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殊目的公司助推资产证券化——必要性、特殊性及其法制架构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宏文 王健 《法治研究》 2009年第12期28-32,共5页
国际上通行的推行资产证券化的模式有特殊目的公司模式和特殊目的信托模式,中国在试点阶段采用的是特殊目的信托模式。然而,在欧美和亚洲等资产证券化发达国家,特殊目的公司模式在实践中是一种更为常用的模式。当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进... 国际上通行的推行资产证券化的模式有特殊目的公司模式和特殊目的信托模式,中国在试点阶段采用的是特殊目的信托模式。然而,在欧美和亚洲等资产证券化发达国家,特殊目的公司模式在实践中是一种更为常用的模式。当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进一步发展时,特殊目的公司模式就会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从各国的立法和实践情况来看,特殊目的公司有着相当的特殊性,因此专门就特殊目的公司制定特别的法律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目的公司 资产证券化 法制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增设“特殊目的公司”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徐英军 王锋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6-92,共7页
特殊目的机构(SPV)是进行资产证券化结构式融资所必需的法律主体,除当前资产证券化实践中采用的信托或类信托式SPV之外,我国应当建立公司式SPV制度,以更好地实现证券化操作中基础资产与发起人、管理人之间的风险隔离。特殊目的公司(SPC... 特殊目的机构(SPV)是进行资产证券化结构式融资所必需的法律主体,除当前资产证券化实践中采用的信托或类信托式SPV之外,我国应当建立公司式SPV制度,以更好地实现证券化操作中基础资产与发起人、管理人之间的风险隔离。特殊目的公司(SPC)与普通商事公司制度存在很大差别,它以特定基础资产来支持发行固定收益证券,注册资本可以不高,但应先经证券管理部门核准再办理商事设立登记;它不以广泛和持续实施商行为来赢利,只是作为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载体和证券收益管理主体来实现特定的投融资目的,行为能力应受到严格限制。为了保持特殊目的公司的独立性,建议由具备资产证券化管理人从业资格的金融机构申请设立特殊目的公司,采用法人独资的一人有限公司组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特殊目的公司 非营利性财团法人 行为限制 证券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机构的法律构建 被引量:19
3
作者 郭玉军 甘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1-266,共6页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具有复杂的交易结构,其中,特殊目的机构具有重要地位,其法律问题也相应地成为资产证券化立法的重要内容。我国有关特殊目的机构的立法应遵循大胆借鉴先进国家立法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单行立法以及保护投...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具有复杂的交易结构,其中,特殊目的机构具有重要地位,其法律问题也相应地成为资产证券化立法的重要内容。我国有关特殊目的机构的立法应遵循大胆借鉴先进国家立法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单行立法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三项原则,采取特殊目的信托与特殊目的公司两种法律形式,并加强特殊目的机构的内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特殊目的机构 特殊目的信托 特殊目的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报表合并范围的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凤霞 常大磊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0-21,共2页
本文通过对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分析,解释了特殊目的实体公司对报表编制结果的影响,指出在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界定上应将特殊目的实体公司纳入编制的范围,并以安然事件为例,说明现阶段加强合并报表范围定义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关键词 合并财务报表 会计准则 特殊目的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模式与监管挑战
5
作者 马丁 王大贤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59,共4页
资金供给始终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为解决融资困境,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各种路径选择资本市场融资。国外资本市场由于高度成熟并具有比境内宽松的融资环境而吸引了大量国内民营企业。随着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发展,其复杂的资本... 资金供给始终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为解决融资困境,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各种路径选择资本市场融资。国外资本市场由于高度成熟并具有比境内宽松的融资环境而吸引了大量国内民营企业。随着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发展,其复杂的资本运作方式及其对中国经济带来的问题对现有的外汇监管模式提出了挑战。一、境外上市监管政策演变(一)无异议函时代我国在2000年以前对境内企业海外上市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模式 融资困境 资本市场融资 造壳上市 特殊目的公司 监管模式 国外资本市场 资本运作方式 海外融资 离岸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I中的返程投资:现状、成因及规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杰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49,共2页
返程投资的产生涉及国内资本市场发展与管理、国内外汇管理、国内公司制度以及内外资税制等多方面因素,它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更多的是负面影响造成税收流失、导致“假外资”和“假外国公司”产生、造成投资争议等等。我国已有一些法... 返程投资的产生涉及国内资本市场发展与管理、国内外汇管理、国内公司制度以及内外资税制等多方面因素,它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更多的是负面影响造成税收流失、导致“假外资”和“假外国公司”产生、造成投资争议等等。我国已有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能够规制返程投资,但是还需要在税收制度、资本管理制度、公司法律制度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程投资 特殊目的公司 影响 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意义、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8
