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CT扫描分析改良砂姜黑土犁底层的孔隙特征
1
作者 刘彩红 尚元一 +1 位作者 李子轶 李培培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4-140,共7页
砂姜黑土质地黏重,长期旋耕导致犁底层紧实,严重影响土壤孔隙质量。本研究依托豫南砂姜黑土区连续3年的耕作和培肥大田改良试验,对常规旋耕(CK)、深耕(DT)、深耕配施生物炭(DT+B)和深耕配施有机肥(DT+M)4个处理的犁底层进行土壤X射线计... 砂姜黑土质地黏重,长期旋耕导致犁底层紧实,严重影响土壤孔隙质量。本研究依托豫南砂姜黑土区连续3年的耕作和培肥大田改良试验,对常规旋耕(CK)、深耕(DT)、深耕配施生物炭(DT+B)和深耕配施有机肥(DT+M)4个处理的犁底层进行土壤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其图像重构软件分析、水分入渗等物理指标的测定,研究分析改良后犁底层土壤孔隙特性及水分入渗性能,以有助于深入认识和评价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犁底层土壤总孔隙率和最大孔隙直径表现为DT+B>DT+M>DT>CK;与CK相比,DT+B处理的小直径孔隙(<40μm和40~60μm)数量显著降低36.6%和38.5%,而具有导水和透气功能的大直径孔隙(200~300μm和>300μm)数量显著增加64.3%和69.4%。深耕培肥处理还显著提高犁底层饱和导水率及改善容重、紧实度等物理指标,提高水分入渗能力,以DT+B处理效果最佳。相关分析表明,大孔隙结构与土壤水力学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表明,深耕配施生物炭有效改善犁底层的土壤孔隙质量及其他物理障碍。本研究结果可为砂姜黑土改良提供技术方法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犁底层改良 CT扫描 孔隙特征 水分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犁底层及作物根系影响下壤中流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孔达 王立权 +1 位作者 董文财 付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犁底层及作物根系影响下壤中流的形成机理,以我国东北黑土区大豆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试验设计测定有、无犁底层及大豆根系条件下土壤物理特性、土壤水分湿润峰迁移和鼓粒期大豆根系形态。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强度小于16.8 mm/h时... 为了研究犁底层及作物根系影响下壤中流的形成机理,以我国东北黑土区大豆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试验设计测定有、无犁底层及大豆根系条件下土壤物理特性、土壤水分湿润峰迁移和鼓粒期大豆根系形态。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强度小于16.8 mm/h时,犁底层以上土壤含水量超过49.8 mm产生壤中流;降雨强度大于16.8 mm/h时,假定在犁底层位置处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湿润峰到达犁底层处且含水量等于田间持水量时土壤水分剖面形状相同,产生壤中流。基于以上假定构建壤中流产流时刻模拟模型,利用模型对裸土及大豆根系影响下壤中流产流时间进行模拟,相对误差为6.6%和0.4%,说明该模型适用于犁底层及大豆根系影响下壤中流产流时间的预测,同时也说明以上假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犁底层 大豆根系 壤中流 产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犁底层对春玉米物质积累及转运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曹庆军 李刚 +3 位作者 杨粉团 宋凤斌 姜晓莉 陈喜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50,共5页
采用PVC管栽的方法,研究了模拟犁底层和深松处理对春玉米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Richards方程可较好地模拟(拟合度r=0.9987~0.9991)玉米出苗后不同天数干物质积累量动态,犁底层处理下玉米最大生长速率以及活跃生长... 采用PVC管栽的方法,研究了模拟犁底层和深松处理对春玉米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Richards方程可较好地模拟(拟合度r=0.9987~0.9991)玉米出苗后不同天数干物质积累量动态,犁底层处理下玉米最大生长速率以及活跃生长持续期均低于深松处理,表明犁底层限制了玉米的发育进程,同时,也影响了地上干物质积累及其在器官中的分配。犁底层处理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量显著低于深松处理,但茎的物质分配比例显著高于深松,说明犁底层的存在降低了茎器官向籽粒的转移量和转移率,并最终导致玉米的单株籽粒产量下降。因此,采取深松处理,打破犁底层是当前条件下东北春玉米实现再高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犁底层 深松 物质积累 物质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犁底层容重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肖参明 柯玉诗 +2 位作者 黄继茂 伦杏娟 江活逢 《广东农业科学》 CSCD 1996年第2期25-28,共4页
