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魔鬼附身”者的内心世界:犯罪心理结构解析
1
作者 邓丽亚 杨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9-132,共4页
从主观层面来看,人之所以犯罪,是因其形成了异于常态的犯罪心理结构。该结构是驱使个体发生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和根据,由五大心理要素螯合而成。对之进行深入解析,有助于把握犯罪人的内心世界,为社会从主观源头上遏制犯罪提供启迪。
关键词 犯罪心理结构 畸变 组成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犯罪人走向新岸的必由之路
2
作者 邓丽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6-128,共3页
从微观层面来看,犯罪现象的遏制和消灭归根结底需要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结构走向弱化。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存在着真与假、虚与实、浅与深、共性与个性交织混杂的不同形态,其过程大体要经历内心斗争、心理突破、心理反... 从微观层面来看,犯罪现象的遏制和消灭归根结底需要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结构走向弱化。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存在着真与假、虚与实、浅与深、共性与个性交织混杂的不同形态,其过程大体要经历内心斗争、心理突破、心理反复和走向新岸等四个阶段。要实现这一过程,需要具备由外界积极因素和内部积极因素所整合建构的动能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结构 弱化 内涵 过程 动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心理结构模式之我见(一)
3
作者 陈传焕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2-55,共4页
在犯罪者身上是否存在着对犯罪行为实施起推动怍用的犯罪心理结构?这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犯罪心理学界争论的热点。首先,我们应该对犯罪心理结构的确切含义有个基本认识。所谓犯罪心理结构,就是指在犯罪行为实施前早已潜伏在犯罪人的心理... 在犯罪者身上是否存在着对犯罪行为实施起推动怍用的犯罪心理结构?这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犯罪心理学界争论的热点。首先,我们应该对犯罪心理结构的确切含义有个基本认识。所谓犯罪心理结构,就是指在犯罪行为实施前早已潜伏在犯罪人的心理事实中。在犯罪行为实施时发生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结构 犯罪心理 犯罪行为 结构模式 心理因素 犯罪 心理状态 犯罪现象 意识层次 个性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心理结构是科学的概念——与武伯欣同志商榭
4
作者 何为民 《心理科学进展》 1988年第2期58-63,57,共7页
《心理学动态》1987年第4期,发表了武伯欣同志对罗大华等编著的《犯罪心理学》一书的不同看法(以下简称“武文”)。主要是认为该书所使用的概念缺乏科学性,存在着“堆砌概念、概念不明确和主观臆造或随意使用概念等缺陷”,并且引用潘菽... 《心理学动态》1987年第4期,发表了武伯欣同志对罗大华等编著的《犯罪心理学》一书的不同看法(以下简称“武文”)。主要是认为该书所使用的概念缺乏科学性,存在着“堆砌概念、概念不明确和主观臆造或随意使用概念等缺陷”,并且引用潘菽教授为该书作序指出的三点不足佐证。我作为该书作者和统稿人之一,觉得有必要借贵刊几页篇幅与武伯欣同志商榷。“武文”涉及的问题很多,限于篇幅,着重谈对本书的总体估价和“犯罪心理结构”的科学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结构 犯罪心理 心理学研究 概念 个性心理结构 犯罪 心理因素 犯罪行为 犯罪 分支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释人员重新犯罪心理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丛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2-157,共6页
目前,我国刑满释放人员的重新犯罪问题相当突出,重新犯罪率开始上升。重新犯罪人表现出的顽固抗改造心理和反社会心理严重,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犯罪人重新犯罪时的心理,有别于初犯时的心理,其特殊性决定了应当对重新犯罪心理作进一步... 目前,我国刑满释放人员的重新犯罪问题相当突出,重新犯罪率开始上升。重新犯罪人表现出的顽固抗改造心理和反社会心理严重,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犯罪人重新犯罪时的心理,有别于初犯时的心理,其特殊性决定了应当对重新犯罪心理作进一步的专门研究,以期更加有效地预防重新犯罪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新犯罪心理 重新犯罪行为 重新犯罪动机 犯罪心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邵道生 吴宗宪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89年第2期56-61,共6页
七十年代后期的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迄今为止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期,无论是研究队伍,理论研究及学术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总结十余年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对我国犯罪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是有意义的。一犯罪... 七十年代后期的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迄今为止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期,无论是研究队伍,理论研究及学术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总结十余年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对我国犯罪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是有意义的。一犯罪心理学到了七十年代末期才有所发展。因为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和十年内乱后出现的复杂因素,社会犯罪尤其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突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学研究 法制心理 心理学发展 犯罪心理结构 犯罪行为 七十年 青少年违法犯罪 犯罪 方法论 内部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犯罪心理学中若干概念的科学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武伯钦 《心理科学进展》 1987年第4期25-31,共7页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值得认真、深入地研究探讨。