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谢德林为弦乐队和打击乐而作的《卡门组曲》中弦乐的特殊演奏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马辉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8-130,共3页
弦乐的特殊演奏法与一般演奏法作为弦乐写作的主要手段,在现代音乐作品中越来越发挥着它的作用。它极大的展现出弦乐的音色范围,使弦乐在管弦乐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音响效果和特定的音乐性格,赋予音乐以魅力。俄罗斯作曲家谢德林1967年... 弦乐的特殊演奏法与一般演奏法作为弦乐写作的主要手段,在现代音乐作品中越来越发挥着它的作用。它极大的展现出弦乐的音色范围,使弦乐在管弦乐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音响效果和特定的音乐性格,赋予音乐以魅力。俄罗斯作曲家谢德林1967年为芭蕾舞剧《卡门》而作的配乐——为打击乐和弦乐而作《卡门组曲》中弦乐部分就多处运用了特殊演奏法,本文通过对该作品中具有典型特点的特殊演奏法使用片段加以分析和归纳,以深化对弦乐特殊演奏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演奏法 谢德林 音色 叠加效果 拨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声音运动的“镜像”效应体现电子音乐创作的多重思维——刘健的《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林励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36,共15页
文章分析了作曲家刘健运用"隐性"的电子音乐音色思维来展开《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的写作特征,指出该作品运用新律笛子和小堂鼓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乐器,通过新演奏法的演绎,以及在音色形态上构成的相互联系,总结出作曲家在... 文章分析了作曲家刘健运用"隐性"的电子音乐音色思维来展开《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的写作特征,指出该作品运用新律笛子和小堂鼓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乐器,通过新演奏法的演绎,以及在音色形态上构成的相互联系,总结出作曲家在创作该作品时所体现的技术特征以及创作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健 《半坡的月圆之夜》 “隐性”的音色思维 “镜像”效应 特殊演奏法 音色形态 声音运动 空间观念 技术特征 创作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