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驱油藏特高含水阶段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及技术对策 被引量:17
1
作者 吕晓光 李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0-137,共8页
常规砂岩油田注水开发最终采收率多为35%~50%。基于大量室内实验、应用实例和中外油田案例类比,分析了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进一步提高水驱油藏驱油效率的可行性。讨论了水驱油藏在周期注水、关停老井侧钻、多油层逐层上返或沿断层面钻加密... 常规砂岩油田注水开发最终采收率多为35%~50%。基于大量室内实验、应用实例和中外油田案例类比,分析了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进一步提高水驱油藏驱油效率的可行性。讨论了水驱油藏在周期注水、关停老井侧钻、多油层逐层上返或沿断层面钻加密井等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基础上,长期高孔隙体积倍数注水、低矿化度水驱等经济可行的提高驱油效率思路和方法。室内研究和矿场实践结果表明,长期注水开发砂岩油藏润湿性由偏亲油性向偏亲水性转化,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依据成熟开发油田大量类比实例,在油层和流体性质较为有利的条件下,强天然水驱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采,或弱天然能量油藏通过注水开发最终采收率可达70%。采用自流水注水、低矿化度水驱、同井注采工艺等技术已证实是经济可行的。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老油田已有的大量开发井和配套设施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基础。应用经济可行的长期高孔隙体积倍数注水思路有望将水驱开发油田采收率进一步提高至5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开发 特高含水阶段 驱油效率 提高采收率 自流水注水 同井注采 低矿化度水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边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CO_(2)吞吐差异挖潜技术研究
2
作者 罗福全 王淼 +3 位作者 王群会 耿文爽 侯健 赵慧慧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32-1439,共8页
冀东油田浅层强边底水油藏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高度分散、含油饱和度不均,不同油井CO_(2)吞吐效果差异大,难以实现油藏整体高效开发。考虑到油藏含油饱和度不同,差异设计CO_(2)吞吐段塞组合及开发政策,改善CO_(2)吞吐开... 冀东油田浅层强边底水油藏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高度分散、含油饱和度不均,不同油井CO_(2)吞吐效果差异大,难以实现油藏整体高效开发。考虑到油藏含油饱和度不同,差异设计CO_(2)吞吐段塞组合及开发政策,改善CO_(2)吞吐开发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利用二维物理模拟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不同CO_(2)吞吐方式控水增油机理,定量评价不同CO_(2)吞吐方式适应含油饱和度界限,建立不同含油饱和度下吞吐注采参数差异化设计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油饱和度介于0.47~0.50之间时,CO_(2)吞吐技术经济综合效果最优;剩余油饱和度介于0.43~0.47之间时,CO_(2)+堵剂吞吐方式最优;剩余油饱和度介于0.375~0.430之间时,CO_(2)+表活剂+堵剂吞吐方式最佳。上述研究成果对特高含水油藏CO_(2)吞吐差异设计精准挖潜剩余油,实现油藏整体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吞吐 特高含水阶段 差异设计 强边底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油田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公式推导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英圣 石成方 王继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2-1287,共6页
目前国内部分水驱油藏都进入了特高含水阶段,对于特高含水油藏来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曲线会发生上翘的现象,这也导致推导出的水驱特征曲线在油田特高含水期产生上翘,使得运用常规水驱特征曲线对实际油田生产进行预测会... 目前国内部分水驱油藏都进入了特高含水阶段,对于特高含水油藏来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曲线会发生上翘的现象,这也导致推导出的水驱特征曲线在油田特高含水期产生上翘,使得运用常规水驱特征曲线对实际油田生产进行预测会产生较大的偏差。基于实际油田的数据资料,通过对不同油田区块多条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上翘后的部分进行拟合分析,给出了新的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表达式;同时,根据新的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表达式推导出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油田的生产。结果表明,新型水驱特征曲线能够很好地预测常规水驱特征曲线产生上翘后的油田生产动态,对特高含水阶段的预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特征曲线 曲线拟合 特高含水阶段 水驱开发 可采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2馆三~3正韵律厚油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与挖潜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辉 石明杰 +2 位作者 韩红霞 邵运堂 王世峰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6期52-54,共3页