对不同类型水稻土犁底层容重测定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犁底层容重一般在1.78-2.10g/cm3之间,与耕层土物理性粘粒呈显著负相关,水稻土的生产力和犁底层容重有一定的负相关,高产水稻土犁底层容重平均为1.81g/cm... 对不同类型水稻土犁底层容重测定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犁底层容重一般在1.78-2.10g/cm3之间,与耕层土物理性粘粒呈显著负相关,水稻土的生产力和犁底层容重有一定的负相关,高产水稻土犁底层容重平均为1.81g/cm3、中产水稻土平均为1.91g/cm3、低产水稻土为2.04g/cm3;水稻土犁底层容重影响耕层水分的渗漏,从而影响耕层土壤中还原物质的含量及根系活力;容重过大,是水稻产量难以提高的障碍因子,其克服措施是实施水稻的高产平衡施肥技术,增施硅、锌、硼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犁底层容重 水稻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灌区灰钙土水浇地犁底层厚度对土壤紧实度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姜万礼 王成宝 +2 位作者 杨思存 霍琳 温美娟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146-1149,共4页
针对甘肃引黄灌区灰钙土水浇地普遍存在的土壤耕层逐年变浅、犁底层逐渐变厚、有效土壤少的问题,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白银沿黄灌区农业试验站以未扰动的自然土壤为对照,设置0、5、10、15、20 cm共5个犁底层厚度,对比分析了各处理对玉米... 针对甘肃引黄灌区灰钙土水浇地普遍存在的土壤耕层逐年变浅、犁底层逐渐变厚、有效土壤少的问题,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白银沿黄灌区农业试验站以未扰动的自然土壤为对照,设置0、5、10、15、20 cm共5个犁底层厚度,对比分析了各处理对玉米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株高,以及土壤紧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犁底层厚度为0 cm时,玉米收获后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最高,较未扰动的自然土壤显著增产15.92%、6.02%,株高增加4.36%;犁底层厚度为5 cm时,玉米株高增加2.17%。0~7.5 cm土层深度,各处理的土壤紧实度均高于未扰动的自然土壤,10.0~35.0 cm土层深度,各处理的土壤紧实度均低于未扰动的自然土壤。综上认为,犁底层厚度小于10 cm且紧实度在700 kPa左右时的土壤适宜玉米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钙土 犁底层厚度 土壤紧实度 玉米 水浇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旋打破犁底层试验总结
6
作者 王德高 夏玉华 +1 位作者 张礼堂 张其鲁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3期71-74,共4页
为深入了解现有的旋耕制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设计了耕作和灌水裂区试验,研究犁底层对产量的影响和灌水对耕深的补偿作用。结果证明现阶段旋耕技术尚不能对面上的小麦产量水平造成影响。灌水方式较耕作方式对产量的影响更大。试验表明灌... 为深入了解现有的旋耕制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设计了耕作和灌水裂区试验,研究犁底层对产量的影响和灌水对耕深的补偿作用。结果证明现阶段旋耕技术尚不能对面上的小麦产量水平造成影响。灌水方式较耕作方式对产量的影响更大。试验表明灌挑旗水可有效增加穗粒数,而不增加最大分蘖,是节水灌溉的有用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立旋 平旋 土壤水分 犁底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犁底层容重对微咸水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胡文同 栗现文 江思珉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犁底层对土壤水盐运移分布有重要影响。为探究犁底层容重对微咸水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分布的影响,利用HYDRUS-2D软件构建不同犁底层容重情景,对剖面土壤水盐变化、统计特征值及排水排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犁底层容重越大,其饱和... 犁底层对土壤水盐运移分布有重要影响。为探究犁底层容重对微咸水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分布的影响,利用HYDRUS-2D软件构建不同犁底层容重情景,对剖面土壤水盐变化、统计特征值及排水排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犁底层容重越大,其饱和含水量越低,耕作层及犁底层保水能力越强,滴头下方土壤水矿化度越小,2滴头中间土壤水矿化度越大,且累积排水排盐量越大(p<0.05)。