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犀角地黄汤化裁治疗顽固性荨麻疹例析
- 1
-
-
作者
刘德兴
-
机构
河北省威县人民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8年第3期44-44,共1页
-
-
关键词
荨麻疹/中医药疗法
犀角地黄汤/治疗应用
-
分类号
R27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六味地黄汤临症应用探析
- 2
-
-
作者
徐天予
-
机构
云南大理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8年第5期43-44,共2页
-
-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治疗应用
-
分类号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
-
题名六味地黄汤(丸)的临床新用
- 3
-
-
作者
杨明
-
机构
云南省施甸县由旺中心卫生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年第2期10-11,共2页
-
文摘
六味地黄汤(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原名为地黄汤(丸),主治小儿五迟、发育不良、肾怯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光白等症。目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有肝肾不足表现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恢复期肾阴不足、精血亏损者,主症见腰痛足酸、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自汗盗汗、遗精梦泄、消渴淋沥、舌燥咽痛、虚火牙痛、足跟作痛、目眶黑圈及小儿发育不良、舌红少苔、脉细数。由于本方具有滋补肝肾之功,故为治疗肾中真阴亏损、水不生木而致肝肾阴亏之要方。近年来,笔者细考其方,斟酌配伍,对其应用及功效亦有新感。
-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治疗应用
-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
-
题名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失眠一例
- 4
-
-
作者
王维澎
-
机构
天津市中医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3年第4期13-13,共1页
-
文摘
患者杨×,男,42岁。5年前丧妻,遗有一子。情志抑郁,家务缠身,遂致失眠。半载来,因家事不和,常彻夜难寐。曾服某医养血安神之品数十剂,未见显效。于1983年孟春邀余诊治。见头痛,心烦,胁肋刺痛。视其头发稀疏间有成片脱落。询之,知其发堕已有年余。舌黯红少苔,脉弦细。乃肝气郁结、血行涩滞、神失所养之证,治宜疏肝行气、化瘀安神。方拟血府逐瘀汤、百合地黄汤、抵当汤加减。药用:柴胡10克,当归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
-
关键词
失眠症/中医药疗法
血府逐瘀汤/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
百合地黄汤/治疗应用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中风卒中期临证一得
- 5
-
-
作者
王素娟
-
机构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0年第4期39-39,共1页
-
文摘
中风非外束风邪,乃本气自病。在卒中时,不论病人或胖或瘦、风中或左或右,都应平息内风为主。本病多由情绪剧变所致,实为阴虚阳亢之症。由于肝火上亢而引起心火暴甚,热气拂郁上扰清窍,故治不在心而在肝。木得水滋则火降,火降则风息,风息则痰消,痰消则神清。其治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用熟地(热甚舌焦用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为基本方,加生黄芪以补气、当归以濡血、白芍以平肝、贝母以化痰、牛膝以引血下行。如偏瘫,加钩藤、秦艽;口眼斜,加蚕砂、天麻;麻木不仁,加木瓜、豨莶草:便秘,加肉苁蓉、胡麻仁;小便短涩,加百合、木通等。
-
关键词
中风(中医)/
中医药疗法
六味地黄汤/
治疗应用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