临盘油田临 2馆三3油藏为正韵律厚油层 ,直井开发 2 0多年后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成为典型的次生底水油藏 ,底水锥进严重 ,含水上升快 ,水驱油效率大大降低 ,开发调整效果较差。在充分研究该油藏开采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 临盘油田临 2馆三3油藏为正韵律厚油层 ,直井开发 2 0多年后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成为典型的次生底水油藏 ,底水锥进严重 ,含水上升快 ,水驱油效率大大降低 ,开发调整效果较差。在充分研究该油藏开采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设计了 7口水平井 ,投产后效果很好 ,断块综合含水下降 6 3% ,采油速度提高 0 91 % ,采收率提高 7 2 % ,增加可采储量 2 4× 1 0 4 t。实践证明 :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 ,运用水平井技术 ,对提高正韵律厚油层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的采收率是卓有成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底水油藏 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剩余油 分布规律 水平井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东油田七区中馆6砂组水淹层判别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5017-5019,5047,共4页
目前孤东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主力油层水淹严重,油田后期开采难度日益增大。在此阶段,定性定量评价油层的水淹状况,对寻找剩余油,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就显得愈加重要。从数理统计学出发,形成了一套基于多种测井资料的定量划分水淹层级... 目前孤东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主力油层水淹严重,油田后期开采难度日益增大。在此阶段,定性定量评价油层的水淹状况,对寻找剩余油,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就显得愈加重要。从数理统计学出发,形成了一套基于多种测井资料的定量划分水淹层级别的解释方法——灰色关联判别法。该方法克服了以往用单一测井曲线及邻井生产数据判别水淹层的局限性,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判别水淹层级别,对寻找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富集区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阶段 水淹层判别 灰色关联判别法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六东三元复合驱对储层改造及驱替效率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吕端川 孟琦 +3 位作者 宋金鹏 张依旻 狄喜凤 刘文臣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226,共5页
为了确定特高含水阶段三元复合驱对储层的改造及其对剩余油的驱替效率,利用复合驱前后2个时期同一河道内2口检查井的储层物性及含油饱和度数据,基于岩性约束条件,定量化计算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孔渗条件的改造作用,并且对比计算不同岩性及... 为了确定特高含水阶段三元复合驱对储层的改造及其对剩余油的驱替效率,利用复合驱前后2个时期同一河道内2口检查井的储层物性及含油饱和度数据,基于岩性约束条件,定量化计算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孔渗条件的改造作用,并且对比计算不同岩性及相同岩性不同位置处的驱替效率。结果表明:特高含水阶段的三元复合驱对粉砂岩的改造程度高于细砂岩,改造后的细砂岩孔渗条件仍优于粉砂岩,且细砂岩底部的孔渗条件比顶部的差。驱替剂主要在细砂岩层段进行驱油,且驱替效率受重力因素的影响明显,造成层段底部的驱替效率高于顶部。驱替剂对剩余油的作用包括2种方式,一是在孔渗条件好的层段发生剩余油的排驱,二是在顶部孔渗条件差的层段发生剩余油的再次聚集。在复合驱之后的特高含水后期,仍存在一定的产能,可通过改善生产工艺进行剩余油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阶段 三元复合驱 储层改造 驱替效率 杏六区东部 大庆长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探测大孔道和剩余油饱和度解释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7
7
作者 尹文军 陈永生 +3 位作者 王华 张建涛 张雪梅 丁玉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5,共3页
水力探测是探测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储层情况的试井技术,它不仅能够提供合理产能、地层参数和地层压力等信患,而且适用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层平面剩余油的探测和大孔道的识别。研究建立的井对连通渗透率、连通孔隙半径中值、大孔道平均... 水力探测是探测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储层情况的试井技术,它不仅能够提供合理产能、地层参数和地层压力等信患,而且适用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层平面剩余油的探测和大孔道的识别。研究建立的井对连通渗透率、连通孔隙半径中值、大孔道平均厚度和平均含油饱和度水力探测解释模型可以准确评价储层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道 解释模型 剩余油饱和度 采油井 试井技术 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储层 探测 连通 含油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物性时变数值模拟技术 被引量:38
