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编题
被引量:
21
1
作者
范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理论及其编题方法是取得可靠测试结论的基本保障。要实现科学地编题,必须遵循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案情予以全面深入地认识。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技术是全面深入认识案情和实现科学编题的有效途径。某些商业...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理论及其编题方法是取得可靠测试结论的基本保障。要实现科学地编题,必须遵循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案情予以全面深入地认识。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技术是全面深入认识案情和实现科学编题的有效途径。某些商业测谎理论及其方法的编题,不仅存在明显的错误和缺陷,而且影响着我国该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及科学、健康地发展。中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和方法符合科学编题的要求,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编题方法
商业测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论纲
被引量:
28
2
作者
武伯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绝不是曾被人错误传播的和百姓日常俗称的“测谎”。“测谎”是被某些人错译、错传、错用的非科学概念。此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人有无经历过特殊事件的心理痕迹 ;技术评判原理是 :主试使用口头言语唤起被测人认...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绝不是曾被人错误传播的和百姓日常俗称的“测谎”。“测谎”是被某些人错译、错传、错用的非科学概念。此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人有无经历过特殊事件的心理痕迹 ;技术评判原理是 :主试使用口头言语唤起被测人认知活动时的心理生物反应图谱的变化 ;实案测试时 ,人可以选择沉默不答或者随意简单回答方式。此项技术可划分六个阶段技术 ,其中第一阶段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描绘最重要。此项技术有八个方面的作用和四个方面的局限性 ;测试技术人才最为重要 ;基础理论绝不能再传播错误和过时的“测谎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基本原理
技术
评判原理
被测人
主试
认知活动
心理
生物反应图谱
犯罪
心理
动态分析描绘
人才
“测谎理论”
犯罪
心理
痕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与应用概览
被引量:
18
3
作者
武伯欣
《公安大学学报》
CSSCI
1998年第2期102-105,共4页
中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开发,以国产PG——I、A心理测试系统的研制和使用为标志,是综合运用现代心理学和实验心理技术成果以及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等研究成果,通过国产PG——I、A型心理测试仪和智能计算机,同时同步记录人的多...
中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开发,以国产PG——I、A心理测试系统的研制和使用为标志,是综合运用现代心理学和实验心理技术成果以及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等研究成果,通过国产PG——I、A型心理测试仪和智能计算机,同时同步记录人的多项心理生理反映指标,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映相关度的实验心理技术。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出的刑侦审讯心理技术,近20年来已成为刑事案件侦查、审讯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但同任何刑事技术手段一样,它在应用中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这项技术的先进性,又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进行应用研究。使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必须在法律制约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概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编题
被引量:
21
1
作者
范刚
机构
甘肃政法学院
出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48,共4页
文摘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理论及其编题方法是取得可靠测试结论的基本保障。要实现科学地编题,必须遵循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案情予以全面深入地认识。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技术是全面深入认识案情和实现科学编题的有效途径。某些商业测谎理论及其方法的编题,不仅存在明显的错误和缺陷,而且影响着我国该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及科学、健康地发展。中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和方法符合科学编题的要求,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编题方法
商业测谎理论
分类号
D917.2 [哲学宗教—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论纲
被引量:
28
2
作者
武伯欣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出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3,共3页
文摘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绝不是曾被人错误传播的和百姓日常俗称的“测谎”。“测谎”是被某些人错译、错传、错用的非科学概念。此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人有无经历过特殊事件的心理痕迹 ;技术评判原理是 :主试使用口头言语唤起被测人认知活动时的心理生物反应图谱的变化 ;实案测试时 ,人可以选择沉默不答或者随意简单回答方式。此项技术可划分六个阶段技术 ,其中第一阶段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描绘最重要。此项技术有八个方面的作用和四个方面的局限性 ;测试技术人才最为重要 ;基础理论绝不能再传播错误和过时的“测谎理论” 。
关键词
中国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基本原理
技术
评判原理
被测人
主试
认知活动
心理
生物反应图谱
犯罪
心理
动态分析描绘
人才
“测谎理论”
犯罪
心理
痕迹
分类号
D917.2 [哲学宗教—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与应用概览
被引量:
18
3
作者
武伯欣
机构
公安大学公安学研究所心理测试中心
出处
《公安大学学报》
CSSCI
1998年第2期102-105,共4页
文摘
中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开发,以国产PG——I、A心理测试系统的研制和使用为标志,是综合运用现代心理学和实验心理技术成果以及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等研究成果,通过国产PG——I、A型心理测试仪和智能计算机,同时同步记录人的多项心理生理反映指标,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映相关度的实验心理技术。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出的刑侦审讯心理技术,近20年来已成为刑事案件侦查、审讯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但同任何刑事技术手段一样,它在应用中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这项技术的先进性,又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进行应用研究。使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必须在法律制约下进行。
关键词
中国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概览
分类号
D917.2 [哲学宗教—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编题
范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论纲
武伯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与应用概览
武伯欣
《公安大学学报》
CSSCI
1998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