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立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婷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9-50,75,共3页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热门话题,政府不断转换其职能为更多人提供文化服务。然而特殊群体基于其特殊性,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往往成为被忽视的人群,政府应该针对其特殊的需求提供特殊的文化服务。通过对公共文化...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热门话题,政府不断转换其职能为更多人提供文化服务。然而特殊群体基于其特殊性,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往往成为被忽视的人群,政府应该针对其特殊的需求提供特殊的文化服务。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中特殊群体的界定,对有关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的现有立法进行规范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期完善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特殊群体 地方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残疾人用户利用影响因素及信息无障碍完善路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宇初 周庆山 王俊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92,共16页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信息无障碍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促进数字包容的重要议题。文章综合运用5S模型及民族志决策树模型等方法,针对残疾人用户群体开展实地访谈调研,对以残疾人为代表的特殊群体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需求、障碍...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信息无障碍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促进数字包容的重要议题。文章综合运用5S模型及民族志决策树模型等方法,针对残疾人用户群体开展实地访谈调研,对以残疾人为代表的特殊群体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需求、障碍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并对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扎根理论编码分析,形成残疾人群体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信息无障碍完善路径,以更好地解决残疾人群体在利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数字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群体 残疾人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信息无障碍 均等化 数字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服务保障的探讨——以大畈核电站安置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封洁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125,共5页
文章以大畈核电站安置区为例,探讨公共图书馆对特殊人群服务保障的必要性,分析当地居民的信息需求,重新界定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的范围,进而对当地公共图书馆服务保障缺失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特殊群体 服务保障 核电安置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我国信息用户的群体化定位与整合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旭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7-111,共5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信息用户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我国信息用户在群体化的解析及定位上产生了深刻影响,进而促成了我国学习型用户及其四大类型的群体化形成机制与整合模式。相应地,在学习型用户的培育机制与发展对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信息用户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我国信息用户在群体化的解析及定位上产生了深刻影响,进而促成了我国学习型用户及其四大类型的群体化形成机制与整合模式。相应地,在学习型用户的培育机制与发展对策上,我们应突出构筑学习型用户文化底色、打造成长性平台、提升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创造性等几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信息用户 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用户 群体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群体:清除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盲点”——基于武汉市农民工文化生活的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红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03-110,共8页
通过对武汉市农民工的深度访谈,发现农民工可算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真空"群体。分析了"真空"群体的公共文化生活的现状:一是面向"真空"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缺失;二是"真空"群体自身文化生活处于... 通过对武汉市农民工的深度访谈,发现农民工可算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真空"群体。分析了"真空"群体的公共文化生活的现状:一是面向"真空"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缺失;二是"真空"群体自身文化生活处于无奈与渴望的境地。认为该群体出现的原因有2个:一方面是由于政府过度强调总体式文化服务方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民工内部出现的分化及其差异化需求,致使"真空"群体的文化生活仍处在空白状态;另一方面是由于该群体受其生存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对文化生活需求的内部消费动力不足。提出了将"真空"群体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其文化生活现状的5点建议:明确责任,保障"真空"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正视差异,对不同群体提供差别化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服务,面向"真空"群体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衔接,建立健全"真空"群体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机制;改善条件,提升"真空"群体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农民工 “真空”群体 城镇化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赋能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壁垒突破、体系构建与路径探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亚军 张鑫迪 +1 位作者 寇旭颖 庞义伟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1,共12页
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致力于帮助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数字生活,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元宇宙为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文章通过阐述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在互联网不同阶段的发展与... 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致力于帮助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数字生活,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元宇宙为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文章通过阐述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在互联网不同阶段的发展与变化,总结元宇宙赋能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实现的壁垒突破,构建无障碍服务体系,探究推进路径。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建设应多点突破,以用户需求为主导,提供更便捷的均等化服务,在元宇宙相关技术加持下弥合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公共图书馆 无障碍服务 智慧服务 特殊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思考 被引量:94
7
作者 李昭醇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60,共5页
文章探讨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的社会处境、心理状态、行为取向和文化资源现状的不相适应 ,从社会职能和政治势能角度思考公共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和天职 ,在阐述中寻思路 ,寓对策于思考中。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弱势群体 信息服务 文化资源 数码鸿沟 政治势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影剧院适老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58-367,495,共11页