8
作者 刘显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2,115,共5页
胜利油区主力油田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系列取心资料和矿场测试数据表明,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中高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参数变化明显,影响了油藏油水运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应在油藏数值模拟中反映这种储层参数的时变效应,以提高... 胜利油区主力油田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系列取心资料和矿场测试数据表明,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中高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参数变化明显,影响了油藏油水运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应在油藏数值模拟中反映这种储层参数的时变效应,以提高剩余油描述精度。通过开展取心资料分析、室内实验研究、传统黑油模型改造、油藏模拟软件编制等工作,建立了各向渗透率、相对渗透率曲线随时间连续性变化的数学模型,形成了适用于中高渗透砂岩油藏的物性时变数值模拟技术。该技术提高了特高含水期中高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成果的精度,已在孤岛油田中一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数值模拟预测的剩余油分布状况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高,预测新钻井饱和度的精度显著提高,平均绝对误差仅为-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渗透 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物性时变 数值模拟 注水冲刷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空气泡沫调驱技术效果显著
9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113,共1页
当前,中原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甚至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如何提高剩余油采收率对于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至关重要。在水驱开发中后期,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及不利的水油流度比,使水驱后的残余储量仍然很大,利用气驱和泡沫驱可进一步提... 当前,中原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甚至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如何提高剩余油采收率对于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至关重要。在水驱开发中后期,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及不利的水油流度比,使水驱后的残余储量仍然很大,利用气驱和泡沫驱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为此,中原油田进行了空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对胡12块的中高渗、高含水、严重非均质油藏进行了原油氧化动力学试验研究,确定了氧含量安全警戒值和甲烷的爆炸极限,初步形成了空气泡沫调驱注入参数、注入集输流程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空气泡沫 技术效果 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调驱 提高采收率技术 开发中后期 动力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战极限的胜利化学驱油技术
10
作者 赵方剑(供稿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49,共1页
胜利油区地质开发条件复杂,高温高盐储层分布广,美国Halliburton和ARCO等石油公司评价后认为胜利油区开展化学驱不可行。胜利三采人不盲从、不跟风,历经20多年的艰辛探索,打破了国外专家的断言,研发了适合胜利油区油藏条件的聚合物产品... 胜利油区地质开发条件复杂,高温高盐储层分布广,美国Halliburton和ARCO等石油公司评价后认为胜利油区开展化学驱不可行。胜利三采人不盲从、不跟风,历经20多年的艰辛探索,打破了国外专家的断言,研发了适合胜利油区油藏条件的聚合物产品,20世纪90年代初在孤岛油田开展了矿场先导试验并取得成功,目前该项技术累积增油达到1 400余万吨。2000年以来,胜利油区的主力油田逐步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稳产难度愈来愈大,科研人员创新发展了驱油剂加合增效理论,研发了二元复合驱油体系,2003年在孤东油田开展了先导试验,提高采收率达到18个百分点。逐步形成了适应地层温度80℃、地层水矿化度20 000 mg/L、原油粘度500 mPa·s油藏条件的配套二元复合驱技术,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专利金奖提名。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非均质性更加突出的特点,科研人员设计出全新的软固体粘弹性颗粒,并将其加入到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配后的溶液中,形成国内外首创的非均相复合驱油方法,实现了既能封堵又能驱油还能洗油的多重功效,在孤岛中一区Ng3单元开展了矿场试验,预测最终采收率63.6%。该技术获得了美国发明专利,并荣获中国石化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技术 化学驱 聚合物驱后油藏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复合驱油体系 二元复合驱 胜利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