑法学者也已有人开始涉足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主张。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蕴含着期待可能性的思想,但是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现有的犯罪构成理论是无法完全契合的。必须合理地对待、运用期待可能性理论,才能使之对我国刑法产生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刑事立法 刑事责任犯罪构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犯罪的本质特征在刑法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宪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81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一揭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刑法科学的首要任务。刑法科学是以犯罪和刑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犯罪和刑罚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犯罪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后果。有什么样的犯罪,就会有什么样的刑罚。有什么样的犯罪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犯... 一揭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刑法科学的首要任务。刑法科学是以犯罪和刑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犯罪和刑罚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犯罪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后果。有什么样的犯罪,就会有什么样的刑罚。有什么样的犯罪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犯罪理论。也必然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刑罚观和刑罚理论。然而犯罪的本质特征,则是犯罪观的核心问题。因此,犯罪观是否科学,是否符合犯罪的客观实际,是否正确地揭示犯罪的本质特征,对于刑法科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本质特征 犯罪概念 法科学 犯罪 重要地位 资产阶级 犯罪构成理论 刑罚处罚 首要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人可以作为犯罪主体
19
作者 李德荣 张教平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2-74,共3页
法人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从理论上看,法人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法人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很重要的主体,它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律赋予法人一定的权利,也要其承担一定的义务,其目的是维护商品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法人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从理论上看,法人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法人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很重要的主体,它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律赋予法人一定的权利,也要其承担一定的义务,其目的是维护商品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主体 法人犯罪 社会危害性 权利能力 直接责任人员 主管人员 经济活动 犯罪构成理论 追究刑事责任 情节严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人犯罪问题
20
作者 徐晓宗 苗长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60-60,共1页
论法人犯罪问题徐晓宗,苗长胜法人制度始创于罗马,而对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是法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无论从国际社会,还是从我国来看,法人完全能成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一)它符合刑法犯罪构成理论。法人犯罪,是法人的代... 论法人犯罪问题徐晓宗,苗长胜法人制度始创于罗马,而对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是法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无论从国际社会,还是从我国来看,法人完全能成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一)它符合刑法犯罪构成理论。法人犯罪,是法人的代表或代理人,经过法人决策机构的授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犯罪 直接责任人员 犯罪主体 主管人员 《川东学刊》 我国刑法 财产刑 犯罪 犯罪构成理论 社会危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