犁底层对湿润锋垂直推进距离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而水平方向一直为促进。灌水结束时,犁底层容重越大,耕作层土壤水矿化度均值越大,而底土层则越低;灌后重分布48 h,犁底层容重越大,耕作层和犁底层土壤相对饱和度越大(p<0.05);各层位土壤水矿化度变异系数较灌水结束时均降低,但犁底层容重越大,降低幅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底层 微咸水 容重 膜下滴灌 HYDRUS-2D 空间变异 土壤水盐运移 水分运移 盐分运移 溶质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犁底层对土壤剖面盐分淋洗的影响及优化洗盐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顾思敏 江思珉 +2 位作者 栗现文 夏思琪 胡亚鲜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67,72,共9页
干旱区淡水滴灌洗盐对微地形适应性强,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但长期耕作过程中形成的犁底层对水盐有明显的阻滞作用,为探讨犁底层对盐分淋洗效果的影响及其调控,采用HYDRUS-2D建立典型干旱绿洲区棉田二维滴灌水盐运移模型,开展数值试验... 干旱区淡水滴灌洗盐对微地形适应性强,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但长期耕作过程中形成的犁底层对水盐有明显的阻滞作用,为探讨犁底层对盐分淋洗效果的影响及其调控,采用HYDRUS-2D建立典型干旱绿洲区棉田二维滴灌水盐运移模型,开展数值试验模拟不同犁底层改良情景下的土壤水盐运移特性。考虑间隔破坏犁底层、打薄犁底层及生物耕作等部分破坏犁底层方案,分析对盐分淋洗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水盐运移模型能较好地刻画犁底层的阻水滞盐效应,通过部分破环犁底层可改善其控盐保熵能力,提高洗盐效率;盐分淋洗效果整体表现为:膜间<宽行<窄行,窄行因处于滴头正下方,洗盐效果最优,膜间则受蒸发作用的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返盐;间隔滴灌4次总灌水量为3600 m^(3)/hm2时,所有犁底层改良方案的土壤水矿化度均满足棉田出苗对土壤水矿化度适宜值(17.92 mg/cm^(3))的要求,犁底层破坏宽度为60 cm的改良方案效果最优,耕作层和犁底层的脱盐率分别达到80%与65%,较未改良犁底层的对照方案脱盐率分别提升8%与12%,剖面储水量较未破坏犁底层的对照组增加644.80 cm^(2),控盐保墒效果显著。因此,干旱区滴灌洗盐,结合适度破坏改良犁底层,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控盐保熵效用,可开展进一步的田间验证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犁底层改良 深松 生物耕作 淡水滴灌洗盐 盐分淋洗 洗盐模拟 HYDRUS 土壤水盐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北部农田犁底层不同破除程度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高建胜 郭建军 +5 位作者 崔慧妮 董国豪 郭良海 郭智慧 户传周 李拥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36-40,共5页
黄淮海平原由于连年旋耕导致犁底层加厚上移、耕层变浅、耕层生产能力下降,针对此问题,本试验于山东德州黄河涯村设置犁底层不破除(RT15)、犁底层破除1/3(DL20)、犁底层破除2/3(DL25)、犁底层完全破除(DL40)4个犁底层破除程度处理,研究... 黄淮海平原由于连年旋耕导致犁底层加厚上移、耕层变浅、耕层生产能力下降,针对此问题,本试验于山东德州黄河涯村设置犁底层不破除(RT15)、犁底层破除1/3(DL20)、犁底层破除2/3(DL25)、犁底层完全破除(DL40)4个犁底层破除程度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犁底层不同破除程度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破除犁底层后,夏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地上/地下干物质重、产量均随犁底层破除程度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DL25处理各指标达到最大;DL25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较DL40、DL20、RT15处理高4.6%、6.1%和17.3%;但完全破除犁底层,并不利于作物产量等指标的进一步提升,甚至有小幅降低。因此,在目前黄淮海平原农田耕作方式、耕层结构条件下,犁底层的存在阻碍玉米的生长,将耕层深度增加到25 cm、适度打破而保留部分犁底层(5 cm)更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方式 犁底层 产量 黄淮海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垦造水田工程中犁底层构筑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家立 董国祥 +2 位作者 姚俊 黄强 戴家强 《广东水利水电》 2019年第1期51-54,共4页