目的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为了满足老年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依据协同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公共文化服务情境,提出了改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适老化对策,从而提升老年用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感。方法以公共服务影剧院为研究切入点,从观... 目的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为了满足老年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依据协同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公共文化服务情境,提出了改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适老化对策,从而提升老年用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感。方法以公共服务影剧院为研究切入点,从观影行为、信息向导、活动空间3个角度进行情境分析,建立老年群体观众模型,选取了南京市三家不同级别的影剧院作为实地考察案例,采用协同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影剧院的适老化需求。结果提出了满足无障碍通行路线原则、符合老年人群人因工程学原则、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政府评级机制4种解决对策。结论公共服务影剧院的研究丰富了适老化设计的相关研究,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适老化改良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老年群体 人因工程学 无障碍通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文化惠民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供需协同新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邹金汇 柯平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8-86,共9页
文章根据天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通过田野调查了解天津文化惠民卡项目运营情况,访谈申领公益卡的用户群体,探讨该项目为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国有文艺院团转型提供的新途径,分析以文化惠民卡为代表的中介为供给侧和需... 文章根据天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通过田野调查了解天津文化惠民卡项目运营情况,访谈申领公益卡的用户群体,探讨该项目为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国有文艺院团转型提供的新途径,分析以文化惠民卡为代表的中介为供给侧和需求侧搭建的沟通通路,并就面向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惠民项目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国有文艺院团转型 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势群体文化权利保障的国家战略视野——基于《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素芳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7年第5期20-22,共3页
关注弱势群体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着力点之一。弱势群体文化低保首次进入国家战略视野。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下建立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保障。弱势群体... 关注弱势群体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着力点之一。弱势群体文化低保首次进入国家战略视野。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下建立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保障。弱势群体文化权利保障从单纯的文化援助模式发展到公共服务模式和建立长效机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是保障弱势群体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力量。《纲要》为图书馆事业继续向基层延伸,大力发展乡镇、社区和农村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向弱势群体倾斜提出了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弱势群体 文化低保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弱势群体文化的问卷调研
11
作者 陈刚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弱势群体文化是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方面。本文分别从文化认同、文化活动与消费、创新文化与文化宽容、文化愿景四方面对苏州市弱势群体文化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弱势群体文化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重要的缺陷与问题。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艺伎回忆录》看影视作品的群体形象塑造及艺术内涵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88,共3页
一、影视作品中的群体形象塑造 艺伎是植根于日本文化的一类特殊人群,她们服务的对象通常是社会中的达官贵人。培养一个艺伎的成本极高,因此她们的服务费也极高。在从事艺伎职业期间,她们不能结婚以保持艺伎纯洁的形象。
关键词 《艺伎回忆录》 形象塑造 影视作品 艺术内涵 群体 特殊人群 日本文化 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档案馆未成年人教育服务实践与思考
13
作者 宫平 侯召亭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2-73,共2页
档案馆作为发展档案事业的重要文化机构,应当利用自身馆藏积极发挥档案存史资政、教化育民、增广见闻的功能。笔者以美国国家档案馆为调查对象,聚焦未成年人这一服务群体,采用网络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对美国国家档案馆面向未成年人开展... 档案馆作为发展档案事业的重要文化机构,应当利用自身馆藏积极发挥档案存史资政、教化育民、增广见闻的功能。笔者以美国国家档案馆为调查对象,聚焦未成年人这一服务群体,采用网络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对美国国家档案馆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的服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服务特色,以期对我国档案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有所启发,提高档案馆档案资源利用水平,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美国国家档案馆 我国档案馆 网络调查法 未成年人教育 内容分析法 调查对象 服务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阅读的异质性动机——基于生产性老龄化视角的解读 被引量:10
14
作者 梁兴堃 贺梦洁 +1 位作者 陈琰 赵忻怡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6,共14页
[目的/意义]目前关于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基础依然薄弱,相关研究主要关注老年人的信息需求,而忽视了老年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本研究以老年人阅读为切入点,结合"生产性老龄化"理论框架,验证适合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 [目的/意义]目前关于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基础依然薄弱,相关研究主要关注老年人的信息需求,而忽视了老年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本研究以老年人阅读为切入点,结合"生产性老龄化"理论框架,验证适合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的公共文化活动参与动机量表以探究老年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在驱动力及其特殊性。[研究设计/方法]利用参与动机量表,对三所老年大学的394位、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学员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动机开展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深入挖掘老年人阅读动机,并采用基于稳健标准误的logistic回归对样本的阅读动机和阅读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检验了老年人阅读动机的异质性。[结论/发现]50岁及以上人群的阅读动机有四个维度,包括成就和自我实现、应对挑战、习得知识、社会交往。同时,年龄越大,参与阅读的概率越高。此外,老年人(65岁及以上)的阅读动机具有异质性。在严格控制各控制变量固定效应的基础上,发现50岁及以上人群的阅读行为主要受"习得知识"动机的正向影响;而老年人的阅读动机不再是"习得知识",而是与"应对挑战"负相关:"应对挑战"得分高一分,老年人阅读的概率会降低48.87%。这说明我国老年人希望通过阅读来应对老年生活的挑战,但却遇到了现实困难。[创新/价值]从生产性老龄化视角出发,验证了适合我国老年人的参与动机量表,发现了50岁及以上人群阅读的多维动机,为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量化研究工具。同时,老年人阅读动机的异质性说明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关注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必要性,对如何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开展阅读推广或其他公共文化活动也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阅读行为 阅读动机 参与动机量表 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 生产性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养心灵彰显价值
15
作者 王惠君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5,共2页
外来务工人员吴桂春留言东莞图书馆近日成为各大媒体的热点,《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相继做了报道和评论。东莞图书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座图书馆点亮了一座城,温暖了外来务工群体,感动了整个社会,东莞再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榜... 外来务工人员吴桂春留言东莞图书馆近日成为各大媒体的热点,《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相继做了报道和评论。东莞图书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座图书馆点亮了一座城,温暖了外来务工群体,感动了整个社会,东莞再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榜样。在东莞务工17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吴先生,在图书馆看书12年,由于疫情,即将被迫离开东莞,返回湖北老家,在其恋恋不舍退证时,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真情道白,“余生永不忘”“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等,既是对图书馆的感谢,又是对图书馆的依恋和不舍。这件事发生在东莞,没有发生在其他地方,是有道理的,它得益于东莞良好的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东莞图书馆 外来务工人员 外来务工群体 滋养心灵 《人民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