7
作者 陈金亮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6-80,共5页
资产证券化是不依赖主体信用,仅以特定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的融资活动。这项重大金融创新来自于美国20世纪解决住房金融体系危机的努力,尔后不断向商用房抵押贷款、企业经营性贷款、贸易应收款、汽车销售贷款、基础设施收费等众多领域扩... 资产证券化是不依赖主体信用,仅以特定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的融资活动。这项重大金融创新来自于美国20世纪解决住房金融体系危机的努力,尔后不断向商用房抵押贷款、企业经营性贷款、贸易应收款、汽车销售贷款、基础设施收费等众多领域扩展。目前,资产支持证券已构成美国固定收益证券市场的主体。发展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我国分散过度集中于银行的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稳定;改善银行资本结构,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预先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随着法制环境的逐步改善,我国资产证券化已从境外过渡到境内发展阶段,但仍存在规模小、基础资产种类和发行模式单一等问题,有必要发展SPC模式的资产证券化。建议应就资产证券化专门立法,明确SPC的法律地位,作为过渡安排,可先出台专门条例,待条件成熟时,再上升为法律;同时对资产证券化活动进行系统性、全过程监管,防止我国重蹈美国次贷危机的覆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资产支持证券(ABS) 特殊目的载体(SPV) 特殊目的信托(SPT) 特殊目的公司(SPC) 次贷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议控制”及其会计处理 被引量:14
8
作者 吴军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0-83,2,共4页
"协议控制"又称"合同控制",是在境外间接上市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相对于股权控制模式的另一种控制模式,即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并不直接拥有境内公司股份,而是通过一揽子系统的合同安排,对境内公司形成"人、财、物&qu... "协议控制"又称"合同控制",是在境外间接上市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相对于股权控制模式的另一种控制模式,即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并不直接拥有境内公司股份,而是通过一揽子系统的合同安排,对境内公司形成"人、财、物"的全面实质控制,将境内公司的大部分经济利益转移到境外去,以实现境外特殊目的公司上市的操作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协议控制"模式的由来和应用,同时,分别从国际国内视角对其引发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处理 协议 特殊目的公司 合同控制 股权控制 操作过程 间接上市 合同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C制度中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汤欣 陈思含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0-79,共10页
近年来,特殊目的并购公司(SPAC)受到全球各主要市场的关注。本文从法律和监管角度对SPAC在投资者保护上的制度设计进行详尽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美国证监会之所以对SPAC的首次公开发行实行相对宽松的监管,是因为SPAC自发地设计了对管... 近年来,特殊目的并购公司(SPAC)受到全球各主要市场的关注。本文从法律和监管角度对SPAC在投资者保护上的制度设计进行详尽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美国证监会之所以对SPAC的首次公开发行实行相对宽松的监管,是因为SPAC自发地设计了对管理层的约束和激励、投资者话语权和独立信托账户三大投资者保护机制,为完成并购交易前的投资者提供了相对充分的保护;对SPAC在首次公开发行后进行的并购交易,美国证监会转而采取严格的信息披露监管策略,在信息披露时限、披露内容和可能施加的法律责任上均较一般并购交易更为严格。以SPAC相关实践作为他山之石,可为国内注册制改革下的证券市场监管和投资者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目的并购公司 SPAC 投资者保护 信息披露 公募与私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域外SPAC上市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看门人”角色弱化为中心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超 江闻婕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38-142,148,共6页
近年来,域外资本市场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的兴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方面,通过SPAC上市能够为新设创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弥补了传统发行制度的短板,也为公众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运行机制和结构特... 近年来,域外资本市场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的兴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方面,通过SPAC上市能够为新设创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弥补了传统发行制度的短板,也为公众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运行机制和结构特征,SPAC上市模式带来了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看门人”角色弱化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对SPAC上市模式中投资者保护的隐忧。尽管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直接引入SPAC上市模式尚为时过早,但域外SPAC的相关实践对完善我国投资者保护制度,厘清中介机构“看门人”机制的理论脉络,推进我国证券市场注册制改革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看门人 承销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