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轴电极的负电晕特里切尔脉冲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何旺龄 何俊佳 +1 位作者 张锦 万保权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1-218,共8页
利用流体动力学模型,对大气压条件下空气间隙的同轴电极结构进行了负极性电晕放电特性研究,获得了一组规则的特里切尔脉冲。除第一个脉冲外,其他脉冲的幅值均在1.5-2.5 m A。然后,对第一个脉冲(称为第一脉冲)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电场... 利用流体动力学模型,对大气压条件下空气间隙的同轴电极结构进行了负极性电晕放电特性研究,获得了一组规则的特里切尔脉冲。除第一个脉冲外,其他脉冲的幅值均在1.5-2.5 m A。然后,对第一个脉冲(称为第一脉冲)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电场分布和粒子密度分布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第一脉冲与第二脉冲之间的死区时间内不同时刻负离子密度的变化过程及其对阴极表面电场的影响作用,最后,对第二脉冲发展前后空间电场分布、电子密度分布和负离子密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仿真表明,随着负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外迁移,导线表面电场强度开始恢复,但其恢复速度在负离子远离导线的过程中逐渐变缓。同时,当导线表面电场强度恢复至低于初始拉普拉斯场强的某一特定值时,新的脉冲就开始发生,第二脉冲发生时空间电场、电子密度及负离子密度的最大值均小于第一脉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电晕 特里切尔脉冲 空间电场分布 粒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板与棒-板电极结构在不同温度下的负电晕放电特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冯启琨 黄磊 +3 位作者 刘荻帆 吴建斌 齐惠文 党智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47-1856,共10页
电晕放电在实际工况下的放电特性与周围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为得到不同电极结构下负直流电晕脉冲特性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机理与规律,建立了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分别对针–板结构与棒–板结构的负电晕放电模型进行仿真计算。... 电晕放电在实际工况下的放电特性与周围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为得到不同电极结构下负直流电晕脉冲特性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机理与规律,建立了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分别对针–板结构与棒–板结构的负电晕放电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特里切尔脉冲序列、电场强度、电子数密度、脉冲峰值、脉冲持续时间和脉冲频率等物理量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被系统地研究。通过计算分析发现棒–板结构模型的起晕电压较低,电晕脉冲的持续时间更长。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不同结构负电晕放电形成的脉冲峰值、脉冲持续时间和脉冲频率均会随之变大,且放电空间内电场强度会更强、带电粒子的运动也会更加迅速。此外,针电极与棒电极尖端的曲率半径也会对放电产生影响,负电晕放电在曲率半径较小时更加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电晕放电 特里切尔脉冲 环境温度 脉冲峰值 脉冲持续时间 脉冲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成像的负电晕放电高时间分辨率实验观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孟祥麟 宋辉 +2 位作者 张立静 盛戈皞 江秀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7260-7268,共9页
当前国内外放电实验观测平台的最高时间分辨率普遍在纳秒量级,且在此分辨率下的成像次数有限,无法获取到单次放电过程的完整信息。该文利用单光子探测技术及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技术,搭建基于量子成像的负电晕放电高时间分辨率实验观测平... 当前国内外放电实验观测平台的最高时间分辨率普遍在纳秒量级,且在此分辨率下的成像次数有限,无法获取到单次放电过程的完整信息。该文利用单光子探测技术及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技术,搭建基于量子成像的负电晕放电高时间分辨率实验观测平台,研究负电晕放电的在亚纳秒时间分辨率下的光电特性。该实验平台可将时间分辨率从以往的ns级提高到55ps。通过该实验平台开展不同间隙距离及实验电压下的负电晕放电实验,借助高速同步触发脉冲生成模块触发SPAD阵列探测器,进行光学图像采集,获取到55ps时间分辨率的放电过程演化图像,并观测到单次放电发光持续时间在20ns左右。与紫外成像仪拍摄照片相比,所搭建实验平台能够获得成像视野中每个空间位置点发光强度的具体数值信息,且时间分辨率大幅提高,能够获取更多放电过程中的微观瞬态信息,从而为放电特性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电晕 特里切尔脉冲 时间分辨率 单光子探测 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