在保证工艺质量的前提下,为探索垦造水田工程中犁底层构筑中最优施工工艺和节约施工成本,以雷州市垦造水田项目区的田块为研究对象,采用防渗池模拟水田试验,不等次数机械碾压处理后进行保水试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合格犁底层的稳... 在保证工艺质量的前提下,为探索垦造水田工程中犁底层构筑中最优施工工艺和节约施工成本,以雷州市垦造水田项目区的田块为研究对象,采用防渗池模拟水田试验,不等次数机械碾压处理后进行保水试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合格犁底层的稳定下渗率均低于1. 911 mm/h;在喷水、淋水调整粘土土壤水分至适合碾压程度的前提下,使用超重型(整体工作质量20 t)单钢轮机械式振动压路机以第1或第2速(2. 2~4. 5 km/h)的速度经过往复2~3次碾压,保水试验效果符合田块干旱时1次性灌水后田面保持田面水72 h的建设标准,避免了不必要的施工投入,研究可为广东省垦造水田工程积累施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造水田 犁底层 防渗试验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犁底层及深松整地对新疆地区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析
11
作者 多里坤.斯拉木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8期61-61,共1页
阐述了乌苏市农机深松整地的基本情况,论述了犁底层及深松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玉米高效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犁底层 深松整地 产量 品质 影响 新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骑打破“犁底层”——黑龙江省农垦绥化分局场县合作工作纪实
12
作者 杜久民 《中国农垦》 2010年第1期28-29,共2页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大机械,既是黑龙江垦区的优势,也是近几年绥化分局破土开疆打造“影子垦区’’的致胜法宝。威猛的“铁骑兵团”不仅打破了垦地双方板结的“犁底层”,也让垦区威名远扬,成为拉动垦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生...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大机械,既是黑龙江垦区的优势,也是近几年绥化分局破土开疆打造“影子垦区’’的致胜法宝。威猛的“铁骑兵团”不仅打破了垦地双方板结的“犁底层”,也让垦区威名远扬,成为拉动垦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生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化分局 犁底层 黑龙江省 黑龙江垦区 合作 农垦 经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玉麦两熟区犁式秸秆翻埋装置参数优化
13
作者 张明 王景政 +4 位作者 张秀花 弋景刚 白占欣 卢占喜 赵西哲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0-136,共7页
华北玉麦两熟地区玉米收获后土壤表面秸秆量大,传统还田作业效果不理想,且长期的旋耕和免耕作业导致土地形成了犁底层和土壤板结,影响小麦播种作业及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为此,综合考虑秸秆还田和打破犁底层等问题,设计了用于华北玉... 华北玉麦两熟地区玉米收获后土壤表面秸秆量大,传统还田作业效果不理想,且长期的旋耕和免耕作业导致土地形成了犁底层和土壤板结,影响小麦播种作业及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为此,综合考虑秸秆还田和打破犁底层等问题,设计了用于华北玉麦两熟区整地机的翻埋装置,并对装置进行参数优化。利用离散元仿真技术、数字化土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整地机的翻埋装置进行分析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翻埋率为97.4%,耕深稳定性系数为91.35%,性能稳定,满足小麦播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翻埋 整地机 离散元仿真 玉麦两熟区 犁底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犁耕翻稻秸秆还田技术的示范推广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严瑾 《现代农机》 2019年第6期28-30,共3页
长期以来,以旋耕、少耕、免耕为主的耕作方式,使土壤犁底层逐步变厚,耕作层逐渐变浅、板结,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下降。犁耕翻作业能有效增加耕作深度,打破犁底层,使耕层疏松绵软、结构良好,土壤的水、肥、气、热比例相互协调,有利于作... 长期以来,以旋耕、少耕、免耕为主的耕作方式,使土壤犁底层逐步变厚,耕作层逐渐变浅、板结,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下降。犁耕翻作业能有效增加耕作深度,打破犁底层,使耕层疏松绵软、结构良好,土壤的水、肥、气、热比例相互协调,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吸收。犁耕翻稻秸秆还田可以实现耕翻、灭茬、覆盖、旋耕、平整等多工序联合作业,秸秆还田效果好,杂草及病虫被深埋,起到清除残茬杂草、消灭寄生、降低土壤盐碱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底层 耕作深度 营养吸收 稻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残茬 少耕 联合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红霞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2期26-26,共1页