近年较多的同志都已采用狭义的犯罪心理学体系。在已公开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书中,存在着一些薄弱和不足之处。如犯罪心理学的对象,笔者认为不能只研究严格法学意义上的“犯罪主体...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值得认真、深入地研究探讨。近年较多的同志都已采用狭义的犯罪心理学体系。在已公开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书中,存在着一些薄弱和不足之处。如犯罪心理学的对象,笔者认为不能只研究严格法学意义上的“犯罪主体的心理”,还包括在年龄、精神、健康状况方面无责任能力的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的人的心理,即泛指有危害社会行为的人的心理。又如犯罪心理学的“原因论”,笔者认为不应简单照搬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的犯罪原因论,应当采用心理学研究方法,确定影响犯罪心理产生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再如“犯罪心理结构”这一概念,存在主要的十方面缺陷,本文重点进行了剖析,提出“不良的心理个性倾向→动力定型”的心理学科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结构 犯罪 科学概念 犯罪主体 心理学基础 违法犯罪行为 科学性 不足之处 心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汉声 《心理科学进展》 1987年第1期53-58,共6页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各家界说不一,认识不同,值得探讨。本文认为它必须突出自己的特殊矛盾,必须将犯罪主体同他的犯罪行为和心理联系起来,不可单纯只讲“犯罪行为”或“犯罪心理”。本文在谈及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人的心理活动时,必须...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各家界说不一,认识不同,值得探讨。本文认为它必须突出自己的特殊矛盾,必须将犯罪主体同他的犯罪行为和心理联系起来,不可单纯只讲“犯罪行为”或“犯罪心理”。本文在谈及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人的心理活动时,必须明确几点:是从犯罪主体出发,还是只从犯罪心理出发;是着重研究犯罪主体的整体心理结构(个性心理结构)及其社会化的种种偏离和缺陷与犯罪行为的规律性联系,还是只着重研究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是否有纯粹独立的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是否即犯罪人整体心理的低层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学研究 犯罪 犯罪心理结构 犯罪主体 研究对象 个性心理结构 心理因素 心理活动 个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行寄居与城市社区犯罪
9
作者 汤啸天 陈冬户 《社会》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21-23,43,共4页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已开始注意到流动人口与城市社区犯罪的关系。流动人口一般是指呈流动状态的非当地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成份极为复杂,开会学习、旅游探亲、采购经商、乞讨卖艺,流窜作案者等都属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中...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已开始注意到流动人口与城市社区犯罪的关系。流动人口一般是指呈流动状态的非当地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成份极为复杂,开会学习、旅游探亲、采购经商、乞讨卖艺,流窜作案者等都属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中总会出现停滞,总会有一部分人在流入城市后呈相对不动的状态,沉积在城市的弱控带落脚谋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犯罪 犯罪心理结构 城郊结合部 犯罪 流动人口 犯罪分子 利益冲突 城市 寄居 实际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罪犯抗拒改造心理及矫治对策
10
作者 杨恩亮 《政法论丛》 CSSCI 1995年第1期45-46,共2页
谈罪犯抗拒改造心理及矫治对策杨恩亮从近年来全国情况看,刑释人员重新犯罪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提高改造质量,强化对罪犯抗拒改造心理探讨与矫治,已成为罪犯改造职能部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一、罪犯抗拒改造心理形成剖析罪犯抗拒... 谈罪犯抗拒改造心理及矫治对策杨恩亮从近年来全国情况看,刑释人员重新犯罪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提高改造质量,强化对罪犯抗拒改造心理探讨与矫治,已成为罪犯改造职能部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一、罪犯抗拒改造心理形成剖析罪犯抗拒改造心理是指经人民法院判刑、投入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拒改造 司法机关 受改造 重新犯罪 监狱 矫治对策 犯罪心理结构 社会危害性 罪犯改造 山东省枣庄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捉老鼠与偷鱼吃
11
作者 汤啸天 《社会》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1-42,共2页
1988年7月6日,黑龙江省农垦中级法院开庭审理曾小燕贪污、行贿、受贿一案。说来真叫人不可思议,站在被告席上的曾小燕竟是个头发斑白,纤弱得连说话都使人觉得气短的妇女。曾小燕今年55岁,原系中共预备党员,牡丹江农管局农业化肥公司副... 1988年7月6日,黑龙江省农垦中级法院开庭审理曾小燕贪污、行贿、受贿一案。说来真叫人不可思议,站在被告席上的曾小燕竟是个头发斑白,纤弱得连说话都使人觉得气短的妇女。曾小燕今年55岁,原系中共预备党员,牡丹江农管局农业化肥公司副经理。在法庭上,充分确凿的证据证明曾小燕利用职权之便,以开假调拨单、假发票、偷盖公章、编造假帐、以盈抵亏等手段贪污公款237029.27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庭审理 利用职权 贪污公款 中级法院 犯罪心理结构 副经理 犯罪心理 证据 法庭 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