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业间波动率共同风险分担与特质性风险传染——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证据
1
作者 陈仁全 田新民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0-64,共15页
本文基于2000年1月至2024年5月万得一级行业指数的日度交易数据,借助于广义动态因子模型(GDFM)提取行业波动率共同风险成分和特质性风险成分,分析了行业波动率共同风险和特质性风险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揭示了行业共同风险和特质性风险的... 本文基于2000年1月至2024年5月万得一级行业指数的日度交易数据,借助于广义动态因子模型(GDFM)提取行业波动率共同风险成分和特质性风险成分,分析了行业波动率共同风险和特质性风险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揭示了行业共同风险和特质性风险的响应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方差分解和复杂网络方法分别探讨了行业共同风险分担和特质性风险传染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共同因子对各个行业的同质性冲击是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各个行业波动率共同风险间的强关联性为共同风险畅通了快速释放渠道;波动率共同风险在全行业的风险分担效应大幅缩短了风险释放周期,而波动率特质性风险往往产生持久性影响,并延长了风险的化解周期;提高行业的异质性水平,大幅降低了行业波动率特质性风险的关联性和溢出效应,有效缓解了股票市场整体波动的跨行业传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风险 特质性风险 风险分担 风险传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股东代理现象背后的产品市场竞争与股票特质性风险分析——以2003-2012年沪深A股市场数据为研究样本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睿 李雪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87-89,共3页
本文选择了2003-2012年为研究区间,以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产品市场竞争、大股东代理问题以及股票特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将导致股票特质性风险的攀升,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问... 本文选择了2003-2012年为研究区间,以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产品市场竞争、大股东代理问题以及股票特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将导致股票特质性风险的攀升,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问题的加重又会进一步强化产品市场竞争同股票特质性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大股东代理问题 股票特质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票波动性风险与企业资本结构--基于特质风险与系统风险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易建平 王春峰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3-39,共7页
本文以2000—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资产收益波动风险分解成特质波动风险和系统波动风险,并基于此分析这两类风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风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强于特质风险;另外,系统风险与资本结构负... 本文以2000—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资产收益波动风险分解成特质波动风险和系统波动风险,并基于此分析这两类风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风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强于特质风险;另外,系统风险与资本结构负相关,且该风险越小的企业其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快;通过分析说明二级市场波动性风险不仅影响股权融资成本,还可能影响债务融资成本,并证明了系统风险对外源融资环境的影响大于股权融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市场 波动特质风险 系统风险资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证券市场各类风险对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易建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76,共3页
以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Hanlon改进的剩余收益增长率方法度量资本成本,并在此基础上从微观结构视角分析证券市场中最主要的系统波动性风险、特质波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息风险对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系统... 以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Hanlon改进的剩余收益增长率方法度量资本成本,并在此基础上从微观结构视角分析证券市场中最主要的系统波动性风险、特质波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息风险对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系统波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信息风险这三类传统意义上的系统性风险增大,资本成本也增大;通过投资组合部分分散的特质波动风险则与资本成本的关系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市场 风险 资本成本 系统波动风险 特质波动风险 流动风险 信息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F市场定价偏差理论研究及其实证检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博伦 王英中 王一鸣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3,共11页
我国ETF采用一级市场申赎和二级市场交易并存的市场模式,且两个市场间定价偏差长期存在。为了探究ETF定价偏差的形成原因与机制,本文构建一个基于信息理论的均衡模型,分析了影响定价偏差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方向。同时,本文利用我国A股... 我国ETF采用一级市场申赎和二级市场交易并存的市场模式,且两个市场间定价偏差长期存在。为了探究ETF定价偏差的形成原因与机制,本文构建一个基于信息理论的均衡模型,分析了影响定价偏差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方向。同时,本文利用我国A股市场的股票型ETF数据,对理论模型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ETF市场定价偏差程度随着成分股特质性风险和ETF跟踪误差的增加而上升,而ETF市场流动性和市场信息交易量则会对定价偏差产生负向影响。这些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有效。本文的研究为深入理解ETF市场的定价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对于促进和完善我国ETF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F 定价偏差 信息 特质性风险 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