1选地整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肥力好、耕层达到20 cm的地块,深耕30 cm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透气性,耕翻后耙压2~3遍,使耕层紧密、地面平整,达到上松下实、蓄水保墒的目的。结合整地增施有机肥2 t、磷酸二铵15 kg。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透气性 蓄水保墒 犁底层 增施有机肥 小麦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磷酸二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深松机的使用与保养
16
作者 杨建国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1期129-129,共1页
1深松机的种类和特点1.1深松机的种类。深松机按照作业方式分为全方位深松机和行间深松机;按功能不同分为联合深松机和单一深松机,而单一深松机又有一般深松机、弹性减阻深松机两种,联合深松机有深松联合作业机、弹性减阻深松作业机两... 1深松机的种类和特点1.1深松机的种类。深松机按照作业方式分为全方位深松机和行间深松机;按功能不同分为联合深松机和单一深松机,而单一深松机又有一般深松机、弹性减阻深松机两种,联合深松机有深松联合作业机、弹性减阻深松作业机两种。农户们在购买深松机之前,需充分了解本年度农机的补贴政策,并向农机部门咨询选择适合当地土壤状况的深松机。购买时农户们要仔细查看深松机的合格证,并确定型号与说明书是否一致,询问售后的安装和调整工作,购买后向销售方索取发票,核对农机补贴项目的补助,并向农机部门确定设备的检测时间。1.2深松机的特点。使用深松机对土壤进行深松之后,能够打破犁底层并加深土地旱层的深耕作层,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更利于保水保墒,减少地表径流带来的水土流失。盐碱地使用深松机之后能够更好地种植植被,草原、重壤、轻壤和中壤的条件适用于深松机,但砂土地和砂土壤的条件不适用。中低产田可用深松机进行改造,适用于红薯等作物的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作业机 深松机 中低产田 农机补贴 犁底层 土壤状况 农机部门 深松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土壤耕层及养分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43
17
作者 白伟 孙占祥 +4 位作者 郑家明 刘洋 侯志研 冯良山 杨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4-719,共6页
目前,东北地区农田土壤耕层中明显存在的“浅、实、少”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对辽殖地区主要作物农田土壤耕层和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地区的平均耕层为15.17cm,比我国土壤平均耕层(1... 目前,东北地区农田土壤耕层中明显存在的“浅、实、少”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对辽殖地区主要作物农田土壤耕层和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地区的平均耕层为15.17cm,比我国土壤平均耕层(165cm)低1.33cm。阜新、铁岭、朝阳、赤峰的有效耕层土壤量分别为2.27×10^6、1.97×10^6、1.95×10^6、1.79×10^6kg/hm2,均低于正常有效耕层土壤量(2.72×10^6kg/hm2),分别低16.5%、27.6%、28.3%、34.2%。但阜新、铁岭、朝阳、赤峰的土壤体积质量平均值分别为l32,1.38、1.33、1.33g/cm3,均高于作物生长适宜的土壤体积质量范围(1.1~1.3g/cm3)。同时,辽两地区土:壤养分状况也较为低下,其中速效P总变异趋势最大,pH值总变异趋势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土壤耕层 犁底层 养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农田土壤物理障碍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石磊 许明祥 +2 位作者 董丽茹 师晨迪 邱宇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53,共8页
