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低孤独特质群体情绪面孔注视策略研究
1
作者 刘爽 王丹丹 +4 位作者 薛慧琴 张露丹 关心 刘薇 明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1-581,共11页
孤独特质是指在正常人群中连续分布且广泛存在的一种人格特质,与孤独症谱系障碍有着类似的行为表现和认知特性。高孤独特质群体(HAT)在情绪面孔识别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此群体社会认知功能和社会交往能力不足。因此,本研究面向... 孤独特质是指在正常人群中连续分布且广泛存在的一种人格特质,与孤独症谱系障碍有着类似的行为表现和认知特性。高孤独特质群体(HAT)在情绪面孔识别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此群体社会认知功能和社会交往能力不足。因此,本研究面向高、低孤独特质群体(LAT)对其情绪面孔注视策略展开研究,进而从眼动角度解释其异常的社会表现。本研究设计了涵盖快乐、中性、愤怒和悲伤等4种基础情绪的情绪面孔识别范式,采集了23名HAT和20名LAT被试的自闭症谱系量表和眼动数据。运用传统的基于兴趣区的可视化分析法以及热图工具,提取了情绪面孔注视热点图、眼动香农熵和空间扫描相似度等特征,探究HAT和LAT群体在扫描情绪面孔时的注视加工策略。热点图的结果表明,HAT相对于LAT组较多地注视鼻子嘴巴部位,较少注视眼部,说明了HAT存在对眼睛的注视回避现象。HAT与LAT注视情绪面孔时的香农熵在面孔角度为0°时最小,90°时最大(16.364±0.390 vs 16.706±0.387,P<0.05);相似度的所有结果LAT均大于HAT,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且HAT组难以在情绪面孔识别过程中学习到规律,从而导致观察缺少策略性。综上,本研究通过比较HAT和LAT在进行情绪识别任务时的眼动特征差异,丰富了此群体在情绪面孔的眼动加工策略方面的研究,从眼动角度探讨了高孤独特质群体的社交障碍和认知功能缺失的现象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特质 情绪面孔注视策略 眼动特征 认知功能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障伴孤独症特质儿童社会沟通与交往障碍的研究及启示
2
作者 李锦华 白锋亮 +1 位作者 张小金 王和平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第16期18-24,74,共8页
听障伴孤独症特质儿童存在社会沟通与交往障碍,且相对单一障碍类型表现得更为突出。研究发现,在评估方面,当前主要参照孤独症及儿童发育评估的一些工具,将直接和间接评估相结合,对听障伴孤独症特质儿童的非语言线索、语言能力进行评估... 听障伴孤独症特质儿童存在社会沟通与交往障碍,且相对单一障碍类型表现得更为突出。研究发现,在评估方面,当前主要参照孤独症及儿童发育评估的一些工具,将直接和间接评估相结合,对听障伴孤独症特质儿童的非语言线索、语言能力进行评估。在干预方面,目前主要使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沟通系统等直接干预策略,以及对儿童进行行为干预、对儿童父母进行相关培训等间接策略提高该类儿童的社会沟通与交往能力。基于以上研究,可通过动态调整教育安置、灵活运用优势感觉通道、综合干预、多学科干预等方式对该类儿童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伴孤独特质儿童 社会沟通与交往障碍 综合干预 多学科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孤独感研究述评 被引量:4
3
作者 胡丹莹 《校园心理》 2016年第4期257-259,共3页
随着生活节奏加速,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了人际关系疏离和淡化;同时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虽在缩短,但心理距离却在加大。在心理治疗和咨询中,孤独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正处于获... 随着生活节奏加速,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了人际关系疏离和淡化;同时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虽在缩短,但心理距离却在加大。在心理治疗和咨询中,孤独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正处于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18-25岁)的大学生,期望能被社会或他人接纳与认可,渴望友谊的滋养与爱情的抚慰,以获取激励、自信和归属感,但大学生的孤独体验现状却令人堪忧。浙江大学的骆光林等[1]调查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发展阶段论 亲密感 孤独体验 心理治疗 网络成瘾倾向 物理距离 社会支持 人格特质 特质孤独 家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群体的孤岛能力 被引量:11
4
作者 曹漱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57-1465,共9页
孤岛能力是个体在一般能力普遍落后的情况下某一个或几个领域表现出来的与其整体能力极不匹配的超常能力。令人惊讶的是,人类近一半的孤岛能力产自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本文系统回顾了孤独症孤岛能力的特征、传统的各种心理学解释和当前... 孤岛能力是个体在一般能力普遍落后的情况下某一个或几个领域表现出来的与其整体能力极不匹配的超常能力。令人惊讶的是,人类近一半的孤岛能力产自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本文系统回顾了孤独症孤岛能力的特征、传统的各种心理学解释和当前最有力的认知神经科学发现:脑病理性优势假说和孤独症特质假说。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脑优势中心的转移和混乱的大脑连接可能是孤岛能力产生的前提,而特定技能的遗传和后天的反复练习则是孤岛能力得以强化和巩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能力 孤独 脑病理性优势假说 孤独特质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产素喷鼻对学龄期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社会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彭荣春 静进 韦朝霞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4-47,共4页
目的:评价催产素喷鼻治疗对学龄期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社会行为的影响及用药的安全性,为学龄期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6-12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4... 目的:评价催产素喷鼻治疗对学龄期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社会行为的影响及用药的安全性,为学龄期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6-12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45例,随机分为安慰剂组(n=24)和催产素喷鼻治疗组(n=25)(8国际单位),每天2次为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和12周时,检查催产素血药浓度、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questionnaire,STAI)测试、emotion sensitivity,情绪敏感性评定(emotion sensitivity ratings),观察其他发展行为和社会认知的改变,记录催产素副作用。结果:催产素喷鼻治疗可改善情绪知觉,尤其可增加模糊的面孔的快乐情绪识别,可以帮助改善ASD的核心特征。对状态-焦虑状态无明显改善,对眼神读心实验无明显影响。催产素喷鼻可轻度增加催产素的血药浓度,但耐受性良好,治疗剂量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催产素喷鼻可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部分社会行为异常,安全性高,值得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催产素 孤独症谱系障碍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情绪敏感性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