为了探明陕西省农田土壤物理障碍状况,2013年在全省选取了228个调查点,对1100多块地的农田土壤紧实度进行了调查,从土层厚度、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几方面评价了农田土壤物理障碍状况。结果表明:(1)陕西省农田土壤耕层厚度平均为17.3 cm,其... 为了探明陕西省农田土壤物理障碍状况,2013年在全省选取了228个调查点,对1100多块地的农田土壤紧实度进行了调查,从土层厚度、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几方面评价了农田土壤物理障碍状况。结果表明:(1)陕西省农田土壤耕层厚度平均为17.3 cm,其中陕北地区耕层较薄,平均为14.4 cm;全省犁底层平均厚度接近20 cm,其中陕北、关中和陕南犁底层厚度平均为14.5、18.1 cm和20.1 cm。(2)全省耕层土壤容重平均为1.25 g·cm-3,其中陕北耕层土壤容重平均为1.35 g·cm-3,容重偏大;全省犁底层土壤容重平均为1.49 g·cm-3,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犁底层容重都明显偏大,影响作物根系生长。(3)陕西省农田耕层土壤紧实度平均为781 k Pa,犁底层紧实度平均为2901 k Pa。全省耕层土壤紧实度尚合适,但犁底层土壤紧实度过大,形成明显的障碍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物理障碍 耕层 犁底层 紧实度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潮土灌区土壤肥力特征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战东 张凯 +8 位作者 米兆荣 黄超 马岩川 余轩 孙景生 范昆 黄四清 李长有 张景忙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37,共7页
【目的】了解豫北潮土水浇地土壤肥力特征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为建立豫北潮土区水浇地合理耕层评价指标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对豫北潮土区62个样点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指标包括:耕层深度、犁底层厚度、土壤体积质量、紧... 【目的】了解豫北潮土水浇地土壤肥力特征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为建立豫北潮土区水浇地合理耕层评价指标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对豫北潮土区62个样点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指标包括:耕层深度、犁底层厚度、土壤体积质量、紧实度、土壤p H值、土壤电导率、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以及耕作方式、播种、灌水、施肥。【结果】豫北潮土区田整体耕层深度16.8 cm,犁底层厚度11.2 cm;低产田耕层深度在15.2 cm,犁底层厚度11.9 cm,高产田耕层深度20.0 cm,犁底层厚度9.8 cm;高、中、低3种产田耕层土壤的平均紧实度分别为1 725、1 449、1 831 kPa,土壤的平均土壤体积质量分别为1.46、1.51、1.53 g/cm^3,pH值分别为8.47、8.39、8.39,有机质量分别为12.34、11.81、10.67 g/kg,速效磷量分别为16.05、12.84、10.89 mg/kg,速效钾量分别为156.69、157.20、120.56 mg/kg,养分主要分布于0~40 cm土层土壤;产量与耕层深度及耕层土壤速效钾、有机质、速效磷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犁底层厚度、土壤紧实度及耕层土壤体积质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产量与深层土壤pH值显著负相关,与深层土壤速效钾、有机质显著正相关。【结论】豫北潮土区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耕层深度、犁底层厚度以及耕层土壤速效钾、有机质量,对作物产量的贡献大小为耕层深度>犁底层厚度>速效钾>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产量 耕层 犁底层 土壤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塿土不同发生层铬(Ⅵ)吸附特性及还原容量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易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5-220,共6页
研究了土娄土对Cr( )的吸附特性、影响因素及还原容量。结果表明:1土娄土不同土层对Cr( )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粘化层>犁底层+老耕层>耕层>钙积层;土壤对Cr( )的吸附量与土壤中Fe2O3、粘粒含量和pH有关;2土娄土中Cr( )被吸附的... 研究了土娄土对Cr( )的吸附特性、影响因素及还原容量。结果表明:1土娄土不同土层对Cr( )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粘化层>犁底层+老耕层>耕层>钙积层;土壤对Cr( )的吸附量与土壤中Fe2O3、粘粒含量和pH有关;2土娄土中Cr( )被吸附的主要形态是HCrO4-;3土壤对Cr( )的等温吸附可以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较好描述。根据Langmuir模型求得土娄土粘化层对Cr( )的最大吸附量最高,为228.3μg/g;4土娄土各土层的测定还原容量在9323~17318mg/kg之间,与土壤有机质有关;土娄土各土层对Cr( )的有效(条件)还原容量只有其测定还原容量的1/1844-1/35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塿土 土壤有机质 耕层 土层 犁底层 发生 形态 Cr(Ⅵ) FREUNDLICH模型 铬(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